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日文化交流论文

中日文化交流论文

中日文化交流论文

中日文化交流论文范文第1篇

7月11日上午,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长沙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和中国主席吴伯雄等海峡两岸各界人士5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

贾庆林发表了题为《大力加强两岸文化教育交流 建设两岸同胞共同精神家园》的演讲(全文另载)。

吴伯雄发表了演讲。他表示,本届论坛以深化与推进两岸教育文化交流合作为切入点,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经贸与文化是连接两岸的两座桥梁,缺一不可,现在该是搭起文化桥梁的时候了。要共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创建两岸文化产业合作的平台;要加强教育交流,开放大陆学生到台湾求学,承认大陆学历,同时鼓励两岸学校与学生之间展开研究与教学合作,推动交换学生计划;要推动媒体合作,为两岸同胞搭起资讯沟通的桥梁。希望与会人士能够集思广益,为两岸文化交流的发展提出新看法、新视角、新思路。深信本届论坛必将获致丰硕且具有前瞻性的方案与计划,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为两岸人民情感的融合,再度扮演强而有力的推手角色。

本届论坛由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与中国国政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以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为主题,围绕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拓展两岸教育交流合作等三项议题展开研讨,并将举行一场两岸经贸合作座谈会。

论坛开幕式由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和中国副主席林丰正共同主持。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钱运录、文化部部长蔡武、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湖南省省长,中国副主席蒋孝严、吴敦义,新党主席郁慕明,亲民党秘书长秦金生以及无党联盟主席林炳坤等出席开幕式。参加本次论坛的有两岸文化界、教育界、新闻界、经贸界等各界人士、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代表。两岸文化、教育主管部门人士和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负责人作为特邀嘉宾、特邀专家出席了论坛。

人民日报长沙7月12日讯,文化部、教育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相关负责人,在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期间,公布了多项促进两岸文化教育交流的政策措施。

文化部部长蔡武表示,大陆文化主管部门正在制定并将适时出台惠及台湾演艺界的政策,如鼓励台湾业者在大陆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演艺经纪公司在大陆设立分支机构等。

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说,教育部决定,参加台湾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验,且考试成绩达到台湾一流大学录取标准(顶标级)的台湾考生,可直接向大陆高校申请就读,经学校面试达到录取标准即可入学。鼓励、支持两岸高校通过校际交流合作,实施互换学生计划,并相互承认学分。

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在专题研讨发言时公布,允许台湾有线电视网络服务公司,在福建省提供有线电视设备和相关技术咨询服务。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表示,新闻出版总署将把北京、上海、福建、江苏、浙江作为两岸出版交流试验区,支持两岸业者以版权贸易形式合作出版科学技术类期刊。

7月12日下午,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长沙落下帷幕。贾庆林和吴伯雄出席闭幕式。

贾庆林在闭幕式上发表讲话,代表中共中央对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

贾庆林表示,从去年12月第四届论坛到现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两岸关系在和平发展的轨道上又取得了新的积极进展,经济关系进一步密切,各项交流不断深化,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逐步扩大。展望未来,我们希望继续按照先易后难、先经后政、把握节奏、循序渐进的基本思路推进两岸协商,推动实现经济关系制度化和经济合作机制化,拓展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积极推进两岸民间往来。我们深信,只要两岸双方不断巩固和深化政治互信,努力创造条件,也一定能够逐步破解两岸关系中的其他难题。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两岸同胞共同选择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方向是正确的,前景是光明的。让我们一起努力,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携手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吴伯雄在讲话中表示,经过与会人士的热烈参与和讨论,本届论坛圆满成功,获致丰硕成果。论坛首次为两岸文化与教育的代表人士建立直接沟通与对话平台,使我们对中华文化的未来,尤其是中华文化能够屹立于全球多元文化之中并发挥领导角色的愿景,更充满了信心与希望。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坚忍不拔的民族,中华文化是最具包容性的文化。两岸同文同种,血脉相连,源自同一祖先,不仅使用相同的文字、语言,更拥有相同的文化。21世纪是两岸合作共创新局的契机。期盼下次再聚首时,此次论坛的具体成效已能甜美收割。相信两岸透过畅通的对话平台,必能携手共创未来,为中华民族打造新盛世。

蒋孝严宣读了“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共同建议”(全文另载)。

代表主办单位作了小结。他说,本届论坛内容丰富、气氛和谐、成果显著。论坛形成的“共同建议”,是与会各界人士集思广益的结晶,充分体现了两岸各界的共识。“共同建议”揭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在两岸文教交流合作中的核心地位,强调了文化和民族认同是凝聚两岸同胞共同意志的根基所在,提出了加强两岸文教交流的总体思路,为推动两岸文教交流迈上新台阶描绘了蓝图,也为今后两岸协商文化教育交流协议打下了基础。

钱运录、蔡武、张春贤、、林丰正、吴敦义、郁慕明、秦金生等出席闭幕式。

・・・・・・>>>

7月10日下午,贾庆林在长沙会见了吴伯雄和应邀出席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部分台湾人士。

贾庆林高度评价吴伯雄为推动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作出的宝贵贡献,并转达了总书记的亲切问候。

贾庆林表示,全面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任重而道远。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既要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还要有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有力的精神支撑,凝聚起两岸同胞的共同意志。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有责任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通过全面加强文教交流合作,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不断增进两岸文化、社会和人民思想感情的大融合。

吴伯雄表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向是正确的,得到了两岸人民的支持。两岸人民同文同种,同属炎黄子孙,应该加强文化交流和感情融合。由国共两党有关方面举办的论坛,已成为两岸各界交换意见的重要平台。这次来参加论坛的台湾方面代表,人士只占不到四分之一,大多数是其他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这是十分可喜的。希望论坛能够取得丰硕成果。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钱运录,中共中央台办主任,文化部长蔡武,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湖南省长,湖南省政协主席胡彪等参加了会见。

中日文化交流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母语;简易视频会议装置;国际交流;能力和意识变化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1―0143―04

一 序言

通过文献调查发现,国内对视频会议的研究大多处于技术开发层面,而在应用层面,尤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报告十分罕见。

日本有几则视频会议应用于教育方面的成功事例。宫地等[1]在日本国内的两所学校围绕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了视频会议交流,结果,学生的就业意识、判断能力、讲解能力等显著提高,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关心也有提升。耕和大浦等[2]分别与海外学校用英语进行了视频会议交流,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很难把握提问的时机,很难了解对方的情况,但总体上对远程交流有着较高的满意度。通过以上研究事例,可以得知,视频会议交流是与外校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有效手段。

为了研究如何通过简易视频会议装置和母语进行国际交流,并测定其效果,中国东北师范大学的王以宁研究组和日本冈山理科大学的宫地研究组从2007年开始进行了视频会议交流。总结07年的实践工作后,双方对交流工作中的成绩和一些不足进行了充分讨论,为提高后面工作的水平形成一致意见[3]。在08年的交流中,对通信技术系统做出改进,提高了双方交互质量。此外,在交流内容和活动上也都作出了进一步调整,提高了两校间远程交流学习的水平。这里,介绍2008年的实践过程和结果。

二 实践内容和方法

2008年11月17日~2008年12月22日期间,东北师范大学和冈山理科大学,进行了定期的(每周一次)国际视频会议交流。使用的视频会议系统是Windows Live Meeting简易装置。交流计划和内容如表1所示。参加人员分别是东北师大王以宁研究组硕士生11人和冈山理大宫地研究组大四学生5人。交流情景如图1所示。

在国际交流中,首先要解决的是语言问题。通常国际交流中使用的是英语,但是,日方学生不能用英语进行自如的对话,中方学生也更擅长用母语进行表达。因此,交流中导入了一名翻译,翻译工作由精通汉语和日语的作者中的一人担任。这样一来,中方就可使用汉语、日方则使用日语,即双方使用各自的母语交流。

交流的目的是,通过与国外同专业学生进行交流,加深对毕业论文的理解,提高相关能力和意识,了解对方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并通过及时的提问,扩大研究视野,了解文化和研究方面的差异。

实施方法是,在交流之前,翻译人员将学生的研究内容记述文件用对方语言翻译出来,然后用网络传递给对方每一位学生。在2007年的交流中,研究内容只写在Word文稿中传给对方,以此进行介绍说明。而2008年,则是前半部分将对毕业论文的介绍用Word文稿进行整理和介绍,后半部分是用Power Point做成课件,以此进行发表说明。这种交流方法尚无前例。

通过交流前的调查发现,两国学生的发表能力都比较弱。为此,2008年度的交流中,正如上面所述,新引入了基于Power Point课件的发表活动,并要求学生们对发表活动进行评价。交流之后,观察分析学生们的能力有无提高。

如表1所示,本次交流使双方每一位学生都具有了发表和评价的机会。发表内容是各自的毕业论文内容,学生将其整理出来,并用PowerPoint课件进行介绍。翻译人员将课件进行翻译,在交流之前传给对方。发表是用本国母语进行8分钟左右的说明,然后接受5分钟对方的提问,最后外国学生和本国学生共同对发表者进行评价,同时,发表者也做一个自我评价。

评价内容由“(1)题目合适吗?(2)背景合适吗?(3)文字大小合适吗?……”等8项关于课件制作方面的评价项目和“(1)发表容易听懂吗?(2)能脱稿进行发表吗?(3)声音能听清楚吗?……”等7项关于发表方面的评价项目组成。评价标准是“1.不合适,2.有点不合适,3.一般,4.比较合适,5.十分合适”等五个等级。

三 能力意识调查及其效果

在交流前和交流后分别对相关能力和意识进行了调查,通过比较分析前后的变化可以得知交流的效果。同时为了了解能力和意识是通过哪些活动而提高,在调查能力和意识的变化时,要求填写受益的活动,活动包括2008年新添加的发表活动、评价活动等30种活动。进而观察分析交流结果,提取受益的活动。

以中方11名学生和日方5名学生作为对象,要求学生们将个人的学习欲、发表等方面的能力意识变化,用九段评价法进行评价。其评语范围是[1.完全没有,3.有一点点,5.一般,7.较多,9.很多]等九个评价等级。因学生人数较少,所以选用Wilcox on检验法分别对两国学生的43个项目的交流前和交流后(第七次交流后)的评定值进行了统计分析。其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

1 对中方学生们的显著性检验结果

对中国学生进行Wilcox on检验的结果如表3所示。全部43项问题的平均值在0.1%水平下,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认为,中方学生整体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了。

之后,还对每项问题的交流前后评定值进行了Wilcox on检验。下面对0.1~1%水平下有着显著差异的28项进行分析。本次实践分别以Word和Power Point整理并发表了各自的研究内容,并且进行了及时的提问和回答,所以,中方学生的“(15)发表能力”显著提高了。通过国际交流,了解了日本学生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所以“(5)课题设定能力、(29)创造能力”显著提高,并意识到“(41)与国外学生进行交流有收获、(39)了解他人的研究,可拓展思维”。通过将研究内容分别以Word和Power Point两种方式整理并向国外学生进行说明讲解,“(14)解说能力、(10)对相关信息的整理能力、(13)将自己的想法用文章以外的形式表现的能力”显著提高。并且意识到了“(33)向他人进行说明可加深对毕业论文的理解、(32)向他人进行说明是很有意义的”。另外, 本年度的实践,对每次发表活动都进行了互评和自我评价。通过这些评价活动,“(18)正确评价自己能力、(19)正确评价他人的能力”显著提高。

另外,通过与国外学生做及时交流和现场提问,“(16)提问能力”显著提高,意识到“(31)整理疑问是很有意义的、(36)向他人提问可拓展思维、”。每当发表结束时,被国外学生提问,然后对提问进行相应的回答。通过这些活动,“(20)自我纠正能力、(14)解说能力”显著提高,并意识到“(38)回答提问可加深对毕业论文的理解、(34)被提问可加深对毕业论文的理解、(37)被他人提问可拓展思维”。

中方学生国际交流,提高能力同时“(4)计算机应用意识、(1)对计算机的兴趣或关心程度”也提高了。另外,通过围绕毕业论文的七次国际交流,“(30)对视频会议系统的关心程度或兴趣、(25)成就感、(22)实践能力、(7)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的欲望”也都显著提高。最后普遍反映出“(41)与外国学生交流有收获”“(42)即使不懂得对方语言,但通过翻译也能理解”。

2 对日方学生们的显著性检验结果

对日本学生进行Wilcox on检验的结果如表2所示。全部43个项目的平均在显著水平0.1%下,具有显著性差异。可以认为,日方学生的总体意识或能力显著提高了。

之后,还对每一项的交流前后评定值进行了Wilcox on检验。对表3中的5%水平下具有显著性变化的四项进行说明分析。因为,08年度的实践分别以Word和Power Point整理并发表了各自的研究内容,并且进行了及时的提问和回答,所以,“(15)发表能力”显著提高了。因为,通过翻译者的翻译和参考文献理解对方的研究内容,而且文章的每一段都停顿一下,给予提问的机会,所以“(16)解读他人讲话的能力,提问能力”显著提高。同时,通过有效地提问得到有关毕业论文的及时回答,进而“(36)提问可加深对毕业论文的理解”。因为,发表要在指定的时间内进行完成,而且在发表后,能够得到国内、国外学生的及时评价,所以,“(6)计划能力”也显著提高了。

另外,日本学生也反映出“(41)与外国学生交流有收获”“(42)即使不懂得对方语言,但通过翻译也能理解”的倾向。

3 对受益活动的分析

为了寻找能力与活动之间的关系,研究能力意识是如何提高的,在交流结束后的能力意识调查中,要求学生们填写相应的受益活动,然后分别对两国进行横断面分析(Cross-section survey)和集群分析法(cluster analysis)。

从横断面分析来看,中国学生认为受益的活动是,“22.回答毕业论文的相关问题(15.3个/人,共168个),30.评价他人的发表(14.4个/人,共158个),32.将研究用PPT进行总结(10.2个/人,共112个)”居多。集群分析结果是,上述活动“22”、“30”、“32”各位一个群,其余的活动组成一个群,总共分为了四个群。

日本学生认为受益的活动是“30.评价他人的发表(11.8个/人,共59个),31.用Word总结论文内容(8.2个/人,共41个),19.对毕业论文进行说明(6.8个/人,共34个)”等活动居多。集群分析结果是,上述活动“30”、“31”、“19”各分为一个群,其余的活动组成一个群,这样共分为了四个群。

四 总结

介绍了中国东北师范大学和日本冈山理科大学在2008年共同进行的基于母语和简易视频会议装置的国际小组交流过程及其效果。与2007年比较,2008年主要新增加了发表活动和评价活动。

经过七次的基于母语的国际交流,两国学生均认为,“(41)与外国学生交流有收获”,“(42)即使不懂得对方语言,但通过翻译也能理解”。由此,再次验证了即便使用简易视频会议装置和母语进行国际交流,也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意识,促进学生的研究活动。

总结问卷的“自由回答”中的陈述,日本学生在发表结束之后,从听到汉语的提问,到翻译成日语为止,并没有感觉到异常或漫长。中国学生也是同样认为。这说明,基于母语也完全可以很流畅地进行国际交流。

从交流的效果和学生们的反馈中得知,即便使用简易视频会议装置和母语进行国际交流,通过相应的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多种能力和意识。今后将继续开发和实施不同的交流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其他能力意识。

参考文献

[1] 地功, 成喜.テレビ会交流による路意を育成するみ[J].教育システム情学会,2006,23(4):197-203.

[2] 耕治郎,市雅之,池田康彦.日隔授における教材システムのと用[A].日本教育工学会第23回全国大会演文集[C].日本:日本教育工学会,2007:409-410.

中日文化交流论文范文第3篇

会议主题:务实、创新、高水平。

论文征集内容:

1.国内外日用化工新技术发展趋势

2.化妆品、洗涤用品新技术

3.新原料(包括香精香料及防腐剂)在日化产品中的应用

4.生物、生化及天然活性物在日化产品中的应用

5.日化产品的安全与功效性评价

6.行业法规与现代科学管理

论文要求:1. 论文字数以3000字左右为宜;2. 提交“论文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作者职称及所从事专业”(论文摘要限定150字以内);3 .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要中英文对照;4 .上交论文一律用word格式发到学会电子邮箱;5. 论文征集截至日期为2007年 7月 30日。

论文评选:经专家委员会评选,对优秀论文,给予表彰奖励、颁发证书;对青年优秀论文推荐上报北京市科协。参加评选;所有获奖论文作者的名单登载在《中国化妆品》和《北京日化》杂志上;对征集的论文编辑成册,出版论文集。

收费标准:参加讲座的外企及有关单位按30分钟/场,每场收费2000元。论文集广告费:彩页 2000元,黑白(文字) 1000元。

交费时间:2007年 8 月 15日前汇至北京日化学会。

研讨会期间设有新产品展示:内容:日化产品、原料、设备、包装、OEM、新技术成果转让业务洽谈。

规格: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价格:1500元。报名截止时间2007年7月30日。

学会地址:北京市崇文区东四块玉南街32号

邮编100061

联 系 人:刘静安 胡翠兰

电话:010―67113081

传 真:010―67173252

电子邮箱:bjrhxh@sina.省略

中日文化交流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能力;商务日语教育;知识;技能;态度

doi:10.16083/ki.1671-1580.2017.04.01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4-0061-03

一、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定义及内涵

关于“跨文化交流能力”,世界上很多学者Ham.mer(1989)、Byram(1997)、Bennett&Allen(1999)等对其进行了定义。目前,最受跨文化学者们欢迎的定义是:“建立在个人的跨文化知识,技能和态度基础之上的,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进行有效和恰当沟通的能力”。《高等学校日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4年)中对“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定义为:学生应能通过语言学习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并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多元文化现象;能敏锐觉察、合理诠释文化差异;能灵活运用策略完成跨文化交流任务;能帮助中、日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

跨文化交流能力在知识培养方面,以下几方面尤为重要:

第一、不断积累对自身文化和他文化的知识,并且对此进行分析,理解文化间的异同。交流与文化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交流方式主要从文化知识中习得。只有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才能理解不同文化中价值观的不同,习惯的不同和行为方式的不同。

第二、牢记语境对交流所产生的影响。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从跨文化沟通角度,提出了“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日本人在交流过程中对语境有着很高的依赖性,即日本属于高语境文化的国家。高语境文化交流中,信息只有很少一部分直接出现在说话者与听话者的语言中,绝大部分信息出现在说话人的语境背景之后,或内化于个人内心当中。因此与日本人交流时,需要从对方上下文、语气、表情、当时环境等因素中识别和把握说话人的真实意图,明白其话外之音、言外之意。

第三、提高日语语言和非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能力主要是指按照日语的发音、文法等规则使用日语语言的能力。语言能力是指根据不同的场面、对象或状况采取适当的语言来进行交流。但是在实际交流中,65%~70%以上的信息量是需要非语言交流方式传达。非语言交流方式因文化不同而不同,所以如果欠缺该方面的知识,就会引起文化冲击。

跨文化交流能力在技能培养方面,以下几方面尤为重要:首先、培养与人树立良好关系的能力。建立与异文化人们良好的关系,并维持该关系良好持续的发展。其次、培养平等交流的能力。当与对方意见不同时,能够明确表达出自己的意见,但对对方表示尊重,并且支持对方陈述自己的意见。再次、对比观察自他文化的异同。并且在对比观察后,再次重新审视自身文化,进行交流。

跨文化交流能力在态度培养方面,以下几方面尤为重要:第一、对异文化充满好奇心,并且以一种开放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异文化。只有对异文化充满好奇心,才会积极主动的去了解。第二、拥有文化相对主义思想和异文化意识。为了进行顺利的跨文化交流,基于文化相对主义的异文化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文化相对主义的核心即为“承认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并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因此我们应当跨越以自身文化为中心,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要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

在商务日语教学中,对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如果能够将知识、技能和态度三方面相结合进行全方位、立体型的培养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状态。但是在目前的商务日语教学中,仍然较为注重商务日语知识和商务礼仪的传授,而对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的关注还稍显滞后。

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

(一)充分利用相关影视资料。影视资料主要是以使用母语交流的人们为对象,将真实的生活片段展现出来,体现出真实的特色。因为影视资料具有趣味性、语言和场景的真实性、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等特点,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上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素材。因为影视资料往往是图与文一起显示,达到视、听、说三位一体的立体性,而且其中还包含了一定的情感与思想,所以往往比教材或单纯的音频资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视资料还能让学生感受最真实的语言氛围,体验最地道的语言表达,并且掌握一些句型的表达,能够提高日语语言表达能力和准确度。同时,影视资料中还会出现一些非语言的行为动作,即包含了日本的文化、风俗、日本人的行为习惯等。在利用影视资料时,可以在影视资料赏析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设某些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观赏影视资料。在赏析后,可以进行合理的评估。如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其中人物;写出最喜欢的经典台词等。

(二)采用案例分析法。可以收集身边的事例或者新闻、报纸、杂志上登载的现实中发生的异文化冲击的事例,并对此进行介绍。通过对事例的介绍,让学生对事例中出现人物的文化背景的特征、产生误解或文化摩擦的原因进行讨论、并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案例分析法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跨文化冲突发生的原因;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的敏感性;而且通过讨论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自他文化的理解。通过反复的训练,可以在培养学生实际交流中,根据不同的对象、场面、内容、状况选择恰当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的能力。

(三)采取PBL教学法。PBL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以构建主义为核心基础的PBL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目的在于让学习者投入到问题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在课堂中,由教师提出任务,把商务活动的一部分搬入教室,赋予人物角色,在教室中进行模拟学习。在商务日语课堂上,可以将中日文化中的某种文化冲突作为问题由学生来谈论,并且得出结论。

(四)采取任务先行型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有很多种形式。在初级日语书中,经常是以“文型导入一使用所学文型进行角色扮演”的步骤来进行以“巩固文型练习”为目的的角色扮演。在已有的商务日语教材中,也是按照“场景提示一表达练习一相同场面角色扮演”的步骤来进行角色扮演,所使用的表达方式均为已经学习过的表达方式,主要目的是巩固所学文型及表达方式。

任务先行型角色扮演是一种情境模拟活动。即“就某特定情境,学生分角色扮演情境中的人物,并通过目的语将情境中具体发生的情况演绎出来”。任务先行型角色扮演与单纯性的角色扮演有明显的区别。其特点是:特定情境的创设包含了交际中可能出现的文化冲突;任务先行,使学生明确了在本交际活动中所要达成的目标;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没有事前学习相关的表达方式,所以学生必须要考虑如何发话,采取何种行为。即角色分配、情节讨论、表演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通过表演、观察、分析、评价、讨论、反思,培养思辨力和多文化视角。

中日文化交流论文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为目标,以交流、推广为重点,以交流、互换、观摩、展示为主要形式,提升社区文化建设整体水平,为迎办2008年奥帆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活动主题:群众文化交流共建和谐社区

三、活动时间:**年5月24日至6月23日

四、活动地点:街道文化中心、社区文化中心及社

区文化广场。

五、活动安排

整个活动分为七大板块:社区文化中心观摩交流活动、社区文艺辅导交流活动、图书交流、推介及征文活动、社区文化理论交流活动、“共享工程”推广活动、社区文化宣传推广活动、社区文化档案观摩活动。

(一)社区文化中心观摩交流活动

1、社区文化中心交叉观摩。6月上旬,办事处将组织街道13个社区的书记到区文化局推荐的其他街道具有代表性的社区文化中心进行观摩交流,增进了解,取长补短,

2、社区文化中心开放活动。交流月期间,社区文化中心要充分发挥文化中心的作用,立足辖区实际,组织开展娱乐、才艺展示、图书交流等活动,培育社区特色文化活动项目,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参与,丰富活跃居民文化生活。

(二)社区文艺辅导交流活动

1、文艺辅导培训活动。办事处在文化交流月期间将邀请文化馆业务干部深入社区举办舞蹈和绘画两次集中辅导培训。同时,各社区要依托文化中心组织举办文艺辅导和培训讲座活动,提高社区文艺团队水平。

2、文艺辅导成果展示。6月中旬,街道将组织举办一次社区群文辅导员培训成果展示活动,在此基础上,挑选优秀节目参加全区社区辅导示范点成果展示活动。

3、群文辅导员队伍建设。对现有社区群文辅导员进行一次全面统计,进一步完善群文辅导员登记制度。

(三)社区图书交流、推介及征文活动

交流月期间,街道文化活动中心的图书向六个没有文化中心的社区进行图书流动,加强社区间的图书交流、互换。将以社区为单位,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知识讲座、征文、美文欣赏等系列活动,在社区中倡导开卷有益,引导社区居民形成“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风尚,推进全民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社区文化理论交流活动

6月上旬,办事处将组织街道社区7个文化中心的有关人员开展一次社区文化理论研讨交流活动,研究探讨街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社区文化发展以及如何加强对文化中心的管理等,在此基础上推荐2篇论文参加全区研讨。

(五)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广活动

交流月期间,将依托街道六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通过视频讲座、电影放映等形式,每个共享工程基层点将组织举办不少于4次“共享工程”推广活动,向社区居民宣传“共享工程”,让更多的居民了解“共享工程”,使用“共享工程”,更好地发挥“共享工程”作用。

(六)社区文化宣传推广活动

1、交流月期间,街道的13个社区将利用宣传栏、宣传牌等形式,通过照片、文字介绍等形式向居民宣传社区文化,展示社区文化建设成果。

2、街道向区推荐近年来文化活动材料和照片参加全区电子宣传册页的制作和展示、推广活动,让更多的居民了解社区文化、知晓社区文化、参与社区文化,不断提高街道文化活动的知晓率、参与率。

(七)社区文化档案观摩活动

以社区为单位,将各自的文化档案统一展示、交流,并组织社区参观,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

六、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社区要高度重视这项活动,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筹划,与人文奥运活动、邻居节等活动相结合,组织开展具有本社区特色的文化活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计划安排上报办事处宣文教。

(二)紧扣主题,突出特色。各社区要围绕交流月活动主题,以交流和推广为重点,突出辖区特色,组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使社区文化交流月成为社区居民交流、展示、沟通的平台。要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参与交流月活动,提高社区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加大宣传,推广典型。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要因地制宜,加大对交流月活动的宣传报道,创新宣传载体,要依托宣传栏、社区报、新闻媒体等形式,充分发挥社区楼长(组长)作用,拓展受众层面,扩大交流月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不断扩大交流月活动的影响力和辐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