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组织创新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组织创新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组织创新

给新世纪新阶段的组织工作指明了方向,为组织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指导组织工作,要求组织部门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真心实意地为党员、干部、人才和基层服务;坚持公平正义,公道地对待干部、公正地评价干部、公平地选择干部,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努力把党员的积极性发挥好,把干部使用好,把各个方面的优秀人才聚集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事业中来。

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树立组织工作新观念

一、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组织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组织部门应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重视人、关心人、教育人、鼓励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强化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干部结构的科学合理性,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和合理使用。应着眼新的形势、新的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既要维护组织工作的严肃性和政策性,又要提高组织工作的公开透明度,加强民主监督,依靠科学的机制、制度选人用人。强化组织工作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服务的意识,实现组织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二、树立“全面、协调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要求组织工作应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基层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各项工作平衡发展,坚持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推进组织工作。在谋划组织工作时,充分考虑这项工作对全局工作的影响和作用,与其他方面工作的关系,充分认识事业兴衰关键在人的道理,把培养人,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最大限度地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干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衡量组织工作优劣的标准。创新思维模式,从党执政兴国的战略高度审视和谋划组织工作,把促进人的发展和依靠人谋发展作为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形成用事业凝聚人心,用实践造就人才,着力构建鼓励干事业、支持干成事业、帮助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

三、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组织工作的应有之义。着眼当前,立足长远,努力把握组织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组织工作连贯性、继承性强,也要求我们务必保持工作的连续性、递进性,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用整体的、系统的、协调的观点,围绕可持续发展,科学确立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着力提升组织工作的整体效益。

以培养创新人才为重点形成人才培育新机制

形成新的机制以造就和提供高素质骨干队伍,是组织工作的基本职责。为此,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以高层次、高技能、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政策、健全机制、优化人才成长和活动环境,努力实现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政策引导促进人才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和不同所有制单位之间的合理分布,引导各类人才向重点建设项目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领域转移。突出抓好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及后备人才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政治素质好、市场驾驭能力强、熟悉国际惯例、具有战略眼光的优秀企业家;抓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型人才培训,不断提高其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健全人才评价、选拔任用、激励和保障的机制。

同时,把人才、科技、教育整体纳入,积极探索符合发展实际、享有品牌盛誉、具有综合效能的引才、留才、用才新路子,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上的主体作用,引导和鼓励企业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建立研发机构,解决企业在吸纳和培育高层次创新人才中的外部障碍,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在重点园区、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建立人才工作服务点,在有引进培养需求单位建立人才工作联系点,提供全方位优质高效服务,形成协调高效的创新型人才开发工作的合力。

针对干部理论培训中工学矛盾突出、学习效果有待提高的问题,应进一步探索实践研讨式、案例式、双向互动等教学模式,同时充分利用“干部党员学习网”的功能,建立全市资源共享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探索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评估。

以提升执政能力为核心探索干部管理新路径

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对干部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探索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准确地考察干部的素质和政绩。通过机制引导各级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强化“三个规范”,即在考核内容设计上要规范、在实绩分析操作方法上要规范、在实绩结果分析运用上要规范,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在制度建设方面,应研究制定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规划纲要、干部工作中长期规划、任期制实施细则、引咎辞职办法等,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质量评价研究,逐步完善干部人事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干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健全干部监督工作机制,形成监督合力。

以增强凝聚力为着力点构建基层组织建设新格局

明确各类基层组织的功能定位和目标任务,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工作方式和活动载体。根据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精神,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是需要高度重视的环节。为此,探索建立党委(党组)就基层党建工作定期向上级党委述职、接受评议制度。推广县(市)区、乡镇、村“三级联动”抓“三级联创”的经验,完善创建标准和考评办法。

适应城市社区不断发展和党员数量增加、结构复杂等新情况,深入开展社区党建示范区创建活动,是适应科学发展观、实现城市党的基层战略转移的根本要求。把完善城市社区党组织设置模式、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提升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服务功能、强化党在社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培育社区党建工作的特色品牌、提升社区党务工作者的素质、发挥党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等工作重点,作为创建的重要内容,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紧密结合城市党建工作领导管理体制试点、“平安大区”建设、文明城区创建等工作,做到统筹推进、相互促进。

进一步加强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积极探索在新的领域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新途径。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方式,为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的问题,在对外来人员中流动党员排摸工作的基础上,提升流动党员信息库功能,推出优秀外来流动党员户籍迁移等关爱措施。扩大党在非公有制企业的工作覆盖面,提高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单建率,积极探索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贯彻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全面推进基层党内民主示范工程,进一步规范基层党务公开内容和形式,积极探索激发党员内在动力、维护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科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少年科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家庭与科学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