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争当多元智能的导航灯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争当多元智能的导航灯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学校管理要以学生为本,但首先要以教师为本,尊重信任教师,让管理充满人性。科学发展观还要求学校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学高为师”,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帮助教师了解社会发展趋势,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站在学科教学的前沿,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教育理念转变

加德纳的智能定义指:“原来人与人之间的智能差别,并不完全是由于智商的高下,而是由于各人智能长项及其表现形式的不同。”学习了科学发展观后,许多教师都提到自己最重要的变化是,看待学生的眼光发生了变化,自己变得更加开明和能够接纳所有学生,而不是对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或者仅仅只是一筹莫展。这种信念本身也使教师对自己更有信心了,对采用多元智能方式进行教学更为积极投入了。这种成功的多元性与可能性已被现实中的无数实例证实。所以,为每一位学生独特的发展提供条件与环境,就成为多元智能教学的新选择。

这是传统课堂中常见的情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课堂是沉默的,学生是压抑的。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强烈吹拂下,我们欣喜地看到,实验学校的课堂在一点一点地发生变化,学生变得更活、更开放,课堂上的“我来说”“我来说”声声不断,“我发现”、“我知道”充分表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索性。教师们努力尝试与寻找激发学生各种智能最恰当的方法,设计最优教学方案来形成本班学生的学习风格。上课时,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与交流;评课时,教师之间有更多的反思与探讨。思路和想法一变,对教学结果的判断就更理性:学习的结果,不应完全由学生承担。多元智能,为教与学之间寻找契合点,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二、教学过程改革

课堂教学是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各种智能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我们展开实践研究的“主战场”。教师对教学的认识和定位,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面貌和效果。“为智能而教”、“为思维而教”,既是向传统的以知识为惟一目标的教学挑战,也是向教师业已形成的“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告别。

教师的日常工作周而复始,久而久之,很容易习以为常,形成惯性。但是多元智能理念下的教学,受到了很多挑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己提出了很多以前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课本是唯一的范本吗?”“课堂提问究竟问什么”“样的教学才算触及学生的智能”案例中的情境,是尝试,也是回答;不是定论,而是思考。

所谓“教学的有效性”,指的是学生有没有学到或学得好不好,而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从关注自己转向关注学生,而且是所有学生,是教师在深入学习多元智能理论以后课堂教学的一个转折点。创造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成为教师的追求。教师在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动机方面,比实施多元智能教学前下了更大力气,花了更多功夫;而且,教师在内心对教学和学生有了更明确的期待。

学生运用多种智能进行学习,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智能长项。“项目计划学习”从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出发,鼓励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学习和表现。它能较好地反映出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和概念的掌握情况,也可以从中判断学生的智能长项和弱项及其发展倾向。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找寻自己的机会,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改革在深入,教育要振兴,教师是一名教育平凡工作者,如果学生是航船教师一定是海上的那盏多元智能的导航灯,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如果学生是卫星,教师一定当好一名火箭兵用自己瘦弱的肩膀顶着他们踏上辉煌的前程别为了让家长认识你别为了让老师认识你最美的发现在孩子们的眼睛里。我望着孩子百双渴求的眼睛就像置身于灿烂的星空之中在这片闪烁的星光里我将找到清澈如山泉的真善美。为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让我们携手并肩不回顾不彷徨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