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全省服务业发展会讲话

全省服务业发展会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省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是省委、省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国服务业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服务业发展工作,推动全省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措施

加快发展服务业,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今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7号),提出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3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4个百分点,服务贸易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长速度。到2020年,基本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服务业结构显著优化,就业容量显著增加,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总体发展水平基本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9月,国务院召开全国服务业工作会议,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作了重要讲话,总结了全国服务业发展的经验,分析了服务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强调服务业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是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要求各地大力优化服务业发展结构,科学调整服务业发展布局,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着力提高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推进服务领域改革,切实加强对服务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不断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尽快把服务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服务业。省九次党代会指出,要把繁荣发展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并把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列入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十六个重大调研课题。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加快服务业发展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一系列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组建了省服务业办公室,设立了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不断强化工作指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强领导,编制规划,强化措施,加大投入。全省上下对服务业的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发展服务业的氛围逐渐浓厚,服务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一是服务业已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06年,全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230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2.7%,比上年增长0.5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1.7%,拉动经济增长4.7个百分点。二是服务业已成为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2006年,全省服务业实现地税收入373.2亿元,同比增长21.5%,占地方税收的47.3%。三是服务业已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2006年,全省服务业从业人员1762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29.6%;当年服务业新增就业52.8万人,占全社会新增就业的70%。四是农村服务业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国家取消农业税和各项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面向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服务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我省现代农业的发展。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省服务业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和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还不相适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和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新任务还不相适应,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第一,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行业结构不合理。2002年我省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2006年为32.7%,总体呈下降或徘徊的趋势。2006年我省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46.7%,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仅为23.5%。农村服务业还很薄弱,公共服务比较滞后。与先进省市相比,我省服务业无论是在总量上还是在比重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2006年,我省服务业增加值比广东少4000多亿元,比江苏少600多亿元;我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比两省低了10.1和3.7个百分点。第二,市场主体发育不充分,缺少服务业大企业、大集团。我省服务业领域的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程度明显偏低,市场主体发育不快,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缺乏实力强、影响大的大企业、大集团。2006年,全省100强企业中,服务企业仅有18家,其中有7家是中央企业。辐射力强的服务业集聚区和重点功能区及各类特色园区较少,服务业还没有形成集约化、园区化和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态势。第三,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体制机制活力不足。多年来,我省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一直在10%左右。2006年,全省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13.3亿美元,所占比重为13.3%;服务贸易额仅为10.6亿美元。部分行业改革滞后,市场化程度低,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充分。机关与事业单位大量服务资源并未真正向社会开放,某些行业存在垄断经营和进入门槛过高的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认识不到位。相当一部分同志过分看重工业发展,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传统工业化阶段。有的认为把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还为时过早,现在抓服务业会削弱抓工业的力度;有的认为服务业只是繁荣市场、丰富生活,不创造价值,对服务业功能定位不准,对高端服务业发展认识不足,对服务业发展潜力挖掘不够;有的认为服务业过于分散、工作上没有抓手,致使缺乏强有力的工作指导和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二是投入不到位。“十五”期间,我省服务业投资占全省总投资的比重为40%,而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为57%。从2002年到2005年,我省服务业投资比重分别为52.1%、47.2%、36.4%和34%,投资比重呈下降趋势。2006年服务业投资占全省总投资的比重回升到35.3%,而广东、江苏、浙江的比重分别为59.5%、39.9%和53.5%。今年前三季度,我省服务业投资占全省总投资的比重又下降为31.9%,较去年同期降低1.6个百分点。从投资项目看,我省亿元以上的在建大项目中服务业项目仅占34.1%;今年重点调度的100个重大项目中,服务业项目投资仅占总投资额的14%。三是政策落实不到位。有的部门本位主义严重,强调部门利益,对一些政策的落实推三阻四,工作不作为。有些部门职责不清、各自为政,存在多头和交叉管理的现象,一些政策措施没有得到认真落实。还有一些扶持政策不够完善,措施不配套,存在服务业与工业发展政策不平等的现象。四是人才缺乏。服务业人才整体素质偏低,尤其是领军型、管理型、创新型、高技能型人才严重不足。现代物流、国际商务、中介咨询、信息服务等知识密集型的高端服务业专业人才十分匮乏。

省九届二次全委会按照十七大的部署,提出用五年左右时间,实现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要求。我省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必须加快发展服务业,尽快提高服务业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首先,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从国际经验看,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制造业是产业的主体,而在工业化中后期,服务业逐步成为产业的主体。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一条必由之路。目前我省人均生产总值已近3000美元,正处于加速向工业化中后期推进的阶段,如果服务业发展长期滞后,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不相协调,就难以提高工业化水平,难以提升我省的综合竞争力。我们只有切实改变只重视发展工业、不重视发展服务业的倾向,加快完善服务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强大支撑和引领作用,使服务业与工业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才能把制造业做大做强,进一步优化我省产业结构,才能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其次,加快发展服务业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我省要实现工作指导的转变,做到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目前,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资源消耗过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已经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制约。服务业新型业态多,附加价值大,技术含量高,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发展服务业不仅能够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而且通过发展专业化的服务,可以大大提高其他产业的节能环保效率。加快发展服务业,已经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抓手。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加快发展服务业,逐步形成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的产业体系。第三,加快发展服务业是繁荣地方经济、解决民生问题的迫切需要。当前我省经济增长过多地依靠投资拉动,解决这个问题,要求我们进一步扩大消费,发展服务业,高度关注改善民生。可以说,我省三大需求最大的潜力在消费,三次产业中最大的潜力在服务业。应当看到,在今后的发展中,第一产业受到土地等多方面制约,很难有大的发展;第二产业受资源、环境和市场制约,也难以持续高速增长;而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未开发的领域多,发展潜力巨大。把服务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也能够更多地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繁荣地方经济。同时,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事业,不但可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还能够大量吸纳城乡人员就业,有效地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发展服务业的重大意义,切实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具体行动,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战略任务,作为衡量是否实现工作指导转变的重要标志,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尽快推动我省服务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加快发展服务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现工作指导上的转变,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扩展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农村和社区服务业,优化行业结构,提升技术结构,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尽快使服务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带动全省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主要任务目标是: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达到37%;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达到35%以上;服务贸易总额达到40亿美元;济南、青岛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其他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到2020年,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围绕上述目标任务,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规划发展布局。科学规划服务业发展布局是促进全省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全省服务业发展布局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体两翼”区域发展总体要求展开。各市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和新任务,进一步完善服务业规划编制和修订工作,理清工作思路,突出发展特色,发挥区位优势,细化分工合作,落实保障措施,推进资源整合,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济南要充分发挥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的核心作用,青岛要充分发挥在半岛城市群中的龙头作用,建设服务**、面向全国的服务经济中心,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其他十五个市要依据各自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实际,依托主要城区和周边卫星城,规划发展与城市功能定位相一致的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各县(市、区)要积极承接大城市服务业转移,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业。

(二)加快发展六大产业。我省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邮政业等传统服务业发展较快,要继续保持发展优势,并大力运用新技术不断拓展新的服务领域,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根据我省实际,省政府确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在加快传统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六大产业的发展。

一是有序发展金融保险业。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以提高银行、信托、保险、证券等金融服务业水平为重点,大力促进金融形式多样化和手段现代化,加快金融服务创新,积极构建符合现代市场要求的金融体系。大力发展地方金融保险机构和证券期货市场,积极推动济南、青岛两大区域金融中心建设,鼓励和支持做大做强地方金融企业。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来**落户,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在**发展。同时,要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充分发挥我省港口众多、交通发达的优势,加快推进物流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以济南、淄博、潍坊、德州和泰安等市为枢纽,统筹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化水平高、聚集和辐射功能强的物流园区和现代批发市场,形成以城市配送物流、中转物流和航空物流为特色的综合物流集聚区。以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市为枢纽,统筹规划建设一批港口中转型物流园区,形成服务半岛制造业和进出口的外向型物流聚集区。以济宁、枣庄、临沂、菏泽等市为节点,统筹规划建设一批产地资源型、中转集散型物流园区,形成连接南北的传统商贸物流和现代物流融合发展的服务业集聚区。加快京杭大运河的整治与开发,积极发展运河航运。同时,要深化物流企业改革,有效推动物流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提升物流企业的集团化经营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三是健全完善科技与信息服务业。进一步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和保护,建立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加快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和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力发展软件产业,拓展互联网业务,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支持公共科技平台建设,加快济南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等重大科技平台建设,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推动科技和信息资源共享,增强重点服务业园区的创新服务功能,促进创新型省份建设。

四是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努力建设文化强省,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特点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推进“文明**”建设,弘扬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调整文化产业结构,规划建设东、中、西部三个文化产业集聚区,鲁文化、齐文化、红色文化三个文化产业园以及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滨海文化三个文化产业带。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快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及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建设“五大工程”,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培育出版、报业、广电、网络、演艺等企业集团,规划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进一步繁荣全省文化市场。

充分发挥我省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搞好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着力打造“文化圣地、度假天堂”的**旅游新形象、新品牌。要科学规划,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着力打造以济南、泰安、济宁为核心的传统“山水圣人”线,以青岛、烟台、威海、日照、东营为代表的“黄金海岸”线,以临沂、枣庄、济宁、莱芜为中心的“红色旅游”线,以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为特色的“逍遥游”旅游线等骨干旅游线路。加快旅游大项目建设,积极策划建设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有**特色、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大型旅游项目,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充分发挥旅行社在旅游产业中的龙头作用,积极培育大型旅行社,争取两年内我省有3-5家旅行社进入全国“百强”。要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按照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进一步增强城市旅游功能。以15个省级旅游度假区为载体,加快推进旅游业由观光型向观光、商务、休闲度假等综合型转变。搞好旅游线路营销和形象推广,积极开展**旅游形象宣传。

五是规范发展房地产业。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积极有序发展房地产业。根据市场需求和房地产价格,调控土地供给,建立合理的住房供给体系,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以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为重点,加快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普通商品住宅,严格控制别墅等高档房地产项目,提升商务楼宇规划建设档次,提高综合服务能力。积极培育和完善房地产交易、中介服务、物业管理服务体系。

六是积极发展商务服务业。坚持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原则,加强诚信建设,完善监管体系。加快发展律师、公证、会计、审计、资产评估、咨询服务业,不断完善证券、保险、人才、劳动力等市场中介服务业,大力推广、代办、经纪、拍卖、担保服务业,逐步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广泛、运作规范的商务服务体系,为企业经营管理、居民消费和社会信息沟通提供有效服务。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和城市社区服务业发展。要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加快构建和完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构建适应农民需求的生活服务体系,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以培养新型农民为着力点,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服务业转移。充分发挥供销社植根农村、贴近农民的优势,加快“一个网络、两个平台”建设。“一个网络”,就是要加强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以及重要农产品经营管理,形成覆盖乡村、服务规范的新型流通服务网络;“两个平台”,就是加快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农村合作经济服务体系建设,形成集科技服务、信息交流、消费购物、文体娱乐、医疗服务、宣传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形成集培训、信息、融资和法律等各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农村合作经济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发展城市社区服务业,要以满足居民需求为目标,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水平,重点搞好医疗、家政、养老等服务,努力实现社区居民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使社区群众切实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促进社会和谐。

(三)做大做强“三大载体”。载体建设是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是服务业发展的“牛鼻子”。“十一五”期间,全省服务业要突出构建重点城区、重点园区、重点企业“三大载体”。一是集中培育50个经济基础较好、总量规模大、服务业优势明显、发展特色鲜明的服务业重点城区,到2010年,50%以上的服务业重点城区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重点城区要按照“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规划先行,集团带动、项目支撑,强化领导、政策配套”的要求,坚持扩张规模、优化结构、提升素质并举,提升服务业总量规模和发展质量,在全省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二是重点规划建设和培育50个规模较大、产业集聚度高、发展特色鲜明的省级服务业重点园区,到2010年,初步形成与城市功能定位相配套、省市县三级服务业园区相结合,适应生产和生活需要的服务业园区体系。当前要重点发展软件园、现代物流园区、文化旅游休闲区、科技创业园、商贸流通园区、商务服务区和会展博览园等七类重点服务业园区。突出搞好功能定位,明晰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存量土地,通过整合资源,集聚发展,形成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服务业新的增长极,尽快改变服务业发展布局分散、无序发展的状况。三是重点培植10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市场竞争力强的重点服务企业和企业集团,到2010年,争取有10家以上大型服务企业集团进入全国百强行列。重点服务企业要按照主业突出、特色突出、优势突出的要求,大力推进企业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技术含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发挥重点服务企业的领军作用,带动中小服务企业全面发展。

做大做强服务业“三大载体”,必须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借鉴、引进、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服务业态、经验技术和管理方式,增强“三大载体”的发展活力。要紧紧抓住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借鉴工业领域引进外资的经验,大力推动区域招商和大企业招商,吸引境外大财团、大公司的进入,加强与世界500强的合资合作。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发展服务贸易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服务外包基地城市、重点软件园区和重点软件企业的作用,培植建立一批服务外包基地,建设一批重点服务外包园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资质的外包服务企业,形成一批有影响、有规模、有竞争力的服务贸易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企业走出国门,在境外建立国际生产、研发和营销网络,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四)强化“三大支撑”。加快服务业发展,必须打破投入、人才的瓶颈制约,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服务业发展的支撑要素。一要进一步强化资金支撑。投入决定产出,没有对服务业的大投入,就不可能实现服务业的大发展。必须下决心、下力气迅速改变我省服务业长期投入不足的局面,力争每年服务业投资增速高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个百分点,“十一五”末全省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0%以上。要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大财政对服务业的投入力度,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领域。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体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等行业,提高城乡公共服务覆盖面,改善公共服务条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采取银企洽谈、项目推介的方式,吸引更多信贷资金投向服务业领域;鼓励创业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支持服务企业运用新技术、发展新业态,积极支持中小服务企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个人信贷消费政策,促进即期消费。及时服务业产业导向目录,拓宽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行业。积极发展资本市场,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二要进一步强化人才支撑。牢固树立“人才兴业”思想,把服务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摆到重要位置。高等教育要加强服务业相关学科建设,增设服务经济和服务管理学科;职业教育要加快实施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学校与社会合作进行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实行订单式培养新模式。省组织和人事部门要尽快研究制订全省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有计划地选派公务员、研究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服务业发达国家学习,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高技能、通晓国际规则、熟悉现代管理的高级服务人才。要完善配套政策,积极吸引我省急需的境外专业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三要进一步强化体制机制支撑。加快发展服务业,必须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方向,进一步深化改革,打破体制机制性界限,拓宽服务业发展空间,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服务业发展新机制。要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打破部门和所有制分割,消除地区和行业壁垒,培育多元化的市场竞争主体,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领域。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按照统筹规划、配套推进的思路,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尽快建立起政事职责分开、法人地位明确、单位自主运营、政府依法管理的新体制。加快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的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实行企业化自主经营,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推进国有服务企业改革,加快股份制改革和战略性重组,加快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积极培育大型服务企业集团。

三、切实加强对发展服务业的领导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监督考核,充分调动起各方面加快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

(一)健全工作机构,落实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工作职责。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加强沟通,形成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服务业工作格局。各级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要建立健全例会制度,制定完善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统筹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发改委是负责服务业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要切实发挥好“综合、协调、指导、服务”的职责。各级要建立服务业重点产业培植领导协调制度,在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重点产业协调推进工作机制。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维护市场秩序、加强行业自律、制定行业标准、交流行业信息、沟通政企关系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服务业研究机构在服务经济、服务管理研究中的优势,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

(二)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服务业绩效考核办法。要全面落实好《**省服务业发展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和《**省服务业发展部门绩效考核办法》,切实加强对各地各部门服务业发展指标、重点任务、政策落实和项目推进情况的检查督导,确保责任到位,任务落实。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市、县和有关部门,省政府将予以表彰奖励。各市各有关部门也要根据各自的任务目标,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要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统计系统和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建立完善能够准确反映服务业发展特点和水平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制度。

(三)落实扶持政策,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把监督管理与促进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既要解决政府在服务业管理中的缺位、越位和错位问题,又要寓管理于服务中,以监管促发展。一要加强服务业法制建设。加快建立服务业信用体系,制定完善服务业相关法规,促进各方面诚信守法;加快服务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制订一批急需的服务业地方标准,不断扩大服务业标准覆盖范围;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和监督检查,依法清理和规范收费项目。二要抓好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里已经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各级各部门要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切实抓好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用足、用活、用好现行政策。同时,要根据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及时研究制定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新政策、新措施。明年,全省新增土地利用指标,要优先用于服务业。省市财税部门要根据地方税收留成情况,研究提出扶持服务业“三大载体”建设的税收政策。三要加强对服务业的舆论宣传。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意义,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扶持发展服务业的优惠政策,宣传我省各地发展服务业的好做法、好典型、好经验,介绍国外、省外服务业最新发展动态、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同志们,加快发展服务业,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服务业发展的新局面,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