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力发展教育改革意见

大力发展教育改革意见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力营造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良好环境,全县教育事业得到了稳步、健康、高效发展。办学体制改革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不断深入,中小学布局结构明显优化,教育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教育信息化步伐全面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有效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扎实引深,教育教学质量日益提升,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教育成为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个品牌。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适应未来教育所处的社会环境与形势背景变化,我县教育事业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困难与挑战。突出表现在:教育经费投入明显不足,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与配套明显滞后,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教师队伍结构和整体素质不能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优质教育资源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强烈需求和较高期望,周边县市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对我县教育形成了严重挑战与压力,品牌危机日渐凸显。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更加突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解决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全面增强教育发展后劲,推进全县教育“三三三”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创三晋示范名县、办人民满意教育”战略目标,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正确摆位,增强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要把加快教育发展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抓手。教育事业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统筹城乡和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统筹个人与社会、近期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教育需求,努力实现全县教育科学发展、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内涵发展、规范发展和创新发展。

2、要把加快教育发展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党的十七大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提出,具有重大深远的战略意义。努力促进教育公平,使每个人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问题,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础与重点。因此,要把加快教育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来抓,加强对农村教育的倾斜支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人民群众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3、要把加快教育发展作为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重点工程。教育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和主要阵地,短期发展看资源,长远发展看教育。我县要实现“致力打造国际更具知名度、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晋商文化旅游中心城市”的跨越发展目标,就必须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4、要把加快教育发展作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实现加速超越的奠基工程。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明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党的十七大也明确确立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发展战略。这就要求我们要切实明确和落实县、乡、村三级的教育工作责任,全方位创设教育大发展的浓厚氛围,在财政投入上做到确保“三个增长”,确保城市教育费附加足额征收,确保各类专项资金落实和配套到位,确保城区学校建设的投入加大,在全县经济和社会总体“一盘棋”中,把教育置于更加优先、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二、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5、中小学发展布局要实现科学合理。坚持“科学合理、积极稳妥、因地制宜、分步推进”的原则,进一步搞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到2010年,全县撤并农村小学50所以上。其中,2008年撤并21所,2009年撤并21所,2010年撤并13所。全部取消20人以下学校,基本取消50人以下学校,全县小学总数由200所压缩到150所,校均规模达到250人以上。农村初中布局调整要按照3万人以上的乡镇设置2所,3万人以下乡镇设置1所的原则进行,到2010年全县基本撤并400人以下初中学校,全县独立设置的初中学校数由33所压缩到26所左右,校均规模提高到1000人左右。加强农村寄宿学校建设,适当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城市中小学布局调整要本着“着眼长远、规模适度、满足需求、条件达标”的原则进行。尽快完成古陶一中的迁建工程,将古陶八小学并入古陶康宁小学,古城内保留四小学1所小学,以满足城内居民就近入学需求。对高中布点进行必要收缩,积极创设条件在县城新建一所较大规模的综合高中,打破现有高中布点较多、资源分散、规模不足、办学效益低下的格局,形成以平遥中学为龙头,二中、三中和新建综合高中齐头并进、合力竞争的发展态势。

6、基础设施建设要全面达标。完成县职业中学、古陶一中、县示范幼儿园迁建,县城综合高中和教师进修学校新建,实验中学、实验小学、汇济小学、古陶四小学改扩建等9所城区学校重点建设工程,完成30所以上农村中小学新改扩建工程,全部消除中小学危房,预计总投资2.5亿元。全县所有中小学按照新标准完成教学仪器及其它设备的补充任务,按学校类别完成图书馆等级认定工作。乡(镇)办中学和乡(镇)示范小学全部达到教育技术装备规范化标准并建成实验教学示范校。到2010年,力争使全县90%以上的学校建成标准化学校。

7、现代远程教育应用水平要普遍提高。进一步加强三种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完善远教技术服务体系,实现远教与教研在教与学上的有机整合,远程教育应用水平在省市领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率保持100%,教师使用设备开展教学利用率达到80%,三分之一以上的教师达到信息技术中高级应用水平。

8、教育资源配置要更加优化。全面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扶持,扎实开展“一对一”结对子对口帮扶活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新补充教师向农村缺编学校倾斜,并适当放宽寄宿制、九年一贯制以及山区学校教师编制。积极推行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学科教师流动教学。严格控制农村学生跨乡、跨服务区无序流动,逐年提高优质高中招生计划指标到校比例,确保农村中小学生源的相对稳定。不断提升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到2010年,全县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保持在100%,初中入学率保持在98%以上,初中三年保留率达到97%以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85%以上。

9、普通高中教育要得到普及和提高。积极推进示范高中学校建设,到2010年,省、市级示范高中学校努力达到4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以上。整体提高高中教育质量,主要指标在全市乃至全省处于领先位置。

三、完善机制,重点倾斜,保障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投入

10、抓好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城建提留的征收。加大城市教育费附加征收力度,按照国家规定向凡缴纳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单位和个人,按三税总额的3%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2008年征收总额突破1千万元。按“城镇住宅建设投资的5%”的标准,依法开征城建提留,为教育发展提供更有力的资金保障。

11、深入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县配套各项经费全部落实到位,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确保教育经费投入达到“三个增长”,(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平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和“两个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逐步提高,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逐步提高)的要求,确保把城区学校重点工程建设、标准化学校建设、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职业教育发展、教师培训、信息技术教育和远程教育维护、农村寄宿制学校取暖等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

12、不断加大教育发展资金投入。科学、合理地做好教育重点工程建设规划,通过财政拨款、争取上级资金、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切实保障教育发展资金投入到位。确保关乎教育发展大局的县城教育重点工程项目三年内全部完成。

13、有效化解基础教育债务。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对高中学校及“普九”债务进行认真清理,明确主体责任,制定化解教育债务的具体工作方案,三年内基本化解“普九”债务。

14、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加强经费编制预算管理,确保资金的拨付使用及时规范。发挥“校财局管”作用,加强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提高公用经费的使用效益。严格落实收费责任制、公示制和“一生一票”制,加大管理力度,从根本上遏制教育乱收费。

四、创新观念,强化内涵,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5、创新课堂教育模式。引深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构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高效益课堂教学模式,推出有鲜明特色、有辐射价值、有较大影响的教学改革成果,打造一批课程改革特色和品牌学校。整体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建立与新课程相配套的督导与评价机制。

16、全面引深校本研训工作。加强县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充实县教研室教研力量,在全县各段学校全面开展以校长引领、名师带动、互听评课、集体备课、课题(问题)研讨等研训一体的校本研训活动,实现课堂教学与教师成长的共赢。着力培植一批校本研训基地和学习型、研究型学校,造就一批专家型、教育家型校长,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

17、建立适应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潜能发挥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素质持续提高的全员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积极引导社会和家长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和人才观。

18、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深入开展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加快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配套设施建设,2008年全面启动运行,使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能够接受至少一周的集劳动实践、军事训练、德育教育、社会活动为一体的综合实践教育。

五、突出选聘,着力提升,整体优化教师队伍素质结构

19、构建中小学教师补充长效机制。通过考试和教学能力测试相结合的办法,每年招聘教师数量达到现有教师总数的3%以上,使全县教师数量能较好满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专业开设及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需求。落实政策,对“工龄满30年或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且工龄满20年的教师”逐步实行带薪提前离岗,从根本上优化教师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以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为重点,逐步实行“资格准入、聘任上岗、全员聘用、合同管理”的管理体制。

20、建立促进教师正态流动和绩效考核的管理机制。制定出台中小学教师管理办法,推动全县教师正向流动和双向交流,每年交流数量不低于在职教师总数的10%。新聘用教师除高中以外,全部充实农村中小学。原则上从教年限满5年以上,绩效考评合格方具备流动进城条件。积极推动中小学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完善城镇骨干教师到农村兼职支教、帮教制度。依据政策积极推行教师基础工资与绩效工资相结合的结构工资制,建立教师绩效考评机制。坚持城区教师评聘、晋升职称必须有农村任教、支教经历的硬杆杆。三年内,全县城区中小学专任教师有农村从教和支教经历的比例要达到80%以上。

21、深入推进教师继续教育。积极开展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到2010年,80%的中小学教师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并取得认证。全面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到2010年,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9.9%、97%、95%以上;学历提升率分别达到85%、60%、5%以上;职业高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以“一三五工程”为主要依托,全面加强新上岗教师培训和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深入实施“一二五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不断加强名师队伍建设。到2010年,全县培养1000名乡级以上骨干教师,200名能起骨干带头作用的高水平的省、市、县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50名高造诣的名师和名校长。

22、不断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大力弘扬教育战线的各类先进人物和事迹,每年开展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的评选活动。建立完善奖教奖学激励资金,继续落实“一线代课的省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的政府津贴平均不低于每人每月100元”和“为县级以上优秀教师进行免费体检”的政策。依法落实边远、贫困地区教师的津贴,大幅度提高班主任工作津贴。

六、科学引导,政策激励,推动职业教育实现更新跨越

23、继续加强职业高中招生工作。2008年,全县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招生比达到1∶1,并逐年有提高,实现职业教育规模发展。

24、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就业市场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相关专业,开发新的课程和教材。采取与企业联手等办法,不断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每年新建1-2个骨干示范专业实训基地。通过一年学基础,二年学专业,三年顶岗实习和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职高学生搭建就业平台,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职业高中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25、整合职高教育资源。到2010年,职业中学实现整体搬迁,办学规模达到每年招生2000人。全面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加快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改革。以县组建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加强校际、校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把学校、企业等市场主体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结,实现资源优化、功能整合、优势互补,推进我县职业教育的区域化、规模化和集团化。

七、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打造平安、和谐、文明校园

26、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逐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加快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力争两年内完成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加强德育阵地建设和创建工作,到2010建成市级以上德育基地25个,县级德育基地60个,县级以上依法治校示范校70所,县级以上平安校园100所。

27、不断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强化职能部门责任,完善工作责任制,抓好学校的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建立长效机制,采取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并重的手段,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杜绝校园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28、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继续深入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明风尚。到2010年,以县建成50所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

八、正确引导,依法规范,促进幼教、成教、民办教育协调发展

29、巩固和加强幼儿教育。制定加强和改进幼儿教育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理顺幼儿教育办园体制和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公立幼儿园的示范引领作用,确保以县办好至少1所以上公办示范幼儿园,以乡镇办好至少1所以上的公立性质的中心园,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强化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

30、继续推进成人教育工作。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为主要内容,扎实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加大乡镇农技校的投入,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农民素质提高和收入增加,全面推进“科教兴乡”和“科教兴县”战略的实施。

31、依法加强民办教育管理。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民办教育资质审核、质量监控和督导评估体系,实行民办学校年检制度,促进民办教育走依法办学、规范发展的道路。创设条件,尽快完成民办兴才中学的建设。

九、政府主导,部门联手,创优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外部环境

32、营造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全面实行“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办学体制,明确落实县乡两级政府和村级组织发展教育的职责。乡村两级要积极支持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协助当地学校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积极维护学校的治安、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加大经费多元筹措力度,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兴学助教,为教育发展提供更大的资金支持。

33、加强部门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发挥各自优势,在政府的主导下,共同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发展改革部门要切实把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作为优先发展领域给予项目支持。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保障功能,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依法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编制、人事部门要在学校编制和用人计划等方面给予支持。国土、规划、建设部门要在学校新改(扩)建用地、危房鉴定、校舍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税务部门要加强城市教育费附加征收力度。公安、工商、文化、执法部门要加强对校园治安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依法保护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

34、加强教育督导评估。县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充分发挥督政、督教、督学的职能,加强督导队伍建设,完善督导评估制度,积极开展对全县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落实党政领导基础教育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每年对各乡镇主要领导履行教育工作职责情况进行考核通报,以县表彰一批教育工作综合评估先进乡镇和党政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