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日企业家的差距个人读后感

中日企业家的差距个人读后感

近日,集团公司总经理蒋洁敏推荐阅读《读者》2011年第四期上刊登的王永所著《中日企业家的差距》一文,在石油企业各单位掀起了学习热潮。我作为石油企业中的一员,读后有几点感想。

《中日企业家的差距》一文以对比方式阐述了中国企业家和日本企业家之间的文化差异、理念差异、意识差异,列举了中日企业家的不同追求,对技术、速度、规则等方面的不同理解,指出了中国企业经营者应该努力的方向。

中国企业为什么要向日本企业学习?无论从地理环境的接近性上、东方文化的亲近性上,日本企业在中国都有优势,中国人的很多东西,西方人是不能一下子适应和摸索出规律的。

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中国石油企业在陆上油气勘探、油藏经营管理、钻井工程、管理施工等方面已经进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但在炼油化工方面,与国际大石油公司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装置平均规模小、工艺水平较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与装备大部分依赖进口等;在海上气勘探开发、液化天然气和新能源开发等技术方面,中国石油企业处于落后或空白状态。

为什么我们处在边缘,主要原因之一是不掌握核心的、先进的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一条永恒的真理。资源短缺、国土狭小的日本,发展到今天靠的是技术领先。业内人士常说,美国人掌握标准,站在最高端;日本人掌握技术,站在中间;中国人有得是力气,只好在底端干苦力。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企业缺少资金、技术和管理,于是采取拿来主义。最具典型的是汽车业的“以市场换技术”,结果市场给了人家,技术却没学来。

诚然,日本目前的国力排在世界前列,日本的生产技术水平全世界有目共睹,在有如此发达水平的条件下,而自然资源确保护良好,作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很是难能可贵,恐怕中日企业家的差距,除了王永说的那几点外,还有更多,或许最后还要归结到中日文化的差距这样的范畴中来,但是我认为,王永先生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他看到的现象只是规律的显象而已,更深层次的,他并没有告诉我们。

如何充分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我认为对石油企业自身而言,应在做大做强上游,努力提高下游的竞争力,开源节流,提高效率,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际经营程度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实现由单纯的油气生产商向油气供应商的转变,由国内石油公司向跨国石油公司的转变等方面下工夫。

作为我们石油销售企业要加强油库付油区员工的教育和管理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是保证油库付油区安全的首要工作。要经常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使每个员工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增强安全责任意识。大力普及有关安全知识,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考核,新员工要进行上岗前培训,参加消防安全培训合格,取得上岗证方可上岗。

当我们明确认识到某些差距的时候,要能够正视现实,能够诤言践行就是一种进步。只要端正心态,从文化导向、舆论宣传、思想教育方面加强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修炼,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文化素养的提升,差距一定会缩小乃至转变。

通过深读王永所著《中日企业家的差距》一文,让我深深感到我们石油企业与日本的企业差距是较大的,我认为只有摸透家底,看清别人的路数,转变发展观念,寻找自身不足,认识差距,采取更为务实的科学发展路径,才能缩小差距,迎头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