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公园阅读空间创新建设探究

公园阅读空间创新建设探究

摘要:公园阅读空间是国家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一种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文章结合各省建设案例及新型阅读空间、公园景观建设相关理论的研究,总结出公园阅读空间创新建设主要体现在建设模式、设计思路、空间体量、服务主体、管理模式五方面创新,并指出创新建设应该遵循“游憩需求”“内外共建”“服务导向”“文化特色”四个原则,未来发展应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图书馆主体、坚持社会化参与和坚持创新探索。

关键词:公园阅读空间;新型阅读空间;创新建设

1公园阅读空间建设现状

1.1建设情况

公园阅读空间是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一种,是在国家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建设成果。正如阮冈纳赞在《图书馆五定律》中所说:“公共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并且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公园阅读空间是传统图书馆的补充和延伸,作为中心图书馆的“毛细血管”延伸到城市公园,按照“规模适当、布局科学、业态多元、特色鲜明”的要求,鼓励引入社会力量,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服务,创建小而美的公共阅读艺术空间[1]。公园阅读空间又不同于传统阅读空间,体现在其“边界消融、景观共融、空间交融、尺度适容”,空间设计趋向“自由、多元、复合、亲人和共享”[2]。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研究的公园阅读空间为广义上的公共阅读空间,它包含图书馆、文化馆、书店、阅报栏、阅读椅等能够提供阅读的公共场所以及网络阅读空间。建设公园阅读空间对公园、图书馆、城市发展与市民、游客等多有裨益。2007年以来,我国公园向公众全面免费开放[3],公园游憩成为居民休闲生活的一部分。根据《公园设计规划(GB51192_2016)》,公园具有游憩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科普教育功能、应急避险功能以及经济、社会、环境效益[4]。而公共图书馆以传递文献信息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全民阅读以及实施终身教育为主旨。在公园建设公共阅读空间,既成为图书馆建设新空间、开拓新场景、激发新活力,深化文旅融合服务的有力抓手,又成为公园提升服务品质、促进文化内涵开发的重要途径。各地政府重视因地制宜地开展公园阅读空间创新建设,将其作为深化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城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公园城市、国际湿地城市,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等“城市名片”的着力点,促进公共图书馆与城市公园绿地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使得“以自然为中心的人文精神和以知识导向的服务原则融合发展”[5]。不断铺开的公园阅读空间有利于实现“15分钟阅读圈”生活,市民和游客可以在鸟语花香中品读书香,在自然阅读中滋养身心。截至2023年1月27日,搜狗搜索引擎检索包含“公园阅读空间”的网页得到43936条结果,筛选时间为“一年内”的结果有31706条,相比2022年9月的检索结果各增长了24%和35%。搜狗搜索包含“公园阅读空间”的微信公众平台推文得到约1000条结果。网页内容主要为官方或媒体报道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公园阅读空间的建设情况,主要介绍了其选址位置、空间风格、藏书数量、服务内容、阅读活动及部分市县当年建设公园阅读空间的计划与完成情况,还可看到部分公园阅读空间的使用反馈。由此可见,公园阅读空间建设是当前各级政府积极推进的工作,切合市民、游客的阅读需求;公园阅读空间主要通过官方媒体进行宣传推广,曝光率得到逐年提升。但由于宣传报道的时间节点多在阅读空间启用初期,缺少对阅读空间的设计原则、运营效果和存在问题等情况的揭示,难以直接作为各地建设公园阅读空间的参考依据。

1.2研究综述

截至2023年1月27日,中国知网主题检索“公园阅读空间”得到21条结果,模糊检索主题“公园阅读空间”得到672条结果,按文献内容分成5类,降序排列为“公园景观建设”271篇(占40.3%)、“公共文化空间”179篇(占26.7%)、“其他”158篇(占23.5%)、“公共阅读空间”49篇(占7.3%)、“公园阅读空间”15篇(占2.2%)。其中,15篇“公园阅读空间”研究成果中,11篇为建设实例研究,研究对象包括山东聊城“林荫学堂”口袋公园阅读区、苏州第二图书馆“图书馆+公园”、成都湿地公园自助图书馆、东莞松山湖生态园阅读主题公园、安徽铜陵滨江生态公园码头书屋、福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清新书苑、巴黎卢森堡公园阅读椅以及江西市八一公园书香公园、合肥淝河中央智慧公园图书馆等,对部分公园阅读空间建设中的读者需求、设计思路、服务模式等展开论述,为推广公园阅读空间提供了“建设样本”;剩余4篇为公园阅读空间理论研究,包括对“图书馆+景区(公园)”阅读推广模式的3篇研究成果[5-7]以及对读书公园规划设计的研究[8]。总体来说,目前业界和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滞后于公园阅读空间的建设发展,对公园阅读空间建设的整体情况、共性特点、建设原则等研究不足,缺少对其运营效果、存在问题等实际问题的深入探讨,亟需更多建立在大量实践经验基础上的理论性研究,以利于公园阅读空间的可持续建设与有效利用。

2公园阅读空间创新建设的特点

2.1建设模式创新:

集中建设快速铺开在政府的统筹规划和大力推进下,各地公园阅读空间得到集中建设、快速铺开。如山东省济南市出台《济南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2023年)》,计划建设35个以上城市书房,2021年集中完成了11个公园特色主题书屋的建设与开放[9];北京市对颐和园、北海公园、香山公园、紫竹院公园等10家公园建筑空间进行提升改造,形成古色古香的“公园园林古建筑阅读空间群”,在2021年世界读书日当天联合开展“公园阅读文化季”活动,为市民游客解锁“公园+阅读+传统文化”新模式[10];福州市2022年在建成4个公园阅读空间的基础上,启动新一轮市管公园房屋建筑、场地租赁工作,利用现有闲置房屋建筑、场地,推进高品质、多样化、智能化的公园阅读空间建设[11]。

2.2设计思路创新:

一体化设计氛围浓厚公园阅读空间的建设范围不局限在空间本身,而将所在公园、街区、城区进行全局一体化设计,形成无处不在的“书香公园”“书香城市”阅读氛围。如南京玄武湖公园与金陵图书馆合作打造的文旅融合阅读实践基地,“撒网式”地在公园菱洲、环洲投放朗读亭和文旅数字阅读屏,在解放门、玄武门、情侣园投放信用网借柜,在草坪投放数十个阅读装置,形成覆盖公园主要道路、多样阅读空间呼应的公园阅读空间[3];深圳市盐田区建设“公园式城区”,对全区公园绿地进行“山海环城公园带”一体化打造,市民步行1.5公里就能遇到一个阅读空间,包括海滨栈道灯塔图书馆、东和公园集装箱式“邂逅图书馆”以及海岸“悦海、听海、观海、望海”4座海系列图书馆,阅读空间与自然景观一体化,共同吸引市民融入游览与阅读[12];2019年启用的苏州第二图书馆不仅拥有全国首个大型智能化集成书库,还配套建设了书香公园,公园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为读者提供室外阅读休闲空间,与图书馆主馆相辅相成[13]。

2.3空间体量创新:

多样化改造因地制宜公园阅读空间因地制宜,利用公园闲置房屋、建筑、场地改造提升而成,或创新建成多功能阅读空间,建设体量呈现多样化,除建设在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的图书馆分馆和大中小型阅读空间,还出现了建设在零星分布的游园中的迷你阅读空间,如湖北省武汉市利用社区楼栋间绿地打造“读书的盒子”等口袋公园阅读空间,在游园景观墙设计一个半封闭的空间,内设桌子和坐椅,头顶安装射灯照明,墙上有USB接口,方便市民入内阅读[14];上海万里公园将一百部名著导读音频及有声书制作成二维码,做成比手掌大的铜制叶片添置在公园座椅上,一张座椅连接一本名著[15]。

2.4服务主体创新:

复合空间与共享利用公园阅读空间孵化出城市新阅读综合体和新共享经济形式,将不同服务主体融合在阅读空间里,通过书店、出版社、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的引入,赋能公园阅读空间形成借阅、展销、活动、餐饮等多功能复合空间。政府投资建设公园阅读空间,免费提供图书购置费、图书馆统一配送费等基础公共文化服务,建成之后零成本交给企业等服务主体运营,开展线上线下图书销售、文创产品展销、轻食餐饮、课后托管、养老护老等个性化服务,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第三方志愿服务组织,对城市书房进行统一的运营管理。如山东淄博人民公园城市书房由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市城市管理局共建,绿丝带志愿服务组织进行日常运营管理,设置有3个文化空间:综合阅览室、儿童阅览室、电子阅览室,3个开放空间:公益会客厅、公益咖啡厅、自助服务区,3个体验空间:自然博物馆、垃圾分类体验馆、文化创意中心和3个服务空间:党群活动中心、公益创业中心、志愿服务中心,2020年11月建成启用,至2022年9月接待市民超过17万人次,1000余名志愿者提供3.5万小时高质量服务,2021年被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评定为城市书房“优秀”等级,2022年被评为“山东省最美城市书房”[16]。

2.5管理模式创新:

智能技术下的自助阅读体验在江苏宿迁星晓公园的24小时智慧书房,市民手机扫码后在电子屏选择书籍,书柜自动转动打开柜门就可以取书,还书时书柜会自动将书送回原位[17]。在河南南乐县马颊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智慧图书驿站,不仅设有借还办证一体机,还安装了智能门禁系统、智能监控系统、智能温度湿度采光控制系统,让读者享受舒适的阅读环境[18]。阅读空间的触摸屏综合展示系统可提供海量电子报纸、期刊阅览,超高频RFID技术自助借书终端可实现扫码借阅、预约到家、个人闲置图书共享、热点畅销图书线上购买等服务内容。互联网、物联网、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为公园阅读空间建成24小时智慧书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实现无人值守与读者自助管理模式,让市民和游客成为“公园书房的主人”。工作人员退到幕后管理,如通过远程监控和报警系统与读者进行交互对话,解决门禁系统失灵或者断电等紧急情况;通过引入社会组织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书房的设备、系统、线路定期检查维护与图书更新、补充、配送、上架、排架等日常工作。

3公园阅读空间创新建设的基本原则

3.1“游憩需求”原则,打造优美便民的阅读环境

公园阅读空间是公园游憩线路中的一环,空间建设要结合公园生态环境,满足市民、游客可观、可游、可休闲的需求。如选址在公园入口处的阅读空间,应注意选择在周边住宅区密集、交通设施完善的入口,为读者和游客到达阅读空间提供便利性;建设在公园核心景观区域的阅读空间,应采用大面积玻璃门和落地窗来确保阅读空间的充足采光,降低与公园生态自然景观的视线阻隔,使公园阅读空间成为“园林疗愈”的一部分,例如位于深圳洪湖公园荷仙岛上的“荷·美空间”结合公园荷花特色,将原有老旧的荷展馆改造提升为荷合书院、清荷讲堂、自然课室和洪湖展厅四大功能区域,读者通过大片落地窗可远眺鹭岛上的白鹭,也可近观2万余平方米的荷塘,夏日满眼荷花、花香扑鼻[19]。

3.2“内外共建”原则,引导开展户外阅读体验

传统图书馆的阅读空间是独立的、静态的,读者无法大声朗读,也无法随时欣赏到室外的风景。公园阅读空间应兼顾空间内部和空间外部的阅读设施建设,外部增加花园、露天、长廊等户外阅读空间,设计可一览公园美景的室外阅读平台,提供功能适宜的遮阳廊檐和遮阳设施,设置充足的室外阅读座椅、可充电的太阳能阅读椅,以及为夜间阅读提供安全照明的室外环境灯光,引导读者开展各种户外阅读活动。

3.3“服务导向”原则,完善空间信息供给

服务公园阅读空间属于新事物,需要通过长期宣传灌输,向公众树立起“到公园去享受阅读”的阅读理念,培养市民和游客自主、文明使用公园阅读空间的习惯。通过完善阅读空间的标识引导,开展阅读空间使用体验活动,让市民和游客熟悉公园阅读空间的使用方法。完善线上公园阅读空间建设,利用线上空间展示公园阅读空间的特色资源和服务,推广公园阅读空间的电子资源和书籍的借阅;建立线上社群运营平台和完善反馈机制,将经常到公园游憩的市民和游客纳入社群平台,增加用户粘性,给予丰富及时的服务信息供给。公园阅读空间要按照一个“有灵魂的精神地标”来打造,以高品质的服务解决读者的刚需,如提供阅读指导、满足社交化阅读需求等。

3.4“文化特色”原则,加强特色资源文化供给

根据公园的景观资源、历史发展和文化遗迹等特点,打造公园阅读空间的特色藏书空间、主题阅读活动及研学旅游活动,也是公园阅读空间不同于其他新型阅读空间的特色之一。如位于上海浦江郊野公园的浦江郊野馆紧挨着公园“奇迹花园”建设,打造成上海市首个拥有昆虫园艺特色主题的城市书房,空间阅读主题以科普展示区昆虫、植物标本和15000余册科普书籍为亮点[20]。河北衡水孔颖达公园城市书房以“参观+体验+互动学习”的研学方式组织读者了解盛世鸿儒孔颖达[21]。部分公园阅读空间设置有地方文化名人图书专架,向游客展示城市文化形象,如安徽杏花公园城市阅读空间开辟的“庐阳好人”阅读专区[22],深圳四海公园书吧有为纪念深圳改革开放事业开拓者设立的“袁庚书院”及“写蛇口的书”“蛇口人写的书”特色藏书专栏[23]。

4公园阅读空间创新建设策略

4.1坚持政府主导,统筹推进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重要职责,按照提供充足、高效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依据城市功能区划、空间布局等具体情况,统筹规划公园阅读空间的建设发展,提供政策引导和资源支持。近年来,淄博市先后出台《淄博市建设书香淄博实施方案(2020—2022)》《淄博市城市书房建设实施意见》《淄博市城市书房建设标准》《淄博市城市书房服务规范》《淄博市城市书房运营管理绩效考核办法》,成立书香淄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从政策规定、领导体制上明确建设标准、服务规范和管理要求等[24]。政府应给予必要的经费投入,确保阅读空间建设及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如温州市自2015年开始,连续五年将城市书房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市财政每年投入500万专项扶持资金,并对通过验收的城市书房一次性给予20万元建设补助资金和配备自助借还、安全门禁等设备。政府应出台评定和奖励机制,确保公园阅读空间的持续服务,如2020年温州市人民政府通过《温州市城市书房建设与管理办法》明确星级评定办法与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

4.2坚持图书馆为主体,打造服务品牌

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优势,将公园阅读空间与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互联互通,一方面由公共图书馆统一资源保障,负责公园阅读空间的图书配送和定期更新,还可以通过读者的“点单预约”提供精准的图书服务,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另一方面,由公共图书馆负责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开展公园阅读空间服务人员的上岗培训,努力实现阅读空间的标准化服务,确保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三是结合当地群众的不同需求,各级公共图书馆开展不同主题的阅读活动和特色资源的输送,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循环下沉到公园阅读空间。有意识打造不同公园阅读空间的特色藏书与特色活动,开展特色文旅阅读推广活动,形成公众认可的公园阅读空间服务品牌。

4.3坚持社会化参与,提升服务效能

除了公益性之外,公园阅读空间还具有一定的市场性,政府应在不断健全公共服务购买机制基础上,制定社会力量参与的准入条件和开放申报渠道,在馆址选择、日常运行、资金投入等方面广泛发动社会力量联建联办,积极引导出版社、书店、电商平台、数据库运营商、科研院校、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建设和运营,提升公园阅读空间服务效能。尤其是日常服务应主要借助社会力量,由专业组织负责提供,保证阅读空间运行质量。政府应充分发挥监管责任,通过统一审核、统一标识、统一配置、统一监管促进服务水平提升。自2018年底以来,淄博城市书房建设项目采取“共享服务、馆店一体”的社会化新模式,与城市公园、城市社区、房地产企业、新华书店、景区等多元主体达成合作,吸引社会资金2000多万元,占总投入的三分之二,政府转变站位,由原来的“办”向“管”和“服”转变,为淄博公共阅读空间建设注入活力[24]。

4.4坚持创新探索,保持空间活力

一是深入挖掘更多与公园景观文化、历史人物和事件相关的主题阅读活动,带领读者感受公园场景阅读的魅力。如北京颐和园书院·霁清轩曾是沈从文客居之地,中国国家图书馆于2021年世界读书日在霁清轩举办“国图公开课·先生的书房”主题演讲,将游人转化为读者,将读者转化为游人,一起品读沈从文的《霁清轩杂记》片段[25]。二是通过更多生活化方式推广公园阅读空间,将居民变成读者吸引到公园来,如将公园观光巴士及公园周边城市公交车变为“阅读巴士”,车身添加公园阅读空间形象及介绍,巴士在穿梭中为公园阅读空间进行移动宣传。三是借鉴佛山“邻里图书馆”服务模式[26],与公园周边社区、小区合作构建“公园阅读空间+家庭”的服务体系,不定期举办公园草地阅读会,吸引广大家庭享受户外阅读的乐趣。四是充分发挥公园阅读空间的多重服务功能,通过持续不断的文化活动引爆阅读空间,如广东顺德乐清市成立公共书苑管理中心,在全市公共书苑开展“乐清书苑文化季活动”,戏曲、真人图书馆、朗诵会、篝火互动、非遗创作、音乐表演、民乐演奏等各类活动轮番登场。2022年乐清全市城市书苑共推出高品质文化活动200余场,以清和书苑为代表的公园阅读空间还积极探索服务体制改革,实行“店长制”,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2022年清和书苑吸引了近20万人次到馆,参观接待了140场,借阅册次达5万余册[27]。

参考文献:

[1]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1-03-08)[2023-01-28].

[2]陶萍.当代公共图书馆开放阅览空间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20.

[3]董菲.博兴县开放式公园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4]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的公告[EB/OL].(2017-11-28)[2023-01-28].

[5]张磊,周芸熠,尹士亮.图书馆+景区(公园):文旅融合背景下阅读推广的新模式[J].图书馆建设,2022(3):113-121.

作者:邓晓衡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