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村党总支先进事迹汇报

村党总支先进事迹汇报

*村是1956年建立的山东移民新村,幅员面积3.3万亩,有190户,955口人。村党总支下设6个党支部,有44名党员。十几年来,村党总支带领全村广大党员群众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的农村经济产业化新格局,使*村发展成为拥有总资产10亿元、35家企业、40多种产品、1900名员工的大型企业集团。*5年,全村实现总产值6.5亿元,利税3715万元,人均纯收入1.36万元,同比增长11%,成为名副其实的“龙江第一村”。村党总支先后受到省市县等表彰奖励50多次。

加强班子建设,提高支部战斗力

村子富不富,关键在支部。自身清,才能腰杆硬。村党总支一班人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做到“五不准”,即一不准吃请、二不准超范围陪客、三不准超标准种地、四不准超规格住房、五不准私自安排子女和亲戚就业。人事、经济采购、发展方向等重大事情实行民主投票决策,对涉及全村发展的重大事情请广大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共同参与研究决策,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实行村务公开制度,做到每月向村民公开一次全村各项事业的收支情况,真正把知情权和参与权、监督权交给群众。提高自身素质,班子成员都达到了大专以上学历。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进一步规范了议事、民主决策、党员联系户等党建各项制度,在实践中建立起了一整套完善的党建工作机制。

做活黑土地文章,构建生态农业

强力构筑生态农业。十几年来,先后购置了25台大型拖拉机,400台套大中型农机具,成立了集体机耕队。种植业从种到收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成为全国农业战线的先进典型。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上,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打农田井583眼,上喷灌设备100多台套,全村耕地全部实现了节水喷灌化。先后办起了两处集体牧场,奶牛达到1500头,生猪1万头,山绵羊500只,基本上实现了粮食和秸杆进牧场,畜粪进农场还田培肥地力的生态经济良性循环。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年产*0株,集育、管、造于一体的林场。人工造林面积达到1.0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2.5%,形成了生态小气候,并且林木年增值近千万元,成为“绿色银行”。

做活精深加工文章,兴工富民

思路决定出路。早在80年代初,村党总支一班人就抓住全国大上乡镇企业的契机,响亮地提出了“要想富上项目”的工作思路,把发展村办企业纳入重要的工作日程。1983年,依托草原广阔和400多头奶牛的优势,创办了当时全国唯一的村办乳品厂,1989年投资1600万元建起了年产1500吨的甜蜜素厂,1994年投资5000万元建成了年产3000吨的柠檬酸厂,1996年又投资800万元,建起了年产5万吨的节粮饲料厂,实现由原来的粗加工、低附加值向高科技、高附加值转变。近两年来,又瞄准国际、国内市场,大胆引进和新上了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产品和项目,走上了科技兴企之路。与无锡大学开展技术合作,投资3000万元在齐市林机厂建立啤酒专用麦芽糖厂,年可加工玉米10万吨,生产麦芽糊精粉、结晶葡萄糖和高麦芽糖浆。*2年华冠科技股票在上海上市,在全省首家实现了农业板块的股票上市,当年发行4000万股,募集资金1.4亿元。*2年引进北京德农种业公司5000万元资金进行种业开发。同时,党总支十分注重培养和引进科技专业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先后投入110万元培养了46名大学生,选派310人次到大中专院校学习深造,多方聘请专家、能人46人,为企业的腾飞插上了科技翅膀。*5年,三精制药投资5000万元的企业落户*村,同时村里争取到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50万吨玉米精深加工项目,使富华集团的年玉米精深加工能力达到了100万吨,建成了全省闻名的“富华生态工业产业园”。

做活精神文明建设文章,提高生活质量

不断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党总支十分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把思想教育工作作为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不断强化软硬件设施。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邓小平理论、党的方针政策,结合“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全力提高党员干部素质。1999年,投资80万元建起了省内村级一流小学教学楼,建筑面积900平方米,儿童免费入托、入学。自来水、有线电视入户率均达到100%,程控电话入户率达95%。村内主要街道修筑了10万平方米的水泥路,安上路灯,实行了合作医疗制和老年人生活保障金制度,并建起了东北地区唯一一家村级无人值守的35万伏变电所。*4年,全村建成了116栋别墅,有116户农民搬入了花园式别墅。*5年,完成了创建国家生态旅游村、建设村史展览馆和三星级宾馆等十件大事。村总资产、总收入实现10亿元和6.5亿元,上缴税金371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