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智障儿入学教育思索

智障儿入学教育思索

本文作者:刁海英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培智学校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培智学校已经逐年从招收轻度智力残疾学生为主向以招收中重度学生为主,含多重残疾学生。这些智障儿童从总体上来说,主要存在两方面缺陷:第一、心理年龄低龄化,显现出与正常低龄儿童相一致的“自我中心”现象;第二、具有适应性行为缺陷。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来说,学校生活以培养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核心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掌握基本的生活和劳动技能、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学会适应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实用性知识和技能、萌发初步的审美情趣,成为适应社会生活的公民。而一年级就是他们社会生活的起点,这些儿童入学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群,缺乏大量的经验准备,很难适应学校生活,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开展。

二、有效开展入学教育的基础

(一)接案咨询,深入了解儿童的发展现状

智障儿童个别差异大,他们接受能力、爱好、兴趣都存在明显差异。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一般是无法施测的,很多信息来自于教师在自然状态下对新生进行观察和对家长详细访谈获得。观察与访谈的目的在于分析智障儿童入学适应的不良表现及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的内容等。首先由一年级班主任向儿童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儿童的年龄、兴趣爱好和致病原因和家庭生活环境等信息,并详细记录《接案咨询登记表》、《学生自然情况调查表》。在此基础上,安排专任教师,运用《语言量表》、40项智力筛查测试题、社会适应能力简易评估结果表、运动能力简易评估结果表,对每个孩子语言能力、生活自理、粗大动作、精细动作、情感和学习意识等领域进行筛查测试,并分析记录,使一年级的教师对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有较全面的认识了解,教学时做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

(二)检核分析智障新生学校生活适应性的问题

正因为有了前期对智障新生的充分了解与深刻认识,针对智障新生入学后哭闹不止、情绪无常、吵闹着要回家、有的甚至需要父母陪读等现象,我们认为首先应树立学生“我是一名小学生”的心理意识,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适应校园生活环境,熟悉校园里的老师和同学,学会与人沟通交往、与人相处,对校园集体生活产生积极愉悦的情感,学会基本的自我管理,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基于这种认识,围绕新生入学适应的环境和内容,我们制定了《培智学校中重度智障新生检核表》,表中把新生入学适应的内容,整合为:是否有上学的意愿;能否按按时到校;能否找到自己的班级、座位;能否认识老师和同学;在校园里,能否能和老师、同学打招呼;是否愿意参加班级(学校)活动;能否找到男/女厕所;能否找到食堂、宿舍;能否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能否仿写仿画;有没有情绪行为问题等12个项目。其中情绪行为问题具体分为32种,是我们依据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对智障孩子的各种情绪行为问题总结归纳出来的。每个项目分三种情况检核:“0”为学生完全不会;“1”为在教师或家长协助下完成;“2”为学生会或能掌握。按照这种检核标准,我们于2010年12月逐个对2010届每个入学新生进行检核,并根据检核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出智障新生在适应校园生活环境方面出现困难的原因。

在检核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一年级新生中对“上学”具有明显的抵触情绪的有3人,约占一年级总人数的25%;不能按时到校上学的有9人,占75%。我们通过检核发现,92%的新生需要家长和老师教育提示,才能与人(老师和同学)打招呼。8%的新生见到陌生的老师和同学的反应是胆怯退缩,躲藏在父母的身后,不愿说话。情绪行为问题统计表也表明:学生缺乏与人相处的恰当方式,不会正确表达自己的需要。课堂上,智障儿童不能集中注意力是具有普遍和典型的情绪行为问题。经调查,大多数的儿童有过上幼儿园的经历,但在幼儿园里均处于看管状态,书写能力很差。92%的新生参加集体活动次数少,经验不足,体验较少。智障儿童的特殊性,导致他们缺乏与人交往的语言沟通能力,在陌生的环境中,他们不适应师生、同学关系,也不适应个体角色变化。

三、构建中重度智障新生入学教育体系

为了帮助一年级新生顺利适应、融入校园集体生活,我们以学校为主,充分利用社会、家庭等资源,分别从学校管理层、教师层及家校合作等角度构建中重度智障新生入学教育体系。

(一)制定智障新生入学教育网络目标

入学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通过对一年级新生能力评估和学习需求的分析,依据《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培养目标,我们明确了智障新生的入学教育目标:在较短时间内能熟悉校园生活环境,认识周围的老师和同学,学会交往、沟通;能进行基本的自我管理,并且乐于接受学校教育。立足于智障新生的发展需求,我们采用网络式编写入学教育目标:以“智障新生适应校园生活”为核心,在内容上注重功能性、生态性及生活化,从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出发,把单元活动主题和教学目标有机整合,逐步细化、分解成四级子目标,为教师开展入学教育,实施校本教学提供依据。为了能让使用网络目标的教师清晰地了解我们的意图,我们课题组还编写了一段“前言”,对知识、技能、情感三维入学教育目标进行具体介绍:知识目标包括:学校、师生、功能区、活动区,主要让学生认识学校名称、老师和同学、厕所、操场等。技能目标从“适应学校、适应自我”两方面培养学生基本的自我管理技能和与人相处沟通的技能。情感目标包括“爱护环境、沟通表达”两方面,引导学生树立爱学校、爱班级、讲礼仪、乐意上学的意识情感。本目标既可作为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前测以及制定教育训练基线用,同时也可作为教育训练结果的后测使用,从而检验出教育训练的效果。

(二)编写入学教育校本教材,开展入学教育主题活动。

中重度智障学生终将回归社会主流,教给他们实际生活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让他们将来能生存、有发展,是特殊教育的根本目的。杜威曾经指出:“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来说是真实而微型的生活。像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根据中国教育情况,批判了杜威的教育生活理论,提出“生活即教育”、主张“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从它产生之日起,就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需要教育,教育不能离开生活,这就是生活即教育所蕴涵的真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让我们得到的启示是: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特殊教育应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中重度智障新生校园生活适应性教育内容与校园生活实践融为一体,要使入学教育成为学生个人发展的源头。

基于以上认识,为系统地开展智障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我校根据一年级智障新生的特点,从适应校园生活需要的角度出发,着手编制了《我是快乐的小学生》入学教育校本教材,具体包含“我爱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我爱学校”、“我爱上学”等三个单元,依据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阶段性、顺序性和连贯性规律,每个单元按一定逻辑关系排列校园生活中的人、事和活动,内容涉及沟通社交、环境认识、自我管理等多个领域和学科。

教师立足不同的学科特点,围绕单元主题开展教育活动,从不同角度引领学生熟悉学校的环境,认识校园里的老师和同学,体验校园生活,懂得遵守群体规则,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使他们的行为朝着教师引导的方向发展,并且乐于接受学校教育,自然接受从家庭到学校产生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活动环境的变化,达到适应校园生活,热爱校园生活的入学教育目标,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以“我是小学生”子单元为例,首先让学生认识书包,“我”背着书包,到学校上学,建立“我是小学生”的概念,以此为核心,逐步引导学生认识书本、文具盒、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各学科立足不同的侧重点可开展参观校园,欣赏《美丽的校园》图画,歌唱、律动表演《上学歌》等活动,引领学生悄然熟悉环境,适应自已的角色变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每部分的内容里还包括家庭辅导和温馨提示两个环节,其实质是简单的家庭教育技术指导。鉴于学校学校的发展变化和人事变动,入学教育校本教材采用活页装订法,便于对教材内容变更、修改,实现资源再利用。

(三)加强家庭、学校联系,达到教育的一致性

中重度智障新生的校园生活适应性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期能够完成的,也不是单靠学校或家庭能够完成的,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同步进行。

1.认识一致

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相互交流,并就培养细节、方式、方法形成共识,达到教育的一致性,例如:在“我爱上学”入学教育单元,教师教育孩子要按时到校,不迟到,这就需要家长在家督促孩子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建立“按时到校”的上学意识。为了提高新生家长对智障教育的认识与理解,共同做好孩子的入学适应性教育工作,我校编制了《家庭教育知识读本》,其内容分为两大块:一块是阅读资料,搜集整理了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对智力残疾的分级以及唐氏综合征、自闭症儿童、脑性瘫痪、多动症等病因、预防、教育康复干预等措施。另一块为我校教师根据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撰写的新生家庭教育札记,深入分析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影响及有效开展家庭教育的策略与方法。编制《家庭教育知识读本》,一方面可以作为新生家长学校的专用教材,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另一方面也方便学生家长进行自学,更好地配合学校老师开展教育教学,让孩子能尽快融入校园环境。

2.要求一致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对于智障学生来说,一年级既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最佳时期。因此教师根据每个智障孩子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分步实施入学教育,帮助孩子适应校园生活环境。在家里,家长要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教育,耐心地鼓励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引领孩子参加社会交往、社区服务等活动,为他们顺利融入生活、适应生活奠定基础。在开展“我是小学生”入学教育内容时,教师在学生认识学习用品后,教学生进行整理书包,要求学生在下课时、放学时要收拾好自己的学习用品,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为了强化训练学生这项技能,家长在家也应紧密配合学校,督促孩子晚上做完作业后,收拾整理自己的书包,把自我管理的技能培养落实、融入到实际生活中,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

为了能把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的每一个单元和环节都能落实在孩子的生活中,我们广泛浏览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家校联系手册,参照借鉴了幼儿园的家庭联系本,汇编了具有特殊教育特色的《家校联系工作手册》,手册中附上学校的简介,让新生家长能理性认识特殊教育,同时以“共同关注,引领孩子成长”———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的形式,让新生家长详细了解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及对孩子的教育要求,充分引导孩子做好入学的心理准备。同时以此为家长和教师交流平台,教师可从学校角度出发,登载学校大事、班级大事、班级好人好事,还可登载近期教育重点及家长注意事项,对家长教育孩子进行简单的技术指导,可涉及如何指导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可对家长为班级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或某个学生的出色表现进行表扬,也可展示学生个人才艺作品等,让学生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成长与进步,充满信心地配合学校做好知识技能的强化训练和巩固运用。家长可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反馈孩子在家里作业情况及进展,也可向教师提出工作建议或意见。例如,在《我爱教师和同学》入学教育中,新生认识老师和同学后,老师会教学生“早上好”、“再见”等礼貌用语,让学生学会打招呼,为了让孩子学会灵活运用礼貌用语,教师可在《家校联系工作手册》中,建议家长创设机会带领孩子参加社会活动,让孩子学会与人沟通、交往,体现“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教育宗旨。家长可就孩子在孩子与人交往沟通中的表现及存在问题进行反馈,以便教师调整教育策略,有的放矢地加强个别化教育,家校联手帮助孩子顺利适应校园生活。

《家校联系工作手册》不仅是家校沟通的桥梁,也是孩子成长的见证。在今年招收的一年级新生中,我们试着投入使用了《家校联系工作手册》,从目前使用情况表明,工作手册对初次入学的新生家长帮助很大,给予家长和孩子充分的入学准备。家长和老师的联系明显加强了,老师能清晰掌握每个孩子在家的训练进展,家长也能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这种交流,让家长看到了孩子的点滴进步,增强了家长对孩子、对学校的信心,家长们都能积极支持配合学校教育。在家长们反馈意见中,家长都对学校和老师的工作表示满意。

(四)配备协同教师,开展协同教学

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培智学校的生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生源对象已从过去的轻、中度学生而逐步转向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这些学生除了智力低下外,同时还伴有多重残疾,学生个体差异大。刚入学的新生还存在着明显的“过渡期”,表现为哭闹不止、情绪无常、吵闹着要回家、有的甚至需要父母陪读等不适应行为。课堂上仅靠一名教师不能照顾到所有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学校管理层也关注到入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学校为一年级配备协同教师,开展协同教学。“协同”思想是现代系统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共同合作。“协同教学”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组成工作团队,共同策划教学活动。实施教学时,立足不同的学科和教学需要,分主讲教师和协同教师。主讲教师是执行教学设计的主要人员。协同教师则配合主讲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让每个孩子都能融入在集体活动中动口、动手、动脑,积极思维,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开展协同教学,教师可以有效引导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在点名活动中,主讲教师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名字卡片,使用小夹子挂在树枝上,有的学生因手指精细动作不够协调,不会使用夹子,这时协同教师则手把手地教学生用大拇指和食指“捏”、“忪”夹子的动作,再使用夹子把卡片挂起来。协同教师全程参与学生的每日活动:点名活动、上课、课间、大课间活动、“两操”、排队放学等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实践证明,这种师资配备模式,有利于班级管理和教学的稳定,增加了师生接触与交流机会,从而较快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有利于后继教育工作的推进。

(五)加强教师培训,汇编入学教育工作指南

为了做好我校招生工作,我校每年在招生前成立招生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分管教学的校长、业务部门负责人及一年级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让一年级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参与招生工作,目的是通过详细的观察、访谈、检核、测试,让一年级的教师对所有新生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有较全面的认识了解,教学时做到有的放矢。为了能让一年级教师明确各自职责及职业要求,准确把握我校的招生业务,我们汇编了《入学教育工作指南》。这本工作指南包括两部分内容:教师素养篇和新生入学工作篇。

教师素养篇立足教学对象的特殊性,而提出的专业发展要求、不同教学岗位的职责:①培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要求;②培智学校教师情绪管理的方法;③一年级科任教师的要求;④协同教师工作职责。新生入学工作篇则从招生业务入手,首先介绍中重度智障新生入学工作实施办法,详细列出招生所用的接案咨询表、自然情况调查表等各种表格,让招生小组人员明确我校招生流程及业务操作,有效地为教师开展招生工作提供支持与指导。按照以上入学教育工作体系,在一年级教师、家长齐心协力的支持配合下,我校的入学教育工作一直扎实有序地开展着。从2010届和2011届新生入学适应检核数据纵向比较可以看出:我们实施的入学教育是扎实有效的,孩子的成长与进步显而易见。一年级新生从最初的不适应,到现在的快乐融入,让所有的家长感到欣喜和激动,也让我们的老师体验到成功与收获。更让人意外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多数学生还能准确地认识自已的名字、一天的课程名称,这让我们的老师更坚信,这些孩子具有一定的潜能,有待我们每个人用心去挖掘。

四、中重度智障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还有大量艰巨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等待我们去深入研究,我们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并努力做到:1.对试用《入学教育》校本教材、入学教育网络目标不断修订。2.调研家长的学习需求,做好家长有效开展家庭教育的知识及技巧培训。3.扩大教师参与研究的队伍,撰写有关“智障新生适应性”方面的理论性文章、调查报告、课堂评价标准。新形势下的特殊教育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创造性工程,需要每位特教工作者树立现代教育观念,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以探究者的角度,开创特殊教育新思路,为智障孩子播撒阳光雨露,让他们舒枝展叶,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