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夯实基层组织长效机制思考

夯实基层组织长效机制思考

一段时间以来,特别是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永春县各级党组织按照县委提出的“夯实基层基础”的目标要求,按照“抓规范、育典型,重转化、促提高”的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狠抓落实,努力构建夯实基层执政基础长效机制,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专项教育葆先进,夯实思想基础

1、党委重视,精心组织。坚持把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夯实基层基础的首要任务来抓,高目标定位、高起点谋划、高要求组织、高标准督导,做到三批联动、顺利推进、健康发展、取得实效。及早成立县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先后召开86次专题会议,下发95份文件和明传电报,加强具体环节指导。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定党员领导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方案,落实党员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制度。充分利用有线电视、宣传板报、简报、专题网页等各种载体,开辟《时代先锋》电视栏目和《先进性教育活动专栏》网页,及时编发先进性教育活动简报400期,先后有262条信息和报道在市级以上媒体刊用(其中在中央、省、市教育办《简报》刊发66条),组织评选表彰20个整改工作先进单位和40名个人,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2、严格要求,规范运作。在每批教育活动铺开之前,抽调一批县、镇党员业务干部,分别组成县委督导组和乡镇指导组,提前抓好业务培训,派驻各教育单位负责督导工作。实行挂钩联系教育单位、周工作汇报、定期召开片区交流会等制度,落实全程跟踪指导,以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高质量来确保先进性教育的高质量。认真研究制定每一批教育活动工作方案和各个阶段工作计划以及具体日程安排表,严格程序步骤,正确把握好政策界限,规范有序运作。在学习培训阶段,提出“七到位”和“十个有”要求,灵活采取分类定学、典型领学、骨干带学、宣传导学、结对帮学、上门送学、以考促学、演讲比学、电教辅学、邮件寄学、交流互学、研讨深学等多种形式,全面落实学习培训任务,覆盖党员100%。在分析评议阶段,把七个环节工作任务细化具体步骤要求,采取“五个延伸”征求意见(向省市驻永单位延伸、向基层群众延伸、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延伸、向离退休老干部延伸、向服务对象延伸),“五式”谈心(在职党员“逐个谈”、离退休人员中的党员“上门谈”、外出党员“电话谈”、党员之间“结对谈”、党员群众之间“换位谈”),“三步走”(写前精心培训、写中深入指导、写后严格把关)写好党性分析材料,“七不开”要求(理论学习不扎实的不开、党员思想达不到共识的不开、谈心活动不充分的不开、存在问题找不准的不开、党性分析材料不深刻的不开、挂点县领导和县委督导组没有到位的不开)开好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保证分析评议工作质量。在整改提高阶段,突出“三个环节工作”和“四个关键性问题”要求,对整改方案、党员整改措施的撰写和形成作出具体规定,建立整改工作分解交办制、分级责任制、公示备案制、反馈评议制和办结销号制,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抓好整改。坚持把主题实践活动贯穿学、议、改全过程,围绕“强素质、察民情、办实事、当先锋”的主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3、学改互动,增进实效。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始终把边整边改、务求实效贯穿到每一个阶段,坚持边学边改、边议边改、边整边改,努力实现机关作风和行风建设有新的转变,热点难点问题有新的突破,基层组织建设有新的加强,全县各项工作有新的推进,真正让广大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先进性教育活动带来的新变化。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共查摆出问题5576个,现已完成整改5431个,正在整改145个,群众满意率达到99.3%。同时,围绕让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目标,指导各教育单位把抓好整改与建章立制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从制度上查原因、找漏洞,做好建章立制工作,加强理论研究工作,初步探索建立健全党员学习、党员教育、党员管理、党员联系群众、党内民主参与和党员保障激励等长效机制,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巩固发展教育活动成果。

二、整顿建设筑堡垒,夯实组织基础

1、抓好组织设置。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及时撤并软弱涣散党组织15家,开展“找党员”工作,帮助做好组织关系接转工作。摸清流动党员底数,建立外出流动党员、下岗失业党员、离退休人员中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名册,落实具体负责联系人和联系方式。重新调整县直机关系统党委和部分党(总)支部隶属关系,更好适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机关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需要。加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力度,实行工作责任制、定期通报制、挂钩联系制、扶持激励制度等“四项制度”,提前完成135家非公有制企业党建“50100”目标计划,党组织覆盖企业达100%。抓好永春水泥厂、老醋公司、永春化肥厂等国有企业改制与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衔接,及时调整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

2、建好镇村班子。抓住乡镇换届有利契机,大力提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实乡镇领导班子,不断优化乡镇班子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实现优势互补和合理组合。结合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全面实行“两推一选”,认真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严格做好逐村议班子和各乡镇村级班子调配方案审核工作,有效改善村级班子的素质和结构。定期开展村级班子届中考察工作,严格落实村干部述职制、党员群众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兑现考察结果制,调整充实村级班子成员,同时建立一支1000名左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进一步提高村级班子的战斗力、号召力和凝聚力。按照“分级管理、分类培训”的原则,充分发挥县、乡党校的作用,切实加强村级领导班子成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村务管理能力。2003年以来,县委依托县委党校举办11期培训班,对所有村主干进行了2次以上轮训。

3、育好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美岭出在永春的优势,指导美岭加快发展,帮助美岭村党委总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经验,进一步完善美岭典型,美岭典型经验在中央和省、市各级宣传推广。召开深化向美岭村党委学习活动工作会议,不断掀起“学美岭、创五好”活动高潮。继续抓好原有的41个典型示范村的培育工作,按照班子团结有力、党员发挥作用突出、工作机制完善、促进发展效果明显、社会形象较好的标准,重新确定一批典型示范点,通过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倾斜扶持,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先进面。

4、搞好后进整顿。坚持把不适应村整顿转化工作作为夯实基层基础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确定29个班子相对软弱、经济发展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不适应村作为重点整顿对象,进行集中整顿,逐村研究落实“五个一”整顿转化措施。2005年落实整顿项目121个,帮扶资金1189.6万元。在全面总结几年来不适应村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今年来组织开展村财薄弱村整顿转化工作,采取1名县领导挂钩联系、1个责任部门帮建、1个先进村结对、1名县乡干部驻村任职、1个发展项目带动和1笔启动资金扶持等“六个一”措施,计划分2年时间重点帮扶整顿57个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村财薄弱村。围绕整顿工作目标,坚持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年轻干部驻村任职,落实驻村住勤、汇报工作、学习培训、福利待遇和考核督查等“五项制度”,发挥好驻村任职干部在整顿转化工作中的作用。

三、教育管理强素质,夯实队伍基础

1、完善发展党员工作机制。坚持从抓好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入手,每年全县保持1100名左右的入党积极分子常数,确保发展党员工作“长流水不断线”。坚持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党建工作“十规范”管理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行测评制、预审制、公示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等“五项制度”,重新修改完善《发展党员流程图》,制定实施发展党员三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健全完善发展党员月报告、月通报和连续2~3年没发展党员的村党支部重点跟踪管理制度等办法,确保发展党员工作有效落实。2003年以来,全县共发展新党1640名,党员队伍素质和结构得到优化。

2、完善党员教育培训机制。认真制定实施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健全完善县科级干部、县科级后备干部、村主干、党员村干部、村级后备干部轮训制度,加强经常性教育。在教育方式上,采取分类办班、因需施教,分级负责、分级培训的办法,注重把教育培训同实践锻炼相结合,积极采取外派锻炼、上挂锻炼、下派锻炼、交流轮岗锻炼等方式,增强教育实效;在教育内容上,突出理想信念、宗旨观念、法律法规、实用技术等;在教育载体上,认真落实“”制度,注重抓好专题教育,通过深入开展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效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2003年以来,全县共落实党员教育培训经费650万元,举办各类党员培训班260多期(次),培训党员10.5万人次。

3、完善党员管理机制。完善和落实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加强党员的感情管理,在党员中开展生产生活困难必访、党员生病必访、党员家庭纠纷必访、党员有红白喜事必访的“党员四必访”活动,“七一”期间向全县党员发去“问候卡”,增强党员队伍荣誉感。2003年以来先后拨出80多万元,组织开展慰问生活困难的党员和建国前入党的老同志等活动,送去党组织的温暖。加大探索新时期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的新途径,积极探索党员示范户、流动党员管理、党员中心户等制度,努力推广“党员科技示范户”、“支部+协会”等做法,有效发挥广大党员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中的作用。

四、经费补助增活力,夯实保障基础

1、实行村级办公经费补助制度。在增强村级组织造血功能的同时,加大村级办公经费补助力度,对全县3000人以下的村(居),办公经费补助从每年2000元增加到每年7000元,3000人以上的村和社区居委会增加到8000元,并从2006年起每三年调整一次办公经费补助标准,每次增加1000元,较好解决一些村级组织办公经费不足的问题。

2、提高村干部误工补贴标准。在加强正面引导、宣传教育的同时,坚持把增加工资待遇作为帮助村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把村主干月补贴从每人230元增加到400元,其他村两委从每人每月75元增加到150元,并规定今后每三年调整一次,有效地激发农村干部的积极性。

3、实行离任村主干生活补助制度。制定《离任村主干生活补助暂行办法》,对560名任职满1届(或满3年)以上且年龄男60周岁、女55周岁以上的离任村主干,根据任职期限不同每月发放50元、60元或70元不等的生活补助,帮助离任村干部解决了后顾之忧。

4、建立困难老党员生活补助制度。制定《在乡(困难)老党员生活补助暂行办法》,对2152名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入党,且年龄男60周岁、女55周岁以上的在乡(困难)老党员,按其入党时间不同每月发放30元、40元或50元的生活补助,受到广大农村老党员的一致好评。

五、强化指导促落实,夯实工作基础

1、健全经常性调研机制。结合每年基层组织工作重点,研究制定基层组织工作专题调研方案,并把调研任务进行分解立项,具体落实到每个责任单位、责任人。定期开展组织建设专题调研月活动,制定实施领导干部经常性调研制度,要求每位党员干部必须立足实际,深入调研,了解掌握全县基层组织建设各个层面工作情况,撰写调研文章。利用《基层组织建设情况通报》、《永春党建》、《永春调研》等对一些优秀调研成果进行宣传报道,为县委制订各项工作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2、健全规范化管理机制。健全完善党建工作“十规范”,对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班子建设、组织设置、会议制度、发展党员、党员教育、党员管理、党费收缴、文书材料等十方面内容进行细化分解、统一规范,增强可操作性。实行县党员领导干部挂钩基层抓党建工作制度和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每位县党员领导挂钩1个乡镇、1个典型示范村、1个不适应村、1家国有企业和1家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加强对挂钩单位党建工作的具体指导。在乡镇建立乡镇党员领导干部“抓一点、驻一村”制度,村干部实行“包一组、带十户”制度,上下贯通,层层负责,形成工作合力。

3、健全督促落实机制。健全完善县、乡镇两级党委抓基层组织建设检查和专项督查制度,县委每半年对乡镇党委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一次督查,乡镇党委每季度开展一次自查,检查评比采取百分制的方法,对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内容进行分解立项,逐项打分,并把检查结果同干部评先评优、奖金福利直接挂钩,确保工作任务的具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