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参加工业经济培训班青岛的学习考察体会

参加工业经济培训班青岛的学习考察体会

参加工业经济培训班在青岛的学习考察体会

青岛市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青岛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是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和中国十佳商务城市,获得“企业家满意奖”;是首批全国文明城市;是全国两个“中国品牌之都”之一;是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荣获2005年“公众最向往的中国城市”第一名。

2005年,青岛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695.5亿元,增长1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4.64亿元,增长0.4%,第二产业增加值1399.75亿元,增长20.0%,第三产业增加值1121.11亿元,增长16.0%。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为6.5:51.9:41.6。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年11月底至12月初,我参加了县委组织部在青岛举办的工业经济培训班,通过半个月的学习考察,对照我县经济发展,感概颇多。

一、青岛市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青岛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仅是依靠其独特的地域、港口、海洋等天然优势,而主要得益于在经济社会发展路径的选择上。多年来,青岛走的是一条以产业立市、以“工业品牌”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之路。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政府这支“看得见的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引导与推动作用,政府的引导与推动,造就了企业与经济的大发展。其成功经验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实施“四大战略”,构建支柱产业与大工业体系。青岛市委市政府在战略决策上,通过实施“四大战略”,即“七五”期间的技术引进战略、“八五”期间的名牌战略、“九五”期间的大集团战略、“十五”期间的工业园战略等,构建了青岛的大工业体系,形成了青岛电子信息、信息家电、石化橡胶、食品饮料、车辆船舶、纺织服装六大工业支柱产业,塑造了海尔、海信、青啤、颐中、澳柯玛、双星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名牌企业和驰名品牌,优化了经济与产业结构,推动了青岛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倾力服务,扶优促强。青岛建立了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中心,对外来投资者新上工业项目,由政务服务中心一站式全程代办各种手续,资料完备的,在一周内限期办结;不办结的,视为不作为,追究行政责任;对外来投资企业的行政执法检查,一年不超过一次,不准重复检查、交*检查,并实行“首查警示免罚制”,即首次检查发现一般违规问题,只帮助整改、不罚款处罚;按属地管理原则,帮助外来投资者解决治安等周边环境的所有问题。投资方需要地方政府协调解决问题,从收文之日起十天内办结;不办结的,视为不作为,追究行政责任。

政府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扶优扶强,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存在的困难和矛盾。对企业发展的扶持与引导前期主要通过政策、资金的扶持和培育来促使企业做大;当企业做大后,政府则主要是通过创造环境、搞好服务,扫清发展中的障碍,引导企业发展六个优势,即拥有“一个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的好班子,一个全国驰名商标或名牌产品,一个上市的子公司,一个部级技术中心,一个高水平的工业园区,一个与之合资合作的国际大公司”,逐步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发展成为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企业。

(三)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为实施名牌战略,青岛市从政府到企业齐心协力打造品牌经济,成立了名牌工程推进委员会,出台了《关于建立新创工业知名品牌奖励制度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引导帮助企业打造品牌。市委市政府将品牌规划列入财政、税务、信贷、外汇、投资及产业政策的支持范围,通过名牌整合资源,培育了一大批在国内外叫得响的名牌产品与企业,成为青岛的经济支柱。到目前,在全国评出的16个国家质量奖中,青岛占有4席,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件,中国名牌25个,山东省著名商标91个、山东名牌79个,青岛市著名商标128件、青岛名牌168个。2003年,海尔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2004年1月31日,《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报告揭晓,中国海尔唯一入选,排在第95位。借助这些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青岛的经济实力迈进了全国前列。青岛品牌的知名度已经远远超过了青岛地域及港口所赋予的优势,其工业品牌和企业的知名度也远远盖过了青岛城市本身,青岛品牌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已达到64%。

(四)注重职业企业家队伍建设,培养"长寿"企业家。企业家与企业共同成长是青岛品牌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显著特征。优秀的企业家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青岛市委与政府对此有独特的认识,始终把人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重视职业企业家队伍的建设,使企业的发展与企业家个人的发展融合。

(五)通过建设企业文化扩充城市文化内涵,树立青岛新形象。青岛市在国内外的卓著的声誉同以海尔为代表的优秀企业集团密不可分,通过企业文化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决策方式,确立职工的价值取向、经营理念、目标追求,增强职工凝聚力和向心力,为青岛经济发展与城市文化宣传推介做出了贡献。海尔的“真诚到永远”,海信的“承诺让您放心”,澳柯玛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双星的“穿上双星鞋潇洒走世界”,这些凝聚企业精神的文化精髓,赋予了青岛更多更丰富的文化底蕴,极大地扩充了青岛的人文内涵,使各界深深认识到青岛不仅具有碧海蓝天,红瓦绿树的优美自然环境,更具有浓厚企业文化、企业品牌、优秀的企业家队伍等等,“诚信、博大、和谐、卓越”的城市精神,让世人感受到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的海滨城市的崛起。

二、青岛市经济发展对邵东的启示

青岛独具特色的“工业品牌”模式,使青岛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城市面貌大大改善,打造了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海滨城市。邵东素有“百工之乡”、“金针之地”、“商贸之城”的美誉,自2002年第十次党代会实施“兴工强县”战略以来,尽管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和全国蓬勃发展的经济形势相比,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快速发展相比,我县的发展速度还是偏慢了,和省内曾经在一条起跑线上的浏阳、望城、宁乡、醴陵等经济强县相比,我们的差距也在进一步拉大。这固然受一些客观因素与条件的限制影响了经济发展,但主要还是对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把握不够,我们要借鉴青岛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快邵东经济的发展。

(一)突出工业优先发展的思想定位不动摇。如果说城市面貌是一个城市的“外衣”,那么,工业经济则是这个城市的“内核”。城市有没有活力,有没有竞争力,关键还得看经济基础是否扎实,青岛有漂亮的外衣,但青岛的“大工业体系”的主题更是十分鲜明。邵东作为湘中重镇,要实现邵阳市第九次党代会“领跑全市”的目标,没有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会只是一句空话。虽然近几年来,我县通过实施“兴工强县”战略,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到目前,还没有一家产品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没有一家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在全省叫得响的品牌也为数不多,与邵东工业的主体地位还不相称。因此,对邵东而言,必须牢固确立工业优先发展的思路,突出工业主导的发展定位。

(二)在“兴工强县”战略上要有新的举措。要积极搭建产业链转移的承接平台,做好沿海产业的转移对接准备,使我县积极融入珠三角经济一体化,通过资金、管理、技术、人才的引入,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传统产业层次,促进我县工业由传统加工做坊型向现代制造业基地转变。

一是在县城要立即规划出万亩以上集中成片的工业园区。青岛发展的成功经验就是市场主体化、经济工业化、工业园区化、园区聚集化。工业园区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投资成本,很多的大老板很是很看重县城办企业的区位优势。我县“十一·五”规划,县城要达到35万人口,必须要以工业园区来拉动,从促进工业企业发展的角度,建议立即拉通希望大道,并在此创建工业园区。

二是在县城范围内,统一规划,鼓励以村级为单位进行开发。按照沿海发展的成功经验,鼓励以村为单位、以户为基础、以土地和资金入股合作投资兴办工业企业。本村农民工业用地,只需在市办理手续,这样既减少许多办理土地手续的时间,加快县城的开发步伐,又可以减少很多矛盾,同时可以打土地政策的擦边球。

三是要区别对待工业项目和房地产开发项目。对房地产开发不宜采取让利的办法,因为让不让利,开发商同样有利润空间,今天你不来,明天他会来,招商引资归根结底是利益招商,要把利益让利于工业企业,对投资上千万元的企业,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奖励的优惠措施。

(三)招商引资要有新的突破。建议成立专业招商队伍,在沿海经济发展地区有选择性地设立招商办事处,很多沿海城市已经从招商引资提升到招商选资。要灵活招商引资的奖励办法,只能奖励那些工业企业项目,而且只能奖励那些投资上千万元的大企业和外资企业。为鼓励金融机构对工业企业贷款的积极性,要像奖励招商引资一样,对金融机构向政府鼓励发展的工业项目贷款进行奖励。

(四)项目拉动要有新的亮点。县城要在“十一·五”期间建35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必须要靠项目来拉动。确信“希望大道是邵东发展的希望”,要根据新的城区发展规划,立即拉通县城希望大道。服装行业作为全县的支柱产业之一,企业多而小,分布面广而散,发展水平低,要规划新建邵东服装工业园区,扶持服装企业走产业集群发展,把我县服装产业作大作强。

(五)全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当前,随着区域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服务在竞争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一是要成立专门的企业服务中心。完善企业一体化服务机制,这种服务涵盖了企业的手续批办、厂房建设、机械安装、产品制造、销售、信息交流、人才劳力分配、资金流转等,多个环节、全方位的服务。当前,我县服务多注重于产前的服务,也就是为企业批办手续方面提供了较多的服务,而产中产后的服务较少,这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对企业所需的各类审批、核准、备案、许可事项,由企业服务中心定期统一召集各有关单位负责人集体会审后,限定日期各单位带公章统一办理,对无故拖延的单位领导要追究责任,并赔偿损失。

二是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不断完善和充分利用全城电子监控系统的同时,建立快速摩托巡逻队,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清查摸底。为加大打击力度,要充实社区警务室力量,完善社区警务室的职能,使社区干警能独立办理一般社会治安案件。严格落实责任制,公安局、派出所、社区警务室都要明确责任,要将各个治安责任区落实的每一名干警、社区辅警,各管区社会治安状况的好坏直接与责任人的待遇、奖惩挂钩。

三是进一步规范针对企业的各类检查、收费行为。对规模以上企业实行“一费制”,所有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经企业服务中心核定后,由企业向企业服务中心统一缴纳,各单位不得直接向企业收费;各种检查须经企业服务中心批准,统一安排。对违反规定乱检查、乱收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查处。

四是要贯彻落实《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每年拿出财政收入的1%,建立全县“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从政策、资金等各方面加大对全县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扶持力度,要出台《邵东县规模工业企业管理办法》。将工业企业纳入规模企业笼子管理是提高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企业上档次、上台阶的基本措施,县里制定有关工业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措施都要向规模企业倾斜。

五是要着力解决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题。受管理机制和国家政策限制,几大国有银行贷款门槛过高,且他们为控制成本确保效益,大多不愿经营中小客户,再加上广大中小企业可供抵押的厂房设备有限,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本县几大国有银行存贷比严重偏低,造成本县资金大量外流,据统计,截止2006年11月末,全县各金融机构的存款余额达79.79而贷余额只有20.77亿元,存贷比26%,其中工行、农行、建行、中行四大国有银行的存贷比仅仅为12.9%。地方性金融机构受服务区域限制,只能面对本地客户,他们的服务对象大多又是中小客户,机制相对灵活,工作积极性较高。今年前11个月,邵阳城市信用社邵东营业部、邵东信用联社两家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存贷比为39%,远远高于四大商业银行。所以,我们要特别加大对本地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与本地金融机构合作组建政府性中小企业货款担保公司,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六)实施品牌战略,壮大经济航母。品牌是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核心,有“第一市场权力”之称。拥有品牌,就有了经济上特别是资源配置上的发言权。品牌已成为企业占领市场和拓展市场的利器,名牌企业群体是城市产业经济实力与竞争力的核心。相对青岛而言,邵东企业总体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少。因此,要打造邵东工业品牌,鼓励创知名企业、名牌产品,以品牌为依托,做专做大做精做强我县企业集团,努力实现以产品带动企业,以企业带动行业的链式发展。

(七)加强企业经营者和人才建设,培养一支宏大的稳定职业企业家队伍。青岛的快速发展,智力资源功不可灭。在青岛,企业家地位高,荣誉多,待遇好,其知名度远远大于市长,政府服务于企业和企业家,企业家做决策,市长帮助跑项目。邵东要发展,引资与引智同等重要。要大力传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加速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与实用技术人才,在“留住人才、使用人才”上多下功夫。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技术进步的各项政策,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要给与企业家良好的待遇,增强企业家的责任感和成就感,关爱知名企业家,形成尊重企业家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