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思考

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思考

党性修养,既是理论问题,也有认识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既要弄清什么是党性,为什么要加强党性修养,也要从实践上解决怎样加强党性修养。

一、党性要求:理想、品质、立场和思想方法

党性,一般是指一个政党固有的特性,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所具有的特性。刘少奇在《人的阶级性》一文中指出:“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者本质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体现。”(《刘少奇论党的建设》,225页)这个科学定义说明,共产党员的党性包括以下要求:第一,党性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所谓无产者阶级性,主要是指工人阶级的阶级地位、阶级使命和阶级前途,它集中表现为工人阶级是一个先进的阶级,是一个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具有远大前途和生命力的阶级,是一个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阶级。第二,党性是无产者本质最高而集中的表现。所谓无产者本质,就是指工人阶级的优良品质。集中表现在工人阶级最团结,最大公无私,最有组织性、纪律性,革命最彻底,最拥护社会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最坚决等。第三,党性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体现。党性要代表、维护与广大劳动人民相一致的工人阶级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这些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通过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以上这些方面,是对共产党员党性在政治理想、政治品质和政治立场方面的要求。今天,共产党员树立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具备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的优秀品质,站稳自觉维护包括广大劳动人民在内工人阶级利益的政治立场,就叫有党性;反之,则是没有党性,或党性不全。

党性又表现为思想方法问题。列宁曾深刻指出:“唯物主义本身包含有所谓党性,要求在对事变做任何估计时都必须直率而公开地站到一定社会集团的立场上。”(《列宁全集》,第1卷,379页)列宁不仅强调党性是政治立场问题,还强调要有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说明两者相互贯通,而且说明一个党员能不能真正站在工人阶级立场上,同他能不能掌握辩证唯物论的思想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当他真正掌握辩证唯物论的思想方法,并能正确地运用于实践时,他才能够真正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才叫做有党性。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指出:“我们应当说,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选集》,第3卷,800页)显然,如果党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是辩证唯物论的,那就是没有党性,或党性不纯、党性不全。由此可见,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既包括政治立场、政治观点、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也包括思想方法方面的修养。尤其在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强调加强思想方法的党性修养,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党性修养重要性:老话题、新问题与永恒课题

党性修养是个老话题。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部经典著作中,用大量篇幅论述共产党员加强修养的必要性,指出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是他们“由一个幼稚的革命者,变成一个成熟的、老练的、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革命规律的革命家”的必经之途。为此,他引用马克思、恩格斯所说“革命之所以必需,不仅是因为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能推翻统治阶级,而且还因为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成为社会的新基础”,以说明革命者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引用孔子所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以说明不管是孔子,还是共产党员,都不可能是天生的“圣人”;引用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以说明共产党员要担负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改造世界的“大任”,都要经过一个艰苦的锻炼过程。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发展史,共产党员在党的事业中发挥的作用,用无数事例从正反两方面对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性作了证明。

党性修养又是新问题。长期执政、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党的建设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党员干部在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以及权力观、地位观、政绩观等方面,也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考验、新挑战。有的党员迷失了人生方向,采取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放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追求;有的荣辱观发生蜕变,鄙弃真善美,欣赏假恶丑,个别甚至对包养情妇等腐朽生活方式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有的权力观扭曲,不是把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而是把它变成了为个人、亲属或小圈子谋私利的工具;有的地位观扭曲,不是把领导岗位看作是一种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和义务,而是当作一种光宗耀祖、个人价值实现的标志;有的政绩观扭曲,出“政绩”仅仅是为了做给上级看和为自己捞取更多的政治资本,因此不惜竭泽而渔、焚林而猎、杀鸡取卵、欺上瞒下。所有这些,实质都是党性问题,是党性不纯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党员干部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是人生的永恒课题。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大半生兢兢业业,临到退休时,却忽然发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因经不起金钱、美色的诱惑,在“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观念支配下,滑进了腐败的深渊,被称为“59岁现象”。他们之所以未能做到面对诱惑、清廉自持,问题发生在将近退休时,根子却在于早已放弃了自觉的思想改造。“捞一把”的情况中年甚至青年干部也有。有的党员干部因为入党动机不纯,入党不是为了更好地为党和人民做事,而是为了当官掌权,因此在他们升官有望时,是一种工作状态;在升官无望时,又是另外一种工作状态,个别甚至产生了“捞一把”的念头,被称为“39岁现象”或“49岁现象”。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源,就是党性修养不够乃至放弃党性修养。我们正处在一个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不断产生的时代,每天都会给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提出新任务、新课题。党员干部只有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才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远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

三、党性修养实践要求:做人、做事与做党员

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是投身社会实践的产物,不是关进书斋苦思冥想的结果。党性修养的实践要求,是做人、做事与做党员的统一。

做人是党性修养的基础。邓小平说:“一个共产党员,第一,他是普通人,第二,他是普通人中的先进分子。”(《邓小平文选》,第1卷,258页)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不是建造空中楼阁,如果说做党员为了使生命的色彩更加丰富,那么它的底色就是先把人做好;如果说党性修养是为了把思想境界的大厦建得更高,那么它的基础就是良好的做人修养。现实生活中,还没有做人问题没有解决好而能成为一个好党员,个人修养和品质很差而又有很强党性的。一些贪官东窗事发,在所谓的忏悔中常说自己放松了党性修养,那是对党性的亵渎——就他们所犯的罪行而言,做人的底线都没有守住,还有什么资格侈谈党性?加强党性修养,首先要明白做人的重要性,即如曾子在《大学》中所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段千年古训,不仅深刻揭示了明白做人道理加上诚意、正心等个人修养与成就治国、平天下大事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其实践性已被古今中外无数事实所证明。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深刻的做人道理,如关于言行,有“讷于言而敏于行”、“言必信行必果”、“吾日三省吾身”、“三思而后行”的殷切教诲;关于气节,有“养我浩然正气”和“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做人准则;关于志向,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深刻哲理;关于为政做官,有“清正廉洁”、“天下为公”,“政者正也”、“正人先正己”的谆谆告诫。党员干部在解决做人问题时,能够从中吸取有益营养,就会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为党性修养打下良好基础,奠定牢固柱石,使自己的党性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最终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做事是党性修养的目的。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更多、更好地为人民做事。因此检验一个党员是否有坚强的党性,既要看他是否做事,更要看他为谁做事、怎样做事和做事的效果如何。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首先要树立“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积极人生态度,努力做事,努力做成事,努力做成大事。一个党员什么事都不做,什么事也做不成,却侈谈自己有“党性”,定要传为笑柄。其次,要坚持为人民做事,用辩证唯物论的科学方法做事,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做事。党员干部同样做事,由于目的不同,手段不同,效果也不相同。说明目的决定手段,手段决定效果,做事里面有党性,能否把事做好取决于有无党性。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干事业、做事情,必须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为人民做事,用科学方法做事。第三,做事效果要由人民评价。反映在做事问题上,党员干部有无党性或党性强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群众是最公正的评判员。只要党员干部做事动机端正,方法科学,效果积极,自然会得到群众公认。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做任何事情,都要以群众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根本出发点。党员干部坚持这样做,就是最实际的党性修养,就能使自己的党性不断得到升华。

做党员是党性修养的载体。党性修养说到底,要与怎样做党员相联系,围绕怎样做党员来加强,通过怎样做党员来体现,这就决定了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必须从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做起,并通过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为实现更高的党员标准而奋斗。实践中,党员干部做得怎么样,是不是有坚强的党性,主要可从四个环节检验:一是日常工作中能不能看得出来,二是利益冲突时能否让得出来,三是关键时刻能不能站得出来,四是危急关头能不能豁得出来。这次汶川抗震救灾,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使许多党员干部的党性得到了检验,先进性得到了体现。大量事实证明,抗震救灾中那些重大利益能够让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够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连生命都能够豁得出来的党员,绝大多数是那些日常工作中就能看得出来的党员。如果没有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党员英雄群体中,许多人可能一生都非常平凡,他们之所以能够关键时刻做到不平凡,是因为他们头脑中始终有着强烈的党员意识,永远牢记着共产党员的神圣责任,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由此带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就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必须不断增强党员意识,永远牢记党员责任,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从日常工作中能看得出来做起。广大党员干部坚持这样做了,就能日常工作让人民群众满意,关键时刻让党和人民放心,危急关头让国家和民族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