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工会科学发展观指导心得体会

工会科学发展观指导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义,要坚持以职工为本这个核心,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个基本要求,要遵循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权益、实现职工体面劳动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切入点,不断开创中国工会事业的崭新局面。因此,我们学习贯彻中国工会*精神,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和强化和谐的劳动关系。

一、在发展中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科学发展观,揭示了世界上的事物是处于永恒的变化发展之中的。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绝对的,静止不变是相对的。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在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中去发现、认识、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想的结果。劳动关系也一样,它是随着社会经济生产的不断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着。

在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劳动者与企业之间所形成的劳动关系基本上是单一的、和谐稳定的,没有物质利益上的根本矛盾与冲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条件下,劳动关系由单一形式发展为复杂多样。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使其由不协调到协调,由不和谐到和谐,并不断上升到新的和谐,从而达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目的,已经是中国工会的基本职责。从中我们要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组织协调劳动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工作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

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一个动态的标准,劳动关系只有在发展中才能不断和谐完善。劳动关系——这个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结成的生产关系、经济关系、社会关系,将伴随着社会经济生产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并不断产生新情况、新特点和新的矛盾。因而,它要求工会组织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不断提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能力,协调好劳动关系,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从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在体面劳动中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要求工会工作要以职工为本。

以人为本、以职工为本就要关心每个人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关心每个人的生命权、人权、人格尊严等。为此,就要使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体面劳动是世界各国工会组织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而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是现代社会工会工作的重要课题。坚持科学发展观就应实现体面劳动,体面劳动是科学发展观应有之义。总书记说,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各级工会组织作为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要为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而努力。

实现体面劳动最根本的是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特别是要致力于改善广大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劳动收入,劳动保障,生活质量让广大劳动者更多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体面劳动是保障职工充分实现劳动就业自由权的劳动,它是实现和谐劳动关系的首要条件。在我国职工群众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在政治方面享有充分的民主和自由。在经济方面享有充分的劳动就业权和劳动自由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有选择不同职业、不同工作岗位的权利和自由。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迫劳动者从事或不从事某项工作。体面劳动它反对任何条件下和任何形式下,对劳动者就业权的限制。类似“黑砖窑”式的强制劳动,就是对劳动者就业自由权的严重干涉和侵犯,是现代社会条件下决不允许存在的。没有劳动就业的自由权,是根本不可能建立起和谐的劳动关系的。体面劳动是维护职工民主权益的劳动,实现体面劳动就要保障劳动者对企业享有民主管理的权利。这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政治保障。不论在任何所有制性质的企业里,职工都享有法律赋予的对企业生产经营及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和民主管理权。

在企业里职工参加民主管理的主要载体是职代会制度和厂务公开制度,职代会是企业、事业单位职工依法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和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机构,是职工维护其合法权益的组织形式,各级工会应组织职工依法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和其他形式,参加企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检查督促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决议的执行。从而建立和不断完善职工群众的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及时了解和解决职工群众的合理要求,及时化解矛盾,促进事务的积极转化、发展。因此,贯彻落实法律赋予职工的民主权利是实现体面劳动的政治保障,它也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保障。体面劳动是法制保障下的劳动,实现体面劳动,就要依法建立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最重要的是建立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企业工会组织帮助和指导职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规范劳动合同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建立劳动合同签订、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度。工会依法与用人单位建立平等协商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使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在法律规范下正常运行。逐渐建立和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从而实现劳动关系制度化、法制化。依法建立劳动关系,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使市场经济条件下强资本、弱劳力的情况,能在法律规范下使双方利益逐渐得以均衡,这是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法律保障。体面劳动是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劳动。

企业的发展企业效益的提高离不开职工群众的辛勤劳动,职工的工资收入应在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基础上而逐年有所增长。通过工资集体协商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是维护职工经济权益的需要,是实现体面劳动的要求。企业只有坚持以职工为本,依靠职工发展企业,企业发展了不忘与职工分享企业发展成果。使职工的实际生活水平,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有所提高,这是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需要。体面劳动是实现安全保障条件下的劳动,是以人为本、以职工为本,首要的就是保障职工在生产中的生命权、健康权。没有安全卫生条件下的劳动是恶劣条件下的劳动,是非人道的劳动,是现代社会决不允许存在的劳动。做好劳动安全保障工作是保护劳动者安全和健康的需要,有利于调动和保护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企业要为劳动者提供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的条件与环境。如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安全卫生条件比较差,达不到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劳动者得不到必要的保护,以致于伤亡事故不断发生,职业危害严重,不但降低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还会影响到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在互利双赢中巩固和谐的劳动关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由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复杂多样的,变化发展的,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根据事物的具体情况和特点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处理和解决好我们的各项工作及其相互关系。

发展和巩固和谐的劳动关系也同样需要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的劳动经济关系、社会关系,它是劳动关系双方利益的结合点。劳动关系双方共处一个矛盾统一体之中,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职工的勤奋劳动,有了职工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才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同时职工收入的提高、生活的改善又离不开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生产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统筹兼顾各方利益,使各方利益关系得到协调发展,不可偏废任何一方。从而做到促进企业发展和维护职工权益的统一。王兆国同志指出,要推动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是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基本内涵,它指明了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目标与方向。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规范有序是前提,公正合理是保障,互利共赢是核心,和谐稳定是目标。

只有实现劳资双方互利共赢,才能发展巩固和谐的劳动关系。企业首先要关爱职工,保护和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企业发展了,效益提高了一定要及时提高职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同时,职工要热爱企业,为搞好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努力工作,促进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劳资双方利益的提高创造物质基础。为了巩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我们各级工会组织要配合企业搞好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活动。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劳资两利、互利共赢是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如果劳资双方不是两利而是一利那就是不利。

只对劳方有利而对资方不利,工厂就要倒闭关门;如果只对资方有利而对劳方不利,就不能发展生产。不能做到劳资两利,必然意味着利益分配不均衡,劳资双方合作不利,劳动关系不和谐。而没有劳动关系的和谐,职工队伍就难以稳定,和谐社会就建立不起来。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在非公企业中开展“双爱双评”活动,是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

在非公企业要开展“双爱双评”活动,评选爱企业的优秀员工和爱员工的优秀企业领导活动,形成了“企业关爱职工,职工关心企业”的互利双赢的新型劳动关系与和谐的企业发展环境,让员工在一个安全卫生、环境优美环保的条件下愉快地工作生活。各级工会组织要在协调劳动关系,解决劳动关系矛盾的过程中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能。协调劳动关系,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工会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工会组织履行基本职责的体现。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在发展中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在体面劳动中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在互利双赢中巩固和谐的劳动关系。在劳动关系和谐的企业里,广大职工的劳动权益将得到有效保障,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生存发展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生产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