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探讨体育院校三生教育的新模式

探讨体育院校三生教育的新模式

1、三生教育理念的引入和内涵

“成长”就应是指学生的是生命成长,“成才”是指学生的知识增加。我们始终认为,教育是以人为本体的教真育爱的社会活动过程,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的知识传授、生命本质领悟、意志行为规范和社会文明传承的活动过程。教育的最终价值就是使人成其为“人”,使人具有全面教养,使人能全面发展,淳民强国,使人类走向幸福。在教育的价值实现过程中,人既是价值实践的主体,又是价值实践的客体,同时也是价值实践的中介与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发展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本真事业。然而,在这个技术宰制一切的时代中,教育封闭了通向灵魂的大门,对生命的异化和遮蔽使其迷失了方向,越来越远离生命的原点。人文教育的失落、教育与生活的割裂、绝对主义的观知识、极端的道德理想主义、规训、病理性教育,正是如此,教育的价值本旨并未真正的实现过。特别是在过去的20世纪,由于世界战争、技术革命的驱使,使得教育更加完全地沦为政治、经济与军事的附庸品,这更加剧了教育价值的失落。“三生教育”就是在这样的时代命题下提出的,它的价值本质就是要通过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提升人在认知、体验、感悟生命价值、生存价值和生活价值中的主体性,并以人的主体性的提升为中介,进而推进教育价值体系的建设,实现教育的本旨和人的全面发展。“三生教育”作为一个新的教育理念,它在体现教育社会功能的同时,还将其特色的理念、目标、本旨渗透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以不断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实现。“三生教育”是由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个部分组成的。三者之间互为条件、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其中,生命教育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础、是关键,生活教育是方向、是目标。从整体内涵上来看,实施“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在学校教育中,“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学校教育的力量,同时整合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力量,来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三生教育”各个组成部分来看,三个部分都有其各自特色的内涵体系。首先,生命教育以生命为根本来构建教育的理念与价值本旨。在生命教育的视域中,生命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有其内在的运行法则。这就需要我们去认识生命的整体性,祛除生命的单纯形式与单一意义,来把握各个生命形式的发展规律,实现生命价值的整体性与最大化。同时,生命教育还要确立一个最直接认知生命价值,增强生存智慧,培养生活信仰——探索体育院校德育教育的新模式标旨,这个标旨就是“领悟生命的本质、价值和意义,牢固树立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生命尊严的价值理念”。其次,生存教育以生存为关键来构建教育的价值目标。从知识层面上来看,生存教育就是生存规律的教育;从意识层面上来看,生存教育就是生存意志、生存理性与生命激情的塑造与养成;从实践层面上来看,生存教育就是提升生存意志与生存能力以不断破解生存危机、走出生存困境。最后,生活教育以生活为目标来构建教育的价值目标。生活是人生存与生命的实践“场域”,生命的意义与生存的价值都需要在生活中体验与实现。所以,很多研究生活哲学的人,都将哲学的终极价值定位到生活的意义上。生活教育正是将具有重大价值的哲学理念与教育理念融合在一起,从而激发我们深刻体现生活,追求生活意义,塑造生活的公共体系,推进生活品质与生活精神的提升。

总之,国内外学者对三生教育都比较广泛关注,从理论上不断的丰富和创新,在实践上也采用不同的路径进行尝试。“三生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有效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激发了学生自我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进了学生对生命、生存的了解和对生活的热爱,促进了学生正确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形成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极有意义。与之配套的“三生教育”课本不仅具有知识性、趣味性而且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性,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作为地方教材进行推广。但是在针对体育院校的大学生开展三生教育的效果和路径等研究几乎没有,因为体育学院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性格特点,研究行之有效的三生教育对我国体育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对广大青年学生的整体素质,乃至未来幸福的人生都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影响。

2、三生教育——当代教育价值回归的诉求

2.1、当代教育呼唤生存教育的回归人类凭借知识的力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然而纵观当今世界依然面临着各种严峻的生存危机:自然界自有发生的天灾:火山、地震、海啸、飓风、暴雨等;人类活动引起的自然灾害:大气、水质、声音的污染,温室效应,能源危机等;人类之间活动造成的灾害:战争破坏,人口剧增,生态失衡,另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激剧增长,经济高速发展、国际间激烈尖锐的政治斗争、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使得生存问题变得比任何时候都要紧迫。由面临的危机来看我们当代的生存教育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基本生理上的生存,这种生存教育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看似并不重要,但是在野外生存中却显得格外重要。第二种需要提高对待意外事故的应急生存能力。在天灾人祸中,生存教育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第三就是通常指的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存本领。生存质量状况往往主要取决于人们生存经验的多少和生存技能的高低,而生存经验和技能的获得又主要来自于教育的发展,而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生存的能力。

2.2、生命教育是当代教育价值回归的最终归宿当代教育受到西方功利性文化的影响,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背离,功利性、实用性严重侵蚀了应有的人文精神的培养,从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亟需生命教育对当代教育价值偏离的归整与纠错。

2.3、生活教育是实现生存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唯一途径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生存,学会和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内容。无论是生存教育还是生命教育的实现、发展都要通过生活中各个环节予以实现。可以说,生活教育是实现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的载体,单纯的生命教育与生存教育离开生活中的实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空中楼阁。生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物体,生命与生存教育就应该立足于生活,在生活中不断发展与完善,给以思想的启迪、智慧的熏陶和人格的陶冶,从而使受教育者从少知到多知、从贫乏到丰富、从愚昧到聪慧。在这个过程中,生活教育不但要顾及自然生命的需要,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还要顾及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需要,从而最终落脚于促进生命的健全与完满。这便是我们所追求的三生教育的真谛。

3、三生教育符合体育院校和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3.1、塑造体育院校的大学精神呼唤三生教育。虽然不同的体育院校由于所在地域、办学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目标等方面的不同,他们的办学理念在培养方式和培养重点等方面显出了较大的差别,但其大学精神内涵从主要内容上讲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爱国自强、拼搏奉献、追求进步、崇德守则、团结友谊。“三生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伴随着人生命的开始,涵盖人的一生。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三生教育”提倡以人为本、以体为本,顺应了高等体育院校教育发展的要求,强调教育应贴近生命、贴近生活、贴近生存,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教育为人人,人人受育,教育无处不在,教育无时不有,强调生命价值的发现、生存智慧的发掘、生活意义的发展。也使得体育院校大学精神不断地因应时代的要求而得到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3.2、“亦读亦训”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体育类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有利于培养集体育技能、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于一身的综合型人才。第三,体育院校大学生相较普通院校大学生个性鲜明,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自律性较弱,难以养成良好地生活学习习惯。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所以必须要以生活来教育学生,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大力开展生活教育,使之通过对学生教授生活常识,培养生活技能,提供生活过程的更多实践体验机会使其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和目标,养成良好的的生活习惯,追求个人、家庭、团体以至民族和全人类的幸福生活的教育。由此可见,三生教育已是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培育人类健康身体与灵魂的重要途径,也体现了当代教育呼唤三生教育的回归的必然要求。体育院校进行“三生教育”符合教育规律,也是现实的需求。因此,在体育院校开展“三生教育”刻不容缓。“三生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完满人生,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3、在我院积极开展“三生教育”研究,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提升体育院校实现国家教育目的的需要,也是我国体育高等院校大学生素质创新的需要,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三生教育”将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符合现代教育理论价值取向与实践创新的发展方向。因此,在我院建构认知生命价值,增强生存智慧,培养生活信仰的三生教育的新模式,是一种新尝试,也是首次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运用到体育院校的实践教育活动。有益的尝试将关注个体与群体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问题,构建我院学生个体与群体健康成长的坚实基础,将为学生个体与群体的全面发展提供现实支持和可能性保障。

4.小结

当今社会,进步与浮躁并存,文明与喧嚣同生。缤纷的世界固然精彩,却掩饰不住慌张中透出的无奈。‘我’逐渐淡化在人群中,人性的光芒日渐暗淡。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生命愈发地仿徨,教育遭遇着迷失。教育与生命的隔离,不仅是教育本身的误区,更是整个社会的不幸。于是,我们祈求回归。”

作者:王鑫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理论探讨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江苏省社科院

物理教学探讨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西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