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省水利厅长经验交流

省水利厅长经验交流

近几年来,*抢抓机遇,积极实践,全省水管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特别是国办发[20*]45号文下发后,省委、省政府领导批转政府体改办牵头制定*省实施方案,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省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条例》,为推动水管体制改革提供了坚强保障。省政府正式出台《*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到目前全省已有17个市、60多个县(市、区)制定了改革总体工作计划或出台了改革方案,省管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率先取得突破。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省省管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情况汇报如下:

一、省管水利工程基本情况

我省水利工程根据其重要程度和性质,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涉及跨市防洪安全和水资源调度的重要骨干水利工程由省水利厅直接管理。省水利厅下属11个正处级独立水管单位,共有职工7500多人,管理长江、淮河河道846公里,堤防近2000公里,大、中型水闸300多座;人工河道2条计255公里;大型水库5座;大型灌区3处;大型洪水控制枢纽工程1处。由于多种原因,长期以来,省管水利工程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体制问题。责、权、利不统一,管人、管事、管资产相分离。二是内部管理问题。干与不干一个样,缺乏竞争激励机制。

二、省管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成果

20*年,国务院办公厅《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出台后,省水利厅率先实施省管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并以此为突破口,推动全省水管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1、长江、淮河河道管理体制改革

*长江、淮河横贯省境,省、市、县都设有长江、淮河河道管理局。原来实行的是双重领导、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市、县河道局的业务归省局领导,经费由省里给,但人事管理和干部调配归所在市、县。这种体制逐渐暴露出弊端,主要体现在:管理责任不明确,人员过度膨胀,管理经费不足。经过充分调研,我们报请省政府批准,将长江、淮河跨市的重要堤防和控制性枢纽工程管理单位的人、财、物统一上划省管,受益范围在一个市(县)的工程管理单位的人、财、物全部下划所在市(县)管理,原省财政供给的人员经费也切块到市(县)财政供给。目前,长江河道管理体制调整交接工作已全部完成,淮河河道管理系统交接工作基本完成,实现责、权、利相一致,人、财、物统一管理。共上划29个单位,编制人数1559人;下划22个单位,编制人数894人。

2、*新河河道管理体制改革

*新河工程是**年汛后兴建的大型人工河道,*省境内有堤防250公里,由省属*新河河道管理局管理。根据工程的纯公益性质,该局定性为省财政全额供给事业单位。建设期为利于工程建设,明确怀远、固镇、五河三县河道局业务和人员经费归省局管理,行政和人事由所在县管理,实行省、县双重领导。工程通过总体竣工验收后,经省编办批准,将三县河道管理机构的管理体制调整为人、财、物和业务统一省管,现交接工作已全部完成。

3、茨淮新河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茨淮新河工程是上世纪70年代开挖的人工河道,跨*4个市7个县(区),全长134公里,有四座大型枢纽工程。按属地分别由所在市、县管理,最下一级上桥枢纽由省上桥工程管理处负责管理。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在工程调度、水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20*年8月经省编办批准,在省上桥工程管理处的基础上成立省茨淮新河工程管理处,统一负责茨淮新河的防汛抗旱和水资源调度、河道堤防管理指导、灌区续建配套及上桥枢纽管理等工作。

4、大别山区四大水库管理体制改革

我省大别山区佛子岭、磨子潭、响洪甸、梅山四座水库,建于上世纪50年代治淮初期,总库容57.15亿立方米,既承担着为淮河干流滞洪错峰的任务,又是淠史杭灌区的灌溉水源。过去一直由省电力公司代管,发电调度由电力部门负责,而防汛和供水调度由水利部门负责,造成水库在防洪、灌溉、供水和发电调度上存在着很多矛盾,且经过四五十年的运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经过反复协商,省政府决定将四大水库整体移交省水利厅管理,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一是将上网电价由0.15元/度上调为0.27元/度;二是将税率由17%下调为6%;三是将原定由水库承担的库区扶持返还基金改由省电价调节基金支付;四是将所有人员纳入省社会养老保险。20*年12月,省政府主持举行了正式交接仪式,实现平稳过渡。

5、治淮新建工程的管理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是治淮骨干工程,将于今年全面建成投入使用。根据工程的功能,20*年2月省编办批准成立省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管理局,作为省属正处级全额事业单位,核定全额事业编制180人,人员经费和工程维护经费列入省级财政预算。对于新建工程,我们还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淮河荆山湖行洪区进、退洪闸是20*年大水后兴建的防洪公益性水闸。根据工程特点和性质,20*年12月省编办批准,将该工程就近委托给省茨淮新河工程管理处管理,增加该处20个全额事业编制和一个副处级领导职数。

6、省管水管单位内部改革

一是调整和配备好领导班子。加强对厅直水管单位领导班子的建设,实行交流轮岗和公开招考,以工作实绩来选配干部。二是实行竞争上岗。采取本人报名、公开演讲、职工投票、组织考核、领导集体研究的办法选拔中层干部。三是精简临时用工、规范用工管理。对管理单位临时工进行清理、清退,因事设岗,由正式职工承担工作任务。四是拉开分配档次。把职工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结合起来,实行向生产一线、关键岗位、优秀人才和有突出贡献人员倾斜的分配办法。五是加强内部考核。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以考核兑现奖惩。六是鼓励水管单位利用自身水土资源和技术优势,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壮大经济实力。20*年厅直水管单位多种经营收入达2.7亿元,是20*年的3倍。

三、主要做法和体会

深化水管体制改革,是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必然选择,是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具体实践,为基层水管单位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1、领导重视是做好水管体制改革的前提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出台后,厅党组及时向省委、省人大、省政府作了专题汇报,并成立了厅长任组长、各位副厅长为副组长的水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织7个调研组,对全省水利工程管理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先后召开两次全省水管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多次召开厅长专题办公会议,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水管体制改革工作。

2、得力的工作班子是做好水管体制改革的基础

厅党组明确由水管处具体负责水管体制改革工作,人事处、财务处等全力配合。各处室紧密配合,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知难而上、锲而不舍,反复找省发改委、编办、财政厅等部门协商,为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3、有关部门的支持是做好水管体制改革的关键

体制改革难度最大的是机构编制、财政供给、养老保险等问题。我们始终重视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工作,邀请他们参与水管体制改革调研和改革方案的制定,用真情和真心去感动他们,争取理解和支持。由于工作扎实,省政府体改办主动派员参加水利部举办的全国水管体制改革培训班;省编办的有关负责同志在编委会上,主动为水利部门据理力争。

4、科学的工作方法是做好水管体制改革的保证

在改革方案的制定中,要调动和利用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广泛听取意见,履行必要的程序,该向有关领导汇报的,要预先主动汇报;该与有关部门沟通的,要主动登门协商;以利于各部门、各方面了解改革方案、支持改革工作。在方案决策前,要充分协商一致,尤其是重视会下和会前的协商,不能煮夹生饭。在实施改革时,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广大水利管理职工自觉参与、积极配合。

近年来,我们在水管体制改革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部党组的要求和兄弟省市的工作水平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将全面贯彻这次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面推进水管体制改革,为可持续发展水利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