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市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半年总结

市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半年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市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半年以来的工作总结

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全面治理“五乱”工作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自2006年10月份以来,我市按照自治区党委刘奇葆书记提出的把“城乡清洁工程”开展成群众的民心工程、企业的信心工程、城市的管理工程、发展的信心工程和干部的作风工程的要求,根据我市的实际,我们把“城乡清洁工程”作为加强城市管理、改善城乡面貌、改变干部作风、树立宜州新形象的民心工程来抓,加强领导,广泛宣传,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使“城乡清洁工程”和全面治理“五乱”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现将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半年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我市从强化机构队伍建设和完善相关机制入手,上下齐抓共管,多方联手协作,确保了“城乡清洁工程”的整体推进。具体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部门配合。我市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为常务副组长,市四家班子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全面治理“五乱”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市直单位、乡镇政府等部门单位正职领导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建设局牵头,抽调纪委、组织、人事、财政等6个部门副职领导担任办公室副主任,分工负责各项工作,办公室人员从各单位、乡镇抽调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强的干部组成。明确由各乡镇、市直各单位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二)综合执法,快速反应。我市先后从各单位部门、乡镇抽调300多名干部成立了58个整治“五乱”路段“三包”组、7个整治综合专业执法组。对城乡“五乱”现象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专项整治。同时对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的举报和督办事项,作出快速反应:城区内出现的问题,执法队伍在一个小时内赶赴现场处理;在乡镇和道路沿线出现的问题,争取在最快的时间内处理。

(三)分片包干,落实责任。为了使“城乡清洁工程”向更深层次推进,达到经常化、规划化、长效化,我市制定印发了《宜州市深入持久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全面治理“五乱”工作方案》(宜办发〔2007〕27号)、《宜州市城区整治“五乱”路段“三包”工作安排表》和《各单位联系乡镇(城区)实施道路沿线“城乡清洁工程”工作安排表》等一系列长效机制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市直各部门、镇(村)、社区的职责任务,建立“五长三包制”。所谓“五长”就是段长、局长、乡镇长、店长和家长,其中段长由市四家班子领导担任。这“五长”就是清洁工程的负责人。“三包”就是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五长”“三包”抓“五乱”,形成制度解决长期性问题。通过这种承包机制将辖区所有的街道、农贸市场、道路沿线“城乡清洁工程”的责任层层落实到市四家班子领导、市直单位部门、乡镇、商铺和住户,将综合整治和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城区、乡镇所在地街道、道路沿线100米范围内各个村屯各个角落,清除了管理真空和模糊地带,迅速在全市形成了“全民参与,各负其责,协同作战,整体联动,依法整治”的良性互动局面。

(四)强化督导,严格问责。制定了《宜州市“城乡清洁工程”督查工作方案》和《宜州市“城乡清洁工程”抽调人员绩效管理机制》,成立了督查组。由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担任督查组长。根据我市实施“城乡清洁工程”道路、市场分解表,对全城区及道路沿线各相关单位开展“城乡清洁工程”的工作进展情况和抽调人员的不作为行为进行督查,并将“城乡清洁工程”工作纳入部门和乡镇的年度目标考核中,与行政过错责任和问责制挂钩,确保整治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完善监督机制,设立监督电话,受理群众举报的问题,对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难点问题和责任模糊的卫生死角问题,责成有关职能部门快速处置。目前,群众投诉举报和反映的问题均得到有效解决。

(五)加大投入,保障到位。市委市政府对“城乡清洁工程”工作非常重视,加大支持力度,在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做到三个“加大”:

一是加大人员投入。从乡镇和市直各单位抽调了248名干部职工组成综合专业执法组,并根据城市区域、工作重点难点不同,统筹安排下到一线开展监督执勤,对市容市貌进行整治,使城市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二是加大管理力量。为了进一步加大“城乡清洁工程”的管理力度,我们又从市直机关抽调58名副职领导干部脱产一年专抓城乡清洁工程工作,实行“分片包干”,“干部包街”的方法,做好城区、乡镇道路沿线清洁工作及“穿衣戴帽”工程,确保乡镇、城区无“五乱”现象。抽调的58个副职领导干部是专抓城乡清洁工程的直接任人,其单位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按照“属地管理、分级管理、依法行政、严管重罚”的原则,要求每个单位落实一段路,负责一条街,街上每天有人巡查、问题有人纠正、执法有人配合。

三是加大经费投入。我市千方百计加大“城乡清洁工程”经费的投入,做好经费保障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活动中共投入资金达500多万元。其中,投入基础设施建设450多万元,道路沿线“城乡清洁工程”经费近70多万元。还拨出专款增购了清扫保洁用车、督促检查用车。城乡清洁办公室的日常经费也给予足够的保障。同时,市城乡清洁工程指挥部向全市干部职工发出倡议,号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城乡清洁工程”捐款,一共有84个单位、16个乡镇2000多名干部职工为“城乡清洁工程”捐款,累计金额达25.7万元。人员、经费的保障使我市的城乡清洁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六)加大宣传,广泛参与。

落实宣传目标管理工作责任制,切实做到组织、人员和经费“三落实”,动员辖区内各部门、乡镇、单位、社区、村联手互动,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动员起来,形成全民参与的氛围。

一是实施“五进”宣传措施。即宣传资料进家庭、活动载体进广场、宣传做法进媒体、宣传广告进路口、主题活动进学校。采取组织人员上门入户给市民发放治理“五乱”宣传资料、监督岗点发放等方式共发放《告市民书》、《宜州市城区车辆停放管理规定》、《关于实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的通告》等各种宣传资料109700多份;文化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创制文艺节目,利用山歌、文艺演出等方式到各乡镇开展环境卫生主题内容巡回演出,全市有关城乡清洁工程的山歌赛、演出达80多场次;广电部门通过电视媒体设立专栏,宣传各类法规和各种典型事例达1340多期。教育部门、各学校定期开展爱国卫生主题教育活动1100多场次,参与人员达14万人次。还通过组织开展优秀卫生社区,优秀卫生单位评比活动等,采取多种方法广泛宣传,号召全民参与,营造浓厚的爱护环境卫生氛围。目前,全市召开各类宣传动员会达84次,与会干部群众总人数达到7万多人次;在交通要道设置巨幅标语28块,灯箱广告40多处,在城区和各乡镇主要街道、路段、路口制作和悬挂宣传标语、条幅470多条(块);共出动313辆(次)宣传车辆到各大街小巷、道路沿线各村屯广播宣传,反复广播达630多个小时以上。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了城乡综合整治浓厚的氛围,使“城乡清洁工程”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是广泛动员各方参与整治活动。我们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各方参与整治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城乡参加专项整治行动驻宜单位、市直、乡镇达200多个,干部群众参与人数共计8.72万人(次),各单位、乡镇出资达150多万元,出动铲车、勾机、拖拉机等车辆和机械1968辆(次),清理卫生死角1574处,清运垃圾1731吨,清理道路372公里,疏通沟渠283.5公里。掀起了城乡清洁卫生综合整治的新高潮,为美化宜州迈开了扎实的一步。

二、工作体会

(一)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思想、行动统一是开展好城乡清洁工程的前提。思想是统帅、是灵魂,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多次讲到,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具有深刻的意义,我们各级组织只有统一到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河池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布置上来,把“城乡清洁工程”纳入各级、各部门的重要工作和年度考核目标重要内容,才能把城乡清洁工程持久扎实地的开展。

(二)营造宣传氛围,提高广大市民的素质是开展好城乡清洁工程的基础。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最根本的是要提高广大市民群众的素质。通过广泛宣传,使广大市民和群众自觉遵守环境卫生的各项规定,自觉参与治理“五乱”,形成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明确责任、加强管理,是治理“五乱”工作的关键。针对在治理“五乱”工作开展中容易出现职责不清、责任不明、治理效果不突出这个问题,我市先后出台了相关的工作方案,按照“属地管理、分级管理、依法行政、严管重罚”的原则,给四家班子领导和部门、乡镇都划分了责任区域,明确到人,责任到位。要求四家班子领导和每个单位、乡镇落实一段路,负责一条街,街上每天有人巡查、问题有人纠正、执法有人配合。全市形成了“全民参与,各负其责,协同作战,整体联动,依法整治”的良性互动局面。

(四)建章立制,加强督查,是开展城乡清洁工程的保证。根据我市的实际,我们制定了工作例会制度、检查督办制度、执法队伍工作制度、“门前三包”责任制、群众投诉举报制度、责任问责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使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工作有章可循。

三、工作成效

我们针对城区内商铺市场多、旧街小巷多和乡镇主街道、道路沿线卫生死角多的情况,我们在整治过程中,突出重点,集中力量解决热点和难点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市容市貌明显改变。经半年以来对全市的主要街道、城乡结合部、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进行重点整治。截至3月29日,累计清理整治摊点乱摆乱卖1320起,取缔了无证摊点97个;查处违规车辆760多辆;查处垃圾乱扔2130多起;清理广告乱贴3.2万处;查处工地乱象70多处;发放限期拆除整改通知书600多份;整改清洗了饭店、排档厨房300多家;拆除违法建筑89处;清理垃圾1731吨。全市城区违章建筑、占道经营、乱停乱放、脏乱差、交通秩序等得到了有效治理,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市容环境质量问题初步得到解决,市容市貌明显变化。

(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一是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相结合。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过程中,我们坚持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同步并进,有机结合。健全各类配套设施,落实好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卫保洁、消防等配套设施,配套设施与新区一起建成,确保新建一片,建成一片,完善一片,不留以后整治的隐患。同时,加大了投入,维修、更新和完善了城市市政公用设施、道路设施和环卫设施,如投资250多万元的城西开发区人行道建设项目开工、城区800个垃圾桶更新等。同时实施“穿衣戴帽”工程,对旧城区特别是社区小巷进行建设和改造,硬化巷道公路3.2公里,投资达30多万元,使旧城区的面貌彻底改观。二是城乡清洁工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抓整治村容入手,充分发动群众,搞好规划,做到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齐头并进,重点抓住房、道路、给排水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硬化乡村道路56公里,建设垃圾池133个,蚕沙池5393个,整治脏乱差,切实改善城乡群众的生活环境。

目前,我市已投入建设经费达450多万元,已经启动城西人行道的建设;在城区和城乡结合部分别增加添置垃圾桶800个;修理完善公共设施25处;火车站至君怡酒店路段路面改造工程投入达60多万元;综合施划停车泊长达5.6公里;新增停车点41个;清洗路灯200多盏;硬化乡村道32公里;投资近30多万元增加环境保洁车辆,增加保洁员60名,提高保洁员工资等等,为市民和群众营造了一个整洁、安静、畅通、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

(三)道路沿线环境卫生进一步改善。自从3月5日我市召开“城乡清洁工程”再升温、再加压、再动员大会以来,我市将省道、县道、乡道等各主要道路沿线乡镇划分和将宜州城区各主要路段的“五乱”治理工作分解落实到四家班子领导,在现有市直机关、乡镇抽调的248名城市监管人员队伍基础上,再从市直机关抽调58名副职领导干部脱产专抓城乡清洁工程工作,实行“分片包干”的方法,做好乡镇公路沿线清洁工作及“穿衣戴帽”工程,确保乡镇、城区无“五乱”现象。经过一阶段的综合治理,我市的道路沿线城乡清洁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目前,全市道路沿线各乡镇、村屯共拆除违章搭建房屋和拆除废弃建筑物283间,7067平方米;清洗房屋348间,共16322平方米;粉刷石灰、涂料1061户,9.15万平方米;新增生活垃圾桶92个;建设生活垃圾池133个;建设垃圾焚烧场12个;清理垃圾290多处,约500多吨。清理路边摊点90个,清理集市13个;清理道路沿线“牛皮癣”5000多处;挂点联系单位及乡镇投入经费约80多万元。

通过扎实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活动,我市城区和各乡镇市场秩序逐渐变好,摊位摆放整齐,地面干净;有效遏制了车辆乱摆放的现象,交通秩序良好;市民和群众的文明素质逐步提高,不良行为习惯逐步改变,垃圾乱扔和“小广告”乱贴现象逐渐减少;施工现场秩序逐步变好,材料乱堆放、施工扰民的现象也得到了有效遏制;道路沿线的环境卫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城乡面貌有了明显改观。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使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也树立了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

三、存在问题

一是城市配套服务设施不够完善,乡镇无垃圾处理场,垃圾桶较少,垃圾运输车不足,公厕少,给市容管理增加难度。二是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市民、群众环境卫生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我市财政比较困难,筹措市政设施建设资金难度较大。四是乡镇脏、乱、差现象还有待改善,经费不足,管理难度大。五是农贸市场建设资金筹措难。六是在处罚的具体执行上受到一定的制约。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抓“城乡清洁工程”示范样版建设,创建一个示范市场、一个示范庭院、一条示范街道、一个示范建筑工地、一个示范村、一个示范屯。通过开展“示范样板”活动带动全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不断加速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不断完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城区的城市功能。做好小街小巷道路的硬化、亮化,加大垃圾中转站、公厕的建设。

(三)加强城区和乡镇市场的建设,继续加大市场专项治理和长效管理力度,为经营户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四)在抓好中心城区整治的同时,把整治工作推进到各乡镇,全面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下移工作重心,加大乡镇、村屯环境治理力度,形成城乡联动的局面和机制,使农村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

宜州市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