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县乡镇企业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改革和创新纪实

县乡镇企业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改革和创新纪实

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是改革开放的硕果。乡镇企业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农民的觉醒,是建设县域经济强县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希望所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县乡镇企业工作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依托优势资源,大力发展“食、药、游”三大主导产业和绿色采矿业,促进了乡镇企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发展,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乡镇企业管理机构职能随着国家政治体改革的不断深入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一)机构的历史沿革。

宁陕县乡镇企业局的前身是宁陕县革命委员会社队企业管理局。1977年11月,县革命委员会根据农村经济工作发展的需要,决定成立“宁陕县革命委员会社队企业管理局”,负责对全县社队企业的管理工作[宁革发(97)082号]。经过近四个月的筹备,1978年3月,宁陕县革命委员会社队企业管理局正式成立(王振民任局长)。1983年12月,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原“宁陕县革命委员会社队企业管理局”和“宁陕县多种经营办公室”合并,改称“宁陕县多种经营局”。1984年7月,改称“宁陕县乡镇企业管理局”。2002年8月,县乡机构改革时,根据统一要求“宁陕县乡镇企业管理局”更名为“宁陕县乡镇企业局”[宁政办发(2002)75号]。为了适应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的需要,2005年6月3日,县编委批准成立“宁陕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局”,与县乡镇企业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办法[宁编办字(2005)9号]。随着国有企业的全面改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中、省、市对乡镇企业、中小企业、非公经济的指导、协调、服务和理顺职能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促进我县乡镇企业、中小企业、非公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经县委、县政府同意,2007年6月21日,县编委批准成立“宁陕县中小企业促进局”,与“宁陕县乡镇企业局、宁陕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局”实行“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宁编办字[2007]12号)。

(二)机构职能随着国家政治体制改革而不断调整变化。

1978年3月,宁陕县革命委员会社队企业管理局正式成立时只承担社队企业的管理工作。1984年7月,改称宁陕县乡镇企业管理局后,职能没有新的变化。1996年机构改革时,县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乡镇企业法》和有关耍求,增加了乡镇企业质量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乡镇企业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检查监督和矿产资源的管理职能。2002年8月,县乡机构改革时,根据统一要求,将乡镇企业人才、质量、安全、环保和矿产的监督管理职能移交给其他相关部门,增加了对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指导、协调、服务职能,同时,取消了行政事项审批和收费。2005年6月,县编委批准成立“宁陕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局”,与宁陕县乡镇企业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办法后,增加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协调、服务职能。2007年3月,《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的颁布后,为了适应新形势,加强对我县乡镇企业、中小企业、非公经济的指导、协调和服务,促使更快更好地发展。经县委、县政府同意,2007年6月21日,县编委依法批淮成立“宁陕县中小企业促进局”,与“宁陕县乡镇企业局、宁陕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局”实行“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正式授予宁陕县中小企业促进局依法实施对全县中小企业进行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能。

二、乡镇企业随着国家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发展壮大

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涎生,走过三十年的光辉岁月,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少不得,财政收入缺不得,解决城乡就业离不得,确保社会供给缺不得的重要力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乡镇企业是顺应改革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给广大的农村注入了勃勃生机。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我县有经济头脑的农民纷纷离开黄土地,走出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开始扣响商品经济的大门,因地制宜,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木材加工、粮食加工、交通运输、农村水电、砖瓦建材、竹麻造纸、农机维修、商贸流通和餐饮服务业,开创了农、工、商综合发展的新格局,拓宽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到2006年,乡镇企业户数从57个发展到4732个,增长8301.75%;从业人员761人发展到7886人,增长1036.26%;总收入从96万元上升到39886万元,增长41547.91%;总产值从98万元上升到37845万元,增长38617.34%;固定资产投资从112万元上升到15600万元,增长13928.57%。

2002年,城关镇乡镇企业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平钓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2006年实现收入19460万元,占全县总收入的48.79%,将近占到全县乡镇企业总收入的半壁河山。其它13个乡镇除四亩地镇、金川镇、龙王镇、旬阳坝镇、太山庙乡、新场乡、丰富乡、梅子乡收入未过一千万元外,汤坪镇、筒车湾镇、皇冠镇、江口回族镇、广货街镇收入全部超过二千万元。

经过三十年发展,乡镇企业经历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各个阶段,顺应了社会主义市经济的要求,完成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在改革的大潮中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发展。现巳建成规模企业2个,年收入在100万元以上企业42个,其中县民爆器材有限公司1527万元、县矿业有限公司1090万元、潼鑫钼业有限公司642万元、鑫裕矿业有限公司490万元、宁陕迎宾酒店480万元、秦岭长春酒厂465万元。乡镇企业的主要产品到2006年发展到六大类65种系列产品。食用菌、蜂蜜、豆制品、板式家具、秦岭石材等地方名特产品畅销省内外,食用菌系列产品走出国门,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市场。

(二)依托优势资源,形成了以资源加工为主的混合产业。

宁陕县乡镇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格局,经过三十年的探索实践,始终走的是从事优势资源开发的相关混合产业。

改革开放之初,乡镇企业主要发展养殖业、粮食加工、机械修理和砖瓦建材工业。八十年代初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家实施林业“三定”方案后,进一步明析了林权,放宽了新办林业企业的准入限制,逐年增加了木材采伐指标,以围绕木材加工的企业像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矿产采掘初见端倪。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家全面实施“天保”工程,使支撑我县乡镇工业的木头企业全面停产。但是,乡镇企业抢抓西部大开发和西汉高速公路建设的千载难逢的机遇,大胆改革,优化产业,调整结构,大力发展“食、药、游”三大主导产业和加大绿色矿山建设力度,使我县乡镇企业完成了二次创业,使乡镇企业走出困境,逐渐步入佳境。

1、乡镇工业不断创新发展。三十年来,乡镇企业在发展中,突出了工业的比重,使乡镇工业快速增长,从1978年的90万元上升到2006年的14205万元,增长15783.33%,占乡镇企业总值的37.53%。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县的乡镇工业占乡镇企业总值的比重曾高达56%,位居全市第二。进入二十一世纪,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变化,乡镇工业在困境中奋进,经历了改革的震痛,迅速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向矿产采掘、稀有矿种精选和优质石材的加工领域进军,使乡镇工业继续保持了在乡镇企业中朝阳产业的地位。

2、资源开发型企业优势明显。乡镇企业始终遵循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的方针,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县乡镇企业巳发展成为以豆制品和食用菌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以沙石料和大理石为主的建材业;以建材物流和客运为主的交通运输业;以小水电为主的电力工业;以铁、钼、石英等矿产品为主采选业和以秦岭山地观光休闲游为主的新型企业,发挥了对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宁陕“山里人”、“绿宝”、“广贺”牌豆制品和“秦宝”、“太极城”、“秦南”牌食用菌和蜂蜜畅销省内外;保证了“西汉”高速公路等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的优质沙石料供应;满足了商品运输和人员出行的交通需求,全县水电开发强势推进,沙梁子、黄草坪、龙王坪、腰竹沟、骆驼垭和太山调储电站正抓紧建设、两年内将全部竣工投产,将基本满足全县电力市场的需求;宁陕县矿业公司自1988年5月投产后,企业经过改制焕发了新的生机,新建了一座日处理矿石500吨的选矿厂,加大了安全环保投入,实施了矿区排险改造工程;企业收入从1988年的28万元上升到2006年的676万元、宁陕县潼鑫钼业公司(江口大竹园钼矿)2005年5月试生产后,通过两次扩建已形成日选矿石500吨的生产能力,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250万元,经省统计局批准,宁陕县县矿业公司和宁陕县潼鑫钼业公司已被纳入规模企业管理,实现了全县自实施“天保”工程以来规模企业零的突破;2006年5月,宁陕县双龙公司的洵河峡谷漂流项目和“县城一日游”的正式营运,带动了沿线农家生态观光休闲游企业的大发展;我县重点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带动了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

3、乡镇企业成为我县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乡镇企业自起步以来,始终坚持服务“三农”和为城乡人民生活服务的宗旨,承担了全县商品、货物、人流运输和商品贸易批发另售,承揽了95%以上的餐饮宾馆服务业,农村小水电极大地缓解了电力资源供应紧张的矛盾,全县城乡建房的预制板和机砖70%以上由乡镇企业生产,乡镇企业涵盖了除通信、金融、教育、县城供水以外的各个经济领域。

(三)乡镇企业巳成为县域经济缺不得,农民增收少不得,财政增长缺不得,构建和谐社会少不得的重要力量。

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对建设县域经济强县,发展地方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维护社会稳定等,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1、乡镇企业的发展,增强了县域经济实力。2006年全县乡镇企业实现收入39886万元,对全县GDP的贡献率上升到39%,成为减轻社会就业压力,促进县城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随着国有企业改制的全面完成,乡镇企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占县域经济主导地位的格局已经确立,对全县GDP的拉动将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长,是建设县域经济强县无可替代的朝阳产业。

2、乡镇企业成为解决城乡就业的主要渠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县乡镇企业累计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城乡居民和下岗职工115856人。仅2006年就达到788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58%,提供劳动者报酬4732万元,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387.99元,占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62元的23.35%,为解决我县城乡居民就业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3、乡镇企业对财政增长的贡献持续增加。乡镇企业提供的税收从1978年的3万元上升到2006年的1474万元,占全县财政完成数2831万元的52.07%,比1978年增长49133.33%,已经成为县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4、乡镇企业成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支柱。全县凡是乡镇企业发展好的乡、镇、村、组,通村公路、安全饮水、文化设施等公益事业建设,除国家专项补助资金外,所需的主要资金来源于乡镇企业家的无私奉献,极大地减轻了当地农民的负担,改善了农村公共设施现状。

5、造就了一批乡土企业家。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一大批昔日的“农二哥”“打工仔”和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登上了市场经济舞台,经受了段练,一大批善于经营,勇于开拓的人才脱颖而出,成为我县骨干企业的厂长(经理)。宁陕县兴宁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田伟平(高级经济师、省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先后荣获省政府授予“青年企业家”称号,被团省委、省工会、省乡镇企业局等部门授予省优秀企业家。企业现已顺利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荣获国家及省、市部门颁发的“中国家具知名品牌”、“中国优秀绿色环保产品”、“星火科技示范”企业、“重点明星”企业、“重合同、守信誉”先进企业等殊荣;宁陕县友能腊肉厂厂长刘道友先多次被省、市有关部门授予:劳务产业带头人、安康农村杰出人才、科技致富女状元和全省党员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宁陕县新勇石英沙厂经理贾开勇和宁陕县新桥宾馆经理苏培东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社会主义新农村致富带头人;还有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奖励,当选为县人大代表和县政协委员。

纵观我县乡镇企业发展历程,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乡镇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逐步步入辉煌的发展时期,尽管发展的道路曲曲折折,但始终是我县经济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全县各级领导、乡镇企业战线全体干部、企业经营者和企业员工“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解放思想、勇于奉献”的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