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责任教育论文

责任教育论文范文精选

责任教育论文

责任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我国教育法提出,要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21世纪国际经济与科技的激烈竞争,教育者深刻地认识到,未来公民,首先要具备不同文化背景普遍认同的道德素质,其次是高度的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创新精神,未来公民一定是全面发展的人。所以,我国的教育方针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其中德是首位。未来公民还有一个显著特征是具有创新精神,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的动力。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主要源于我国的工业是以初级制造业为主,相较于发达国家的以高级制造业为主,差距的根本原因是科技、创新力的不足。也就是说,国家的竞争是科技、创新的竞争,其实,最终还是人的竞争。

经济的全球化,必然会造成文化的全球化,人们在努力保持本国、本民族的精神特质的同时,也生成了许多“普世”、“共生”的价值观,如和平与发展、绿色与环保等。正是基于此,学校开展了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教育的国际化势在必行,本课程旨在从小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国际交往能力。以上这些,许多家庭可能因为是所处的生活、工作环境等局限,可能没有认识到,或者体会到了,未必会站到应有的高度,用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与未来的关系。学校是传播国家意志、思想和文化的专门场所,有义务对家庭进行指导。当家长真正认可并接受未来公民的这些特征后,学校与家长就会在培养儿童的目标上、思想上趋于一致,这就有利于家校合作,共同把儿童培育好。

学校是家长了解孩子成长一般规律和方法的场所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仅在教育上就有许多宝贵的遗产,其一直影响着中国乃至全世界。当今,许多国家都建有孔子学院,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述而》上)的启发式教育,成为中外教育的经典。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教育也留下了许多糟粕,至今还影响着我们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如受科举制度的影响,特别关注子女的考试成绩。古人若在科举考试中中第就有机会进入仕途,中了举人、状元更是飞黄腾达。现在许多家庭,若孩子考试取得好成绩,既便是单元测试,不少家长往往许以“重奖”,以此鼓励孩子一定要考出好成绩,好成绩比什么都重要。他们希望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要求孩子死记硬背、反复操练,一看到子女阅读教科书以外的书籍,到户外与同伴玩,心里就发慌。显然,封建教育的糟粕依然影响着许多家长。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一部教育史,在其悠长岁月中,产生了无数教育家,留下了许多永不褪色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如,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近代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从做中学”。自17世纪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发表以来,有关学校教育和各种教育方法的论述越发系统、科学。格累哥利•那齐恩曾(GregoryNazianzen)说:“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因为人是一切生物之中最复杂和最神秘的。”当代教育家吕型伟也说,教育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总之,教育教学是一门科学,有其专业知识和技术。

学校掌握着教育教学的专门技能和方法,懂得育人的规律和完整的教育方法。但学校的教育教学权利和空间又是有限的,学生每天只有三分之一不到的时间在学校里学习与生活。家庭则拥有更多地教育子女的权利和时空。如果学校、教师让家庭了解并掌握一定的科学培养孩子的思想和方法,就能在目标上与学校保持一致,在方法上互补。家校合力,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功效。学校每学期都会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请学校或教育专家、心理咨询的医生给家长作教育儿童的辅导报告,这些活动很受家长们的欢迎。更有便捷的校园网、博客、飞信通随时随地给予家长适时的教育方法的指导。

学校、教师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有助于彼此了解与合作

责任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人不仅作为一个个体存在于这个社会,更是作为社会成员存在于社会。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黄淮学子来说,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就必须有创造性的实践。在当今社会,不同的角色都有不同的人在扮演,每个角色都在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和义务。责任感是指,在社会里,每个人对他人在心里和感觉上的伦理关怀。具体来说,个体履行社会责任的态度,是个体对自己承担义务的自觉认识。黑格尔指出,“道德之所以是道德,全在于具有知道自己履行了责任这样一种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讲,道德就是自觉的履行责任,培养自己社会责任感的过程,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人与人的本质规定之一是责任,是客观要求和主观追求。社会责任感是指一个独立的自然人对社会、集体、国家、他人所承担的义务。作为道德的一种表达形式,社会责任是知、行的统一,是人的内在修养和外部行为规范的结合。

二、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表现

(一)重视自我价值,轻视社会价值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体现在重视自我价值,轻视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重个人,轻社会。任何事情都是以“自我”的需求为目标,崇尚“追求自我”往往忽略了家庭、社会的责任。当个人的需求和集体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只强调了个人的需求而忽略了集体的利益;当个人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发生矛盾时,往往强调个人的利益,缺乏个人为国家牺牲的精神。

(二)目标定位不合适一部分大学生往往以片面的追求个人的发展和前途,而忘记了自己作为一个社会成员,还应该为集体、为国家尽一份责任。他们往往局限于自己的理想,并没有把自己的理想和集体、国家的责任有机的融合,缺失必要的担当意识,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责任感日益淡漠。

(三)社会公德意识淡漠应当承认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有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淡漠,主要表现在缺乏礼貌;知行不一,实践能力差;损坏公共财物;考试舞弊等。

(四)权利与义务关系不明确,缺乏感恩之心当代大学生表达自己权利诉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凡事往往以追求自己的利益为目的,不择手段,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只是强调家庭、集体、国家的帮助,缺乏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一部分大学生认为父母供养自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懂得体恤父母的辛苦;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交学费,自由选课,自由就业是理所当然的,是自己的权利,而他们往往忽视了自己应该履行学校的纪律,尊敬师长。极少数大学生对帮助自己的老师,学校,资助自己读完大学的社会热心人士缺乏感恩之心,不懂得学业有成之后,应该回报社会。

三、新时期当代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途径

(一)以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导向,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责任感内涵一是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当代大学生认识到历史赋予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反映出中华民族发展的趋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为此,必须发挥思想教育这一强大的力量武器,来武装当代大学生头脑,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自觉的修正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把自己的价值控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把自己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二是加强公民道德意识,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社会责任感是公民对社会承担相应的责任,履行各种义务的自我自律意识,是一种基本的公民意识。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拓宽和社会的接触面一是加强校园文化培养,开设第二课堂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慢慢的积累,形成一定的文化沉淀。校园文化的建设能使广大大学生促进责任感教育的形成。校园文化不仅是当代大学生责任感形成的重要阵地,而且也是社会道德架构的支撑。是教化人、塑造人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高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使之成为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平台,要使之成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的平台,要开展广泛和持续和谐校园文化活动,努力使社会责任感教育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使得大学生自觉地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得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成为基本意识和形态。二是不断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知行合一的统一体。

责任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学人文;社会责任感;医学生;医学人文教育;医学人文课程

1学生需要的医学人文教育

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医学科学的博大精深使得医学生把大量精力放在科学技术的学习上,从而偏废了对人文精神的培养。时下高科技离医学越来越近,医学离病人越来越远,医患之间问题越来越多的状况,使专家学者们把目光聚焦到医学人文教育上来,剖析医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偏废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的影响。由此,从医学生人门伊始,对医学生进行医学人文教育成为时代的需要。

现代临床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说,医师需要具备一颗清醒的头脑与一副慈悲的心肠。行医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这项使命要求于你们的,是用心要如同用脑。你们最能够表现自己的,不在于药水与粉剂,而是强者对弱者、正者对邪者、智者对愚者所能发挥的影响力。?m一嬲当代医学生需要这样的医学人文教育。

1.1清醒的头脑

医学生要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去分析医疗实践中的公平与效益问题,掌握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的方法,为医疗选择提供合理的伦理支持,在对健康的守护中做到未雨绸缪。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在医学人文教育熏陶中,使医学生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保持对病痛的深切同情,对弱者的真心怜悯,对健康的科学审视,对生命的无限敬畏,在心灵深处切实构筑起生命诚可贵的价值理念。

1.2慈悲的心肠

古人云: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医学是向善的事业,需要爱心的浇灌,慈悲的心肠。医学生应该在医学人文教育中收获爱的教育,学会爱己、爱人、爱社会,牢固树立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意识。因为,爱的情感本身对抱有这一情感的人来说是令人愉快的,它使人心绪平静、镇定自若,它还似乎有助于生命活动,能促进人体的健康。而且,出于爱的情感必定会使作为这一情感的对象的人产生感谢和满足的意识,因而显得更加令人愉快。医生要用知识、能力、爱心与正直去承担最艰难的工作。"【I】新一医学人文教育要能使医学生在知识的积淀中富有爱心,在能力的培养中表现仁慈,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善对自己,慈悲待人。

2医学人文教育需要的教师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一个学识渊博、专业精深、善于沟通、人生态度积极、道德情操高尚、人格健全的教师及其体现出来的职业风范、学识水平、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成为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1热忱的教师

目前,医学人文课程在医学院校多不被重视且以选修性质居多,医学人文教育研究课题多难以审批立项。医学人文教师与基础临床专业教师待遇也有异。长此以往,医学人文教师容易产生被边缘化的感觉,难免热情渐失。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能在被冷视的境遇中保持高度的热情去热爱所教的学科,坚持走医学人文教育之路,医学人文教育需要这样热忱的教师。

2.2知识丰富的教师

有效的医学人文教育,要以知识文化的积淀为前提。当前我国医学人文教育队伍中,教师知识上的缺陷严重影响了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懂社科不懂医学.懂医学欠缺人文,或泛化为伦理道德教育等情况,显示出医学人文教师的教育能力不足。医学人文教育需要知识丰富的教师,他应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深广的人文底蕴,良好的科学素养,能敏锐把握卫生方针政策及分辨医界良莠,最好兼有哲学家的理性,伦理学家的感性,经济学家的敏感,心理学家的洞察和社会活动家的热心。

2.3有责任感的教师

教育有一个重要使命即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首先要具有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体现在医学人文教育中就是教师不仅要关注生命和健康本身,还要关注生命、健康以外的社会、环境、心理等多种因素。有责任感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只是团于分析当前,满足现状,还要温故知新,立足现在,放眼未来。超级秘书网

3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医学生责任感是指医学生对其责任对象的自觉意识,是对自己、对病人、对国家和社会所应承担责任的感知与自觉履行的情感态度,并自愿承担过失后果的内心体验。¨1通过医学人文教育的移情作用,培养医学生成为对自己、对患者、对整个社会有责任感的合格医生,这是医学人文教育的目的所在。

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诊候》中说: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意即医生的责任有三个层次:保护健康、治愈疾病;恢复人的精神的完满;促进社会公正。Ho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医生,他不仅解除病痛,爱护患者。还健康于人,还关注整个社会的健康和利益所在。人类责任感的种子源于母爱的示范,但更高层面的社会责任感则靠后天培养,这也是医学人文教育的意义所在。

从医学发展历史来看,中西医都具有鲜明的医学人文传统。无论是希波克拉底誓言中遵守为病人谋利益的道德原则,还是中国传统医学中大医精诚、医乃仁术的表达,莫不强调医学乃人学的本质。在当前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中,人作为一个整体的健康形象,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医学人文教育首先要顺应医学观的这种转变,弘扬医学人文传统,培养医学生的人文情怀,促使医学生形成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的责任共识。

医学是一门需要实践的科学。通过社会实践和临床实习,医学生从需要关怀的弱者、贫者、痛者等渴望的眼神中读懂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从优秀医务人员精湛的技术中体会以人为本的高度责任感,从每一位患者病痛的背后探寻其应被赋予的社会同情和公正,从而寓医学人文教育于实践活动之中,培养医学生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促使医学生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的责任情感和信念。

当然,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仅靠在校的医学人文教育有些单薄,它还应该贯彻到医学教育的各个阶段。整个医学教育或者终身医学教育中都要贯彻人文素质教育。我们的专业医师培训不仅是临床技能的训练,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要加强医学人文教育。"1从而使医学活动在持续的人文知识熏陶中,把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作用转化为内心信念,自觉肩负起人类社会健康的责任和使命。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现代化的一个必要的标志就是看医学活动本身是否具有对生命的终极关怀的精神体现。旧卜我们的存在并不全然是为了自己的生命,而是要让别人的生命得着更大的快乐。?埘作为人学的医学需要这样的医学生:宽阔的知识视野,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人格情操,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去尊重人,理解人,抚慰人,关爱人,才能更好地担负起保护人类健康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威廉奥斯勒.生活之道[M].邓伯宸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余涌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40.

[3]赵守政.当前医学生责任感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泰山医学院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4]戴正德.生命伦理学教学和对社会负责的医生的培养[J].浙江学刊,2000,(4):7779.

[5]孟群.怎样培养合格的医学生[N].人民日报,2008一0515.

责任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传统价值观对青年学子的影响逐渐减弱,青年学子容易失去社会使命感,而是单纯追求更加实惠的自我价值。目前有不少大学生加入传销组织,说明其社会责任缺失,法律意识淡薄。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是我国伦理道德的优良传统,是德育教育管理中的核心工作,是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的基础。当然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是处于良好道德培养的较高层次,同时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一个国家发展潜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之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视之有度,用之有节”……,应该让这些优秀的民族精髓不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我们也要培养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班主任还必须引导学生保持理性的态度。首先,面对社会中大大小小的负面消息,不道听途说,不人云亦云,而应从多方面分析事件。不要被社会波动的情绪所渲染,而要加以冷静的反思和清醒的自省,调整好个人的心态。这样才能把这些负面事件,转化为社会不断发展前行的正能量。其次,面对种种不公不义,震撼、愤怒,是合理的反应。这样的反应,是由心中的良知所点燃,是对正义的渴望所激起,好过麻木的看客,更好过于起哄的围观,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种可贵的,甚至是高尚的情感。但如果用谩骂代替了审思,比如一些盲目偏激的网络跟帖,就有可能模糊掉理性的边界,这种极端的情绪,不但不能帮忙解决问题,反而会削弱大学生对国家的信任。所以在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中,辅导员、班主任要把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放在首位,激发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并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的人生价值的追求同社会和人类的责任感、使命感紧密联系起来。

二、加强班级凝聚力

首先,班级组建之初要组织全班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建设目标,目的在于加强班级凝聚力。目标管理最早是由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1954年在《管理实践》中提出的一种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是通过设置目标,并进行目标分解及控制目标实施,最后通过对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查,以奖惩为手段对员工进行自我管理来实现组织目的的一种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理论自诞生以来就被公认为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班级管理目标具有阶段性,分为:远期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等。远期目标是班级建设的长期目标,一般为将班级建设成为优秀班集体,达到人人学有所长,并集体进步的班集体,最后达到歪风邪气有人抓,好人好事有人夸的班集体。这是从班级组建到学生毕业都必须坚持的目标愿景,这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在这面前进旗帜的的指引下,班级内部可以形成一种强大的动力,促使学生积极向上并充满求知欲望,最终形成班级强大的凝聚力。中期目标近期目标分别为学年建设目标、学期建设目标,它们俩的确立要根据班级的发展,学生思想变化及学习、个性的需要,以优化班级学习环境、培育学生团队意识为目的。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建设目标是使每个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及行为同集体的要求保持一致,从而产生出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次,辅导员、班主任对每位学生持公平态度也是加强班级凝聚力的另一要素。“公平”的含义,在学界中比较推崇罗尔斯的公平原则。罗尔斯表明了两种性质的公平:一种为“均等性”的公平,即平等地对待相同者,是一种水平性的横向的、平均性的公平;另一种为“非均等性”的公平,是垂直性的、纵向的、不均等的公平,即“不均等地对待不同者”,如多劳多得、贡献大者先富等。罗尔斯还指出:追求社会公平的价值取向,是在不公平的社会现实中,为处境不利者提供机会或利益补偿。因此在国家和某些社会团体对贫困大学生资助不小的今天,首先班主任切记手背手心均是肉,不能有腐败行为,不能有意识偏向班委,而要坚持评选原则,平等地对待每位相同者;其次对那些勤奋好学而又处境不利者要提供机会或利益补偿。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辅导员、班主任视为靠得住的掌舵者,所有学生才会凝聚在班主任的周围。以致班级所有活动均有效及有序进行开展。

三、注意择时引导大学生减轻、释放心理压力并长期保持心理健康

责任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一、教育责任感的含义

教育责任感是教师对履行教育义务的行为结果所应负的道义上的责任的认识。也就是说,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意识到社会对教师提出的各种道德要求的合理性,因而能把遵循教师道德要求看作是自己的内在道德需要,是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教育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制约着他的尽职程度,而教师能否尽职,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学生。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的教育责任感有着重要的作用。教育责任感是从教师的义务中引申出来的,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教师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是国家、社会对教师的总体要求。为了完成这一使命,教师必须遵守宪法、法律、职业道德并且要为人师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保质保量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2对学生的责任。教师必须根据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经常对学生进行有关的法制教育,教师还必须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抵制和防止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种不良现象。通过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使他们成为知法、懂法和守法的公民。教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思想品德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技术教育,使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教师必须努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3教师对自己的责任。作为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用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去影响学生,用渊博的知识和娴熟的教学去传道、授业、解惑。

教育责任感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各有侧重,又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缺一不可。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是教育责任感的灵魂,对学生的责任和对自己的责任,是教育责任感的基石。教育责任感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是每一位教师在道德方面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影响幼师生教育责任感的因素

1在道德观方面,幼师女生表现出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失衡。不可否认,绝大多数女生能认识到品德修养是做人之本。但在现实生活中,多数女生常常表现出对社会公德不以为然。比如:有些同学自视清高,要求别人尊重自己,但见到老师却连招呼都不打,公共汽车上遇到老人不主动让座,视而不见。不少女生爱惜个人物品,但对社会公物却不爱惜,教室、琴房长明灯现象比比皆是,课桌、讲台随手涂鸦。

2在人生观方面,幼师女生表现出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幼师女生中许多人是带着轻松、易学的念头,父母、亲友的期望及自我陶醉来到校园的,她们是按一种属于艺术学习的思维定势来塑造自我的,认为自己一定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然而同时的,女生们绝大多数表现为成才欲望较强,奋斗精神较弱。部分女生由于学习专业技能课的自身素质较弱(比如舞蹈课、琴法课、视唱及乐理等),一进校便表现出不知所措的烦燥,甚至畏学。她们渴望成就一番事业,但往往又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盼望有所作为,却又疏于基本功训练。理想和现实的反差对她们今后所从事的工作、事业构成严重威胁。

3在价值观方面。幼师女生表现出功利化和实用化。从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女生是怀抱“找出路”、“跳农门”、“落根大城市”等一系列复杂心态来学校的。城镇籍女生来幼师是为了能够在大城市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农村籍报考幼师则希望跳出农门,走出自己家乡的那个小村庄。更为夸张的是有些女生读幼师是为了有一个好名声,以便能找有钱人来嫁。虽然这些女生入学动机各异,但她们几乎都表现为更注重个人成才目标的实现。她们渴望成才,但又往往单凭个人兴趣爱好和自我价值取向进行“自我设计”,把成才目标建立在狭隘的个人利益基础上。

4独立意识增强,但意识和能力失衡。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女生们要求能够独立。她们对于《中师生行为规范守则》的条例以及学校学工处制定的文明细则不以为然。因此,大部分时间用来上网交网友、写信交笔友现象在许多女生中流行开来。她们一方面自我意识增强,另一方面法纪观念却相应淡薄了。她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但在真正的现实面前,却又显得手足无措。由于缺乏明辨是非能力,有不少女生因此耽误了学业,更有甚者严重违犯中师生行为条例,受到批评处分。女生独立意识增强,法纪观念淡薄,于是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有抵触情绪。这种意识与能力的不平衡使大多数女生常常处于矛盾冲突状态,并时常伴有挫折感。

5学校教育方面。首先,学校忽视了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学生教育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必须通过学校教育才能实现。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忽视精神文明建设,以致思想道德建设严重滞后,因此,怎样有针对性地、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人生理想、人生价值、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的教育,我们的研究不够,实施乏力,成效不显著。即使像爱国主义这样严肃的教育,我们往往过多地停留在展示祖国大好河山、悠久历史文化等对祖国自豪感的培养上,难以把对祖国的自豪感升华为“振兴中华”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并能从中引发出他们对祖国的强烈责任。正因为如此,学生们建立起来的责任意识,一方面缺乏社会价值,缺乏正确的责任动机:另一方面经不起不良社会环境和社会舆论的干扰,不能自觉地、持久地去实践自己的责任。其次,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德育过程形式化,重灌输,轻实践:重知识体系,管理条条框框繁杂,对学生限制太死,“一刀切”现象突出,学生个性压抑,形成了“两面”人格、知行脱节。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严格的管理制度当然是必要的,但在管理中要尊重并逐步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否则,学生觉得自己总是处于管理者的对立面,容易产生逆反情绪,也妨碍了他们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的确认。因此,幼师学校必须改革学生管理方法,探索有利于培养幼师生教育责任感的教育模式。最后,学校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教育责任感培养的实践活动。教育见习和实习是学生学习他人经验和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于教育实践的过程,是幼师学校的必修课,是培养高素质教师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同时,教育见习和实习是幼师学校培养学生教育责任感最重要的实践活动。因为教育实习和见习是师范生在校期间最早也是直接体验教师角色的开始,对师范生从事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师范生通过面对面地与学生接触,与社会接触,第一次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角色的重要性,从而体验到什么是教育责任感。而从目前情况看教育见习和实习一直是师范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这主要表现在教育实习的时间短,有些学校为了省钱、省事而将教育见习和实习合并在一起,安排在临近毕业前。

这样就使学生对教材的熟悉、教法的了解、教师工作的尝试集中在一起。这种安排,一方面,对实习生来说,由于时间有限,临近毕业也无法弥补在实习中所发现的自己知识、能力方面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对实习学校来说,由于迫于教学计划的压力,而实习生平时技能训练太少,唯恐实习会影响教学质量而不愿接受实习生。再加上由于实习经费和指导教师的匾乏,有些学校采用了“分散实习”、“模拟实习”等形式,这无疑对参加这些形式实习的同学缺少全面指导和严格的管理,从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幼师生教育责任感的培养

怎样解决学校教育责任感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责任感教育的实效?笔者认为,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责任感教育模式,创建一种新的适合当前需要的有效模式,从而提高责任感教育的效果。

1从学生需要的实际出发,多层次化地进行学校德育教育。以往在德育目标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目的和目标不分。用目的代替目标,只有高度,没有梯度,这就像哭人家上楼而不纳人家梯子。学校的责任感教育工作要改变统一目标教育带来的“假、大、空”现象,就必须从学生的思想、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实际出发:将一元化的道德教育目标分成若干个层次,即对各年龄阶段和教育阶段确定不同层次的具体目标和教育的起点,依次选择相应的具体内容、方法和途径,再把各阶段各层次的德育目标和措施整体地衔接起来,逐步提高,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进行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重要的任务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将总体目标具体化,即为学生发展的每一个年龄阶段、每一级发展水平拟出道德教育的具体目标。由于每个学生家庭所处的社会地位、经济文化状况、所受教育不同以及个人主观因索的差异,在思想发展和对自己的要求上也必然呈现出多种情况,不能强求一律。因此对道德教育目标层次化,不仅要把最高目标分解为各个年龄阶段的目标,而且要针对各年级学生发展的不同要求,制定出各年级德育的具体目标。这种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促进个体成员充分的发展。

2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人的价值观念,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其形成和发展受三方面因素的制约,即社会结构和社会运作模式、人们已有的价值观念以及政府提倡的主流价值观念。而社会结构和社会运作模式则起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社会转型时期,对价值观念的规范、标准、体系及思维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对当前的幼师生来说,她们的人生志向趋于务实,注重实效,关注自我,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商品意识,这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标准的。此外,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冲击,对诸如金钱至上、吃喝玩乐、损人利己、空虚无聊等不良习俗,我们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加以克服。同时,必须摒弃一切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陈腐观念,以使之具有更加务实的人格,从而成为一个文明人进入社会。幼师生现代人格特征的形成,与社会的大力倡导也是密不可分的。社会倡导的主流道德起着导引、催化、灌输的作用,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里,通过大众传媒、社会倡导的主流价值的影响作用更大。因此,社会和学校必须加强正面教育,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幼师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形成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重点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力是当代西方学校的德育重点和经验。柯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引起了西方学校德育的改革,其中心思想即是注重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西方道德教育实践证明,强调发展学生道德判断力后,学校的道德教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改变了背记知识、注重说教和-成人化的传统道德教育方式,学生学习的知识得到了很好的消化和吸收,并有能力对复杂的新的社会问题做出重大判断,表现出对重大道德问题的理解和较高的行动自主性。可以说,强调能力发展是当代学校道德教育的重心之一,能较好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幼师学校道德教育改革也应彻底改造旧德育只注重背记道德知识,满足于一贯行为训练的方法,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把它作为德育对策的重点,看成是学生适应多元化社会和促进自律、自主的重要指针。其中,尤其应注意提高教师对培养道德判断力的认识,注重教育技能技巧、大胆吸收讨论法及问题教学法来改进课堂教学。柯尔伯格的研究表明,讨论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通过引导激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和推理程序,积极参加社区服务等道德实践,这对于培养学生独立的、理性的道德判断力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当然,提供给学生讨论的道德问题必须是与现实生活和学校生活有关的道德两难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作为道德教育过程的主体,直接地、民主地参与讨论,进行创造性思维,避免脱离实践而拘囿于各种无意义的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中。超级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