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方向教育

新方向教育

新方向教育

新方向教育范文第1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进了世界信息化的进程,也推进了教育现代化的步伐。教育技术从传统技术、普通媒体技术到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个人电脑和有线网络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随着蓝牙技术、WAP技术、GPRS系统以及UMTS系统的成功开发,基于无线通讯技术和移动计算设备的移动学习将会普及,从数字化学习到移动学习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移动学习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数字化学习的扩展,具有移动性、高效性、广泛性、交互性、共享性、个性化等学习特征。与数字化学习相比较,移动学习不仅具备了数字化、多媒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特征,而且还具备了其独特的优势:学习者不再局限在电脑前,可以“随时、随地、随身”,“短、平、快”地进行学习。[1]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开展M-Learning研究。欧洲已有既彼此联系又相互独立的30多个M-Learning研究项目、赫尔辛基大学的基于WAP的移动学习系统、斯坦福学习实验室(SLL)、纽约Cohoes中学的Palm手持电脑进行测验、非洲的开放大学等等。

二、移动学习模式的构建

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的实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2]一个实用的移动学习系统要有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外,还必须同时兼顾学生、教师和教育资源这三个方面,将他们通过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构建移动学习的模式。

1.技术支撑

从移动学习的实现方式看,移动学习实现的技术基础是移动计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即移动互联网技术,如WAP、“蓝牙”技术、GPRS、UMTS技术等。

(1)WAP(WirelessApplicationProtocol)即无线应用协议。它不仅包括一套用来实现无线Internet接入的协议,还包括一套无线应用程序的编程模型和语言规则。WAP编程模型主要基于遵守XML标准的无线标记(WML)和用于无线终端的微浏览器规范来制定的。也就是说,WAP是移动学习与Internet之间的纽带与桥梁,通过WAP技术,可以将Internet的大量信息及各种各样的业务引入到移动电话、PALM等无线终端之中,享受无穷无尽的网上资源。

(2)“蓝牙”(Bluetooth)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用于替代便携或固定电子设备上使用的电缆或连接线的短距离无线连接技术。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简化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和移动电话等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也能够成功地简化以上这些设备与Internet之间的通信,从而使这些现代通信设备与因特网之间的数据传输变得更加迅速高效,为无线通信拓宽道路。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蓝牙技术使得现代一些轻易携带的移动通信设备和电脑设备,不必借助电缆就能联网,并且能够实现无线接入因特网,其实际应用范围还可以拓展到各种家电产品、消费电子产品和汽车等信息家电,组成一个巨大的无线通信网络。

(3)GPRS(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即通用无线分组业务,是一种基于GSM系统的无线分组交换技术,提供端到端的、广域的无线IP连接。也就是说,它可以提供用户在远离办公室和住宅时对互联网的访问,用户将始终处于连接和在线的状态,而只有在发出请求时才真正占有无线资源来收发数据,使用费用按照真实的传输比特数来计算,而不是在线的时间。GPRS的用途十分广泛,包括通过手机发送及接收电子邮件、在互联网上浏览等,是介于第二代和第三代之间的网络技术,也被称为“2.5G”。(4)UMTS(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ystem)既通用移动通信系统,是国际电信同盟确认的3G主要的数据和服务技术。与GSM相比,UMTS有速度快、用途广、收费方式合理、投资成本低等优点。另外,每一语音通道的硬件设备成本只为GSM的一半。因此,使用UMTS技术建网的成本要比使用2G技术低,并且它能够提供支持语音和数据业务的更大容量、更加灵活的网络平台。随着3G通信技术的发展,任何媒体都能通过无线网络轻松传递,面向浏览器的移动设备将会很快得到推广,使移动学习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并将得到高质量的保证。

2.数据库资源的建设

作为数字化学习和移动计算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移动学习最直接的应用形式就是让学习者能够通过移动设备来实现数字化学习。因而,开发适用于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实际要求的移动学习资源是移动设备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真正意义所在。数据库资源的建设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数据库资源是指经过技术处理,可以在移动设备上实现访问、浏览、传输、共享、修改、编辑等功能的数字化学习资源。(2)数据库资源管理要有一套专门的移动学习系统,来实现资源传输与显示、共享与交流。如建立“移动教育”信息网,建立移动教育服务站体系等。(3)数据库资源要具备切合实际、及时可信、易于操作处理、富有创造性等特点。(4)数据库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一种具有情感性的操练环境。以测验与反馈为例,当学习者答对时,它会表示祝贺;答错时,则鼓励你重试。

3.学生的素养

21世纪学习者不再是一个只会吸纳大量事实信息的人,而是一个知道如何检索、评价和应用所需信息的人。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中,指出“21世纪学生的能力素质”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基本学习技能,二是信息素养,三是创新思维能力,四是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五是实践能力。移动学习更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移动学习把认知工具(移动设备)真正交给学生,使学生学会利用信息资源进行扩展性学习;学会借助移动设备进行讨论式学习;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奋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古人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在传统教学中,给学生很大程度上是“鱼”,不是“渔”,而移动学习中,学生可以完全与教师交流自己对课程的理解、自己的想法,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4.教师的素养

与传统教育相比,移动学习更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具备信息时代的教学观,重视教与学的理论研究,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手段,提供各种学习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氛围,提供学生方法,减少学习时间。教师不是把大量时间放在组织教案和讲解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集中在简化学生在利用资源时必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对教师来说看似“轻松”了,其实是角色的转变,教师重心放在把关学生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指导和启发学生学习,组织管理、设计评价等方面。对教师素养全面提高了。

三、移动学习———21世纪教育技术的新方向

移动学习是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和现代教育三者有机结合的产物,是知识经济社会人们教育需求和职业发展需求的反映,是现代社会人们工作流动性大、时间紧张的表现,是移动通信技术在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它代表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新方向。

1.从媒体发展的角度看

在教学过程中,媒体是教育教学信息交流的纽带和桥梁。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教育媒体来进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的。教育媒体按其运用现代科技成果的情况,可分为传统教育媒体和现代教育媒体。教育媒体越来越先进,它们对学习过程所起的作用也就越来越大。

(1)传统教育媒体:教科书、图文资料、黑板、实物、模型、标本等。在教学过程中,它们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2)现代教育媒体: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缩影性资料、电脑化资料等。现代教育媒体又可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交互媒体等。它们可以使学习者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通过了解事物的形象、声音、变化和发展过程去获取信息,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在移动学习中使用的媒体,如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现代通讯媒体,以为学习者提供快速的交互信息而见长,可以使学习“随时、随地、随身”发生。移动技术作为教育媒体给教学带来了更加光明的前途,它们的应用面积和使用频率将会超过一般的机器媒体。可以肯定,移动学习是21世纪教育技术的新进展,代表着教育技术新的发展方向。

2.从媒体对教学模式的影响看

发展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关键在于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归纳起来,以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4]

(1)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利用黑板、挂图、模型、教科书、参考书等媒体向学生灌输,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被动。

(2)组合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利用现代教育媒体与传统教育媒体的有机组合控制教学过程,学生主动性体现不够。

(3)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具有良好的交互界面,学习者必须通过一系列交互操作来进行学习。

(4)网络教学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学生将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主动地按着自己的进度、兴趣和需求学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平等地通过“协商”进行交互学习。利用移动设备进行的移动教学模式,学习者不再被限制在电脑桌前,完全可以自主控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由此可见,移动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3.移动学习的发展前景

(1)未来将是一个移动互联的世界移动通信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它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固定网络,在今天已经相当普及。目前全球有15亿部移动电话,仅中国就达到2亿,并每月将以200万部的速度递增。到2005年多功能的手持设备(如PDA)的销量将超过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的销量之和;计算机无线网络用户将超过10亿。移动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移动通信设备的普及以及移动网络与因特网的结合为人们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获得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

(2)移动学习符合终身学习的要求未来的学习仅仅通过学校教育获取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要想适应未来快速变化和发展的社会,必须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未来的学习应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移动技术和设备就能满足学习者对终身学习的需求。

(3)移动学习是未来远程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远程教育具有五大特征:师生分离、教育机构的影响、技术媒体的运用、师生双向交流以及学生群体的丧失。应该说,数字学习也基本具备这些特征,但移动学了这些特征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学习者不再局限于电脑桌前,可以自由自在、随时随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学习。[5]可见,移动学习的发展使学生在远程学习上更加自由。只要能够实现电话装置的无线通信连接,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学习,那么,未来的远程学习将是移动学习。

新方向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闻教育; 改革; 方向

1 中国新闻教育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1.1 新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随着中国传媒业发展的日益壮大,社会上对新闻类人才的需求随之日益增多。但从我国现今新闻教育来看,要想使教育质量与需求相协调仍存在各种问题。媒介产业具有了强大的竞争力之后,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变得重要起来。对于新闻人才的培养,高校被寄予了厚望。各大高校迅速作出了反应。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于2001年各自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全国各大高校也不甘落后相继加强新闻教育,如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新闻专业力量强大的高校也扩大了对该专业的招生规模。传媒教育的兴起一方面意味着传媒人才的需求加大,另一方面则表明传媒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1.2 当前新闻教育存在的弊端

很多传媒专业人士认为,许多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在真正投入到新闻工作的时候,上手虽然快,但也明显存在着后劲不足的缺陷,有的甚至连新闻都不会写。清华大学国际传播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李希光曾经指出:“我在新华社做编辑主任的时候,每年要到全国几个重点大学招考记者。除了国内部稍微有一点特例,新华社国际部、对外部、采编部、体育部四大部门在招收编辑的时候,一般不从新闻院系的毕业生中招考,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或者博士生。主要原因是,新华社认为这些大学的新闻院系在新闻采访写作这门各个媒体最看重的课程上没有与国际接轨。为了让招考的记者很快能上手,能尽早地派到国外重要岗位当记者,就招收各个大学外语系毕业的学生,然后通过师傅带徒弟自己培训。外语专业的同学由于没有受过国内传统的、甚至某些过时的新闻传播理念的熏陶,在新闻学和传播学上没有自己的偏见,接受国际有实际用途的新闻学理念、方法等就比较容易。”

由于新闻产业中,为了使产业效益得到提高,存在众多的现实问题,这对新闻从业者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现今的新闻教育不仅仅要使学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新闻教育的改革方向亦应该多元化。

2 新闻教育改革要从三个方向融合

2.1 与现代化信息相融合

当今是信息科技时代,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论是对教育还是新闻传播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教育方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在新闻传播方面,信息技术对其方法、途径、效果、模式以及趋向都有着积极作用。为了提高新闻教育质量,使之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首先,为新闻教育提供一个多元化、跨区域、可融合的实验教学平台。如今的新闻教育平台已不是单纯靠信息采集和编辑工具可满足的,需要有更为先进的设备、更为丰富的功能以及更为广阔的空间才能全面促进新闻教育;其次,为新闻教育与信息技术打通能量交换渠道,为新闻教育提供清晰的技术动态、技术趋势和技术思维等;再次,在现代化技术的推动下促使师资力量进一步充实,且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技术含量以及科学技术素质。

2.2 与实际新闻相融合

2.2.1 共同加强对新闻实务教学体系的改革

当今,越来越多的新闻教育机构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聘请新闻业界人士来对本科生或研究生进行各个专题的演讲。然而这类演讲的内容既不够系统化,也不够全面化,甚至还是随机的。这样的演讲体系与教学的过程正好相悖而驰的。所以,在进行新闻教育的时候应引入行业实践阅历丰富的新闻界人士来担任授课,从而建立起专业力量强大、实务性强的新闻教育机制。

2.2.2 共同打造坚实的实践教学基地

由于中国的媒体业态富于多元化特征,因此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平台。无论是中央媒体,还是地方媒体,或者是行业媒体都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增长见识、丰富知识、掌握技能的专业平台。同时,为了丰富新闻专业实践教学还要为学生创造促使其进入仿真职业实训的条件。另外,为了能使一切促进措施能够有秩序地进行,还需要对教学进行严密规划和科学管理。

2.2.3 共同促进双向交流机制

不仅仅是要进行各类学术演讲以及各类专业培训,还要在新闻界与学界之间建立起一个能够相互交流的机制,以便双方能够随时进行通讯、交流与商讨。通过双方的联合来推动我国新闻业能够进一步发展,共同研究对策、方法以及理论,从而使我国的新闻业持续发展于社会前沿。

2.3 与国际相融合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文化之间的交流也日益密切。作为中国新闻界的工作者更应该注重文化的多元性,增长文化见识,提高文化素养,进而在各种文化的熏陶下进一步掌握在文化交流技巧以及和谐共处的专业工作知识。

2.3.1 强化外国语言能力

当今的新闻传播加快国际化进程的关键在于国际相互关联度和网络技术普及程度的提高。所以,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新闻专业人才必须要具备外语能力,这是促进国际新闻界之间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外语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新闻工作者的信息采集能力,国际社会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国际化的专业表达能力。

2.3.2 课程教学的国际化

中国的新闻教育的探索道路应该延伸到国外,甚至是与国外新闻院校联合办学。从而为本国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知识面,更甚者可以为学生赢得出国留学的机会。这样一来将有利于我国新闻教学加快引入与专业相关的外国经典教材,并加大师资投入,从国外引进教师以促进双语教学。在引进国外师资力量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尤其是对于那些年轻且经验不足的教师的培养,可以利用帮助其攻读博士学位或是出国进修等各种有效方式来进行。

综上所述,新闻教学改革要想突破多种弊端,必须要不断地创新,促使新闻教学富有生机,同时种种现状还为各类新闻相关课程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随 着新闻教育改革的正式启动并不断深入,将会使我国的新闻教育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钟克勋.略说新闻教学中课程的互补意识. [期刊论文] ,魅力中国, 2010(7).

[2] 杨清波.从"实践教学"到"全能培养"——我国新闻教育理念及传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微 .[期刊论文]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6).

[3] 余婧华.刘玉玲.新闻写作课程实践教学法探究 .[期刊论文],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9(6).

新方向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音乐教育;发展方向;探讨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9-0254-01

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各国之间的交流不断加深,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背景下的音乐得以在各国传播,这引起人们对音乐的空前重视,为满足国家以及社会需要,我国各大高校纷纷设立音乐教育这门课程,学校也将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以及魅力上。音乐可以让身体放轻松以缓解压力,可以敲开封闭的心灵,缓解忧郁苦闷的心情,此外,音乐可以刺激脑部,活化脑细胞,一言以蔽之,音乐对人有百利而无一害。

一、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一)学生在审美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受各种各样因素比如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差异性等的影响,我国高校中的大部分学生在音乐素质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就一些贫困生而言,他们已经失去通过音乐培养并提高审美情趣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以及教师要想开设音乐课程,就会存在很大的困难,哪怕勉强的开设了音乐课程,也很难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敏感性以及创造性。

(二)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教育形式过于单一

教师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怎样学习。音乐的价值具体就表现在与其他艺术结合时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但目前我国音乐教育中还存在教师教学方式单一的现象,就教师而言,他们只是单纯的向同学们讲解书本上的知识,对于其他知识的拓展则是少之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不能有效体现音乐的艺术美感。

二、新形势下高校音乐教育的相关发展方向

素质教育不断加深的今天,高校音乐教育得到相关部门的极大重视,不少专家学者更是为音乐教育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本文就其发展方向展开简要论述。

(一)注重音乐教育的多元化

多元化音乐教育是新时期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我国先进科技的发展,推广多元化音乐文化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在普通高中音乐教育中引入多元化呢?本文提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将国内外音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音乐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中国音乐文化与国际音乐文化时,要做到真正结合我国国情和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积极有效的吸收来自国外的优秀音乐文化,促进音乐的全球化进程。(2)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与历史,更是有着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56个民族,为此,中国必须坚持以汉族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为支点,广泛吸收世界音乐元素,以在中国构建起多元化的音乐发展平台。(3)积极设置多元化的音乐课程,不断改革音乐教学内容并改进教学方法,最终将世界音乐与中国音乐有效结合在一起。

(二)积极引进“原生态音乐”

原生态是一种未经加工的音乐形态,它存在于最原始的生活环境中,是原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将“原生态”这个概念引进高校音乐教育还有一系列难度,这就要求高校要建立一个健全的原生态音乐制度,以保障“原生态音乐”能够完善、及时的引入到的高校音乐教育当中去。首先,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会呈现出不同的“原生态音乐”,这些音乐内容丰富多彩,对这些不同的音乐文化,各大高校就应秉持宽容的原则,真正做到兼容并蓄;其次,“原生态音乐”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等等,为此,各大高校不能全盘接受,相反的,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真正做到顺应时代要求,选择那些典型的、健康的音乐作为教育素材;再次,要积极在高校课堂中引入原生态教学,保证广大师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原生态音乐;最后,不断加大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交流,这有利于加大音乐文化之间的融合,最终促进原生态音乐文化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高效音乐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学生在审美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教育形式过于单一、没有真正继承和发扬原生态音乐等,这些问题必须解决,否则会严重影响学生发展。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着重指出要注重音乐教育的多元化,要积极引进“原生态音乐”,最后,要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旨在为高效音乐教育探索出一条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雷济菁.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07:187-188.

[2]石延涛. 浅谈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2:227-229.

新方向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发展战略

一、准确理解农村教育的含义

首先,“农村教育”是一种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而不仅仅是农业教育。我们许多人很容易误解,农村教育就是教育农村孩子学习农业知识,将来为农村发展服务的教育。其实,所有教育首先都是一种人的素质教育,就是职业教育也是职业素质的教育。

其次,农村教育是公民教育,而不是农民教育。农村教育是农村孩子成为一个公民应该接受的教育,是他们成为公民的基础教育,我们国家把农村的小学和初中教育都叫义务教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从农村教育的对象来看,农村教育是对生活在农村、具有农业户口的人进行的教育,包括农民子女和农民自身的教育;从教育的形式上看,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非义务教育(高中阶段的教育)、职业和技能教育等;从教育的内容上看,包括政治、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文化和科学技术教育。而农民教育仅指农民自身的教育。

最后,农村教育是为现代化服务的教育,而不是仅仅为农村发展服务的教育。在农村的高中教育里,有普通高中教育,也可以有职业教育,但是,农村高中的职业教育也不是唯一培养职业农民的教育。即使农村孩子今后当农民,但是在社会发展的未来,农民也不是高中甚至初中毕业就能胜任的,农民也应该上大学。因此,农村教育不全是培养农民的教育,更不是只为农村服务的教育,必须超越农村当前的现实,用发展的战略眼光发展农村教育,为现代化国家的建设而服务。

二、河北省农村教育的现状分析

首先,农村基础教育相对落后。表现在:一是农村学校基础教育经费不足,筹措渠道不畅。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1年初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义务教育的投入中,乡镇负担78%,县财政负担9%,省财政负担11%,而中央财政仅负担2%。而县乡财政负担的87%基本上直接来源于农民。2005年,国务院决定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限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长期短缺,严重影响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二是农村义务教育的师资严重缺乏。现有的农村教师大量存在着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层次偏低、继续接受教育受到限制等不利于稳定和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因素。三是农村义务教育设施简陋。大部分农村校舍仅停留在几间房、几张桌上;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条件;没有相应的文化体育设施;没有必要的图书资料;没有必要的教学教具等基础设施。与农村基础教育相比,城市无论是在地理位置、教学条件、师资配备、教学观念、教育经费等方面都优于农村。四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受到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就会好一点。现阶段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不是量上的普及问题,而是质上的提高问题。

其次,扫盲教育仍然任重而道远。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农民的文化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1990年,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5.48%,2004年只占23.75%;1990年初中文化程度为39.58%,2004年是58.75%。这个数字的变化,说明河北省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文盲又不断出现,我们把这阶段的文盲叫做:科技盲、电脑盲、信息盲、人才盲。据农业有关部门的统计,截止到2005年底,河北省各级各类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为34 794人,2远远低于其他省份,更低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农村技术推广人员与农业人口的比例是1∶100,我国是1∶1 200,河北省是1∶2 000。我省大多数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是从传统和经验出发,靠天吃饭的想法和做法的人大有人在,不主动地学习科学技术,有的农民甚至抵触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和推广。据调查资料显示,我省农民的农业传统技能还好,有58.06%的被调查者能够阅读书报,但能够使用电脑打字的仅有7.2%,能够使用电脑收发电子邮件的仅为3.98%。3其中主动利用网路为农业发展、农村发展服务的就更少了。因为不了解和使用先进的传媒工具,很多人的信息不通、不灵、不及时。

最后,农村的职业教育和技能教育欠缺,成人教育不够。传统的教育重基础教育而忽视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人口普查显示,农村16岁以上年龄人口受教育水平:大专及以上人口低于城镇(10.9%)10.2个百分点,高中及中专人口低于城镇(25.7%)18.6个百分点,初中及小学人口高于城镇(38.9%+19.4%)22.5个百分点,未上过学的高于城镇(5.1%)6.3个百分点。在农村,45岁以上的农民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几乎是空白,有的农村职业教育机构形同虚设,有的根本就没有职业教育机构和场所。所以,农村劳动力在就业前,参加职业教育的人数极少,少许职业教育大多是打工期间的在岗教育。传统的观念认为,农业只是一个产业,而不是一个职业。同时农村其他职业发展的限制,农村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基本上处于盲点。

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中国社会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教育的发展是农村现代化的基础,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的举措;发展农村教育是发展农村经济、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三、河北省农村教育战略转变的思考

首先,树立农村教育也要科学发展的观念,保障农村教育经费,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指导我国各行各业发展的理论,我省农村教育的战略选择,是坚持我省农村教育以人为本,与城市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是我国农村教育走出困境,顺利发展的战略。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农村教育不光是培养农民的教育,教育首先是一种人的素质教育,是公民教育,是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教育。农村教育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这是我国人才战略发展的要求,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市场公平竞争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公平,进而实现社会公平。我国教育的城乡分割由来已久,农村教育由于其定位不准,方向模糊,致使我国的教育政策、教育投资多倾向于城市,经济的二元结构导致教育的二元结构,农村人口受教育的机会受到限制。现阶段我们要树立科学发展教育的理念,把农村教育纳入到我们的国民教育系列通盘考虑,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其次,全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在本法的第四条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在本法的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在本法的第三条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在本法的第五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当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现阶段的农村义务教育,不是量上的普及问题,也不是“普九”的问题,而是农村义务教育在质上的提高问题。

第一,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学设施的投资和维护。河北省教育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有普通中学校舍3 250.7万m2,普通小学校舍2 805.3万m2,普通中学的危房面积是58.2万m2,普通小学的危房面积是90.7万m2,而且81%的危房在农村。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孩子的健康成长就是我们国家的健康发展。

第二,增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学投入。比如学校的图书资料、教学用具、文体用具和现代教学设备和手段。

第三,提高农村教师的工作待遇,及时的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由于农村经济困难,教师工资足额发放困难,农村对教师的有效需求不足,一方面是合格教师严重不足,一方面是师范院校毕业生下不到农村学校,农村教师质量无法保证,今天的教师素质影响甚至决定着明天的学生素质。2008年6月16-17日,河北省教育厅召开中小学人事工作现场会,在这次会议上,对当前人事工作提出:积极争取人事部门支持,做好中小学岗位设置工作,使岗位设置有利于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有利于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加快建立完善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录制度,吸引优秀人才从教、杜绝不合格人员进入教师队伍,创新教师补充机制,这为我省农村基础教育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最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农村的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城市化是我国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现代化的主要途径。城市化需要农民离开土地,从农民转变为城市市民。农民转变为市民并非只是身份的变化,而更要求农民的素质得到提高。农民变为市民,应该有市民的就业能力,有城市市民的文化素质,还需要有适应市民生活的习惯,等等。这既是城市化的需要,又是我国人才战略的要求,还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市场公平竞争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公平,进而实现社会公平。因为农村教育不只是培养农民的教育。据统计,从土地上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的占到94.5%,转移到外地仍然从事农业的仅有5.5%,可见,农民迫切需要的是第二、三产业的专业技能,针对农村的职业教育也应该适应这种需要,根据本地经济特点或劳动力输入地的需求进行专业设置,不能在传统的为农方向上继续浪费教育资源。据资料显示,71.8%的农民愿意参加职业培训,接受农业实用技术,更希望学习和接受实用性强、效益高、风险小的职业技术培训。比如,养殖、食用菌、建筑、机械加工、家电维修、服装设计等实用性技术。第一,以就业为导向,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把教育教学与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与农村社会需要相结合。第二,增加农民收入,树立终身教育观念。按国际共识,国民人均收入在1 000美元左右,合理的“城乡收入消费差距”是2∶1,而2001年中国“城乡收入消费差距”实际为6∶1。城里人对教育高投入时,农村人仍为书本费犯愁。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还导致了巨大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贫富分化,从而直接影响各地区社会成员的实际家庭收入,进而影响社会成员对于教育支出的能力。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会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经济对教育的需求程度,而经济对教育的需求程度,又往往是教育发展的深层次动力。第三,开展全民免费教育的实践,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普及教育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政治选择。免费教育,能够使“全民教育”成为广泛的社会实践;彻底地扬弃了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教育的不断普及,会极大地促进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农村教育的发展;缩短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方面存在的较大差距;使社会各阶层都能接受到义务教育,提高社会成员的精神文明素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一是要政府主导,通过政策、制度等规范引导农民积极参与职业学习和技术学习;通过政府投资为农村职业教育的资金数量和资金来源渠道提高资金保障,解除农村职业教育的后顾之忧;政府通过提供相应的专业技术服务为农村的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提高不断的动力保障。二是利用本省、市的农业院校为农村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提供场所和师资力量。三是利用社会培训机构为农村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提供新型的实用的农业技术。四是职业学校为农村提供非农知识的培训,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农村教育。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确立这样的农村教育发展战略,才能实现农村发展与农村教育的良性互动,才能最终实现农村的成功转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也真正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农村统计年鉴,2005.

[2]农村教育应有超农战略,中国农村研究网,2004-8-25.

新方向教育范文第5篇

 

广州松田职业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并报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学院坐落于经济学家称之为“黄金走廊”的“挂绿”荔枝之乡——广州市增城。近年来,随着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和生源质量的不断下降,学院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概况

 

高职院校是一类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具有与高中同等学历的学生并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通高校,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构成部分。因此,高职院校可以说是我国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做好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完成高职院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但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在师资方面的局限,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着缺陷与不足,需要进行改进与革新。目前存在于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缺陷与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滞后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命令式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曾在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初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第二,师资力量的缺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队伍,大都是由刚刚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组成,虽然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但在另一方面由于年轻教师教育管理经验的缺乏,也导致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无法顺利的进行。

 

二、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的背景

 

(一)社会各方面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要求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增多,从传统的技能型要求逐渐扩展到当前的个人素质与技能相结合的要求。首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就明确的提出了高校培养人才的要求:“各地高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全面、深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其次,供职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从注重毕业生的专业技能逐渐扩展到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心等方面。最后,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认识在周边环境的影响下不断的发生变化。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不断深化,尽管使在高考中失误的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但是在一部分学生心中会出现一些心理落差,导致他们无法专心的接受专业的教育指导。同时由于职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社会公众对于职业教育还不够了解,认为高职院校就是一类学习一技之长的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认同高职院校的学生(如下图),这也给高职院校的学生带来了无形的失落感与自卑感。

 

(二)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方面的现状

 

一方面,由于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高职院校的学生数量在短短几年内不断激增,其人数已经超过了我国的本科院校学生人数,虽说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我国受高等教育的层面,但是生源的平均质量却在不断的下降,给高职院校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少的难题。例如:如何管理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如何做到学生的均衡发展?等等。另一方面,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课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依旧着重于专业知识课程,忽视了对学生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的思想教育课程,没有给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影响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导致了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中存在着学生教育和学生管理的脱节。

 

三、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革新措施

 

首先,革新要从观念开始入手,高职院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起学生教育管理新观念。高职院校要抓住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理念,实施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管理措施。其次,高职院校要创建出良好的教育管理秩序,良好的教学管理秩序能够指导和规范高职院校学生的行为。近来,许多的高职院校都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例如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就陆续制定了《学生综合素质考核条例》、《辅导员管理办法》、《班主任考核细则》等等关于学生教育管理的规章制度。再次,高职院校要不断革新和完善院、系(分院)两级教育管理模式,实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各部门的紧密合作,将学院各职能部门的效率发挥到最优。最后,高职院校要创新的以班级或寝室为单位,逐步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是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革新的核心内容,因此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革新的最终目标应当是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的开展主题班会等有利于体现学生自我意识的活动,增强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让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逐步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结 语

 

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必须跳脱出传统的模式,从理念开始创新,将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并紧紧围绕学生来开展一系列的革新措施,以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成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相关期刊更多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新纺织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创新科技信息中心;华源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所

新东方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海南省委党校;海南省行政学院;海南省社会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