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搬迁重建急需资金的情况报告

搬迁重建急需资金的情况报告

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担负着党中央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文化中心的重要使命,与此同时,面对西部大开发和三峡建设的历史机遇,重庆所处的“桥头堡”位置便显得更加重要。随着城市地位的大幅提升,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文章转载自大秘书网同时,如何同步繁荣发展文化艺术事业,丰富城市的人文内涵和提升城市形象,已成为日益突显的重要问题。而作为艺术人才培养基地的艺术院校,其良好的建设发展,是繁荣文化艺术事业的首要条件和可靠保证。

重庆艺术学校作为我市唯一一家“国”字号的专业艺术学校,17年来,在艰苦的教学环境中励精图治,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我市的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目前重庆艺术学校却面临设施严重不足、硬件落后、教学条件恶劣等诸多困境,已严重阻滞了学校的发展。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艺校的生存和发展,让重庆的艺术教育与直辖市的地位和文化事业发展相适应,搬迁重建重庆艺术学校已是迫在眉睫。

一、艺术人才摇篮教学硕果累累

重庆艺校成立17年,作为重庆艺术教育的重要基地,培养了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多年来,该校杂技专业蜚声海内外,取得了“金马奖”、“金k奖”等十多项国际、国内大奖,曾随朱镕基总理出访印度、孟加拉等国,并获得朱总理亲笔题词“表示祝贺,再接再厉”。音乐专业教改创新,大胆尝试班级教学,取得硕果,近年毕业的98级铜管乐以优异的成绩全班考入乌克兰国立音乐学院本科,得到我国著名交响乐指挥家、音乐评论家卞祖善等专家的好评和赞誉。一支正活跃在我市文艺舞台上,曾为“AAPP”会议各国代表演奏过的女子室内乐队的演奏员也均毕业于该校。此外,该校学生还曾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手风琴国际大赛、香港国际钢琴比赛等多项国际、国内比赛中获得大奖和优异的名次。

以“厉家班”闻名全国京剧界的重庆市京剧团目前其青年演员中的骨干,大多由该校京剧专业毕业的学生组成,他们中的尖子人才代表刘柱还在中国京剧大赛获得大奖;李小兰、秦勤被破格调入北京京剧团。以出演多部琼瑶电视剧主角、风靡全国影视界的新星蒋勤勤也曾毕业于该校。首届舞蹈专业毕业生汪子涵在全国第五届“桃李杯”大赛上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目前活跃在重庆文艺舞台上的各专业院团的青年演员多是毕业于重庆艺术学校。

此外,重庆艺术学校不仅多次参加了为来渝视察工作的国家领导人、来渝交流的国际友人及重大国际会议的文艺演出,而且还多次承担了为主席的夫人王冶平、朱镕基总理的夫人劳安、李鹏委员长的夫人朱琳等来渝期间的专场文艺演出任务。

通过重庆文艺舞台这个特殊的窗口,重庆艺术学校以高标准的舞台演出和过硬的艺术素养,体现了与直辖市形象相匹配的艺术水准,树立了重庆的艺术形象,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提升“文明重庆,礼仪重庆”的直辖市形象,在“让世界了解重庆,认识重庆”的对外交流宣传中,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二、生存现状窘迫办学步履维艰

按照国家中等职业教育调整的要求及重庆中等艺术教育发展的需要,重庆的中等艺术教育应该达到评估的最低办学标准。然而与取得的辉煌成绩相比,重庆艺术学校目前面临的却是无法达到最低办学标准的办学条件,濒临于“关门”的边缘。

重庆艺术学校现有用地不足13亩,建筑面积仅有6498平方米,且多是结构落后,建筑老化的危旧房,其规模和条件在全国省市级中等艺术学校中排名倒数第二,在西部同类学校中排名倒数第一(见附件一:全国部分艺术院校、中专基本情况调查表)。而且,其中还有2000多平方米的主要设施,为50年代所建长江剧场,已被九龙坡区消防处认定为重点防火隐患,下达了停用整改通知书,学校现在可使用的建筑实际只有4000多平方米。

重庆艺术学校现校址地处旧城中心建成区(杨家坪中心步行商业街区域内),学校周边已无地用于扩展,硬件设施和办学条件的改善受到极大的制约。1991年,在市教委组织的中专学校办学条件评估中,已经因学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办学规模未达标而被亮了黄牌。然而因现实条件所限,时至今日,办学条件一直没能得到改善。在2003年的“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达标评估”中,学校也仍无法达到文化部、教育部所规定的最低办学标准([2002]55号文《关于印发中等艺术学校设置标准(试行)的通知》)。按照达标评估标准,最低办学条件要求应具有校园不少于2万平方米(约30亩)、校舍建筑面积不少于1.5万平方米、藏书不少于1.5万册的规模,重庆艺术学校的现状与之相差甚远,已经到了学校是“生”还是“死”的最后底线。

评估主要指标对照表

主要指标

市教委指标

文化部指标

重庆艺术学校现有条件

M1

办学规模

1260人

500人

421人

M2

校园

不少于40亩

不少于2万平方米(约30亩)

不足13亩

M2

校舍

建筑面积不少于1.8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不少于1.5万平方米

6498平方米

M3

藏书量

50400(生均40册)

15000册(生均30册)

3844册(生均9.1册)

由于教学用房、设施严重不足,在校的现有400多名学生,有150多人从2000年起就不得不被安置在校外租用的场地学习、生活,给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带来了诸多问题。而学校为此还要每年付出30多万元的租金,使本就不足的教育经费更是负担沉重。同时,受落后的教学条件制约,面对大量的生源,学校一直不敢扩大招生规模,这又反过来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发展,使学校只能在这种恶性循环的死链中艰难求存,根本无法将其为重庆文化艺术所创造的许多具有品牌效应的影响进一步扩展和延伸。

三、迁建初有进展急盼资金立项

从重庆文化艺术未来的长远发展出发,重庆艺术学校的生存环境已引起各级领导、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01年,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到重庆考察文化产业,专门到艺校调研,深切希望重庆市有关方面关注艺校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巩固艺校的办学成果。为此,重庆市政协于2001年11月15日专门以(渝政协[2001]3号)文件《重庆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关于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巩固重庆艺校办学成果的建议意见》,报经市政府并转发各有关部门。

重庆市文化局已于2002年1月4日专门向市政府做出回复,积极支持并提出四条建议,拟请市政府召开协调会,对重庆艺术学校的搬迁建设问题进行研究,统筹解决。

在重庆市市政协二届一次会议上,重庆市致公党提出了“关于支持重庆艺术学校搬迁的建议”的第0005号集体提案,被确定为主席督办提案,由窦瑞华副主席督办,已分别于4月23日和7月31日两次召开了督办会。在市委、市政府、市政协的关心下,在市文化局、市计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教委、九龙坡区政府等市、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重庆艺术学校的搬迁重建工作取得了一些初步的进展,但仍面临重重困难。

1、新校址的选址规划工作进展情况

重庆艺术学校搬迁重建方案,在4月23日的第一次政协督办会后,市规划局已列入《关于报请审批重庆市主城区近期建设规划的请示》(渝规文[2003]162号)并经市政府批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主城区近期建设规划的批复》(渝府[2003]164号)。新校址选在九龙坡区滩子口,建设规模为33000平方米,工程建设时间为2003—2005年,投资估算为9800万元。公务员之家

新校址的土地征用工作,得到了九龙坡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经协商,征地资金由九龙坡区政府先行垫资完成,并已与九龙坡区国土局签定了用地协议书。

重庆艺术学校已委托天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制作《项目建议书》,已委托市勘测院作《地形勘测图》。计划于2003年底完成方案立项、设计等工作。

2、迁建需要解决的资金问题

在两次督办会上,各相关职能部门对艺校的重建和发展,均表示了一致性的肯定和支持,现在面临的最大和最主要的困难是如何解决迁建所需资金的问题。

对此,在7月31日的督办会上,与会的各职能部门,就如何以多种方式解决资金问题进行了重点磋商,提出了以土地置换、学校自筹、银行贷款、政府支持等多种渠道解决的方式,但还有待进一步具体化和落实。从学校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筹措所需资金的压力很大。

土地置换:因重庆艺术学校须在新校建成后才能搬迁,而按渝府[2003]164号文中建设起止年限为2003—2005年计,用旧校址地块作价进行置换有长达两年多的时间差,其置换地价,也不够偿还征地资金;

学校自筹:按艺校现在的招生规模(450人左右),年总收费额约为400万元,而学校也只有这一单方面来源;

银行贷款:债务包袱过重,势必将影响到学校发展和内在品质的提升。

作为我市唯一的一所国办艺术学校,现在面临的已不是如何发展振兴而是生死存亡的严峻时期,急需政府以专项资金或贷款贴息等方式投入资金予以大力支持,以减轻学校压力,为学校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3、强烈吁请将重庆艺术学校的搬迁重建纳入全市文化统筹规划建设项目

艺术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艺术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十五”大已明确提出先进文化是方向,而今中央又进一步强调“三个文明”要一起抓,因此,重庆艺术学校的兴衰荣辱将直接关系到直辖市的形象地位,关系到重庆文化艺术事业的兴盛繁荣。在“十五”规划中,我市将兴建一批大型文化设施,在2007年建设好这些设施后,对专业艺术人才的需求应有大幅度的上升,而承担着我市艺术人才培养重任的艺校,也理应纳入我市文化建设的蓝图,立项建设,使我市的这张“城市名片”早日摆脱目前的生存困境,与我市的文化艺术事业整体同步繁荣发展!公务员之家

附件一:全国部分艺术院校、中专基本情况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