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省林业局长总结会议发言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省林业局长总结会议发言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省林业局长总结会议发言

同志们:

一年来,全省各级林业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林业局的指导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林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林业决定和张德江书记视察省林业局重要*话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齐心协力,扎实工作,推动广东林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目前,全省林业用地1101.6万公顷,有林地927.4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为3.8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按新标准计算)为55.9%,林木绿化率为59.3%。我省多项林业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一)稳步推进造林绿化。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不断深入。各级党政军领导率先垂范,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全省参加义务植树2839.21万人次,植树9958.74万株。

林业重点生态工程进展顺利。继续推进水源涵养林、沿海防护林、绿色通道、红树林、生物防火林带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全省完成造林作业面积19万公顷,新封山育林0.27万公顷,中幼林抚育18.3万公顷。林木种苗质量不断提高,一级苗率达80%。去年我省营造林实绩综合评分名列全国第二,连续多年受表彰而被授予“国家营造林质量奖”。

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和创建林业生态县工作稳步实施。大部分地方严格按照标准将补偿金发给补偿对象。省局组织验收了10个县(市、区),由省政府授予“林业生态县”称号。同时,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选取10个县(市)作为创建“绿色小康县”示范县。

(二)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明显。全省共发生森林火警火灾128次,过火面积1600公顷,其中受害森林面积1067公顷。森林火灾受害率0.113‰,森林火灾发生率1.4次/10万公顷。全省实现“无重大森林火灾、无发生人员伤亡、无火烧连营”,受到国家林业局通报表彰。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53.76万公顷,较2005年减少20.04万公顷,成灾率3.13‰。无公害防治率达94.6%,测报准确率达75.99%,种苗产地检疫率100%。

资源林政管理更加规范。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会审制度,全省共审核审批征占用林地884宗,面积5000公顷。征占用林地审核率达100%,连续多年被国家林业局通报表扬。组织实施全省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做好山林权属争议调处,抓好登记换发林权证的扫尾工作。对生态公益林、商品林和竹林实行采伐限额分类管理,编制下达“*”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全省森林采伐限额执行情况良好。完成了全省新一轮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建立了森林资源生态监测体系。

自然保护区建设成绩显著。各地认真实施省人大议案,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到*年底,全省林业系统已建245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09.07万公顷,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43个,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07%。圆满完成我省林业最大外资援助项目—中荷合作湛江雷州半岛红树林综合管理和沿海保护项目。省林业局被国家林业局等七部门评为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先进集体,我省被列为全国首个自然保护区建设示范省。

野生动植物及湿地资源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强化重点物种保护。规范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及经营利用,开展人工培育蛇类资源试点工作。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逐渐完善,目前全省已建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105处。召开了有关湿地管理部门第一次联席会议,发挥了林业部门对湿地保护的综合组织协调作用,启动了汇丰/世界自然基金会海丰湿地项目。

破坏森林资源违法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全省组织开展了“春雷行动”、“绿盾行动”、林区禁毒行动、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打击非法涉枪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各级森林公安机关共立案5709起,其中刑事案件595起,共处理各类违法犯罪人员9049人,收缴保护野生动物9万多只,收缴木材5.9万立方米,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653万元。

(三)大力发展林业产业。

林业产业规模已达较高水平。到*年底,全省建成商品林基地267万公顷,从事林产品加工经营的单位2万多家,从业人员300多万人。据行业协会提供:*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1643.62亿元;木竹家具产值达1077.8亿元;人造板产量522万立方米,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人造板产量358.9万立方米;松香类产品产量13.46万吨。

非公有制林业发展迅猛。在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的鼓励、支持下,外商、民营和个体等非公有制企业逐渐成为我省林业产业的主体。全省已有57万多规模不等的企业和个人进入非公有制造林领域,投入资金46亿多元,造林总面积达120万公顷。林业招商引资步伐继续加快,去年外资企业投资造林约1.07万公顷,台商投资苗木繁育项目15项。

森林旅游等林业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全省现已建立各级森林公园377处,总面积93.73万公顷,其中国家级22处、省级59处。比上年新增17处森林公园,其中国家级2处、省级13处。全省森林公园发展带动受益乡镇158个,每年对地方财政贡献约4000万元。

(四)不断完善林业保障体系。

林业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积极争取省人大、省政府等出台了《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广东省森林林木林地权属争议调解处理办法》。积极开展封山育林、木材经营加工运输管理两个法规、规章草案起草工作。制定并上报《广东省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方案》,组织开展第二批林业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

林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推进区域性林业试验中心建设,加强科技示范基地、林木良种基地、森林生态监测网络建设。重点围绕林木良种选育技术等八个领域开展科技攻关;逐步组织实施林业生物技术与良种选育等六大林业科技创新工程。取得了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4项。有4项省地方标准经省质监局实施,13个林业产品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林木良种使用率不断提高,特别是商品林基地造林的良种使用率达100%。

林业资金投入继续增加。已落实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11.64亿元,其中省级财政投入10.71亿元。按照“慎用钱”的要求,按照事权财权划分原则,明确责任主体,建立责任制,加强林业资金管理和稽查,确保林业资金的安全运行。

全省林业系统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积极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认真扎实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取得明显成效。省林业局和各市林业局被评为政风行风建设满意单位。

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年一些地方对林业重视不够,工作力度不大,创建林业生态县工作开展不平衡;一些地方没有及时把采伐迹地、火烧迹地造上林,出现新的荒山荒地;个别市县森林火灾还比较严重;一些地方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还时有发生,等等。这些问题都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并切实改进。

二、当前形势与工作思路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目标。国家林业局*了发展现代林业,构建生态、产业、文化三大体系,全面提高林业发展水平的新要求。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开始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正愈益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迫切命题,生态建设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降低能耗、控制建设用地、环境保护等生态建设指标被列为重点工作目标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林业发展,90年代初就基本实现消灭荒山、绿化广东,在全国产生了极大的示范影响作用。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充分肯定林业在建设绿色生态屏障、防灾减灾、防治污染、改善环境领域的地位作用,*了建设林业生态省的目标要求。尽管我省林业发展有较好的基础,森林覆盖率达到55.9%(新口径),但林业建设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森林质量不高,蓄积量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林分结构单一,针叶林仍占六成以上的比例,森林生态功能等级比较低,还有无林地面积52.9万公顷,表明我省生态建设、林分改造、提高森林质量的任务还十分繁重;二是林业产业发展水平与我省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大型龙头企业少,产业水平较低,科技贡献率不高,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发展不快,广大农民从林业产业上得到实惠还不多;三是林业行业自身发展滞后,林业改革步子不大,制约林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明显,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不相适应,林业投入不足,林业基层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林业职工收入水平较低,生产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总体上说,我省林业发展水平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与人民群众对林业多样性的要求、与现代林业的内涵要求、与国内一些先进省区经验相比较,仍存在不少差距,我们应当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振奋精神,勇当发展现代林业的排头兵。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的发展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现代林业的*正是基于对当前时展形势的判断和把握。我省市场经济发达,经济实力雄厚,自然条件良好,社会环保意识强烈,发展现代林业具有许多有利的条件和优势,我们理应顺应时代要求,把握当前这一难得机遇和有利时期,全面提升我省林业发展水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林业发展的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现代林业为主题,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实施重点工程为手段,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和保护水平,提高林业产业发展水平,提高科技应用推广水平,提高基层基础建设水平,提高林业职工生活水平,实现省委省政府*的建设林业生态省的目标要求,为我省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实现全省人民富裕安康作出更大贡献。为此,要在以下五个方面统一认识:

第一,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林业。

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社会之所以空前地关注生态环保,重视林业的生态建设,源自于科学发展观的引领,源自于对全球性愈益恶化、脆弱的大自然环境的本能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历史地赋予了发展现代林业的内涵。我们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准确把握发展现代林业的要义,准确把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特点,准确把握我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客观需要,准确把握市场经济与自然生态的客观规律,从而构建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功能协调、效益显著的林业生态体系;构建特色突出、优质高效、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林业产业体系;构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贴近生产、富有感染力的生态文化体系,全面提高我省林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第二,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创新。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不竭动力,改革创新是广东近28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我省林业建设中也不乏创新之举。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无不伴随着改革创新,正所谓:变化是永恒和绝对的,不变只是暂时和相对的。因此,我们要主动增强改革创新的意识,克服回避现实矛盾的不负责任态度。林业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深,尽管在市场化、开放程度较高的广东也能明显感受到林业生产力发展受到体制的约束。对照发展现代林业的现展理念、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条件、现代信息手段、现代市场机制、现代法律制度等要求,我省林业建设中需要完善、改革、创新的题目和空间就更大了。我们要围绕拓展提升林业功能、发展林业生产力、提高林业综合效益、调动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积极性、增强生态约束机制、理顺全省林业系统管理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改革创新,着力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化运作机制,谋求林业的社会公益性效益最大化;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市场化运作机制,谋求林业的基础性产业效益最大化;建立以效率为核心的扁平化运作机制,谋求全省林业行业管理效益最大化;建立以规划为龙头的规范化运作机制,谋求森林经营效益最大化,不断推进构建与发展现代林业要求相适应的体制和机制。

第三,必须增强科技兴林的支撑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社会变化进步无不依靠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生产周期长、比较效益低、相对弱质的林业行业,科技的力量更显重要效用。我们要紧跟建设创新型广东的要求,加大对科研投入,完善科技推广体系,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建立科技立项、应用转化的商品化、市场化运作机制,大力提升科技对林业发展的贡献率,提高林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科技对调整林业产业结构,转换林业增长方式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科技在良种选育、资源培育、防灾减灾、产业发展和资源管理的支撑作用,高度重视科技在拓展林业功能,开发林业新产品的引领作用,高度重视高新技术在林业建设中的发展和应用,广泛推广应用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网络技术和其它高新技术,强化林业资源监控手段,改善林业管理方式,提升林业服务水平。

第四,必须不断强化基层基础建设。

林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规划编制、政策法规、机构队伍、基础装备是林业发展的基本工作,也是基础建设。发展现代林业首先必须强化这些基础建设。要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领先作用,依照发展现代林业的思路,不断完善、细化各类林业规划编制,使之更具科学性、时代性和可操作性,强化其指导性和约束力,从而增强对林业资源监控能力,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切实推进依法治林,不断增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现代林业的管治能力,正确处理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的关系,在保护森林资源、化解山林纠纷、产业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等领域更多地运用法律的手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在完善法律和制定配套政策的同时,不断推进执法力度,优化执法环境。要健全和优化全省林业行政管理系统,理顺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益,切实改变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弊端,强化行政管理职能,规范行政、执法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基层工作机构设置和队伍配备。严格队伍管理,严肃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要大力加强基层基础装备,增强林业发展能力,增强抵御抗风险灾害的能力,制订县、镇基础装备条件标准,特别是重点林业县、镇要加大投入,争取更多资金投向林区道路、林木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科技推广应用的基础建设,完善林业重大公共性灾害的防控预案。

第五,必须大力提高队伍素质。

发展现代林业对林业队伍建设*了新的更高要求,特别是各级林业部门的干部队伍更加需要提高素质,体现人才强林。要大力弘扬“专业、敬业、勤业、创业”的行业精神,树立敢于改革、乐于奉献、勇于创业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典型。要自觉以发展现代林业的要求转变思想观念,更新知识结构。要在全行业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政策法规学习和业务知识培训,着力提高专业岗位能力、推动发展能力、依法行政能力、服务基层能力、抗腐保廉能力。要积极探索体现林业行业特点和发展现代林业要求的用人机制,探索建立“以素质上岗,凭实绩进步”的激励机制,探索建立分类管理、注重实绩、综合考评、具有活力的行业人事制度,努力建设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良、为民、务实、廉洁的林业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