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科学发展民生交流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科学发展民生交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科学发展民生交流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坚持科学发展,必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离不开科学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求我们把推动科学发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机统一起来,在科学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激发广大人民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目标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实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实质上就是要把科学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体现在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上。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正是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变成具体实践,用科学发展的成果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我们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目的就是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是为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真正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的社会主人;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就是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加可靠的社会保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要求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要求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其目的就是使人们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将保障和改善民生贯穿于科学发展的实践中

继续解放思想,增强在科学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应继续解放思想,消除科学发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相互割裂、相互对立的思想误区,深刻认识没有科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就会失去基础和源泉;忽视保障和改善民生,科学发展就会失去目标和动力,从而把推动科学发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机统一起来,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当前,尤其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关系。有的地方为了眼前一时的经济利益,不惜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进行无序无度的开发,这样做不仅不能实现科学发展,而且最终也会制约民生的改善。同时,还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既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兼顾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利益,使人们获得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在科学发展中改善民生。推动科学发展,不断改善民生,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是关键。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何,直接关系科学发展的进程、改善民生的实效。应进一步完善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在考核的内容上突出科学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内容,以形成正确的导向。

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实现在科学发展中改善民生提供保障。科学发展和改善民生都是十分艰巨的任务,有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矛盾、新问题需要研究解决,这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应大力加强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思想教育、实践锻炼等,不断提高他们领导科学发展、服务科学发展和切实保障民生、不断改善民生的能力,努力开创各项事业的新局面,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