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村党支部领导能力问题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村党支部领导能力问题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村党支部领导能力问题研究

进行新农村建设,必须切实提高农村党支部领导能力。本文针对目前农村党支部领导能力的现状,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切实提高农村党支部领导能力的措施。

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农村党支部领导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及和谐村庄的建立与成败。因此,必须切实提高农村党支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领导作用。

一、农村党支部领导能力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部门对提高农村党支部“四大”领导能力高度重视,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许多党支部能够把上级对“三农”的支持保护政策用足用好,充分发掘本村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等,带领群众发展特色农业或工副业,从而走向富裕之路。

在充分肯定大多数农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领导能力的同时,还要看到有部分农村党支部在这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在经济方面,有的村干部无一技之长,发展经济的技术和能力还不如一般群众,根本谈不上带领群众闯市场,发展农村经济;有的虽有能力,但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思想,只顾自己发家致富,不愿为群众提供服务。在民主政治方面,有的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决策不民主,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有的支部组织活动少,致使有的党员党性观念、宗旨观念淡薄,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有的党支部对文化生活重视不够,认为“不抓粮食没饭吃,不抓文化不要紧”,致使许多地方的农村文化生活匮乏、单一,集体主义、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团结邻里等积极健康的思想价值观念和各种科学知识得不到有意识的培养和传播,影响了农村的健康发展。在农村的安定团结方面,有的村支部工作不够主动,把自身定位在搞好上级盯得比较紧的任务,如催粮交款,计划生育工作等,而对于村里的治安、环境卫生、协调关系、帮贫济困方面的工作则比较消极。

二、目前影响农村党支部领导能力的原因

尽管各级党委在农村党支部建设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做了认真细致和富有成效的工作,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农村党支部的领导能力还存在一定问题。其主要原因是:

首先,农村存在着的制约党支部领导能力提高的客观因素。一是村里债务面广量大,短时间内化解比较困难,减弱了乡村持续发展的能力;二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村干部工资报酬低,耗费精力多,年老离任后生活又无保障,影响了工作积极性;三是村里可支配财力减少,难以兴办公益事业,弱化了党组织的作用;四是上级党委缺乏有效的考核、培训和监督制度,干部德、能、勤、绩无法准确公正的反映出来,难以提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其次,农村党支部自身能力建设方面还存有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一是部分村干部综合素质不高,驾驭复杂工作局面、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不强,工作作风、履职能力等与广大群众的期望要求尚有差距;二是创新能力较差。一些干部思想保守,不善于调查研究和思考,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拿不出很好的办法和对策;三是个别党支部班子不团结,缺乏工作合力,领导核心作用弱化。

三、切实提高农村党支部的领导能力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笔者认为,农村党支部在提高领导能力方面应该有“三个着力点”:

(一)着力于解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努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农村党支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明确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深化农村改革的工作思路。在实际工作中,要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促进和谐村庄建设。要妥善解决基层矛盾,通过实行“一把手”责任制、不定期排查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严格责任追究制、重大问题报告制度等措施,加强协调各方利益、化解各种矛盾的能力,为构建和谐村庄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农民之间、农民和政府、农民和周边企业之间的关系和谐。

农村一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农村干部队伍的稳定,从根本上说有赖于农村经济特别是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因此,各级党委要积极引导农村干部把工作重心放在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上来。要立足乡情、村情,坚持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的原则,带领农民确立正确的经济发展路子。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与扶助,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实施规模效应。

(二)着力于解决管理民主和农村党组织与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伴随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进,村级党组织由管理向服务的职能转变势在必行。这种职能转变的速度,决定着一定时期内农村党支部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各级党组织必须全力推动村党支部服务职能的及时跟进,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任务,重新明确村级党组织的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把为民分忧、替民解难、促民发展作为农村全部工作的重心和落脚点,不断转变工作方式方法,逐步拓宽服务的途径和手段,增强服务本领和技能。不断加强村党支部成员的思想观念教育,引导树立服务绩效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消除旧有狭隘的权力观、私利观和价值观,为切实做好服务工作,发挥村党支部服务功能提供动力。

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改进农村党组织的组织设置、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有序推进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教育引导农村党员增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明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综合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农村党员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三)着力于解决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群众关心的重点问题,积极推动和谐农村建设。

当前农村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群众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构建和谐农村必须在打牢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上下大工夫。农村党支部要不断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工程来加强农村的文化阵地建设,从实际出发,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农民心声统一起来,积极引导社会热点问题,帮助农民群众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同时制定和落实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具体措施。要加快水、电、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庄规划和环境治理,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使农村走上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有了一个个和谐村庄,才有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之,农村党支部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党在农村的中心任务,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着眼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实际问题的解决,着眼于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着眼于党在农村自身形象的不断提升和执政基础的日益巩固,加强领导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好、保护好、实现好农村党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