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树立科学发展观 全面提升地区综合竞争力

树立科学发展观 全面提升地区综合竞争力

一个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体现为该地区在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中所具备的持续发展能力,不仅表征了现实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更与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后劲和未来的发展潜力相关联。

按照广东竞争力评估中心的最新研究,从全球视野来考量,广东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已接近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在国内,广东的地区竞争力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倍左右,与浙江、江苏、福建等省市不分伯仲。

历经二十余年改革开放的洗礼,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已雏形初现。中国加入wto及全国开放格局的形成,使得国内外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剧。随着早期发展优势的渐次弱化,其他区域的竞争对手纷纷挟“后发优势”奋起直追。面对新形势,未来广东发展能否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协调发展,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全面提升地区综合竞争力。

从潜在的角度看,广东地区竞争力的提升受到多种因素的掣肘。

第一,过度非均衡发展难以走出“发展中的陷阱”。在富庶的广东,至今还有全国级的贫困县,出现了“阳光里的寒极”现象。珠三角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有愈拉愈大之势。当富裕与贫穷向两极过度延伸时,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发展模式,最终将导致区域发展重心失衡,并延缓整个区域竞争力的提升。

第二,发展的结构性失衡,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短视性的城市规划、日趋严重的江河污染、过快的人口增长和出生性别比例失调、人文精神失落和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以及日益加大的社会保障压力,这些都是今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

第三,制造业基地的技术提升困境。在全球价值链系统中,发达国家日益成为“虚拟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相应变为“生产主体国家”。广东的主体企业多数非广东本土长成,即使是本土化企业生产的产品,其关键技术、关键部件仍控制在跨国公司手中。缺失了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于无米之炊。

第四,企业家队伍的培育。处在风头浪尖的广东,曾经涌出过一批叱咤风云的企业家。但许多企业不断“城头变幻大王旗”,“企业家”也如流星般昙花一现。时至今日,企业发展资金已不那么匮乏,市场容量也足够大,问题就在于缺乏能整合各种资源,开拓国内外市场的一批战略企业家。

发展是辩证的统一。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非均衡发展是抓住机遇、奠定基础和占领国际市场制高点的法宝。在另一时空条件下,发展的非均衡性过度膨胀,又会破坏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有机联系,造成资源浪费和社会的不稳定,从而在整体上降低一个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因此,发展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发展尤其应当重视文化对经济的推动。当知识成为左右经济发展的关键变量时,综合竞争力的主导因素也会逐渐由经济竞争力、资源竞争力、科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等向文化竞争力转变。

综前所论,提升广东综合竞争力应当从以下诸方面着手:

第一,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应当摒弃盲目的gdp崇拜,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树立均衡发展、以人为本的发展新思维,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第二,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污染排放少、经济效益好、资源可充分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积极倡导和推行循环经济,重视资源的存继,为后代人留下发展空间。

第三,实施均衡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广州、深圳两大中心城市和珠三角地区应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着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以支付转移、政策扶持等手段加快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步伐;借助产业的区内转移,合理配置和调整区内产业结构;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结构,在减免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等方面走在全国前面,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第四,培育区域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体系。公共政策领域最新的研究表明,营造地方产业集群是提高国际竞争力以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一种重要政策措施。广东应当考虑通过区域治理,增强本地生产系统的内力和利用国际资源外力相结合的程度,走外源发展和内源发展相结合的路子。

第五,加强与周边省区的合作,扩大发展腹地和市场范围。本着“双赢”的原则,实现区域之间的高度竞合。以物流、资金流、人才流和信息流为纽带,在推进粤港澳经济圈形成的基础上,大力加强与周边省区的合作与互动,加速构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合作区域”。在交通设施一体化、人才流动自由化、产业转移清洁化、技术和信息共享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