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省长应急管理会议发言

省长应急管理会议发言

同志们:

2008年,是我省重特大事故多发的一年,也是我省应急管理工作上台阶、创一流关键的一年。这次会议是按照省委副书记、省长、省应急委主任黄华华同志的批示精神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总结交流应急管理工作经验,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刚才,东莞、湛江、*市和省水利厅、卫生厅、安全监管局的负责同志分别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介绍了各自的应急管理工作经验,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推广性,值得各地、各有关单位认真学习借鉴。下面,我受黄华华省长委托,讲三点意见。

一、开拓进取,全省应急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各有关单位把应急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全面推进应急管理工作上新水平。围绕“无急可应,有急能应”的终极目标,高标准深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高要求探索应急管理工作规律,高质量推进应急管理相关工作,应对突发事件中反应更加迅速,决策更加科学,处置更加高效,保障更加有力,重建更加有序,全省应急管理工作创一流目标基本实现,为争当全国应急管理工作排头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突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建章立制,“一案三制”建设有新举措。全省各地、各有关单位坚持以“一网五库”为突破口,以“一案三制”为工作重点,不断夯实应急管理工作基础。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方面,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广东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规范应急预案编制、审批、、备案、修订、宣教培训和演练等环节。截至去年底,全省各地、各有关单位共制订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约14.6万件,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通过编写应急预案操作手册、简本、明白卡及应急预案操作演练等方式,提高应急预案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在应急管理体制方面,我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县(市、区)政府成立专门应急管理办事机构、配备足够的专职工作人员。目前,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121个县(市、区)均成立了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工作机构。在应急管理机制方面,我省积极推进突发事件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建设,督促有关单位加强气象、地震、环境污染、地质灾害、森林防火等监测系统建设。在应急管理法制方面,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省法制办和省政府应急办成立了工作组,深入各地、各有关单位充分调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依据,结合我省实际起草了《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稿),现已通过省人大常委会审核并被列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目前正在抓紧作进一步修改完善,预计今年上半年颁布实施。深圳等市也有序推进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制订工作。

——积极参与,应急管理专家队伍有新贡献。省应急委高度重视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建设,不断完善“行政专家”与“业内专家”相结合的科学决策机制。为充分发挥应急管理专家的作用,省政府应急办专门设立专家组秘书处,为省级应急管理专家服务;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专门用于省级应急管理专家的科研、调研等。去年,省政府经过评选,确定20位省级应急管理专家、专家顾问,按照每人牵头研究一个课题的原则,开展应急管理课题研究;省政府应急办还组织省级应急管理专家分赴21个地级以上市调研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各级应急管理专家积极参与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处置、调查评估和宣教培训等工作,为推进全省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成功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作出了突出贡献。

——狠抓落实,信息报送水平有新提升。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完善的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体系,从信息报送标准、时限、来源、研判、考核、奖惩等方面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得到了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积极推广。主要做法是“五抓”:抓值守,确保信息即到即研判即呈送,提高信息报送的时效性;抓来源,进一步拓宽信息源和报送渠道,重点推进突发事件基层信息员队伍建设,全省目前已聘请基层信息员约两万人,为及时提供基层信息发挥了积极作用;抓研判,充分挖掘信息的潜在价值,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抓考核,有效减少了迟报、轻报、漏报、谎报、瞒报现象的发生;抓热点,每天汇总和编发国内外、省内外有关突发事件信息,为省领导提供最新动态信息。经过各地、各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全省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质量和时效有明显提高。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府办公厅最近对各地、各有关单位2008年信息报送工作进行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通报表扬,有力推动了全省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在这里特别要的是,省公安厅及时、准确为省政府提供了大量突发事件信息,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形式,宣教培训体系建设有新成绩。除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月、张贴宣传海报、在新闻媒体刊发或滚动播出应急知识,把应急管理有关知识列入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培训内容等常规做法外,我省不断完善宣教培训工作,全力推进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八个一”工程:一是出台一个文件。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的意见》,提出了近5年全省应急管理宣教培训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各地、各有关单位也参照省的做法,制订了相关的方案。二是举办一次会。去年5月份,我省召开广东省应急管理工作新闻会,有效宣传了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三是开辟一个宣传阵地。通过省政府应急办网站(中、英文版),全面推介我省应急管理工作,普及应急常识,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成为我省应急管理工作的“网上名片”。为更有效地发挥网站的作用,去年底,省政府应急办网站成功进行了改版。四是编写一本宣传手册。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编写了《你准备好了吗——广东省应急知识宣传手册》(中、英文版),免费向公众发放。有些地级市将《宣传手册》制成挂图,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行巡回展览。五是举办一场竞赛。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了广东省应急管理知识竞赛活动,吸引了各地1万多人参加。同时,借此次竞赛抽奖活动,邀请省应急管理专家与网民就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互动访谈。六是筹建一个应急管理学院。依托全国211大学中的暨南大学筹建全国第一个应急管理学院,承担应急管理培训任务,培养应急管理本科以上专业人才。去年,在全国首批招收100名应急管理专业本科学生。七是搭建一个国际合作培训平台。利用与加拿大卑诗省应急办签署的应急管理合作谅解备忘录,搭建国际合作培训平台。八是组织一支宣讲团。省、各地级以上市组织应急管理知识宣讲团下农村、下社区、下学校,宣传应急知识,全力提高社会公众的应急意识。如阳江市组织1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组成防震减灾宣讲队,深入社区、农村,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

——适度超前,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有新进展。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省政府成立全省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指导组,出台《广东省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和《广东省应急平台体系技术要求》等指导性文件,并召开全省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全面推进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目前,省应急平台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已正式立项,进入招投标阶段。全省选择条件较为成熟、有代表性的7个地级以上市、13个县(市、区)和3个省有关单位作为全省应急平台建设试点单位,试点工作正全面铺开。全省应急平台建设的先行区深圳市在现有基础上,去年投入近1亿元资金,着力推进应急平台项目(三期工程)建设,为全省地级以上市应急平台建设树立了榜样。

——未雨绸缪,预警信息体系建设有新突破。省政府在省气象局业务系统和气象预报信息系统基础上,用最短时间完成了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平台(一期工程)建设。在去年初抗击雨雪冰冻灾害中,我省通过预警信息平台,向重点区域手机用户(*火车站、京珠高速公路粤北段)免费相关预警信息,累计超过8亿条,有效解决了应急管理工作中政府与公众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全国率先出台《广东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预警信息主体、权限和职责,规范了预警信息程序,确保了预警信息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切实扭转了过去多头预警信息造成公众无所适从的被动局面,有效提高了预警信息的权威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特别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电子显示屏、有线广播、宣传车、派发传单等方式,及时预警信息,着力构建全覆盖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网络。如*市通过村村通广播的形式,将预警信息网络延伸到村一级,有效解决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瓶颈。

——以人为本,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有新成效。在资金保障方面,省政府要求各地将应急资金纳入各级公共财政预算予以保证,并积极探索通过社会筹资等方式,多方面筹措资金,健全应急资金保障机制。在去年年初的抗击雨雪冰冻灾害过程中,各级财政迅速拨出抗灾资金,全力支持韶关市等重灾区抗灾救灾,仅省财政就投入近1亿元专项用于支持韶关市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在救援力量建设方面,不断完善以公安、武警为骨干和突击力量,以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森林消防、海上搜救、矿山救护、核应急、医疗救护、动植物疫情处置等专业队伍为基本力量,以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应急志愿者队伍为辅助力量的应急队伍体系,并不断加强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建设。截至去年底,我省建立省、市、县三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2752支131120人,建立街道、乡镇、社区、村庄等基层综合应急队伍8656支350210人。在物资储备方面,我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意见》,要求用3年时间,建立以省级应急物资保障系统为枢纽,以市、县两级应急物资保障系统为支撑,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和调拨体系,有效满足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在灾后救助体系方面,积极探索通过分区域建设储备仓库等途径,协调各地、各有关单位建立自然灾害发生24小时之内灾后救助体系,保障受灾群众在食物、饮用水、衣物、医疗卫生救援、临时住所等方面的基本生活需要。如省民政厅按照省的统一规划,着手在*、惠州、茂名、*市分区域建设省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分片储备应急救灾物资。当省内某区域突然发生自然灾害时,首先由距灾区最近的仓库调拨应急物资,确保3小时内送达灾区,切实提高自然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在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面,全省依托公园、广场等公共设施,建成应急避难场所600多处。应急避难场所均设有明显标志,储存基本物资,设立固定医疗点,落实责任单位管理。如*、*等市十分注重基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加强指导,加强督查,平灾结合,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已取得初步成绩。

——外引内联,应急管理区域合作有新局面。我省在国际、国内、省内等3个层面,建立应急管理区域合作机制。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我省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国际间交流合作平台。去年,我省与加拿大卑诗省切实加强两省应急管理合作谅解备忘录的落实工作,并就交流培训和合作年会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应33个国家驻*总领事的邀请,省政府应急办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外国驻*总领事午餐会,与总领事们就广东省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交流,总领事们对我省应急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表示积极支持推动我省应急管理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内交流合作方面,去年8月份、12月份,我省先后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粤港、粤澳应急管理合作协议,重点在应急管理信息共享、应急管理理论研究、科技及人才交流、平台建设、共同应对影响两地的区域突发事件等方面开展合作与交流。在此基础上,有序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内地9省(区)应急管理合作。充分利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平台,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下,推动建立泛珠三角区域内地9省(区)应急管理合作机制。该项工作已得到了泛珠三角区域内地8省(区)的积极响应,计划今年3月底签署有关协议。在省内各地级以上市相互交流合作方面,省政府应急办定期召开地级以上市应急管理办事机构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合作。各地也积极探索建立毗邻市之间的应急管理联动机制。去年,*、*、*、*、*、*、*等市签署了应急管理合作协议,*、*、*等3市,*、*、*、*、*等5市也先后签署了应急管理区域合作协议。

——以点带面,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有新发展。去年,我省通过深入实施“五个一”工程,着力抓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各地根据省的工作部署,结合当地实际,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总结和推广。目前,全省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事有人管,急有人应”的局面已基本形成。如*市成立了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每个区建立1支—2支综合应急救援大队,每个镇(街)建立1支综合应急救援中队,每个社区(村)建立1支综合应急救援分队,每家企业、每所学校建立1支综合应急救援小组,实现“平战结合,一队多用,一专多能”。

全省应急管理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得到了国务院的充分肯定。中组部、国务院办公厅、国家行政学院去年年底举办全国省部级领导干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题研讨班,国务院办公厅指定我省作为全国31个省(区、市)的唯一代表专题介绍全省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参加研讨班的省部级领导同志对我省应急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认真总结,聚精会神探索应急管理工作规律

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我省对近几年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积极探索应急管理工作规律,不断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主要工作体会:

(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坚实思想基础。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全力以赴解救被困群众、救治受伤人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千方百计确保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如在扑救我省森林火灾中,由于措施得力,救火队伍伤亡人数降到最低程度;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尊重规律,优先恢复建设群众住房和公共服务设施。事实证明,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才能够保证应急管理工作稳步推进。

(二)领导重视、科学决策,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根本政治保障。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各级党委、政府及时作出科学决策和部署、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和靠前指挥是关键。如去年初抗击雨雪冰冻灾害中,省委、省政府立即决定成立前方指挥部,果断作出动员外来务工人员留粤过年、免费退票等决策,及时有序疏导滞留旅客,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动员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开展抗灾救灾工作,确保了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最后的胜利。

(三)统一领导、密切配合,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织保障。在各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协调指挥下,各地、各有关单位以及驻粤解放军、武警部队从大局出发,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形成了上下贯通、军地协调、全民动员、区域协作的工作机制,确保了抢险救援、医疗救助工作及时展开,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序推进。如“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省委、省政府立即成立高规格的省支援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由黄华华省长担任组长,统一领导支援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了抗震救灾工作,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

(四)发挥制度优势、多方联动,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根本力量。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在于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形成上下协调、部门联动的良好工作机制。我省改革开放30年来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持和物质保障。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面对突发事件,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全力开展自救互救,社会各界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踊跃捐款捐物献血,积极参与受灾群众救助工作。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才能为抵御风险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多方联动是提高突发事件处置效率的重要手段。

(五)预防为主、预防和处置并重,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各级政府把应急管理工作作为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把防范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减少突发事件发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把各类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如去年防御强台风“黑格比”中,我省第一次启动防台风Ⅰ级响应,认真落实“四个百分之百”的要求,加强防御工作,沿海14个市的50884艘出海船只、184936名出海人员全部回港或就近避风,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低到了最低限度。对比行进路线、登陆地点、登陆时风力量级极其类似的“9615”号台风所造成的330人死亡和210亿元的经济损失,强台风“黑格比”仅仅造成了22人死亡、77亿元的经济损失。

(六)加强宣传、及时报道,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做好信息公开和宣传报道,充分发挥了凝聚人心、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为应急管理工作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实践表明,在现代开放社会,对突发事件作出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报道,有利于公众第一时间全面掌握相关情况,有利于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理解和支持。

我省的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一方面,我省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各类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仍可能进一步加剧。影响环境和生产安全的深层矛盾仍未彻底解决,安全事故仍处于易发期。原发性和输入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风险和不确定性仍在。特别是当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影响社会稳定和不和谐因素大量存在,各种矛盾、磨擦和冲突错综复杂,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应急管理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省政府应急办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另一方面,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仍存在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一是领导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单位还没有把应急管理工作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还没有把思想上的重视转化为行动上的重视。如有些地方虽然成立了应急管理办事机构,但是人员配备迟迟未能到位,导致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形同虚设。二是应急管理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工作者中不同程度存在专业应急知识缺乏、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三是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应急预案操作性不强、内容不够简明扼要、应急预案间衔接不够紧密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四是应急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部门之间、地方之间、部门与地方之间沟通机制有待完善,信息未能充分共享。五是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公众应急知识贫乏的局面未能得到彻底扭转,不同程度影响了自救互救能力,影响了我省应急管理工作水平进一步的提升。各地、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对症下药,扬长避短,共同开创我省应急管理工作新局面。

三、先行先试,努力争当全国应急管理工作排头兵

2009年,是我省争当全国应急管理工作排头兵至关重要的一年。全省要继续深化“一案三制”、“一网五库”建设,着力在健全应急管理机制上下功夫,以加强应急保障能力为突破口,以提高应急管理综合能力为重点,改革创新,深入探索应急管理工作规律,全力以赴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一是继续加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建设,充实专职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理顺工作关系;推进乡级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建设。二是到2009年年底前,所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东莞、*市镇级人民政府建立专门值班室,设立专线电话,制订日常值守制度和工作规范,由专职人员24小时值班,确保通信畅通。三是通过壮大突发事件基层信息员队伍、加强与新闻媒体沟通合作等途径,拓宽信息报送渠道。四是制订加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指导意见,指导基层组织和单位以基层救援专业队伍、民兵预备役人员为依托,建设综合性基层应急救援队伍,明确具体职责,配备必要装备。五是根据我省应急管理工作实际需要,在深化“五个一”工程的基础上,选择若干市开展除“五个一”工程外的相关试点工作,如志愿者队伍建设、信息员队伍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等,并及时总结、推广试点工作经验,全面提高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整体水平。

(二)建立健全“四预”体系。一是加强预防体系建设。依法落实突发事件隐患排查监控责任,制定科学的风险隐患分级分类标准,建立突发事件隐患数据库系统,完善动态监控机制。二是加强预测预警体系建设。加强对各类突发事件发生、发展及衍生规律的研究,提高综合预测和预警水平;加大装备建设投入,完善监测预警网络。三是加强预报体系建设。完善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平台建设,扩大预警信息覆盖范围,重点解决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

(三)完善应急管理保障体系。一是加大应急管理资金投入力度。健全长效规范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和拨付制度,探索建立省应急管理基金,开辟多元化的筹资渠道。二是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科学确定储备品种和规模,实行动态管理;加强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应急物资协同保障、监测预警和信息共享,建立高效调运机制。三是制订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指南,完善相关措施,落实责任单位专门管理。省民政厅要牵头负责此项工作,加强指导,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取得实效。

(四)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一是加快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加快省应急平台建设步伐,加强对应急平台建设试点单位的指导,确保2009年年底前,实现国家、省、市三级应急平台互联互通。二是做好省级突发事件应急技术研究中心的组建工作。省科技厅、省政府应急办要加强指导、加强检查,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我省应急管理科技水平。三是通过成立省应急管理研究协会,搭建应急管理产、学、研平台。

(五)加快应急管理法制建设。省政府应急办要抓紧会同省法制办等有关单位,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专家研讨会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力争早日颁布实施。各地、各有关单位届时要以《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颁布实施为契机,抓紧研究制订各项配套规定,大力宣传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应急管理法律意识。

(六)深化应急管理宣教培训体系建设。一是创新应急管理宣教形式。通过充实省政府应急办网站的应急模拟等栏目内容、探索建设公共安全体验馆、加强与新闻媒体合作等方式,加大应急管理知识宣教力度。二是拓宽应急管理培训途径。依托国际交流合作平台,选派应急管理高层人员到加拿大等国培训;推进应急管理学院建设,加强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及高层应急管理人员培训;依托职业技术学院,加强对高危行业和领域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三是完善应急管理培训体系。组织编写系统的应急管理培训教材,建立应急管理培训师资库,全面提高培训水平。四是壮大应急管理宣讲员队伍。充分依托应急管理志愿者队伍、突发事件基层信息员队伍,壮大应急管理宣讲员队伍,加大宣讲力度,提高宣讲效果。

(七)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督查考核制度。研究制订《广东省应急管理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将应急监测预警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应急救援能力、灾后恢复重建能力等纳入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把对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的评价,列为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突发事件防范和应对责任。

(八)认真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各地、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通过派出检查组、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挖掘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认真总结,及时推广,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缩短工作探索期的目的。省政府应急办要认真组织总结基层应急工作“五个一”示范点经验,适时予以推广,推动和发挥先进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

同志们,应急管理事业崇高而神圣,应急管理工作责任重大而光荣。新的一年,公共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应急管理工作任务更加艰巨,我们要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埋头苦干,为争当全国应急管理工作排头兵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