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政汇报材料

财政汇报材料范文精选

财政汇报材料

财政汇报材料范文第1篇

我镇地处本市南大门,××经济发展要镇,崛起的工业兴镇。根据《江苏省财政厅关于推进全省财政职能转变工作指导意见》(苏财农税[2005]27号)和市委办、市政府办《××市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实施办法》(××办[2006]9号)文件精神要求,我镇积极推动,顺利实施。在改革中我所根据市局统一布置,统一思想认识,精心组织,周密布置,规范管理,运行正常。以转变观念,正确把握,积极实施为抓手,坚持“八方进水、一只池子蓄水,一把龙头放水”的理财原则,并做到“四个确保”即确保教师和公务员的,地标工资按月足额发放;确保民政经费按时按季发放定补;确何机关事业单位经费正常拨付使用;确保基础设施重点投入,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现将我镇的做法和体会作简要汇报。

一、顺应改革,广开财路,坚持“八方进水”

根据新一轮市镇财政体制要求及“镇财市管镇用”的管理目的,

镇级财政必须努力提高保障能力,确保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保证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基础是发展经济,从财源培植入手抓财政,广开财路,做到“八方进水,一只池子蓄水”。

1、培育税源经济,是财政增收的基础。

努力提高财政保障能力,财政是基础,财收增收基础是发展经

济,发展经济的关键是培育税源经济。我们一直把发展经济,壮大财源基础作为财收工作的主旋律,从财源培植入手抓财收增收。坚持在培植财源上寻求项目兴财战略。按照镇党委、政府确定的发展经济目标计划,镇财政财积极配合参与实施,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列入财政预算,为引进大项目,实现大发展提供最优的发展平台,同时确保政府激励企业发展的各种优惠政策,资金足额到位。为鼓励企业增强纳税意识进行纳税奖励,05年度对纳税八强实施奖励43.85万元,对新投资企业在用地政策、税收政策、服务政策上实施优惠,充分利用“黄桥老区”政策,引商引商,项目大投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投入,优化产品结构,防止产品单一,防范市场风险,在扶持财源项目建设上发挥导向作用,聚集作用,牢固树立税源意识,特别是在招商引资和产业培植过程中,大力引进高附加值,高税赋项目,促进各类要素向重点骨干企业集聚,扶持企业发展优势,做大做强,整合各方资源,大力培植基础财源和递补财源,增强财政发展后劲,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2、注重两税征管,强化综合治税是财政职能的体现

镇财政增收节支,重点是增收,财政增收的重点是税收。随着农

业税的取消,镇级财政的主要税收就是两税即增值税和地方税收入。我镇共有纳税户998户,镇国税、地税充分利用纳税信息和社会综合治税两上平台,分析全镇税收情况,我们一直经常与税务部门进行沟通,了解收入进度,剖析结构状况,分析收入增减变化,原因发生在哪类哪家企业,一起认真研究全镇两收入结构特点,强化镇财政收入中支撑税种和主导收入,促进财政收入实现快增长,努力提高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将发展经济、经济增长成果及时体现到财政增收上来,为此,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好两税征管,强化社会综合治税工作。

一是召开会议,通报情况。我们逢月进行全镇税收情况分析会,通报情况,对照年度计划,寻找新增税收的突破口。

二是传递税源信息,增加税收。充分利用采集到的有效信息,及时通报,及时传递,根据全镇项目投入,新办企业,基础设施投入,企业用地等税源基础资料,及时传递迅速体现收入。

三是对重点税源实施监控,遏制税收跑、冒、漏。我镇近年来,规模企业成长快,服装外贸出口产品多,对此,镇国、地税、财政联合对重点税源实施监控,部门间通报各纳税户明细,情况资料,重点关注企业出口退税的真实性,关键分析骨干企业的投入、用电、产出、销售、税收等要素的正确剖析,寻找收入增长点。

四是加强零散税收的征收。一方面,我们分片派驻3名助征员协助国税、地税部门征收个体零散税种的征收工作,另一方面,利用企业外地员工的租住、信息、组织收入,再则,组织力量协助税务部门开展税收执法行动。

以上一系列措施的落实,有效遏制税收的跑、冒、滴、漏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十五”期间年递增46.8%,05年比05年增长51%,“十五”期末比“九五”期末增长580%,今年一季度已完成967.65万元,占年度预算的26.2%,比上年同比增长38%。

3、强化非税收入征收,是增加可用财力的有效措施。

努力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促进镇财政实现快速增强,提高镇财政的可用财力主要方面是非税收入。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是我们组织财政收入的重头。

1、加强部门预算外收入的征管,做到“一只池子蓄水”。我所一直严格按照要求管理镇级部门预算外资金,以票据管理为主,收费管理为重,支出管理为实,对部门的预算外收入及时进入财政专户,对高支出比重的教育,教育财务财政所专人兼职,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2、加大资产盘活力度,实行固定资产转化利用。摸清闲置资产、整合资产盘活,实施固定资产转化。根据区划调整合并带来的闲置资产以及镇政府实施东迁的目标,实施市场化运作,确保镇政府东迁工程到位,我们主要采取将原营防、龙舌、××政府资产进行整体变现以及医院改制带来的增益资金,转换成现在的镇政府办公大楼,达到了“政府不举债,企业不摊派、农民不集资,工程不欠债”的市场化运作的预期目标。

3、按实征收企业租金。全面征收政府与原集体企业改制后的房屋及土地租金收入,原集体企业改制中都与镇政府存在租赁关系。我们积极主动摸清家底,一一进行核对,建立台帐,根据现实经营状况,分类管理,一年一次征收。对已倒闭原集体企业的存货资产,进行变现,能售则售,一方面缓解了财政资金的困难,增加了镇财政的可用财力,另一方面,又减少了政府的管理成本。

4、加大基金费收入征收的力度。我们根据各个企业的现实经营状况,分类定性,对照企业用电量、产量、产品销售、资产固定规模等要素,制定征收数额,并利用国、地税所掌握的资料信息,对基金费征收注重在“度”字上应收尽收,既体现政策的严肃性,又体现政府扶持企业发展,达到企业做强,政府财政增收双赢。

通过以上措施的到位及精心运作。我镇的可用财力稳定增长。“十五”期间年递增55%,有力地保证了“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理财原则,近三年来,我镇财政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始终能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集中资金办大事、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了财政保障能力,办为全镇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作为应有的努力,一方面主要是依靠市财政的正确领导,积极支持扶持外,更重要的是我镇党委、政府对财政管理,顺应改革,转变观点,树立自力意识强,财政运作高质量的作为。,

二、规范管理,理清思路,坚持“一把龙头放水”

为保证镇财市管改革工作能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规范运行,

我们理清思路,规范操作,对镇属部门事业单位负责人、财务人员

进行业务培训,明确了具体操作程序,保证了改革工作平稳推进。

1、精确编制并严格执行部门预算。根据我镇的财政状况及新一轮的市镇财政体制所体现的公共财政要求,按照性质,核查事业单位的财政补贴,确保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支出固定轧死,收入打足预算,以收支平衡作为目标要求。合理调优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培植财源,农业结构调整和公共建设服务的投入,压缩新增支出、专项支出及无预算支出,寓财政监督于财政收入预算编制,预算收支执行全过程之中,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

2、确立“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意识。确保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民政定补对象的正常发放和机关正常运转,维护社会稳定,我镇一直在“吃饭”与“建设”上并举,做到吃饭经费从不拖欠,同时还积极筹措资金用于社会公益事业的支出。

3、加强管理,增收节支有章可循。从严控制机关的招、车、费支出,制定实施相关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即对机关办公费、招待费财政所专门参管,主管后勤管理工作,参与政府和费用的审核,最大限度节约公用经费的支出,人员外出车旅由政府办实行监单登记制度,需要来客招待的机关食堂以就工作餐为主,公务用车实行预算承包,一次性定价无其他任何费用报支。

4、规范专项资金的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提高保障能力。农村三项资金、农业综合开发、通达工程、河道疏浚、改水、有线电视、农桥、镇区建设及其他基本建设都进行专人管理,专项核算,核算规范,管理严格,造价审计,一直没有因挤占挪用专用资金而欠工程款的现象。

三、牢记宗旨,优质服务,坚持依法行政

干一切事业最关键的因素是人。我所现有人员8名,市局借用

1人,实际在所7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我们做好各项财政工作的根本保证,一直以来,我所以提高人员素质,牢记宗旨,优质服务,增强依法行政能力为主线,实行“镇财市管”管理方式改革后,镇财政管辖的范围更大了,肩负的责任也更重了,为此,必须加强思想建设,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和学风建设。

财政汇报材料范文第2篇

一、回顾工作,总结经验

与会领导一致认为,以毛新华同志为班长的财政局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的、务实的、和谐的班子,是一个上级部门认可、干部群众信任和支持的领导集体。几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局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扣*实际,立足全区财政,积极创新发展思路,努力调整工作重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以赴支持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财政总收入从20*年的2.43亿元增长到20*年的3.5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从20*年的4653万元增长到*年的7532万元,年均增长16%以上。财政总支出从20*年的15*2万元增长到20*年的35448万元,基本上解决了历年专项欠拨的问题,专项支付率每年都在95%以上,财政收支增幅是历年来增长最快的。全区农业、教育、医疗卫生、民生事业、社会保障以及政府实事等重点项目得到有效保障。全区财政困难的状况有了很大程度的缓解。

在不断扩大财政资金总量的同时,财政部门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坚持“四个倾斜”,大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和解决了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财政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先后出台了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的意见、政府非税收入综合预算管理办法、部门综合预算管理办法、财政重点专项资金报账办法、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国库集中试点方案等等一系列的制度和办法。全区部门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收付、非税收入管理、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等多项改革稳步推进。非税收入管理改革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初见成效。同时,局班子始终坚持以政治思想建设和培训教育为突破口,狠抓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大规模的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杜绝腐败,有效保证了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队伍的安全。

在会上,大家在总结近几年工作经验的同时,认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好财政工作,必须做到:一是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区财政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现在的成绩,办成了一些长期想办而没有能力去办的事情,主要是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区人大、政协的关心支持。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坚定信念,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区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扎扎实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二是必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彻底改变过去就收支论财政的传统发展理念,进一步树立“大财政”思想,将财政工作置于全区经济社会全局之中,把工作中心转移到服从服务于全区改革发展大局上来,变被动埋单为主动服务,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必须牢固树立全方位开放意识。在管好用好自身财力的基础上,广开筹资渠道,努力争取上级政策、资金倾斜和支持,为我区加快发展、解决民生问题提供可靠的财力保障。四是必须牢固树立超前意识。找准财政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针对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瞻性、战略性、指导性问题,及早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做到胸有成竹,临阵不乱。

二、查摆问题,剖析根源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财政局领导班子各成员联系思想和人工作实际,对照检查自身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党性党风和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了思想根源。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

(一)学习抓的不够到位。大家平时都有繁重的工作任务,除局里每星期一和周五组织的集中辅导学习外,很少再挤出时间学习新知识、新业务。特别是在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方面还不够透彻,把握内涵实质还不够准确,还不能很好的把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融会贯通地灵活运用。在学风上存在着一定的实用主义思想,常常是用的时候才想起来学。对财政工作中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缺乏从理论层面上进行深入研究思考。反映到实际工作中来,我们一些同志总习惯于财政收收支支,看问题、做事情眼光不远、视野不宽,跳不出财政这个“圈子”,不能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考虑全局问题少,维护部门利益多,财政部门的综合职能作用发挥不够。

(二)改革创新的步伐不够大。面对党和政府的新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新期盼,一些同志针对工作中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缺乏超前谋划的意识,遇到棘手问题、突发事件,显得手忙脚乱、穷于应付,应对的办法不多、措施不力。同时,虽然围绕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出台了许多办法和制度,推行了很多改革措施,但与其他县区和上级的要求相比,我们还存在许多不足,很多做法借鉴别人的多,自我创新的少,工作中新亮点、新经验、新成效不够多。反映出我们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创新意识还不够强,改革的步伐还不够大。

(三)工作作风不够扎实。随着财政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职能作用越来越重要,一些同志容易在思想上产生优越感,听取汇报建议的多,积极主动到部门和单位深入了解的少,服务意识还不够强。有时候下基层调研只限于听听汇报,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作风飘浮。有时候安排布置工作,往往浮在会议上、文件中,停在嘴皮上,真正抓任务、抓督促、抓落实还做的很不到位。

(四)干部管理上还不够严。这些年我局在机关内部管理、支部建设、干部队伍教育、廉政建设等方面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近期又对6项制度进行了补充完善。但在实际执行中,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比如车辆的管理、请销假的管理等等。同时,对干部的制度约束还不到位,导致个别年轻干部满足于现状,工作的主动性和事业心不够强。在这一方面,虽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办法和措施,但手段方式比较单一,大部分措施办法都针对财政业务方面的各个环节,而在在干部思想作风、行为规范方面还缺乏有效的措施办法,有些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

针对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个人存在的问题,结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深入查找,深刻剖析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对待学习这一重大问题上,从思想深处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总认为学习是软尺度、软指标,不像财政收支那样看得见、摸得着,来得实在。因此抓得不够紧,学得不够深,影响了认识水平和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二是在工作作风上,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够,没有很好地坚持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制机制的创新和财政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时效性。三是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虽然制定了比较全面的管理制度,形成了比较有效的激励机制,但在思想上还存在着重业务、轻管理的倾向,致使有时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不够。

三、制定措施,解决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会议提出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

一是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进一步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实质,特别是在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上下苦功夫、下狠功夫,在精学、深学上下大功夫,进一步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全方位开放意识和超前意识,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找准财政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努力把学习理论的过程转变为推动财政发展的具体行动,转变为创新财政管理体制机制的具体举措。

二是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今年的财政形势非常严峻,“收入降、支出增”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全局上下一定要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心,按照区委、区政府年初对提出的目标要求,积极谋划,科学安排,狠抓落实,提升工作效率。要以保收入、保进度、保增长、保任务为主线,进一步强化税收征管,确保财政收入13%的增长目标的完成。要以保运转、保民生、促和谐为重点,科学调度资金,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财政支出体系。要以推进财政精细化管理为目标,不断完善机制,稳步推进财政各项改革。要以规范财经秩序为突破口,厉行节约,增收节支,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努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三是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千方百计筹措财力,确保民生工程投入得到足额保证。要严格按照省市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办法和补贴资金“一折统”的要求,确保财政各项强农惠农资金足额及时到位。要努力增加财政投入,积极支持新农村、规模养殖、新型日光温室、水利设施改造等建设,提升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要认真推进“家电下乡”,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认真做好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积极落实各项政策,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大力支持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四是加快推进财政管理改革。按照省市对财政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找准并抓住当前财政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努力在理财理念和方式上实现大得突破。继续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非税收入管理、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等多项改革。在财政项目资金管理中,逐步引入绩效评价机制,建立编制科学、执行严格、监督有力、绩效考评,各环节有机衔接的预算管理新机制。

五是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把调查研究作为一项基本功,

财政汇报材料范文第3篇

财政机关全力争创优胜单位

——干河财政所贯彻落实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汇报材料

市财政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们干河财政所于2月21日召开全所干部职工大会,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并结合我所实际,研究制定了全力打造服务型、节约型财政机关的工作方案,拟定2006年工作规划,提出了工作目标。所党支部要以打造服务型、节约型财政机关为中心、以完成财政工作目标责任制为重点、以争创优胜单位为目标,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内部管理,确保机关正常运转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下面我就干河财所打造服务型、节约型财政机关和加强内部管理工作情况向在座的各位领导进行汇报。

一、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

所党支部是全所干部职工的火车头,加强班子自身建设是贯彻落实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打造服务型、节约型财政机关和完成全年财政工作目标的重要保证,确保班子团结、廉政、高效是摆在所党支部面前的一次重要课题。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加强班子建设,不断增强凝聚战斗力。

1、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全面提高素质,增强工作能力。每周利用2小时的时间,组织班子成员学习财政法规,实事政治以及有关业务知识,并结合保先教育开展学习与工作交流,互相学习,相互促进,全面提升班子成员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

2、开展交心谈心活动,沟通思想,增强班子的向心力。工作缺少沟通,重大问题不透明是影响班子团结的关键。为此,我所组织了一次广泛的班子成员交心谈心活动(互相交心达20人次),并召开了一次民主生活会,通过自查问题,互相揭短,共同出谋划策,达成了班子成员要“八讲”的共识。即:班子要讲团结、工作要讲配合、办事要讲规矩、开支要讲节约、说话要讲场合、对人要讲诚心、为人要讲正气、制度要讲落实。目前班子建设正在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重点、难点问题通过所长办公会得到了解决,今年召开所长办公会达6次,解决了一系列疑难问题。班子成员人人都议事、谋事、各尽其职。一是机关工作秩序井然,各组室人员调整到位,工作交接迅速完成;二是各组室工作职责、工作措施制定切合实际,工作起点高,并得到了各组室干部职工的一致认可。三是解决了人事改革遗留问题,离岗分流人员趋于稳定。通过对重点对象实行包干的办法,各个班子成员以真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制度约束人,在春节前后多次上门关心慰问离岗职工,交心谈心,尽力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严格工作措施,加强服务型、节约型财政机关建设

1、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所党支部创建服务型、节约型财政财政机关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促进财政干部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具体举措,对于树立财政部门的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保证各项财政工作的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所党支部坚持把加强内部管理,建立服务型、节约型财政机关作为财政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财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领导,提高全所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为塑造服务型、节约型财政财政机关奠定了坚定的思想基础。

2、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执政为民为宗旨,以建立公共财政管理机制为导向,以深化财政改革为动力,以转变财政职能、创新管理方式、规范理财行为为重点,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服务型财政机关,为财政服务对象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全办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目标要求:切实把服务与节约工作作为全所干部职工履行职责、行使职能的起点。通过更新理财理念,转变财政职能,创新管理方式,强化服务与节约意识,解决突出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3、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把端正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更新管理理念,倡导厉行节约作为我所全年工作的主线,并结合本所实际全面开展工作。一是发挥窗口作用,全所会计出纳是直接体现服务质量的一面镜子,我们专门召开了会计工作会议,在强调业务工作的同时,着重强调了端正工作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在全所上下倡导了“五个一”的暖心工程。即一张笑脸相迎,一杯开水暖心,一把椅子请座,一腔热情办事,一声走好再见。通过全所工作人员这一载体,把干河财所优质服务的文明之风传遍全办。全所上下牢固树立了“人人树形象,个个重服务”的思想。二是严格财经纪律,厉行节约。首先是结合本所的实际,对公用经费管理,实行总额控制,严格执行市局公用经费管理规定,力争公用经费支出比去年减少30万元。其次是严格执行来客接待制度,坚决不许攀大求洋,不许混吃混喝,不许无客自请,一律实行就餐现金买单,杜绝赊、欠、挂帐的现象。来客用烟一律实行请示登记制度,不许大手大脚。三是加强政策宣传,统一思想认识,坚持执行市局有关干部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政策,决不踩红线。

三、强化内部管理,加强作风建设,全力争创优胜单位

1、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全力争创优胜单位。

所党支部结合单位实际,在认真执行各项财政法规、市局规章制度的同时,通过广泛征求意见,研究制定了20项工作制度,干部职工人手一册,并组织集中学习贯彻执行。一是认真搞好考勤管理。全所干部职工人人签到,实行上、下午两次,每天有一名所长值班,负责做好考勤登记和人员查岗。办公室负责收集汇总按月公榜,并严格执行处罚规定。二是严格执行行风评议和政务公开的工作要求,端正工作态度,转变工作作风,严格办事程序,做到热情、高效,树立良好的财政形象。三是加强安全防范,杜绝安全事故。严格贯彻落实现金、票据和安全保卫制度,与各楼院门卫、小车司机签订安全责任状,明确工作职责。并出资6000元购买铁门、铁柜及防盗设施。确保安全无事故。

财政汇报材料范文第4篇

20**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市经济、财政形势一度面临异乎寻常的压力,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决贯彻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增收节支保平衡,减轻企业负担保发展,扩大财政投资保增长,优化支出结构保民生,不但实现全市财政总收入超千亿的历史性跨越,而且确保了全年各项财政收支目标的圆满完成。

全市财政总收入1019.43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2%,继续保持在全省“一高一领先”。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20.79亿元,增长14.4%,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51.1%。全市地方财政支出490.39亿元,增长16.8%。预计全市各区、县(市)均能达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由于已经实行了“市级企业下划、收入在地统计”的财政管理体制,原市级企业税收已按属地原则统计到各区,经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市本级不再编制财政收入预算,报告口径为市区收入数和市本级支出数。20**年市人大批准的市区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432.25亿元;市本级支出年初预算为116亿元,调整预算为123.3亿元。

预算内财政收支执行结果:市区地方财政收入453.52亿元,完成预算的104.9%,增长14.2%(收入项目详见附表一)。根据现行财政体制计算,20**年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加上中央税收净返还、省各项补助和转移支付补助区、县(市)及区净上交,预计可用资金129.51亿元。市本级地方财政支出129.51亿元(含省转移支付资金6.21亿元,其中养路费改革资金3.9亿元),剔除养路费改革不可比因素完成调整预算的101.9%,增长18.8%。另地方政府债券支出7.79亿元(支出项目详见附表二)。预计预算内当年收支平衡,累计净结余4亿元。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执行结果:收入454.37亿元,完成计划的145.6%。其中,土地出让金429.04亿元,完成计划的143%。支出464.81亿元,完成计划的148.9%。其中,土地出让金436.67亿元,完成计划的145.6%,土地出让金按现行体制结算,市本级可用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资金113.35亿元。政府性基金累计结余5.95亿元(收支项目详见附表三)。

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执行结果:收入143.25亿元,完成计划的120.6%,增长11.8%。实际支出120.31亿元,完成计划的107%,增长24.4%。当年结余22.94亿元,累计结余170.29亿元(收支项目详见附表四)。

汇总以上市本级预算内、政府性基金可用资金268.19亿元,相应支出共268.19亿元。

上述预算执行数有待省财政决算批复,可能还会有些变化。

**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西湖风景名胜区均完成年度收支预算(收支项目详见附表五、六)。

20**年市本级预算执行和财政运行主要情况如下:

(一)坚持增收节支保平衡

面对金融危机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带来的减收增支压力,一年来我市财政部门扎实做好增收节支工作保财政收支平衡。

一是强化征管抓增收。财政收入自6月份止跌回升以来,回升的基础与态势逐月巩固。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1019.43亿元,增收108.88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中央四税完成498.64亿元,增收43.44亿元,同比增长9.5%,增收的主要因素一是免抵调增,自营出口企业增值税免抵调同比增收25.34亿元;二是政策增收,废旧物资经营企业增值税从全免改为先征后退(退70%)净增加增值税5亿元、烟酒产品消费税税率提高以及卷烟批发行业加征5%从价消费税等政策增加消费税12.6亿元、燃油税费改革增加消费税3亿元。我市对中央的税收贡献力度在金融危机下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20.79亿元,增收65.44亿元,同比增长14.4%,其中营业税、契税增幅较高主要得益于房产新政的实施及土地招拍挂价格的上升,个人所得税增幅较高则主要由二手房交易活跃及加强股权交易税收征管所致。

二是厉行节约抓节支。市本级严格控制行政成本,部门预算“零增长”项目执行良好,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公务出国费用同比减少9460万元,下降23.5%。加大财政性投资项目工程评审力度,全年财政审核项目543个,净核减项目资金6.55亿元,平均核减率为9.7%,为财政节约了大量可用资金。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全年清理“小金库”5个,上缴财政资金265.73万元。实施经济危机时期收支平衡预案,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运行安全。

(二)减轻企业负担保发展

企业是财源之基。一年来,我市积极发挥财税职能作用,一方面落实各项涉企税费优惠政策减免税费101.75亿元,另一方面投入工业发展专项、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和科技发展专项财政资金仅市本级达30.37亿元,税费优惠与财政扶持政策合力帮助企业减负解困保发展。

一是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减负担。全市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共办理出口退税171.76亿元,比上年增加29.74亿元;落实增值税转型优惠政策减征15.36亿元;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减免20.83亿元;扶持残疾人就业减免4.56亿元;减征小排量汽车购置税3.19亿元;落实地方税费减免政策共减免7.76亿元,其中:389户企业享受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7983万元,547户企业享受房产税减免2.38亿元,3423户企业享受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减免3.87亿元;落实养老保险优惠政策,降低和临时性适当下浮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共减轻企业用工负担20.77亿元;落实今年10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暂停征收和降低标准的清费减负政策共减轻企业负担2502万元。

二是千方百计帮助企业促转型。整合工业发展专项和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坚持主攻工业、决战工业、稳定工业,市本级除了主要以转移性消费券形式兑现企业扶持资金5.38亿元外,还投入扶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资金1.2亿元、扶持中小企业发展4088万元。坚持将服务业经济打造成“首位经济”,市本级旅游发展与旅游西进投入2.4亿元,重点支持“十大特色潜力行业”与旅行社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投入2.05亿元,重点扶持文化创意产业重点行业建设、实施“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和举办第五届动漫节;历史文化名城投入1.5亿元,启动、推进南宋皇城遗址保护等29个文保项目,挖掘城市历史内涵;服务外包和外贸发展投入7600万元,商贸服务业投入8720万元,金融服务业投入1153万元,大力支持开放经济、总部(楼宇)经济、空港经济和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三是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拓市场。市本级发放五类消费券11.57亿元,财政兑现消费券7.91亿元,提振消费信心拓市场;整合各类财政扶持企业资金1.5亿元,通过展会补贴、品牌建设补助、出口融资补贴等方式,帮助工业企业拓市场;投入电子商务进企业专项资金3472万元,推动(12012家企业积极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拓市场;落实住房交易税费减免优惠政策9.1亿元和兑现房产新政税收补贴9.9亿元开拓住房消费市场;落实车辆购置税减征政策和实施第一批公车改革开拓汽车消费市场。

四是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融资金。市本级继续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投入2亿元,吸引社会创投资本5.25亿元,投资项目26个;建立工业债权基金5000万元和“满陇桂雨”文化创意产业信托债权基金5000万元;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设立“天使担保基金”2500万元,增资科技担保公司注册资本4500万元,筹组**市信用担保联盟,兑现21家担保机构财政补偿资金1378万元,带动有关贷款日均余额达到24亿元;落实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政策,兑现金融机构考核奖励1153万元;鼓励“网络银行”和“科技银行”发展,与阿里巴巴、建行共建“网络银行”信贷风险池投入2000万元。

(三)扩大财政投资保增长

一年来,我市有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投资力度,发挥政府投资导向作用,助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坚持大项目带动战略,市本级财政投资共投入138.9亿元,重点投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民生事业和水利设施建设。

一是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城市维护建设专项投入105.2亿元,其中新建续建7条城市快速路、“十纵十横”等87条城市主、次干道和开工建设50条支小路等投入55.99亿元;实施庭院改善、背街小巷改善、截污纳管、城市亮灯、公厕提升改造等城市改善工程及长效管理投入15.82亿元;推进“公交一体化”、发展免费单车和“8+5”品质大公交体系建设投入13.4亿元,政府购买公交服务支付4.6亿元。此外,财政部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用于铁路建设7.79亿元。

二是推进社会事业建设投资。地方财力基本建设专项投入7.2亿元,开工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市第十人民医院、市第三福利院、市科技馆和市妇女活动中心等项目;社会事业发展专项投入2.61亿元,新建滨江医院和下沙医院,推进医院布局调整。

三是推进保障性住房投资。城市住房专项资金投入10.79亿元,主要是投入廉租房购置(建设)4.34亿元惠及2500户居民、投入危旧房改善3亿元惠及住户2万多户和物业管理改善1亿元惠及住户3.25万户。

四是推进水利设施投资。水利建设专项投入2.8亿元,其中:闲林水库、三堡排涝、东苕溪西险大塘防洪项目等重点工程投入1.45亿元;除险加固4座中型水库、29座小型水库、221座山塘、51公里堤防和实施9条小流域整治投入5450万元。

五是推进综合保护项目投资。西湖综合保护专项投入2.6亿元,大力推进西湖申遗整治等项目,第八次推出“新西湖”。中山路综合保护与有机更新专项投入3.1亿元,中山路?南宋御街精彩亮相。

(四)优化支出结构保民生

20**年市本级预算内民生支出89.93亿元,增长20.5%,支出增量占新增财力76.8%,为兑现“确保**人和新**人生活品质在国际金融危机困境中仍有新提高”承诺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一是推进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市本级支农专项投入3.76亿元,增长36.7%。推进“一绕四线”高速公路沿线整治、加快村镇及生态建设投入1.37亿元;推进科技兴农和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发展农业产业化投入7305万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深化“联乡结村”等共建活动,推进农村帮扶工程投入6841万元;实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投入5013万元;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农产品生产基地和菜篮子工程建设,发展都市农业投入4820万元。

二是促进民生事业取得新发展。一是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和文化体育社会事业预算内投入38.83亿元,增长24.7%,政府性基金等投入18.34亿元。主要用于取消“新**人”子女在杭就学借读费,推动名校集团化办学延伸拓展,建设杭十四中、**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与支持杭师大创一流;支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企业科技创新研发项目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孵化器等科技创新环境建设;加快市属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推进名院集团化管理试点与防控甲型H1N1流感;支持主城区数字电视平移、第17届市运会举办和群众性文体项目开展。二是社会保障和就业预算内投入19.93亿元,增长25.8%,政府性基金等投入9.81亿元。

其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生活补贴和节日慰问金标准发放6.48亿元;扩大农转非人员覆盖范围发放社保及生活补贴3.92亿元;离休干部“两费”保障金发放3.41亿元;补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支出9671万元;补充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补贴支出1.21亿元,在杭53所普通全日制高校41.51万名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三是绿化环保预算内投入2.81亿元,增长16.1%,政府性基金等投入4.9亿元。主要用于城北体育公园、城西休闲公园建设和实施半山、上塘**岸环境综合整治;进行高污染机动车提前更新补偿和加快热电企业脱硫改造,实施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加强饮用水保护。四是城乡社区事务投入预算内投入13.59亿元,增长10.8%,和谐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快。五是公共安全投预算内投入11.21亿元,增长11.2%,深入推进“平安**”建设。

三是确保为民办实事项目投入。全年市政府承诺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共投入44.04亿元。就业新政保障投入5.31亿元,打造充分就业城市。第九次“春风行动”政府引导投入1.76亿元,推进“春风行动”进农村和向“新**人”延伸。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5.35亿元,缓解住房难。完善公交服务投入18亿元,缓解行路难。改善空气质量投入1.16亿元,提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食品质量安全投入2134万元,提高加工食品合格率。庭院改善和背街小巷整治投入6.71亿元,提升城市居住环境。市区河道与支小路整治投入4.81亿元,改善城市路网水网。村庄环境整治投入3874.5万元,优化乡村环境。健康城市投入3357.35万元,推进健康生活进千村万户。

20**年预算任务的圆满完成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的顺利推进来之不易,凝聚了全市人民众志成城、应对危机所付出的共同努力与辛勤汗水。但是,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经济与财政收入持续平稳回升的基础并不稳固,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动力还需增强,财源结构优化任务还十分艰巨,财政收支运行中一些不合理因素依然存在,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因此,在财政收入“千亿时代”新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必须更加保持清醒头脑、更加着眼统筹当下与长远、更加讲究稳健与沉着、更加注重调控与均衡、扎实做好较长时期内应对各种困难和复杂局面的准备,不断巩固和发展企稳回升的向好势头,努力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应对危机、科学发展”的满意答卷。

二、2010年市本级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决定我市经济复苏势头能否保持的关键一年。面对并不稳固的经济复苏基础和可能存在的困难,我们必须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履行好财政职能,巩固经济上行的势头。据此,2010年我市财政预算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省、市委的部署和要求,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调整结构促进转型;始终坚持以民为本,改善民生追求品质;始终坚持率先发展,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始终坚持优化结构,勤俭节约防范风险;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科学精细管理。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编制2010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如下:

市区地方财政收入503.6亿元,增长11%(收入项目详见附表七)。

市本级可用财力测算为138亿元,动用历年结余3亿元,参照上年安排省补资金6.2亿元,据此安排财政支出预算14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支出项目详见附表八)。

支出预算安排中,用于民生的支出103.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占一般预算支出的70.6%,新增财力用于民生支出的比例为79.2%;教育、科学、文化、医疗卫生和支农支出等法定支出安排均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010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计划792.86亿元,增长74.5%;其中,土地出让金755亿元,增长76%。支出计划792.86亿元,增长70.6%;其中,土地出让金755亿元,增长72.9%(收支项目详见附表九)。

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计划147.9亿元,增长3.2%;支出计划142.43亿元,增长18.4%(收支项目详见附表十)。

今年在提交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市本级预算草案的同时,还附上市级112个部门预算草案,请各位代表审阅。

**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西湖风景名胜区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也一并提交大会审议(收支项目详见附表十一、十二)。

三、2010年财政工作主要任务

2010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紧紧围绕处理“七大关系”,发展“七大经济”的思路,坚持以民为本、科学发展、优化结构、改革创新,推进全市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和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调整结构促进转型

我市20**年财政收入实现较高的总额和增幅主要有赖于政策性增收和房地产增收等特殊因素,实体经济增长动力仍显不足。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紧迫性,正确处理“七大关系”,大力发展“七大经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涵养可持续财源。

一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安排预算内资金3.1亿元、政府性基金等5.08亿元共计8.18亿元,用于环境保护、生态补偿和城区绿化,比上年增加4700万元。其中热电及非热电企业脱硫改造1.2亿元,大气污染整治及复合污染物综合监测分析2200万元,上塘**岸、城西休闲公园、高架悬垂绿化等各类绿化项目3亿元。

二是大力发展服务经济。安排2.6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金融、商贸、物流、中介等服务业发展,比上年增加1.3亿元。其中金融服务业除继续实行对金融机构的考核奖励与政策兑现外,新建立省补金融资金专项1.05亿元。

三是大力发展文创经济。安排2.82亿元专项资金实施对优势文创产业、动漫游戏产业、文化园区建设、数字电视建设等的扶持,比上年增加7700万元。

四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安排工业发展专项资金10.52亿元支持各类民营企业发展。其中鼓励企业投资发展专项4.65亿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5000万元,大企业大集团奖励5000万元,并对医药、新能源汽车、物联网、丝绸与女装等国家、省、市鼓励发展的行业实行专项补助。

五是大力发展楼宇(总部)经济。新设立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楼宇经济考核奖励、部级试点和基地拓展区建设,并在工业发展等专项资金的各个行业专项中安排对总部经济的考核奖励。

六是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安排1.29亿元支持外贸、招商和服务外包,比上年增加3000万元。其中服务外包产业专项6000万元,外贸发展支出2500万元,招商引资2000万元。

七是大力发展郊区经济。安排支农专项和水利建设专项8.5亿元用于农村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比上年增加1.94亿元,加大郊区农村投入,提升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其中:村镇及生态建设2.3亿元(含风情小镇建设3000万元),农业产业化建设9900万元,都市农业建设4200万元,农业企业发展扶持2300万元,农民职业技能培训1100万元。

(二)始终坚持以民为本,改善民生追求品质

民生问题作为社会的核心问题,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财力保障的重点。2010年市本级安排民生支出103.94亿元,比上年增加14.01亿元,继续确保三分之二以上新增财力用于民生。

一是充分重视社会保障和就业资金需求,安排预算内资金24亿元、政府性基金等12.35亿元,合计比上年增加6.61亿元,增长22.2%。其中促进就业专项资金2.3亿元,加上失业保险基金中用于促进就业的经费7.16亿元,合计9.46亿元着力保障就业长效机制的实施;农转非人员社保及生(活补贴4.66亿元;企业退休人员节日慰问金标准由1000元提高到1600元安排4.6亿元;企业退休人员生活补贴3.94亿元、基本生活品价格补贴9500万元;离休干部“两费”保障3.45亿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补贴9032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贴6868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贴3000万元;政府引导投入补助“春风行动”资金2500万元。

二是充分重视社会事业发展资金需求,安排预算内资金45.4亿元,增长16.9%,政府性基金等6.6亿元。其中预算内资金安排文化体育5.46亿元,增长12.1%,提升市民文化生活品质;教育17.29亿元,增长13.8%,提高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科学技术9.63亿元,增长15.3%,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医疗卫生13.02亿元,增长25%,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三是充分重视城乡社区事务资金需求,安排预算内资金14.56亿元,增长7.1%;转移支付社区管理经费3.65亿元,增长15.1%,确保社区工作者平均工资增长水平不低于我市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水平,并在现阶段对社区工作经费在原有基础上按每两年增加15%的标准进行安排。

四是充分重视住房保障资金需求,安排政府性基金15.9亿元,比上年增加5.11亿元,增长47.4%。其中廉租房购置(建设)、廉租房租金补贴等9.98亿元,放宽准入标准,保障廉租房家庭6000户;危旧房改善1.81亿元,保障4.9万平方米危旧房重建改善;物业管理工程1亿元,保障5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改善。

(三)始终坚持率先发展,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坚持率先谋划、率先发展理念,2010年通过预算内资金和政府性基金安排基本建设、城市维护建设等专项资金178.4亿元,比上年增加39.5亿元,着力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城市品位。

一是加大城市建设投入,提升城市品质品位。安排城市建设支出86.69亿元,比上年增加3亿元。其中地方财力基本建设专项7.2亿元,加快第十人民医院、儿童医院等项目建设;城建项目还本付息8.01亿元;专项项目费3.56亿元,推进阳光屋顶工程建设、落实出租车补贴;安排新建道路桥梁、河道、给排水项目2.51亿元,打通德胜快速路西延工程等8条“断头路”;安排续建项目43.94亿元,继续保障“三桥三隧三路一线”及七条快速通道共20个城市快速路项目,5个打通“断头路”项目,12类配套道路、42个城市主、次干道路提升改造项目、10个污水管网和处理厂等排水项目,以及垃圾填埋场、消防等设施建设。

二是加大城市管理力度,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安排城市管理支出46.05亿元,比上年增加18.36亿元。其中设施改善与提高安排11.88亿元,保障100个背街小巷改善工程、300个截污纳管工程、1200幢庭院改善工程的实施,提升改造垃圾中转站和收集车辆,支持钱江两岸、运河两岸、西湖景区等地亮灯工程建设;长效管理安排7.17亿元,加强道路保洁、垃圾处置、广告整治和标识标牌整治;公共交通专项安排18.88亿元,另安排政府购买公交一体化服务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6.19亿元,新建扩建公交停车保养基地13个,新建公交中心站36个,建设快速公交线路4条,大力倡导公交出行,积极营造低碳环境。

三是加大综保工程投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安排各类综合保护工程和社会事业发展工程资金39.47亿元。其中南宋皇城遗址综合工程和中山路保护工程22.37亿元,挖掘城市历史内涵;社会事业发展项目10亿元,继续推进滨江医院、下沙医院等医疗设施建设;西湖综合保护、西湖引水、旅游发展、旅游西进等项目7.1亿元,逐年改善提升城市旅游环境。

(四)始终坚持优化结构,勤俭节约防范风险

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增幅虽然预计力争增长11%,但预计财政支出增幅却将超过收入增幅,财政收支将面临更大的平衡压力,因此必须坚持优化支出结构,节约行政运行经费和一般性支出,保障调结构、促转型、保民生支出,控制政府性债务增长,切实防范财政风险。

一是继续实行四个“零增长”。即会议、接待、用车、出国经费“零增长”;严格控制购车,稳步推进车改;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不得超过20**年压缩后的规模。二是继续坚持压缩定额。公用经费和经常性业务费定额标准不作调整,并维持压缩两个5%。三是继续严格执行规范公务员津补贴标准,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四是继续严格控制政府性债务增长,确保债务指标不超过省政府要求的警戒线标准。

(五)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科学精细管理

财政汇报材料范文第5篇

化示范镇村”为契机,以农经一站式服务为抓手,不断规范财务“双代管”,两年来已创建成省级财务管理示范乡镇,及市级财务示范村6个。现就财务管理工作一些具体做法作一汇报:

一、以农经一站式服务为契机,规范财务双代管工作。首先从制度建设入手,完善了财务收支预决算、货币资金管理、票据领用等十项管理制度,并对照制度严格考核;其次按照上级的要求,制订了财务处理程序规范流程,从原始凭证的合理合法性审核到资金的管理拨付、记帐凭证的审核记帐,民主理财、财务公开、群众意见反馈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再次实行财务人员的定期培训考核制度,定期组织学习财务业务知识以及党在农村的相关政策法规,对考核合格的,发放上岗证书,我镇农经人员全部取得由省农林厅统一监制的会计上岗证和电算化操作证书。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做到制度管人、规范管事、科技管账,目前全镇9个村146个组的资金、帐务全部实行代收代管。

二、规范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⑴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小组。去年,我镇结合村委会换届选举,选举产生了村组民主理财小组,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比较高、责任心比较强、懂一些财会知识的人被选为理财成员,扭转了以往民主理财成员由村干部随意指定的现象。同时,在区委农工办的指导下,今年我镇对377名理财人员及总账会计进行培训,经考核考试合格后,发放理财证,实行持证理财。在理财结束后,我们要求理财人员对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每一张都要加盖民主理财专用章。⑵实行财务公开。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在财务公开上做到“六统一”,即统一公开程序,先理财后公开,理财必须有完整的记录以及理财人员签字盖章,经镇经管站审核确认后方可公开;统一公开时间,要求各村财务每季度公开一次,具体公布时间为季后15日上墙公布,组级财务公开为一年一次;统一公开的内容,公开的内容由双代办统一编制;统一公开形式,既在大村公开,又要公布到原自然村,同时经管站利用电子触摸屏进行公开,可以随时查阅往年度的公开资料,便于群众监督;统一归档管理,对公开的内容一份留村存档,一份上报经管站备案,同时拍照存档;统一接待日制度,规定每季后25-26日为群众来访接待日,村两委会主要领导、村会计在村部负责接待处理群众反映问题。

三、加强内部审计。以“摸家底、揭问题、促发展”为主线,始终坚持“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指导方针,按照区委农工办的要求,我们每两年要对9个行政村的财务收支进行一次审计,去年,我镇结合村委会换届,对9个村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围绕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合同的结算兑现情况、债权债务的清理化解情况、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任期内为民办实事情况等5个方面进行审计,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移交纪检部门,为领导选人、用人提供了决策依据。在审计过程中,审计的内容和审计方式上我们坚持“两个并重”,一是实行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二是实行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并重,努力提高审计的规范程度,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四、债权债务清理工作。制订了新增债务申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坚持量力而行办事业的原则,对未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镇政府批准,擅自举债的,坚持“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对债权的清收,坚持先党员干部,后一般群众,先易后难,对每笔债权先进行登记核实,再明确清收责任人,对数额大的、短期内难以结清的,签订还款计划,分期收回;对有钱而拒还的,依法清收。对债务的偿还工作,坚持先一般群众后党员干部,数额上先小后大,通过清收债权、债权债务抵兑、盘活存量资产、发展经济等多途径多渠道化解债务。

五、档案管理工作。各村都能够按照“五有、三化、一齐全”的标准,硬软件设施齐全、资料整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