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县城平安畅通方案

县城平安畅通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为总体目标,通过三年的努力,使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道路通行条件进一步改善,交通参与者守法意识进一步强化,道路交通违法行为进一步减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乡村道路交通事故百公里死亡率及3年内驾龄的驾驶人事故发生率逐年下降,群死群伤道路交通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力争提前到2010年底,建成新一轮平安畅通县。

二、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体系,健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网络,强化“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维护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最大限度地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三、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健全组织领导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把道路交通安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检查、同步考核;健全由政府领导牵头负责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领导机制,定期分析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研究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协调解决道路交通安全的重大问题。

2、加强政策研究与规划。从法制、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的研究,制订相关政策措施。依据国家和省、市道路交通安全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道路交通安全规划和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编制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确保机动车与城市交通容量协调发展。

3、严格落实监管责任。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明确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加大考核力度。各有关部门要依法履行职责,细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协调配合。要明确和落实基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着力解决一些地方存在的道路交通安全“无人抓、无人管”的问题。

4、加强督促检查。加强对相关部门、乡镇和企事业单位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检查和督导,采取综合性检查、专项检查、明查暗访等形式,督促有关单位将道路交通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5、加快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力争在2010年底前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依法筹集资金,并制定相关管理、使用制度,更加全面地保障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的利益,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

(二)强化企业(单位)主体责任落实机制。

1、强化运输企业的主体责任。要督促运输企业健全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严格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定期维护保养运输车辆。督促运输企业特别是剧毒化学品运输企业严把车辆及其从业人员资质审核关,严格客运站场安全监管,加强对挂靠、个人承包、转包车辆及其驾驶人的管理,全面落实安全运营责任制。交通、公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机制,定期公布重点违法行为或交通事故多发的重点企业名单。对运输单位发生客车超员、货车超载违法行为经处罚不改的,要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予以处罚。

2、强化各类单位的交通安全主体责任。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要制订本单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制度,保障交通安全投入,教育员工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单位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是本单位道路交通安全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职责,从管理职责、人员配备、安全责任、安全投入、安全管理等方面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措施。200人以上企业要明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交通安全宣传信息员。

3、强化驾驶人培训机构的主体责任。交通、农业(农机)部门要严格驾驶人培训机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培训机构的日常监管,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信誉考评体系。对3年内驾龄驾驶人频繁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或者发生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要视情对驾驶培训和考核机构进行责任倒查,存在培训考核不规范、不到位等情况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4、强化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工作。质量技监、公安、交通部门要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站实行定期抽查。对存在不具备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条件、不执行国家安全技术标准、出具虚假检测报告、只收费不检测等严重问题的检测站,依法撤销其检验资格,并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积极推进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社会化步伐。

(三)完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1、全面排查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以国省道干线公路、学校周边道路和农村公路临水临崖、急弯陡坡路段及桥梁为重点,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及时摸清底数,建立档案。公安部门要深刻剖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从中分析和查找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并通报相关部门。

2、狠抓安全隐患的整治。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明确责任单位,限期整治,确保整改到位。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深化公路安全保障工程。

3、继续实行事故多发路段和临水临崖高落差危险路段挂牌整治制度。县政府每年要公布一批上年度事故多发的路段,进行挂牌整治。要制定临水临崖高落差危险路段治理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力争到2011年,基本完成临水的危险路段和落差8米以上的危险路段治理任务。

4、继续开展公路路口专项治理。以国道、省道和主干公路为重点,对公路路口实行专项排查整治。规范公路路口设置审批,对不合理的公路路口,要坚决予以封闭;对不符合公路建设标准的路口建筑物及严重影响行车安全视距的绿篱、广告牌(灯箱)等障碍物,要予以清除。实施“亮灯工程”,积极探索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保证事故多发路口的夜间照明用电。

5、加强公路的养护和管理。交通部门要对现有不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标准规范的交通标志标线和安全防护设施,逐步予以增设、调换、更新或者进行技术改造。加强对公路护栏、标志牌等安全设施的管理。乡(镇)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强农村公路的养护和路政管理。

6、杜绝产生新的安全隐患。对新建、改建、扩建道路,要严格按照公路工程等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实施,确保交通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四)构建基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制。

1、健全基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网络。认真落实《转发省安全监管局省编委办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14号)精神,健全乡镇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机制,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体系。加强农村地区交警中队和乡镇交通安全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当地派出所、农机监理站等单位的作用,保障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力量。

2、组织开展平安畅通乡镇建设活动。将平安畅通县创建活动向乡镇延伸,组织开展平安畅通乡镇建设活动,力争今年30%以上的乡镇建成平安畅通乡镇,2010年前80%以上的乡镇建成平安畅通乡镇。同时,进一步深化交通安全村(社区、学校、企业)创建活动,3年内县道以上公路沿线80%以上行政村(社区、学校、企业)要达到交通安全单位的要求。

3、全面加强农村客运网络建设。加大农村客运站场、公路建设投入,改善农村公路通行条件。严格农村客运经营线路审批,做好农村客运网络和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衔接,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研究制定扶持农村客运发展的政策,降低农村客运经营成本,优先发展农村公共交通,切实解决农民“出行难”和“出行安全”问题。

4、强化农村道路通行秩序管理。公安部门要严肃查处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和拖拉机违法载人、无证驾驶、摩托车无牌无证、报废机动车和改装汽车上路行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加强对非机动车骑乘人员及行人的劝导,促进良好交通习惯的养成。要改进农村地区车辆和驾驶人管理方式,将部分车辆和驾驶人管理业务委托乡镇交警中队代办,推行“服务下乡”模式。对证照不齐的摩托车,有关部门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为群众办牌办证提供便利。公安、交通部门要进一步推进农村小客运整治与规范工作,维护农村道路交通秩序。

5、全面深化“平安农机”建设活动。认真总结近年来“平安农机”建设工作经验,加强对现有“平安农机”示范乡镇、示范村的动态管理,建立完善“平安农机”创建工作投入机制、宣传教育机制和长效监管机制。农业(农机)部门要进一步严格执行拖拉机登记和驾驶证申领制度,加大农机安全监理装备设施投入,强化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推进监理业务规范化。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发挥综合协调的作用,督促相关部门和有关单位加强农机安全管理,协调解决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农业(农机)、公安部门要进一步推进公安驻农机警务联络室建设,有效构建、逐步完善“警农协作、信息互通、执法联管”机制,提高农机管理水平。

6、加强城区和重要集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秩序管理。公安、建设部门要不断深化城市“畅通工程”,加大交通科技投入,完善交通组织,规范设置交通安全设施,努力缓解城市“行车难、停车难”问题。公安部门要加强交通指挥、调度、控制和诱导,提高应对突发事件、交通事故的快速处置能力,规范道路交通标志设置和管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规划、建设部门要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加强城镇道路基础设施及公共停车场的规划、建设,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建筑、商业街区、居住区、大中型建筑等应当按标准配建、增建停车场(库),已建成的停车场(库)不得擅自改变用途、挪作他用。

(五)深化路面行车秩序管控机制。

1、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的分析研判。公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事故分析研判机制,认真分析事故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规律特点,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对策。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路段、重点时段交通安全形势的分析,适时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行动,严肃查处各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加强与交通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及时通报事故信息。

2、加强对重点车辆及驾驶人的管理。公安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客运车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学生接送车、外省长驻我县货运车辆及其驾驶人的“户籍化”管理措施,信息采集率要达到100%,并实行各相关部门信息共享。要加强对挂外省籍拖拉机号牌的机动车辆和低驾龄驾驶人的管理,挂外省籍拖拉机号牌的机动车辆信息登记率达80%以上,1年内驾龄的驾驶人“实习标志”发放率达100%。要建立驾驶人“黑名单”制度,严格落实交通违法记分考试、驾驶人终身禁驾等教育惩罚制度。

3、加强对车辆行驶的动态监控。各运输企业要通过对核载9人以上营业性客运车辆安装卫星定位车载终端等措施,加强对营运车辆的动态监控。各有关单位要采取对核载9人以上非营业性客运车辆安装行驶记录仪等措施,加强对本单位客运车辆的监控。

4、加强道路监控网络建设。公安部门要积极推进道路电子监控、异地罚缴、移动警务系统“三大工程”和经批准的市际公安检查站建设。交通部门要加大超限超载监控网络建设力度,加快超限运输检测站规范化建设,对各类违法行为形成“合围”之势。公安、交通部门要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建立健全联合执法管理机制,力争道路交通重点违法行为下降10%以上。

5、加强公路占道施工路段交通安全管理。交通部门要严格执行公路占道养护施工相关管理制度,督促施工作业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按照《公路施工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布设施工作业区,保证施工组织规范有序。对未中断交通的施工作业路段,公安部门要加强交通安全监督检查,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和通行安全。

6、加强恶劣天气条件及突发事件应急交通安全管理。公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恶劣天气道路交通管制信息通报制度,特别是要研究恶劣天气条件下公路保畅通的方案,减少公路封道,提高道路利用率。气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恶劣气象信息预测、预报、预警机制,与有关部门开展公路气象信息监测,并加强监测资料共享。公安、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管等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完善交通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预案,落实人员和应急装备、物资保障,适时组织演练。

7、完善道路交通事故救援机制。卫生部门要会同公安、交通运输、农业(农机)部门加强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抢救联动机制建设,完善事故急救通讯系统,规范应急反应程序,加强部门合作,提高现场医疗救治、转诊转运等方面的处理能力,力争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

8、开展超标电动自行车专项整顿治理工作。质量技监、工商部门要加大对电动自行车销售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公安部门要加大对电动自行车违法载人、不按交通信号灯指挥通行、超速行驶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的查纠和处罚力度。

(六)创新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机制。

1、构建政府主导的社会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体系。要制定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工作计划,健全“政府领导、部门负责、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体系。要将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和考核体系,督促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落实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责任。

2、建立并实行道路交通安全公益宣传制度。加强全社会交通安全法制教育,落实宣传经费,丰富宣传手段。继续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作为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使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上报刊、进广播、上电视、进网络,形成有影响、有声势的宣传氛围。

各级新闻媒体要加大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经常有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宣传报道,并在黄金时段(重要版面)免费刊播道路交通安全公益广告。

3、改进宣传教育方法。要积极拓展宣传阵地,以幼儿园儿童、中小学生、运输企业驾驶人和农村群众为重点,结合送戏(电影)下乡等载体,广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基本常识。要通过曝光道路交通典型事故和重大隐患,开展警示教育。要明确专门人员,制定具体措施,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家庭活动。

4、加强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要充分发挥交通安全教育学校及社区、乡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对驾驶人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驾驶教育。每年组织营运客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和学生接送车驾驶人进行教育培训,面对面宣传率达到90%以上。将学生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乡镇各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把深化平安畅通县创建活动作为“平安*”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作为继续实现道路交通事故“零增长”的重要载体,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创建工作。

(二)统筹配合,稳妥推进。要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结合各地实际,统筹安排,稳步推进,并及时研究解决创建活动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开展各项创建工作,部门间要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创建合力。

(三)加强督导,确保实效。平安畅通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工作联席会议,分析问题,研究解决办法,部署工作任务。同时,强化对各乡镇、部门的检查,督促各乡镇、部门进一步落实责任。对进展缓慢、工作不力的地方和单位,要进行通报,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同时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创建工作的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解决反映强烈的难点、热点问题,确保创建工作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