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扩大旅游开发建立生态旅游区的意见

扩大旅游开发建立生态旅游区的意见

旅游业是21世纪的向阳产业。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对拉动内需、繁荣国内市场影响巨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提出了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战略目标。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区”奋斗目标,大力实施“推进跨湖发展、加快‘四区’建设”发展战略,把加快旅游业发展作为建设“生态休闲旅游区”重要内容,并逐步加以落实,全区旅游总收入逐年递增,旅游业发展的基础逐步完善,呈现出十分美好的发展前景。十二五”期间,进入了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时期。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区旅游业的发展,建设生态休闲旅游区,实现旅游业发展的新跨越,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及原则

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实施“跨湖发展”战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大旅游招商力度,加快景区项目建设,不时完善旅游体系,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将野生荷花世界打造成环洞庭湖“AAAA级景区,努力创建湖南省生态明珠、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区)和中国“国家旅游名片”实现我区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2.主要目标: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25%占GDP比重20%

3.基本原则:一是优势优先原则。增强服务旅游业发展的优先意识。大力发展观赏旅游、休闲旅游、体验旅游,依托“三大平台”举办、协办“三大节会”打造“四大品牌”唱响“一大主题”二是项目带动原则。依照“规划一批,建设一批,运营一批,提升一批,贮藏一批”原则,着力做好旅游项目的招商和建设,以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带动旅游框架的构建和旅游产品的优化升级,以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带动旅游业的全面发展。三是区域合作原则。切实加强“1+5区域协作。借助“楼”岛”湖”桥”环洞庭湖经济圈、沿长江经济带及“五湖牵手五岳”等旅游资源,以野生荷花世界、濠河乡村湿地公园为龙头,促进我区与市、省、全国旅游知名品牌实现资源一体化、市场一体化、产品一体化和品牌一体化。四是创新原则。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结合外地实际,高起点、高标准构建、制定我区旅游构架和营销策略,构建新型的旅游业态。五是可继续发展原则。注重生态环境、文化景观的维护和利用,积极开展旅游项目开发的环境效应评估,推进资源维护型旅游开发方式、资源节约型旅游经营方式和环境友好型旅游消费方式,进一步营造生态优良、社会和谐的旅游大环境。

二、推动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4.坚持规划先行。城乡一体化规划指导下。认真制定和完善重点片区、重点项目、区域旅游合作等旅游专项规划。加强对整体性自然与文化景观的规划和保护。景点景区、文物维护点、森林公园、自然(生态)维护区、乡村绿地和公园以及各镇(办事处)场生态休闲旅游项目等各类专项规划,要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相协调。各部门要把与旅游相关的内容纳入本行业的规划,实现旅游与其它产业的互动与融合。各镇(办事处)场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区域内旅游业发展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5.坚持项目带动。大力推进重点旅游项目的建设。即“五大星级旅游酒店”宾馆、明月大酒店、湖南虹宇生态园、乡村之恋、野生荷花世界等五家;五大旅游景区”以公园和濠河湿地公园为主的乡村湿地文化体验区,以野生荷花世界和东洞庭湖湿地为主的生态湿地旅游区,以天井山森林公园为主的山林休闲旅游区,以柳林洲镇、西城街道办事处为主的乡村生活体验区,以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遗址、周逸群烈士墓为主的红色旅游区;五大旅游特色街”六门闸野生鱼都、挂口美食街、旅游路旅游商品街和柳毅路绿色葡萄走廊;五大场馆”区体育文化中心、洞庭湖特产市场、旅游服务中心、洞庭湖民俗博物馆和野生荷花世界精品荷花观赏园;五大旅游企业”旅游商品加工企业和旅行社。充分发挥休闲旅游协会的作用,组织制订生态休闲农庄评定规范,完善组织章程,打造生态休闲农庄经营集团。鼓励尝试开发建设乡村家庭旅馆、汽车旅馆。确定一批旅游重点项目和储备项目,积极推进,分步实施。建立和完善旅游项目生成、投融资、协调以及专家咨询与评估制度。扶持特色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商品,积极培育旅游商品市场。

6.健全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区交通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停车场等辅助设施,健全出租车、公交车、观光巴士、旅游车辆服务体系。依托市旅客服务中心,提供交通、观光、信息等旅游服务,辐射周边地区重要的旅游景区(点)建立全区旅游信息服务电子网络。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支持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交通站点、商务区、景区(点)等设置全区旅游咨询服务网点,设立旅游服务热线,实现电话及网络在线咨询。建设规范的多语种的路标、旅游导示牌等各类标牌,规范和完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建设一批方便、整洁、适用的旅游公厕。旅游服务设施要符合无障碍规范。开展创建文明风景区(点)以及文明导游员等活动,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7.创新旅游产品。加大旅游线路开发力度。形成“春采-春尝-夏游-夏钓-秋猎-秋观-冬割-冬摄”于一体的综合性线路;美女水库-仙人洞-古银杏-云雾山-狮子山-天井山”森林旅游线路;洪水港-金门堡-殷家铺-华容河”华洪运河游。强化旅游与文化的结合,注重中华激进文化与民俗文化的挖掘、整合和链接,深度开发激进民居、古窑址、湖乡劳动生活习俗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野生荷花旅游节、美食节、腊月民俗文化节、野生湖藕文化节、团湖采罶节、农垦文化节以及沿湖沿江马拉松竞赛等旅游产品,丰富旅游文化娱乐项目。依托野生荷花世界建设廉政文化基地。结合工业园区发展开发工业旅游产品。中心城区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发展都市购物旅游产品。做好旅游产品研发效果和知识产权维护工作。

8.创新市场营销。根据国内旅游发展趋势。吸纳中心城区,盘活高铁高速,开拓邻省国内市场,涉足港澳台及国外市场”思路,加强旅游与宣传、外事、新闻媒体、文化、经贸、交通等部门的联系与合作,有效整合全区资源,联合对境内外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加强与航空公司、铁路、重要旅行社、友好单位的联系和合作,构筑旅游营销网络体系。加大促销力度,通过积极开拓周末、假期旅游市场,推动都市观光旅游市场,发展科技教育旅游市场,促销乡村田园旅游市场,拓展自驾游市场。开发以中老年旅游市场为重点,发展健康生态、登山、沿湖沿江旅游;以学生为重点,发展科普、考察、体验旅游。

9.强化区域合作。强化“不求所有。进一步提高谋划水平,进一步强化“规划先行”观念,执行落实好城乡一体化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积极主动加强衔接协调,整合国家、省市旅游建设开发项目,共同开发与维护区内优势生态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协作单位人才和经验优势,加强区内旅游人才的培养,健全和壮大旅游队伍。努力加强与武汉市蔡甸区等友好区的协作,积极融入“五湖牵手五岳”环洞庭湖经济圈、楼岛湖”大旅游发展格局。

10.建设法制平安旅游。制定《旅游客运管理方法》一日游管理方法》星级饭店管理方法》旅游景区(点)管理方法》等区域性旅游管理规范性文件。对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区(点)旅游运输企业(车、船)等单位的设施设备和旅游服务实行质量规范化等级评定管理。建立和完善相关部门横向互动和联合执法机制。严格执行旅游平安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建立旅游平安预报、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重点做好旅游高峰期和重点旅游区社会治安、交通疏导、消防监管、卫生防疫和紧急救援工作。严格大型节庆活动平安审查和安全保障。重点督察游客运载工具、平安关键部位。完善旅游平安服务。

11.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维护与开发并举。切实加强山形地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生态植被、文物古迹的综合维护,大力实施生态公益林维护、森林防火、防灾综合治理工程。正确处置好资源维护与开发的关系。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建设生态农业体系,坚决关停污染严重企业,有效控制和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确保达标排放,无害化处置。以生态建筑、生态家园、生态社区、生态城镇、生态乡村为载体,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夯实生态文化旅游的基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三、加大扶持力度。

12.加强资源整合。依照“谁开发、推投资、谁保护、谁受益”原则。适度整合森林资源维护、农业综合开发、农村能源、乡村公路、新农村建设、移民安排项目等专项资金,优先用于发展旅游业。

13.保证用地需求。将旅游业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一料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使用远离乡村中心无需基础设施配套的土地,免征乡村基础设施配套费。

14.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有关生态、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凡涉及收费的按有关优惠政策和区定最低规范执行。

15.加大旅游投入。自去年起。去年设立旅游业发展基金,并按一定比例逐年增加。主要用于旅游发展规划编制、重大项目前期费用、宣传促销、知名旅游品牌创建、旅游风光画册制作、旅游交通导览图制作、旅游商品研发和重点旅游建设项目贷款贴息、财政补贴以及绩效奖励等。各镇(办事处)场也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扶持旅游业发展。鼓励社会资金投资旅游业。

16.实行激励机制。从去年起。

17.创新体制机制。鼓励景区创新经营体制机制。实行旅游资源资本化、景区经营公司化,成立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建立旅游投融资平台,发展新的旅游业态,推进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不时激发活力。加强银企合作,以资源换资金,运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等模式,进一步拓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建立旅游重点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库,加强对旅游项目的重点推介,优化旅游投融资环境,以大项目为载体,以企业为平台,以资本为纽带,吸引知名大企业以及民间资金参与旅游开发建设,使旅游业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和重点,推动旅游资源向旅游资本转变,实现资本与资源的最佳结合,走以市场运作为主的旅游发展新路子。

18.培育人才队伍。依托现有教育资源。大力加强旅游管理服务人员和导游人员的教育,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大人才培训、交流、引进力度,制定并实施生态文化旅游业建设干部人才素质提升计划。推动高校与地方共建合作,培养急需紧缺人才,积极探索灵活的用人机制。建立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提供人才保证。

19.强化行业管理。加强旅游行政执法体系和质量监督网络建设。规范旅游企业经营行为。加快星级饭店、旅游景区、旅行社等级评定和管理,不时提高服务质量的规范化水平。加强平安防范体系建设,确保旅游市场平安。

20.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旅游业发展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对年度生态休闲旅游区建设工作目标任务进行综合考评。各镇(办事处)场要成立相应的协调及办事机构,负责旅游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要依照各自分工,把旅游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规划和议事日程,认真履行好各自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