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成本管理会计

成本管理会计范文精选

成本管理会计

成本管理会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成本管理;企业控制;管理方法;现存问题

市场经济的发展让现阶段企业在运营过程当中所面临的运营风险和运营压力进一步加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市场竞争优势,有效发挥资源的效益和影响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现阶段的市场当中成本管理会计体系的优化完善和构建成为每一个市场运营主体都十分关注和重视的问题,而作业成本法对于成本管理会计体系的优化和完善有很大的帮助和影响,相较于其他方法,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的成本管理会计体系在实践应用的过程当中精确度更高,标准性和规范性更强,企业操作起来也较为简单直接,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想要利用作业成本法对成本管理会计体系做出相应的优化和完善,首先需要明确作业成本法的内容,加强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解和认知。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

作业成本法中的作业主要是指企业在实践运行过程当中所举行的相关经济活动,在企业运营过程当中经济活动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可以创造附加价值,我们称之为增值作业,另外一类无法有效地创造附加价值,属于非增值作业,而在作业成本法研究的过程当中主要将目光集中于增值作业这一类,通过这些经济活动可以产生一定的附加价值,但是其本身也是存在一定成本的,这些属于作业成本管理法的研究重点。企业想要将作业成本法有效应用于成本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当中,对成本管理会计体系做出有效的优化改良和完善,就需要明确作业的概念,确定作业对象,然后展开相应的成本核算。一般情况下作业成本计算的过程当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成本费用做出有效的分析和总结。第二,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作业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查分析和鉴别。第三,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成本库费用进行有效的计算和分析。第四,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各项成本支出的主要原因以及费用率。第五,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成本费用做出有效的判断和分配。第六,确定企业在作业过程当中所产生的总体成本块费用,从这几个角度展开作业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具有精确性强、标准性高、简单便于操作等较为明显的优势和特长,应用于企业的成本管理当中可以带来较大的帮助,有效解决现阶段我国成本管理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弥补现阶段成本管理体系的不足,而作业成本管理法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想要针对性地解决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就需要明确我国成本管理会计体系的现存问题,根据实际问题结合作业成本法的优势进行相应的解决和改良。

二、我国成本管理会计体系的现存问题分析

(一)理念问题

在工作落实的过程当中,工作理念往往会影响工作人员在实践工作开展过程当中所采用的工作方法、秉承的工作原则以及主要的工作内容,在现阶段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甚至成本管理工作实践落实的过程当中都普遍存在理念落后的问题。首先,很多工作人员并没有认识到成本管理的作用和意义,甚至很多企业都并不关注成本,反而更多的是关注企业的利润空间扩大,这也就导致了成本管理在实践开展的过程当中效益和影响相对较低,事实上成本管理和利润空间扩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如果无法厘清成本管理和利润空间扩大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导致思想陷入盲区,两者无法有效兼顾。其次,成本管理并不是简单的一方面管理,而应当从更多角度更多领域做出综合的考量和分析,进而在成本管理的过程当中去兼顾当下的效益和需求,同时也满足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助力企业的可持续成长,但是现阶段企业当中的成本管理理念仍旧较为匮乏,致使成本管理简单粗暴,这种狭隘的管理理念导致了成本管理的过程当中很容易会忽视一些持续性的问题,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除了从企业整体的角度来看以外,从相关工作人员的角度来看成本管理理念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成本管理的过程当中需要结合实践需求、实践问题做出综合考量分析,秉承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才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但是就现阶段实践情况来看,很多工作人员在实践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或是过多地依赖自身的经验忽略了结合理论,导致了实践工作的科学性不足,或是过于注重理论,导致了工作落实的过程中针对性不足,需要做出相应的优化和弥补。

(二)方式问题

在成本管理工作和成本管理问题分析的过程当中可供借鉴和参考的方法是相对较多的,但是就现阶段的实践情况来看,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方法主要采用的是分布法和品种法,作业成本法在实践当中的应用相对较少,而品种法和分布法这两种成本管理方法在实践应用的过程当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从品种成本管理方法的角度来看,品种成本管理方法更倾向于小批量多品种的产品生产企业,对于品种相对较少且产量相对较大的企业而言并不友好。而分布成本管理方法在实践应用的过程当中计算较为困难且较为复杂,这就导致了分布成本管理方法的效率和质量存在较大的欠缺,同时也极有可能因为过程较为烦琐或者是步骤相对较多导致数据出现偏差,影响成本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成本管理方式作为成本管理过程当中主要的途径和重要的方法,将会直接影响成本管理工作在实践落实过程当中所能达成的效益和质量,成本管理方法的欠缺和不足导致了现阶段成本管理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战略目标实现所能起到的帮助作用相对较弱。

(三)信息问题

在落实成本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信息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只有保障信息数据的真实科学且全面,才可以让相关工作人员有效地调整工作方向,明确工作重点,进而对成本做出有效的控制规划和分析,但是就现阶段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来看,在成本管理过程当中所应用的信息和参考的数据往往准确性相对较低,一方面因为现阶段企业高层或企业管理者为了逃避税收或者谋取私利抑或者是受到上层领导重视,会选择夸大业绩或者篡改数据,一旦数据被篡改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在企业成本管理的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借鉴和参考对应的数据信息,同时还会参考以往的数据信息,而数据被篡改导致信息数据失真则会影响相关工作人员的判断,进而导致成本管理在实践落实的过程当中效益与预期的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除此之外,信息的收集不仅需要集中于本公司本地区的信息数据,更需要关注市场信息的收集,而如果无法有效地了解市场变动的幅度和走向,那么成本管理工作落实所能达成的效益和影响也极其有限,现阶段成本管理工作受信息的影响和制约极大,导致了现阶段在成本管理落实的过程当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相对较多。

(四)分工问题

现阶段企业在成本管理的分工问题上主要凸显两个角度,一种在于企业对于成本管理给予的关注和重视相对较低,并未设置专业的工作人员,导致出现身兼数职的情况,相关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极为有限,致使成本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较低,另外一种是改变了身兼多职问题,对成本管理工作做出进一步的分工细化和精化,这种精细化管理的模式虽然从很大程度上让成本管理各项工作在实践落实的过程当中针对性、专业性和科学性进一步提高,但是不得不承认过于精细化地划分工作很容易会导致成本管理过于烦琐复杂,审核程序相对较多也导致了成本管理的效率低下,而成本管理与其他部门的影响和联系是不容忽视的,一旦成本管理工作落实的效率和质量较为低下,会容易导致其他部门在实践工作的过程当中受到更多的影响,不利于企业的整体发展和可持续性运行,需要做出分工的优化完善和改良。

三、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的成本管理会计体系构建路径分析

(一)优化管理理念

个人的行为选择判断方向往往与个人的理念有直接的联系,工作理念将会直接影响相关工作人员在实践工作开展过程当中的工作方法,秉承的工作原则、采用的工作技术以及所能达成的工作效益,想要让企业的成本管理会计体系做出有效的构建和完善,首先就需要对理念做出有效的调整和升级,在成本管理会计体系优化和调整的过程当中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的是作业应当是成本管理会计体系的核心观点,通过作业分析完成对于成本的确认、计量、管理等多方面的实践工作。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转变传统工作方法的工作意识,将重心逐渐由产品转移到作业,发挥作业成本法的最大效益和影响,进而让企业更快更好地实现预期的运营目标,实现更加高效的成本管理。在管理理念优化的过程当中,相关单位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展开。首先,需要强化培训机制的建设,在培训工作落实的过程当中不仅需要强调工作方法、工作技巧的转变,更需要强调理念观点态度的转变,让相关从业工作人员对于作业成本法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知,明确作业成本法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的优势和特长,结合实践工作需求和自身的工作经验对作业成本法做出有效的调整优化改良,使之可以更快地推动工作的有效落实。其次,相关单位需要提高人才准入门槛,招纳更多具备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且对作业成本法有独特看法和观点的工作人员,以此为中心打造出专业性相对较强的人才队伍,实现管理理念的转变和优化。再次,企业应当加强文化宣传和观点宣传,通过宣传工作的有效落实让相关工作人员更好地明确作业成本法应用的优势以及与传统成本管理方法之间的区别,更好地做出判断、思考和反思。除了需要在企业的实践需求上着手引入作业成本法以外,相关企业还需要从受众主体也就是顾客需求着手考量得更加全面,进而保证改良后的管理会计体系的效率。最后,在管理会计体系中引入作业成本法的过程当中相关单位需要意识到作业成本法应当贯穿于作业的始终,从全过程出发对每一个环节都做出相应的优化和改良,通过相互配合达成最佳效益和影响。

(二)优化管理方法

管理方法是目标有效落实与实践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和途径,而在作业成本法引入的过程当中,管理方法的调整是十分必要的,相关单位工作人员需要明确非增值作业和增值作业两种作业的主要评价标准,明确在作业成本法有效应用的过程当中所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除此之外,引入客户价值,展开对作业成本法实践应用的标准恒定,进而对本企业的增值作业情况、资源消耗情况、所用成本情况以及客户实际需求做出综合的考量和分析,从更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做出相应的优化和完善。通过这种方式在作业成本管理的过程当中考量得更加全面,收集更多的信息和数据。一方面为相关工作人员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更多的参考和保障。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成本管理工作的前瞻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实现价值和效益的最大化。相关企业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需要协调好各个作业环节,保证通过体系的优化和重构让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更强,形成更高效的作业,进而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其次,企业需要有效分辨低效和无效作业环节,做出相应的管理进而从整体上减少企业产品生产过程当中所需要消耗的资源,减少企业成本,当企业的成本得到有效降低之后,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避免资源的无效浪费,进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让企业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预期的战略发展目标。

(三)完善管理步骤

在作业成本法实践应用的过程当中主要的管理步骤包括作业分析、成本动因分析以及业绩计算三个环节。从作业分析的角度来看,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作业做出有效的判断和辨别,明确在企业运营过程当中哪些作业属于不增值或不必要的作业程序,并且根据企业的市场定位和未来发展需求、发展预期明确对于企业而言哪些作业属于重点作业和必要作业,对作业的重要性进行有效的高低排序,进而与企业的实际作业情况及同行业相比较,找出企业在作业开展过程当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及未来的优化方向和优化路径。从成本动因分析的角度来看,成本动因主要包括作业特性、计量、指标、作业量等,对作业动因的有效分析可以让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在实践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更好地了解企业的成本结构和构成方式,进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一般情况下作业动因可以从三类来展开分析,包括精确性成本动因、延续性成本动因和交易性成本动因,精确性成本动因是指相关单位在实践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工作人员需要对每一项作业都做出精确的分析和数据计算。延续性成本动因是指企业在完成了某一阶段性任务之后还需要进一步延续提升,进而满足整体发展需求,从整体进行有效预算。最后则是交易性动因,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作业发生频率做出有效的分析和研究,以此为中心通过对成本动因的有效计算和分析提升成本管理体系实践落实所能达成的效益和影响。最后是业绩计算,通过业绩计算的方法可以对相关工作人员展开有效的考核和评价,根据考核和评价结果,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益、工作影响以及工作在实践开展过程当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有更深入的了解,做出相应的调整优化和改良,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和相关工作人员的不断发展。

四、结语

成本管理会计体系的重新构建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给企业的运营效益提升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可以带来较大的帮助和影响,而作业成本法的有效融入可以为成本管理会计体系的优化带来更大的帮助,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1]孙洋.建立成本管理会计体系,推进现代企业经济发展[J].科技与企业,2015(1):25.

[2]刘明君.对以作业成本为基础的成本管理会计体系的构想[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4):240-241.

[3]李豫钦.对以作业成本为基础的成本管理会计体系的构想[J].现代商业,2014(8):222-223.

[4]蔡海波.浅析作业成本会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0):84.

成本管理会计范文第2篇

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在现代社会呈现出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出现了一个独立的会计研究领域——现代成本管理会计。成本管理会计是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两门学科的综合交叉学科,研究它有利于更好地拓展会计领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风险成本管理会计是现代成本管理会计新的研究领域,是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对风险成本管理会计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拟对风险成本管理会计的相关问题作一探讨。

一、风险成本概述

风险的概念源于保险业,如精算师对保费的现值计算就发展到了金融业,特别是银行系统对风险的管理,并逐步扩展到其他风险行业。目前比较成熟地对风险进行分类的就是商业银行,其将风险分为两类,即非市场风险和市场风险,共九种,即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声誉风险、价格风险、战略风险、汇率风险、交易风险、流动性风险、法规风险。最据权威、最科学全面的是由美国联邦政府财政部货币管理局、美联储这两个机构对风险的分类。美国联邦政府财政部货币管理局将金融风险分为九种,即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价格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交易风险、法规风险。而美联储将金融风险分为六种,即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法规风险、操作风险。

1962年,美国的道格拉斯·巴娄最早提出了风险成本概念。RIMS及其战略伙伴Ernst&Young公司在其的报告中将风险成本界定为与风险相关的如下费用:保险费、置留损失、内部管理费用;对外服务费用包括咨询、必备管理和其他销售服务费;融资担保;费、税和类似费用。可见,风险成本概念源于保险业,其范围广泛,包含了因风险发生的支出以及管理风险所发生的费用。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的哈林顿和尼豪斯将风险成本定义为由于风险存在而导致的公司价值的减少,包括风险的期望损失成本、损失控制成本、融资成本、内部风险控制成本、残值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由此深化了风险成本概念。

(1)期望损失成本。期望损失成本包括直接损失期望成本和间接损失期望成本。直接损失成本主要包括对损毁资产进行修理或重置的成本,对遭受伤害的员工提出的赔偿、诉讼的支付成本,以及对其他法律诉讼进行辩护和赔偿的成本;间接损失包括所有因发生直接损失而导致的净利润的减少。(2)损失控制成本。损失控制成本是指公司为降低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采取一定手段来提高预防损失的能力、减少风险行为所发生的成本。(3)损失融资成本。损失融资成本包括自保成本、保险费中的附加保费,以及拟定、协商和实施套期合约和其他合约化风险转移合同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其中自保成本包括为支付损失而必须持有自保资金的成本。(4)内部风险抑制成本。内部风险抑制成本包括与实现分散经营相关的成本以及与管理这些分散行为相关的成本,也包括对数据以及其他类型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以进行更精确的损失预测而产生的成本。(5)残余不确定性成本。残余不确定性成本指通过损失控制、保险、套期、其他合约化风险转移合同以及内部风险抑制措施并不能完全消除损失的不确定性。公司选择并实施了损失控制、损失融资以及内部风险抑制措施后残余的那部分不确定性成本称为残余不确定性成本。

二、风险成本管理会计对原有成本管理会计体系的突破

风险成本管理会计的提出是对现有的成本管理会计体系的一种新的尝试,对现有的成本管理会计有很大的影响。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对现有成本会计体系的一个冲击。

首先,风险成本是对企业成本含义的一个扩展。成本主要是与收入相配合的产品成本,企业一般采用这个狭义的定义。管理会计对成本进行了另外的分类,如按经济用途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按可盘存性分为期间成本和产品成本等等。但是这两种定义下都要求成本是实际发生,并可以清楚计量、确认的,即成本是能够被量化的。风险成本是因为风险的存在所导致的公司损失,而风险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它是由客观实际和人的主观判断形成的,所以风险成本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的预期的心理成本而并不一定实际发生。这和实际可以用具体数据表达的成本有很大的区别。

其次,风险成本管理会计对现有的会计核算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风险成本管理会计对成本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这四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思路。原来的成本管理会计主要是为向管理当局计划、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信息,而从企业的有关成本方面进行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的信息系统。对于成本信息的确认,现目前的成本管理会计坚持的思想就是:判断哪些成本应该进入会计系统,计入何种会计科目,以及何时计入。上述成本都是指有明确的发生事实、可以确认的成本。而风险成本是通过客观事实和主观的判断认为该经济活动存在风险、可能对企业造成损失而发生的潜在成本。从成本计量的角度来看,现在的成本计量是对具体成本货币化的过程,它是对实物性质的成本所作的性质上的转换,即把成本量化成可以进行会计处理的数据。而风险是无法通过实物量化的东西,不可能像确定的成本一样,通过体积、大小、容积等物理特征来衡量,也不可能通过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所发生的货币交易来记录。从风险的性质上可以看出,对风险成本的计量方法要求同现在的会计计量方法不同。从成本的会计记录方面思考,经过了确认和计量两个程序,成本可以进入薄记系统,以便经过薄记系统的分类、整理、加工和转换,最终通过会计报表系统输出会计信息,为企业管理当局决策服务。传统的成本数据较容易被记录,因为它是真实经济业务发生的,而对于风险成本,我们无法用现有的处理加工模式来解决其记录问题。从成本的披露、报告方面看,管理会计的最终目的是为管理当局提供管理有用的信息。成本信息通过一系列的处理后生成会计报告,而会计报表中披露的成本仅限于可以用货币量化的成本数据,风险成本作为预期成本,其不会像传统的成本一样可以直接通过明确的数据披露出来,供管理层研究。

再次,风险成本管理会计给管理当局和企业会计部门提出了新的管理思路。即让会计部门在企业的成本处理过程中融入风险意识,并使企业管理层在研究企业成本过程中还要考虑风险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潜在影响。这就要求企业各相关人员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考虑风险所可能带来的成本。主要有以下方面的考虑:(1)回避风险。风险具有客观性,企业是不可能只通过决策者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消除风险,只能通过回避风险来减少企业的损失,对超过企业风险承受能力的财务活动加以规避。(2)分散风险。如果风险无法回避,就可以采取分散风险的手段,把风险成本降低到比较低的水平。企业可以通过联营、合并等多方位、多元化的经营方式来扩大规模,运用规模经济的优势来分散企业风险。(3)抑制和转移风险。企业可以通过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势,在信息处理过程中通过监控和有效的信息传递而预先获得警报信息,并采取有效措施抑制风险;风险转移可以理解为把企业的风险转嫁出去,企业可以通过采取保险、转包、转让、转租、签订远期合同等方法把风险转嫁到企业外部。(4)风险的保险和补偿。要在管理中融入风险意识,可以相应地建立一个职能体系,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四个过程。在企业进行风险识别时,管理会计提供信息支持;在进行风险衡量时,可充分利用会计的评价方法、评价技术,以增强风险识别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进行风险防范与控制过程中,管理会计通过自身的防范体系和控制手段,化解和减小风险损失;在风险管理实施过程中,强化风险的业绩评价体系;在进行风险成本控制与管理时,可利用会计管理和参与风险决策的职能,为有效地控制风险成本发挥重要作用。

以上就是风险成本管理会计与目前的成本管理会计的区别所在。但是也应看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的复杂化,为了适应企业管理的要求,会计信息系统也在不断的改进之中,虽然风险成本管理会计是新兴的研究领域,但其思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渗透到了企业的管理之中。如在财务管理理论中很早就提了投资组合风险、企业资本结构中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对于这些领域也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对于投资组合风险可以运用数学概率技计算方法,对其进行期望预测,以寻找出最好方案。对于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我们可以通过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的计算才减少其对企业的损失。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财务管理上的风险成本观点可以说是企业风险成本管理的一个小的方面,属于风险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只是对财务这一块风险成本的研究,而风险成本管理会计涉及的层面比它大的多,覆盖整个企业的方方面面。在现代企业的对外报表披露上也体现了风险成本的运用,即对预计负债的披露问题。预计负债它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它的履行很可能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可以看到预计负债并不是现在就发生的它很可能在企业将来的某一天发生,但是企业根据它的发生可能性来决定它是否要在会计报表中披露。这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处理充分体现了风险意识。

三、风险成本管理会计的难点问题

(一)确认的难点。风险成本的不确定性导致风险成本确认时间与金额的不确定性,而关键在于未来经济利益与风险是否能够转移,应在什么时间确认?是一次确认或多次确认?确认金额多大?应该把它们归集到什么会计科目?(3)

(二)计量的难点。不确定风险成本计量的关键在于对量化的“可能性”做出正确估计和判断,然而影响风险成本的因素复杂多变,采用何种科学的计量属性和计量方法是摆在面前的一大难题。如何对不确定的东西进行量化,它量化的标准和尺度应该怎么把握,是不是主观的职业判断占很大的成分。它的计量可不可以运用财务管理对待风险成本的方法,或者创立一个全新的计量方法和单位这都有待我们思考。

(三)报告的难点。由于风险成本不确定性程度的差异,不同类型的风险成本的披露方面有所不同,风险成本报告模式与现行财务报告的衔接面临不少问题,如何通过报告的多种方式披露风险成本的相关信息是风险成本管理会计面临的难题。而且个人认为风险成本要怎么披露也是一个问题,是通过定性和定量想结合来披露还是选其一种方法披露?对于按什么标准来决定哪些需要披露哪些不需要披露,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四)决策与控制的难点。构建风险成本管理会计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如何发挥决策与控制的职能,风险成本决策与控制面临不确定性的影响,它们体系的建立需要传统模式的创新。

(五)风险成本是否要记录入资产负债表。作为企业的成本它是否需要记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来表现企业的真实资产、负债结构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成本管理会计范文第3篇

20世纪初期,西方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其科学管理理论后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现代管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对管理会计的发展在理论上起着奠基和指导的作用。20世纪后半叶以来,企业管理更加注重追求效益,管理会计也出现了业绩会计、决策会计和执行会计,尤其是以成本管理为研究重心,使得管理会计的理论方法体系进一步确立,包括作业成本法、价值链分析、平衡记分卡等的管理会计方法更是得以长足发展。在我国,直到1951年汪慕恒先生在《大众会计》上发表的《固定支出和变动支出》一文,才真正开启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会计对成本性态的实质性研究。改革开放后,随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在一些企业内部出现了经济责任制基础上的责任会计体系。到20世纪末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也在不断的发展和突破,作业成本法等管理会计思维也开始在很多企业中得以应用。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已经渗透到了各个方面,诸如,全面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生产管理、成本管理等。本文将主要对管理会计在成本核素和成本管理决策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2管理会计对成本核算方法的完善与改进

2013年8月16日财政部下发的财会[2013]17号文“关于印发《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的通知”中宣布,自2014年1月1日起将施行新的成本核算制度。新成本核算制度的第三十六条规定:“制造企业发生的制造费用,应当按照合理的分配标准按月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的生产成本。企业可以采取的分配标准包括机器工时、人工工时、计划分配率等。季节性生产企业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制造费用,应当在开工期间进行合理分摊,连同开工期间发生的制造费用,一并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制造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特点和条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作业成本法对不能直接归属于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企业根据自己生产特点及管理需求,或采用品种法、分批法,或采用分步法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构成项的直接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间接成本(制造费用、其他成本)在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时,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可以根据成本核算对象的耗用情况,直接对应计入;而对于制造费用及其他成本,譬如,间接材料与人工、生产耗用水电、设备与车间的折旧、车间管理人员薪酬等,无法直接将其归集到相应生产对象上的,在传统的分配方法下,一般先按部门归集制造费用,然后再采用机器工时、人工工时、计划分配率等标准分配到生产对象上。随现代企业管理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间接费用分配标准,存在一些分配失真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作业成本法也就应运而生。上述《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中第三十六条规定,也充分体现了作业成本法在现代成本核算的重要应用。作业成本法下,将成本动因分为资源成本动因(多用于直接成本分配)和作业成本动因(多用于间接成本分配)。作业成本法,不同于上述传统的间接成本分摊方法,而是先将间接成本分配到作业集/库中,然后再到具体的成本对象。它可分两个阶段:阶段一采用合适的资源成本动因将资源成本分配给作业成本集/库或作业中心;阶段二采用合适的作业成本动因(作业成本动因用于度量成本对象对作业的耗用情况)再将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作业成本法非常适合于产品极为多样化,流程极为复杂,或产量相当高、极容易发生成本扭曲或生产中耗用资源数量经常变换的公司。作业成本法最先于制造业中采用,今天,诸如医院、银行及保险公司等,不仅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成本核算,同时也将其用战略决策,如流程分析,绩效管理评估和获利能力评估等环节。

3管理会计在成本管理决策中所起的作用

在成本管理决策中,管理会计更加重视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中可控成本的控制与管理;更加重视成本控制管理对供应链流程的反馈;更加强调机会成本、隐性成本、未来成本等非量化、非显性成本在经营决策中的影响;更加主动的对成本进行事前控制与管理。

3.1管理决策中对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中可控成本更加关注成本会计是以客观、准确的反应生产中原材料、人工、费用等的耗费,以合理的分配标准实现产品成本的准确化为目标。而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决策的重要基础工作,它更加注重产品成本的性态差异分析,即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区分。变动成本是指生产成本随着业务量的增减变化而成正比例增减变化的成本,如直接人工、直接材料、产品包装费等;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生产规模下,相对固定不变的成本,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厂房及设备折旧等。无论变动成本或固定成本,根据其决定影响因素,又可以进一步分为酌量性成本和约束性成本。在短期决策中,管理会计更注重对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中酌量性成本的分析管控。只有对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的组成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各种不同技术手段,改进及完善生产流程,以消减或降低酌量性成本的组成部分,才能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在部门绩效管理与考核中,无论是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或投资中心,重点考察的是其可以通过施加管理决策和影响的部分指标,即可变成本、可控边际贡献、剩余收益等指标。在成本费用类的控制指标中,可变成本、固定成本中的酌量性成本等又称为可控成本,即公司管理者的决策行为所制约的成本。通过采取一定的管理方法与手段,降低整体部门的营运成本费用的支出,在营运收益一定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因此,无论对于哪一类中心的绩效考核中,成本费用项的考核指标设置时,都应关注其可以施加决策影响的可控成本具体分项指标的设置,从而实现对最终可控指标的管理与考核。

3.2管理决策中加强了成本控制管理对生产流程的反馈在管理会计中,通过价值链分析,界定当前的成本指标和绩效指标,并评价整个供应链中哪些环节可以增加客户价值哪些可以降低成本。它的目的在于关注产品或服务的总价值链,并确定价值链中能支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战略部分。通过价值工程对当前成本和可允许成本(标准成本/理想成本)之间差距进行分析。基于客户的需求,对产品或设计、材料、规格和生产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区分增值成本和非增值成本(增值成本是指将资源转化为与客户需求相一致的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而非增值成本对客户偏好来说并不重要或无关)。通过对供应链的分析,进行流程再造/业务流程重组,彻底重新设计流程,消除不必要的步骤,减少错误机会并降低成本,消除所有非增值活动。我们要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改善。

3.3管理决策时对产品成本的隐性成本、机会成本及未来成本增加了更多的关注和分析成本会计在以合理的分配标准分配计算生产中原材料、人工、成本费用等的耗费时,是以已发生的、显性的、可准确计量的历史成本数据为依据进行核算的;而管理会计在进行成本决策时,除对已发生的、显性的历史成本数据进行分析外,其更加关注其背后的隐性成本、机会成本和未来成本。隐性成本,是相对于显性成本而言,是一种隐藏于经济组织总成本之中、游离于财务监督之外的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面临多中方案选择其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未来成本,又称预计成本,相比较历史成本而言的,是指尚未发生的成本,是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合理地预测在未来某个时期或未来某几个时期将会发生的成本,它实际上是一种成本目标和控制成本。在对某种产品进行自产还是外购决策时,对自产所需存货所占的资金成本、生产管理所需专业人力资源等,都是游离于常规财务核算之外,这些都属于隐性成本;无论哪种决策,如果将这部分资金、人力资源投资于另一方案的收益或成本降低,就是该方案下的机会成本。在管理决策时,已经发生的历史成本,无论你做出的是何种决定,都不能再有改变或突破,那么我们就应该更关注与决策相关的未来会发生的成本,比较未来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从而做出有利于整体收益增长的决策。

3.4管理决策中对成本控制由过去的事后被动控制,转变为事前的主动控制在对产品定价时,一般采用市场定价法或成本基础定价法,其中成本基础定价法最常见的就是综合成本基础上成本加成定价法,即在总成本基础上,加上目标期望利润后,得到目标销售价格。在传统的成本加成定价法中,总成本是我们预先接受的。在管理会计中,目标成本法,作为产品的定价方法之一,与传统的成本加成定价法有相同的地方,即售价都是在成本基础上加上目标期望利润;它也有着与其显著不同之处———它是先根据接受的市场竞争价格,在确定目标利润后,再确定可允许的总成本,以此确立目标成本,通过建立交叉职能团队为目标成本实施生产。传统的成本加成定价法,在生产成本的管理上,被动接受生产成本,或在生产完成后若发现一些异常成本数据,方反馈改进生产流程,即属于事后的、被动的成本控制管理过程。而目标定价法,是先预设目标成本,通过交叉职能团队,对生产流程进行不断优化,使生产成本实现不断降低,令生产成本达到预定目标成本或低于目标成本,从而实现对生产成本管理上事前的、主动的成本控制管理过程。

4管理会计发展展望

成本管理会计范文第4篇

成本管理会计内容的创新,需要从技术、信息、企业形象和人力资源几方面来考虑。首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成本管理会计应当重视成本管理中的技术开发、技术管理和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内容。成本管理会计应当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对技术成本进行管理。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成本管理会计应当注重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等方面的内容,要做好信息系统的成本管理和分析,使得企业有更多的信息资源,用以制定企业战略。再者,现代的企业营销情况总是受到企业形象好坏的影响,人们对企业形象的印象直接影响了人们对产品的选择。所以,成本管理会计要对企业行为在社会的影响作出分析,在企业的形象树立上做出成本管理分析,以便维护企业的形象。最后,企业的管理仍然离不开人,人力资源成本费用的分析和管理也应该加入到成本管理会计内容中。成本管理会计加深对人力资源的成本管理和分析,能够帮助企业在管理上更好的发展。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成本管理会计在管理内容上也要有所创新。

二、成本管理会计方法的创新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成本管理会计在管理方法上也应该有相应的创新。一方面,市场的竞争越发激励,就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大。所以,成本管理会计应该增加风险控制方法,对企业的成本风险作出基本的分析和管理。风险控制方法是指在接受既定风险的条件下,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其具体措施是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承担共同的风险,来降低风险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市场比较开放,所以出现了百家共鸣的现象。企业已经不能靠产品高价出售来获利,只能靠降低产品的成本来保证企业的基本利益。所以,此时成本管理会计应该采用转移成本管理重心的方法进行企业的成本管理。产品的成本可以通过产品开发和采用新材料等方法来降低,这就要求成本管理会计将技术成本合理的管理起来,将成本管理重心转移到降低产品成本上。总而言之,为了适应企业发展需要,要对成本管理会计的管理方法进行创新。

三、成本管理会计组织架构的创新

现代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企业在成本管理会计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无论是成本管理的观念、内容还是方法,都发生了改变。然而传统的成本会计组织架构面对这些创新,已经不具有足够的协调和分析能力。所以,成本管理会计组织架构也应该随着社会发展进行创新。一方面,要建立一个能够提供公司财务信息和管理信息的部门,使得经济和管理信息能够更好的融合。另一方面,企业还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对成本管理会计各方面的创新进行指导,使得成本管理会计的创新更加规范化。所以,为了适应企业的发展形势,成本管理会计的组织架构也要进行创新。

四、结束语

成本管理会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

引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原材料的价格也呈现上涨趋势,给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制造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取得一定地位,就必须加强产品成本的管理控制,加强对管理会计理念的应用,积极转变思维,引入新型的管理会计方法,进一步改进成本管理体系,科学有效地降低成本,实现多方面的成本控制。因此,目前阶段,探讨管理会计视角下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管理会计相关概念

1.1管理会计内涵

管理会计与传统会计制度分离,管理会计从企业各部门的实际需要开始记录和分析财务和业务部门的数据,财务管理主要包括成本核算和管理控制系统。管理会计的目标是创造和维护企业的经济价值,注重企业的优化决策、改进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如今,我们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复杂繁多且无法辨别真假的信息充斥着我国市场,使得市场环境变得更为复杂。而对于管理会计来说,其前瞻性的管理理念为企业未来发展的提供了重要保障[1]。

1.2管理会计下的成本分类

从管理会计的层面出发,对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提出更细致的要求,要求企业在关注产品成本的控制的同时,还要注重成本的基本构成以及成本与产出数量之间的关系。1.2.1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的经营活动的成本,单位成本保持不变,总成本与业务量的变化成正比,这种成本特点是由于生产产品的数量变多也造成成本的增加。例如,生产家具企业生产某种型号的办公桌数量增加导致制作的原材料数量增加,成本投入也变多。1.2.2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指的是那些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范围内,成本总数额不随业务量的改变而变化的固定费用。单位固定成本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化而成反比例变动。比如,服装制造企业使用的机械设备总折旧、管理工资和工厂租金相对不变,因此服装生产量越多,单位成本越低。1.2.3混合成本混合成本就是混合了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性质,其成本总额会因业务量的变动而产生变化,但不成正比例变动。因此,相对其他两种单一性质的成本管理内容而言,这种混合成本的管理难度更大。由此可见,做好此项管理,对于加强成本控制,以及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而言,至关重要。

1.3管理会计发挥的作用

管理会计是一种企业内部的管理系统,其主要服务对象是企业内部工作的管理,强调以发展的眼光审视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阶段,通过一定的科学手段收集分析、报告各种市场经济数据,并对企业的经营项目进行全方面的预测、决策、控制管理。旨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同时,借助科学的手段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的成本,从而有效地提升营业利润。对于制造企业来说,成本是影响企业营业利润的关键因素。要想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首先可以借助管理会计的手段制定系统的成本管理措施。其次,管理会计通过改进成本管理方法,加强整体预算和全过程管理,将大大降低企业风险。最后,管理会计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可以帮助制造企业建立和应用先进的成本控制系统,提高企业绩效水平[2]。

2制造企业产品成本管理中应用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对生活的需求逐渐升高,我国资源的消耗也逐渐增多,这也导致了生产原料价格的增高。除此之外,人工成本、时间成本等也在慢慢增多。管理会计侧重于成本管理可以帮助企业从根本上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控制风险的同时提高信息分析和决策能力。

2.1帮助企业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制造企业以产品生产为主要经营活动,生产成本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上市以后的销售定价。因此,只有不断发展创新,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科学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损耗与浪费,企业才能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但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会计观念的淡薄,很多制造企业的管理者只关注市场份额和产品利润,而忽视了管理方法的创新。例如,在制定了采购计划后制造企业如果没有提前做好成本控制工作,仍被动地接受市场价格的变化,那么产品价格往往缺乏市场竞争力。这时候采取管理会计视角进行精细化成本核算,优化采购流程就可以减少采购成本,节省产品的生产投入。

2.2帮助企业预防和控制经营风险

制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诸多风险。生产原料、人工劳务、销售方法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销售额的降低。而生产设备的更新滞缓同样也会导致产品生产质量以及效率的降低,最终影响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制造企业常常以生产过程的管控作为成本管理的重心,而忽略了其他环节的管理,导致成本管理工作未能充分发挥出其全部职能。许多企业笼统的认为成本核算就是成本管理的全部过程,为引入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技术管理方法,未对产品进行周期性的财务风险管控,导致很多风险和成本的增加,也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隐患。

2.3帮助企业提高信息分析和决策能力

自“智能制造2025”提出以来,我国制造企业的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智能化的发展力求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方式。对于如今的制造企业来说,数据的发展可以有效帮助企业实现更加精细化的管理,从而降低生产成本,避免资源损耗与浪费。尤其是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包括产品成本管理在内的分析和决策活动也发生了定性的变化。数据与信息的结合、管理与质量控制的结合以及生产决策与销售数量的结合,通过建立快速的信息反馈机制,便于决策部门能够根据销售额以及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工作计划,降低成本的消耗以及产品的滞留,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的市场经营利润。

2.4帮助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管理会计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合理降低产品成本,而且也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在新时代,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高低以及人才团队的建设程度,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依据。全方面的掌握资源信息,有利于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和人力资本积累。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实现财务核算向管理会计的转变,可使企业整体管理更具融合性、预见性、合理性。这在一定程度,可保企业风气更加清朗,与此同时,企业员工也可基于科学管理,节约更多时间、精力,将其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以此解决更加复杂、深入的管理问题,以此推动企业和谐、稳定发展。

3管理会计视角下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策略

3.1完善管控成本的意识

在整个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中,产品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个必然因素,直接影响制造企业的经营绩效和管理决策。完善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管控成本意识,利用成本性质的显著特点制度企业的年度计划,掌握成本和业务量的变化规律,将固定成本转化为可变成本,有效优化管理目标,提高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短期管理决策中进行管理会计成本核算思维分析成本的具体组成,合理使用科技手段或是智能化管理能够有效地优化生产过程,降低经济成本。同时,在企业的内部管理和绩效考核工作中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有效地控制了营业成本,不仅保证了营业收入,而且有效地扩大了利润空间。

3.2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制造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各部门的工作都与产品成本密切相关,管理会计部门应围绕经济业务进行财务成本信息管理,从制定采购计划到使用储存、生产、加工,再到产品进入销售区域涉及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因此,在完善成本管理制度的同时,企业还应着力树立正确的管理会计理念,善于借助成本管理的手段,对生产经营的全程进行科学的管理控制。在编制成本预算时制造企业应综合考虑可能会影响产品成本、材料使用、产品质量、以及库存保管工作的因素,对结果进行全面的预算分析以减少不必要的产品成本。制造企业各部门应参与财务预算,综合考虑各方面费用分析,管理者应从产品成本管理和控制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管理会计理念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使各部门联合起来设计科学合理的成本节约方案更好地实施成本控制和管理。

3.3优化产品成本管理流程

制造企业在采购和生产管理中不仅要注重原材料成本节约和减少损失,还要应具备产品设计、库存管理、市场需求等各个流程的多方位思考。一般来说,管理会计提倡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成本控制,通过事前准备、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为产品成本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持,降低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例如,产品设计中设计人才的选择、优质供应商的选择、原材料采购、日常仓储和库存管理,及时更新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方式和生产效率都是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管理会计视角下制造企业的价值链分析,不仅能有效界定企业绩效和成本指标,还能有效降低成本投资,明确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根据价值理论探讨企业的理想成本和实际成本,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并及时反馈给生产过程,通过重新设计和组织流程来减少不必要的链接来降低成本。制造企业必须根据客户的需要,采用现代技术、方法,使技术和管理功能相结合,以有效提高企业的成本、质量和效率。

3.4积极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措施深化数据分析

管理会计在制造企业的固定资产成本分析和投资决策中的应用应从管理层给予高度重视,并总结成功的经验应用于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企业应勇于借鉴国内外制造企业的成功案例,并综合考虑自身企业的发展状况和经营特点,选择合理高效的管理办法,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体系。例如,采用运营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分解增值活动和非增值活动,优化业务流程,创新和优化质量管理,有效地加强和提高制造企业的整体财务绩效。管理会计作为一种高效的管理手段,能够为企业的决策活动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借助大数据分析工具,收集、分析、总结产品生产经营全程的成本管理信息,以真实准确的财务数据报告,帮助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深入改革。企业财务部应严格审查近年来在产品研发、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加工、以及销售成本等方面的情况,原材料市场有明显的发展趋势,产品创新和生产过程应作为改革的方向,通过管理和会计方法总结产品成本管理措施,为企业的战略决策奠定良好的基础。

3.5加强制造企业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

在科学技术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人力资源已然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谁拥有优秀的人力资源和高素质的人才团队,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因此,加强制造企业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的建设是重中之重。首先,建立起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做到“高效引进人才、科学培养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努力留住人才”。其次,要从人才本身的基础教育抓起,通过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组织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或是管理会计知识宣讲活动,加强人才的职业教育、思想教育等。

4结语

总而言之,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经济效益、降低企业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很多制造企业在实践中成本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造成成本控制力度不足。制造企业应重视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不断引入新型的管理会计理念,勇于站在时代的前端,以发展性的眼光看待管理会计的发展,不断优化产品的生产与开发过程、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生产手段、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流程、重视管理会计人才团队的建设,借助科学科技的手段,降低产品成本,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目标。本文所叙,因时间和环境等不可控因素,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以期在后续深入探讨中得到逐步完善。相信在未来,我国各行业各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均会随着管理会计理念的深入实践,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于芳.管理会计视角下制造企业产品成本管理与控制探讨[J].中国中小企业,2021(07):120-121.

[2]张秋扬.管理会计视角下制造企业产品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20(0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