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习题教学论文

习题教学论文范文精选

习题教学论文

习题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1课程学完后缺乏后续实践训练原教学体系中,安排的理论课程完成后,大多没有后续的课程继续跟进,就无法保证学生对于整个专业课程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有的理论课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比较多且关键。学生的学习不同于工人的短期或长期培训,整个教学体系中从认知实践到综合实践能力的养成,需要一个符合教学认知规律的完整过程,一定的理论学习完成后要有后续的实践来加强巩固,如果没有与企业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无法掌握市场最新需求,也就无法制定更好的贴近学生就业的实践训练,前面的知识与后续的实践就会脱节。

2实践课程的考核机制仍然不完善现在的学生,特别是刚从初中上来的低年级的学生,大都还处在传统教育体制的阴影下,实践课程不单独考试,学生就不重视本门课程的情况还是很严重的。由于整个专业课程内容不同,性质也有一定差别,实践课没有系统的、完备的考核标准,绝大多数的课程都是实践报告来考核的,而实践报告这种考核方式的随机性很大,有很多同学会因为图方便,而将其他同学已经写好的实践报告借鉴过来只是稍加改动就交上去,而最后得到的成绩就差不多。这样学生自然就没有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如此恶性循环,实践课程的作用就收效甚微。

3“双师型”师资力量的不完备现有的实践课程教师大多是由校内的理论课专业教师或实习老师协助来完成,有的教师教学是从课本上学习来的,他们的教学内容往往不能与实际工作过程接轨,进而出现理论与实践二者不能有效结合的问题。有时学校会启用校企合作中聘任的企业人员,他们的教学能力还有待于提高。现在大多数的中职学校都存在这种问题,这是中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弊端,在新的教育教学体系下,这种问题不应再发生。

二多层次教学体系的建立

1协调好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要建立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就要协调好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在不影响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实践类课程的上课频率,使学生可以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相融合,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消化理论知识,进而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这样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讲,无疑是一个提升他们动手能力的好机会。

2必要的理论课程完成后安排更多更加完善的后续训练要建立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就要为学生安排更加完善的后续训练。要给学生安排更多的校内外实际岗位实习。必要设置一个综合性实践内容贯穿课程始终,注意与先修课程的呼应,增强课程之间的关联度。可以使用教学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结合各章的知识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既可有效覆盖课程的重难点,又接近园林专业的实际需要,使学生了解园林设计的各阶段任务与工作,掌握各个阶段的设计方法,充分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3制定专业的系统的考核机制要建立多层次的教育体制,就要制定更加专业的系统的考核机制。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应是“以就业为导向”去培养学生。那么考试的考核机制也要向这方面倾斜,所以考试应重视对实践能力的考核。由纸质试卷考试方式向真正的实际操作进行转变,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有更加好的未来发展。考核过程中设计综合素质考评方案,强调过程考核,发挥评价体系应有的指导作用。这种更加新颖的考试机制并不拘泥于考试卷,多样的考试形式也更加能被学生所接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用多样的考试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更加真实、更有效果。进而达到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的全面了解,更加能够知道学生还在哪些方面有所欠缺,以至于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这些知识与技能的教学。

4增加更多的师资力量投入到实践教学当中去要建立多层次的教育体制,就要增加更多的师资力量投入到实践教学当中去。对于学生教学,师资无疑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想教好学生,就要投入相应师资力量,只有把相应的师资和相应的教学力度提高上去,学生才会对这门课程足够的重视,进而对该门课程进行努力的学习。也许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强制学习也许会让学生暂时反感,但是这对于他们的学习是有利的,教师就应该去这样做。那么学校就要招聘更多更好的老师,特别是既懂理论又有实践工作经历的“双师型”省、市教师,更好投入到实践教学当中去。

三结语

习题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媒体应用教学媒体服务于教学目标,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要素在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中都不可或缺。现代教学媒体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信息源,是存储、教学信息的主要方式。现代教学媒体品种繁多、形式多样,为信息传递增添乐趣,能够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现代化教学媒体将教学内容生动展现出来,可以加深学生的认知、感知程度,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开拓学生的思维。与现代教学媒体相比,传统教学媒体缺乏形象性。受技术、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统教学媒体不能营造形象生动的情境教学,信息传播量也较少。虽然现代化教学媒体具有种种优势,但是在教学中并不是多多益善,如何正确选择、合理应用现代教学媒体,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效果,才是教师必须注意的。下面笔者就教学媒体选择时要遵循的原则进行分析。

(一)目标性原则教学媒体选用时,首先,要从教学的总目标出发,保证实现总目标;其次,要考虑到每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知识点目标,使用不同的媒体来实现教学传递,保证各个知识点目标的实现。

(二)有效性原则教学媒体要能有效体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因此,选择教学媒体也因学科的性质不同而有所区别。即使是同一学科不同章节由于内容不一样,对教学媒体的选择也不同。例如,语文鉴赏课程,较为注重感性,则可以采用展现力强的媒体形式,例如,声音、视频等;而像数学这类学科注重逻辑和空间思维,则可以采用多媒体软件制作相应的课件有利于学生建立思维联系。由上述可知,要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

(三)适用性原则就是要应用不同的学生,学生的认知结构是逐步形成的,与学生年龄直接相关。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接受事物的能力不同,低年级学生以激发感性认知为主,可以采用活泼生动、形象直观的媒体形式;中高年级学生,需要培养理性、逻辑性思维能力,教学中可以借助各种不同性质的媒体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呈现。同一年龄段的学生,接受能力也不相同,所以要重视学生群体的平均水平和接收能力,使教学媒体适用于更多的学生。

(四)经济性原则教学媒体的选用要考虑教学媒体的投资与预期效益,尽量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大的收益。由于各地经济条件、资源状况、教书水平等不尽相同,在选择教学媒体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五)最优化原则教学媒体的选择是教学设计的一部分,教学媒体要与教学的其他方面相互协调,使教学的各个方面达到最优效果。

二、媒体变化与教学模式

创新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负责传授知识,学生的任务是接受知识,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教学媒体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在这种绝对教与学的师生关系下,教学就变成了灌输和命令。长期的这种使学生被迫接受、服从的方式导致了反抗与叛逆,使学生厌倦学习,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模式经过长期的实践,其弊端已经暴露无遗。多媒体信息技术下的课堂教学完全扭转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这种师生关系。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来选择适宜的媒体课件,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教学目标。而评价教师水平的依据不再是学生的成绩,而是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现代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使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使传统教学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了明显提高,这关键是因为多媒体信息极大地促进了教育。传统模式下知识信息的传授,基本都采用语言描述的形式,这就对教师和学生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要具备丰富的表达能力,学生更需要通过单一的语言信息去想象。这一过程相当困难。但是引入多媒体技术以后,教学知识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促进学生及师生之间的自主、互动学习。

三、小结现

习题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差异教学

所谓差异教学,通常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与进度等,以适应学生在准备水平、智力倾向、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达到自己最佳的发展水平。体育是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新课程提出“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基本理念,凸显了体育新课程中差异教学的价值取向。因此,对体育教学中如何实现差异教学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差异教学是提高体育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

(一)优质体育课堂呼唤差异教学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无论学生的发展水平、个性特征、认知风格、兴趣等如何,教师大都采用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评价方式、统一的评价维度,这对身体素质与体育需求各异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教师对体育成绩优异和体育成绩不良的学生在交往方式、交往时间、关注程度、期望水平、积极评价方面的差异,往往是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情况。

关注体育教学中的体能素质差异,提高教育质量应该成为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自觉行为。体育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这是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体育教师肩负的重要职责。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和实施体育新课标的今天,只有对学生进行差异教育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体育教学才能发挥出育人、健身、娱乐等功能,真正地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优质的体育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评价实施充分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力求使每一个学生的体育需求得到满足,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和发展,使每一个学生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每一个学生体育学习和活动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多样化的学生结构需要差异教学

差异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和后天生理、心理发展逻辑的必然状态,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如果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待具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对所有学生提出同样高的要求,会造成有些学生获益,另一些学生则可能受挫折或失败。体育教师应承认学生在体质和运动能力方面的差异,尊重差异、正确对待差异,在教学过程寻求适合每个学生的运动、健康素质不断发展的有效教育方式,使学生个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体育教育公平。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差异主要是来自身体条件、运动技能、心理承受力、特长兴趣等因素。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了解自己所教学生,明白学生的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指导,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异;在体育教学中应通过区别指导或分组、分层教学,承认学生间的差异,认识学生间的差异,并围绕学生间的差异设计情境,构建师生互动共学、平等对话、情感有效交流的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扬长避短”,实现身心的和谐健康发展。

二、体育教育中实现差异教学的策略

(一)使教与学两类变量最相适配的策略

“差异教学”就其本身的概念而言,就包含了要求教师的“教”去适应学生的“学”的含义。由于每个学生原有的基础、兴趣爱好、智力状况和学习风格(它们代表着“学”的变量)各不相同,因此,每个学生学习的需求和方式,也必然会有所不同。如果教师的教学,包括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与进度(它们代表着“教”的变量),考虑到了学生的这些不同,并与之相适应,那就叫“差异教学”,否则,就不叫“差异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教与学两类变量的适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教学内容必须对学生具有适度的新颖性,切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接受水平。第二,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进行练习。第三,教学内容的复杂性与挑战性,包括教学的进度安排,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或技能水平相适应。甚至连教学方法的选择,也与学生的技能水平密切相关。例如,篮球教学中的四角传球,这对能力强的学生可能是适合的,但对篮球基础差的学生可能不适合。第四,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提供的学习媒介,要与学生擅长的体育项目相适应。多元智力理论的创立者加德纳就指出:“以个人(学生)为中心的学校,应该在评估学生个体的能力和倾向方面富有经验。这种学校不但寻求和每个学生相匹配的课程安排,也寻求与这些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二)多元组合与交替策略

“多元组合与交替策略”主要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有意设计和安排能够适应和满足学生各种兴趣爱好、优势技能和学习风格偏好的学习机会,鼓励学生在优先选择与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技能和学习风格偏好相一致的学习内容与方法的前提下,也要尽可能去接触、了解和参与其他的学习内容或活动。

“多元组合与交替策略”的本质在于,强调运动项目、任务及活动方式的多样化。它至少有两个明显的好处。一是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运用自己的体育特长,完成自己所擅长的任务,按自己所喜爱的方式进行学习。这对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展示学生的个性,提升学习的效能,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二是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多方面的体育兴趣,对学生学习机能方面的欠缺或不足进行弥补,促使学生各种生理、心理机能得到协调发展。多元组合与交替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校为学生开设丰富多样的、可供选择的体育选修课或体育课外活动课,以满足和发展学生现有的兴趣、爱好;第二,围绕同一体育选项,给学生设计和安排多元化的学习任务;第三,教师在同一体育项目的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开启多种不同的技能活动窗口,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去教授同一内容,创造一个能使所有学生都受益的学习环境。

三、实现体育差异教学策略的途径

体育差异教学应该在教学目标、计划、内容、方法、组织形式、评价等方面全方位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并根据差异教学策略提出具体的实施途径,这样才能提高体育教育质量,并促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健康意识。

(一)科学测查

对学生差异的测查是体育差异教学的前提。为了能较好地关注学生的差异,在教学中可分别采用问卷调查、交流谈话、体能测试、心理测查等方法去发现个体差异,如体能的差异、体育学习态度的差异、心理承受能力间的差异、社会适应能力的差异等。这些差异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产生了一定的特殊性。教师了解到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个性特征、学习风格、动机、兴趣等,才能为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准备不同的教学材料。这种对学生的测查伴随在每一学期的教学活动当中。因为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也是在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对学生的评价也要随时进行,体育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也要相应地做出调整。

(二)挑战性的学习目标

在对学生运动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科学测查的基础上,教师要为学生制定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差异教学既照顾差异,又要对每个学生都具有挑战性,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方式、速度去学习,可以同教材、同要求、异进度,可以同教材、同进度、异要求,也可以异教材、异进度、异要求。这些做法保证了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能够处于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的保底线,在此基础上实现最大限度的、富有个性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体育教育公平的实现。具体到每一节课,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和层次,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并鼓励学生努力达到最高层次的目标。这种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习目标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量上的差别,它既可能有量的差别也可能有质的差别。

(三)开放性可选择的学习内容

为了适应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体育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学习内容。差异教学需要改变以往单一、固定、统一的模式,并依据体育运动的可替代性特点,体现出体育课程内容的多样性。一是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有充分的弹性;二是考虑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需求,使学生对体育课程内容有一定的选择性。考虑到体育运动项目具有的非阶梯性和学生生长发育的阶段性特点,在差异教学的课堂上,体育教师要提供开放的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利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使学生具有开放性可选择的学习内容。

(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活动

为了照顾学生差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提供开放可选择的学习内容之后,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把它呈现传递给学生,对于促进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的提高、爱好专长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及团队意识形成等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鉴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应是灵活多样的,在一节课中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在差异教学中虽然强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但是也强调这些方法的运用都必须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方法是为目的服务的,没有高级和低级之分,只有适宜与否的区别。

(五)弹性的组织形式

在差异教学中,教师会采用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教育安置,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选用集体教学、小组教学或个别教学,让学生同质分层或异质合作。单纯的同质分层可能会产生标签效应,对学生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单纯的异质合作也有可能使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只能在合作的小组中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帮助其他学习较困难的同学,缺乏与同水平同学的交流与合作机会,会使他们陷于自我满足的状态,影响他们的进一步提高。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在体育差异教学中,要把同质分层与异质合作结合起来。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分组应是弹性的、动态的,可以根据情况灵活调整,在不同的体育活动中及时地做出相应的变化。在弹性、动态的体育分组合作中,不同学生的智能优势都能够得到发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不同体育锻炼需要的学生也能够得到教师及时的关注,可以形成良好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感觉到被接纳、被尊重,有成功感,这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六)多元化的体育评价

习题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在旧的大学公共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师的教学方法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大学公共体育课显得郁闷而无生气。其弊端与误区在于:1.以一个标准要求不同的人;2.以较为标准的动作要求非体育专业的学生;3.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泯灭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4.课堂组织呈现“机械化”刻板、单调;5.学生“为教而学”或为“考试而学”,而不是“为己而学”等等。郁闷的公共体育课挫伤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体育课的其他功能(如文化性、娱乐性、品德教育等)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因此,必须改革现有的公共体育课,改革的第一步,就是使之成为快乐教学课,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体育课和参与课外运动,并逐渐形成大学生体育教育文化。

一、树立快乐体育的理念,教学力求

做到身心合一快乐体育是从终身参加体育运动的需要出发,把获得运动的快乐感,培养以自我力量来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作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学,是日本学校体育的一种新的体育教学观点。快乐体育的出现,极大地冲击我们原有的体育课模式。过去大学体育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质,所以过分地提倡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教学的系统性。如对一个新动作的学习,要学生不断地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模仿,直至较标准地完成这个动作,在这样的教学当中,教师较少地考虑到学生的自身素质的差异和心理感受,学生被动地“为教而学”,所以教学容易出现刻板和枯燥。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近年来,国家先后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文件,这是我国大力推进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新课程的出现,使传统的教育思想受到了挑战,从而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非体育专业的普通大学生,由于他们的学业负担较重,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够充裕,因此他们的身体素质(如耐力、速度、力量等)相对体育特长生而言要差一些,协调性、灵活性、模仿性也不是很好,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考虑到这些特点。新课程特别提到,大学公共体育课的最高和最终目标不是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而是通过体育课的教学,使学生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并在道德行为各方面都有所发展。这就决定了运动技能的学习主要是手段,它是为实现健康的目标服务的。因此,在公共体育教学中我们必须注意,教学内容不要过于繁琐和高难度,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学生费了很大的劲和很多的时间也难以学会的动作和内容,要适当地降低难度,要多选择一些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深受学生喜爱的身体练习活动,以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程度,使学生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也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和适应社会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手段的采用上,不要过分地追求运动强度和密度,运动量的安排充分考虑相应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征。这也是有别于传统体育教学过分重视学生的生理负荷,而忽视了学生的愉快感受。新体育课程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在和谐的情景和愉快的体验中锻炼身体、获得运动知识和技能,主张在快乐中锻炼,在锻炼中寻求快乐。需要强调的是,快乐体育教学并不是一时的、游戏式的“快乐”,而是一种新的理念。即快乐的体育课一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一通过体育课认知体育的快乐从而更加热爱体育一终身地把体育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这一机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身心合一的效果。

二、注意提高体育运动项目的人文性

说起体育课或体育锻炼,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肢体的运动,而对体育项目的人文性很少触及,这就是传统体育课的模式。现在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体育的热衷和投入,已经不是停留在肢体运动的层面上,而是立体式的热爱和钟情。换句话说也就是对这个项目的人文理解和在某种文化氛围的熏陶之下的一种喜爱。我们拿篮球运动为例,如一些学生非常喜欢篮球运动,不仅仅因为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项目,而且在千变万化的比赛中无时不在挑战着一个人以及一个集体的意志和智慧。学生们喜欢这样的游戏,他们怀着一种好奇的热情投身到这项运动中。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引导他们掌握这项运动的基本运动技能。首先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从基础的传接球、熟悉球性、简单的原地投篮,简单的运球跑和行进间上篮等技术入手进行教学,让学生很快地掌握这些基本的技术,能准确地将球进行传递、转移和投球入篮,这样就会成就他们的成功感,使他们的好奇心和热情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肢体进行运动的过程中,要区别于传统教学从技术到技术的学习方法,要给运动项目注入它的人文性,即通过网络、书本、资料、电视等途径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篮球运动,使学生深刻地了解到篮球运动是一项包含竞技性、娱乐性、观赏性和商业性的运动。篮球在集体的防守与进攻配合中以其特有的方式实现人际之间的交流,反映一个团队以及群众的凝聚力而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现象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其内容日益地丰富起来,放射出不可阻挡的魅力而深入人心。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地了解篮球的文化内涵,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充分利用电视教学等先进的手段,如组织学生观看NBA、CBA和CUBA等有关赛事,让学生们从体育明星的大力扣篮、灵巧的妙传、配合的默契、神奇的远投等绚丽多彩的画面中,进一步欣赏到篮球的艺术性。有别于传统教学为看球而看球的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在观看比赛中学会“品”球,因为“品”球是“观”球的进一步深化,如运动员的顽强拼搏、良好的职业道德、意志品质的高尚、鲜明的个性、团队的配合、胜利者的喜悦、失败者的沮丧和坚韧等等,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品”到球赛以外的人生价值,进而到“悟”球之中。“悟”球是欣赏和理解的另一种方式,是一种在品味、体验基础上的哲学思考。球赛如人生,球星的成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们也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具有执着的追求和永不放弃的坚强意志,会激发学生对人生的另一种感悟。精彩的比赛气氛在欣赏者身上唤起某种特殊情绪,并逐渐转变成一种对篮球的“爱”的情感,进而激发亲身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和欲望,这就是学生不断地喜欢篮球和不断地学习篮球技术的内在动力。随着学生对篮球运动人文性的不断了解和深化,这种兴奋会不断地产生和加强,形成对篮球学习的新的动力,这也是快乐体育的另一种表现。三、快乐体育教学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一)在教学目标上,要以增强体质为主转向强调发展个性、能力、品德、智力、体力全面发展。快乐体育教学是终身体育的前奏。在从事一项运动中,学生只有在掌握运动技能的身体练习中有成功的愉悦,才能产生一种快乐;有了某些快乐感觉和成就感才能不断地鼓励自己继续去探究和学习更高更难的运动技能,这是学习动机的良性循环。所以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不要过分追求技术的系统性和完美性,学生掌握技术的能力有大小,对一些协调性好的学生,要学会一个新动作并不难,而对另一些协调性差的学生来说却是不容易的,教师要充分地意识到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差异,不能像传统教学一样以一个标准去要求不同的人,否则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实学生在完成动作中的个性化存在并不会影响他参与这项运动的快乐。

(-)成功教育在教学上的运用。在学习评价中要多采用鼓励和口头表扬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不断进步,这对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很大帮助。随着学生不断地掌握新的运动技能,他们的成功感会越来越多,他们对这项运动的兴趣会越来越浓,这样就会促使学生去探究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每一个学生体育学习和参与运动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不断提高。

(三)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快乐源。通过欣赏、评鉴、品味等边缘性教学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运动项目有更多的兴趣和认识。如前面所提到的篮球运动,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对篮球运动和篮球文化进行深刻的了解,使他们不断地去关心有关篮球运动的各种赛事,在欣赏球赛的过程中,明星们的精彩表演又给他们建立了另一种心理快乐。这种特殊的情绪会不断地激发他们亲身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和欲望。在学习篮球技能的过程中,随着对技术的掌握,他们的心理会有一种成就的快乐。学生当初选择一项运动时,也许对这项运动只是喜欢,对它的认知和掌握并不多,随着学习的深入,运动的技能逐步掌握,竞赛的规则也越来越了解,像篮球运动这种集体配合的运动项目,在比赛中学生相互配合,当配合取得成功时,他们又会产生一种为交往和合作而快乐的心情。当自己突破对方的防线,将球成功地投入篮时,学生也会为实现自我价值而感到快乐。对篮球运动从陌生到熟悉,随后到参与比赛,他们会为认识一件新事物而感到快乐。快乐无时不存在于运动当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对学生加以启发,不断地挖掘学习中的快乐源,学生就会在运动中充分地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这也是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新亮点。

习题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种综合素质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队精神、规则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目前的教学模式还没有为学生提供这方面的训练机会?我认为大学的公共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时间完全可以为大学生们提供这样一个合适的场景?用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1研究目的

在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学历不再是人才市场上的王牌?人才市场的天平开始向能力?综合素质倾斜。虽然学历仍是反映人受教育程度的一个标志?但是人的综合素质在人才竞争中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培养出更多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创新?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摒弃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传统教学模式?代之以全新的、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为我们全面实行创新教学奠定基础。在创新面前没有局外人?大学的公共体育课也应着眼于本课程的特点?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我们目前的教学模式比较注重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这正是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也是他们踏入社会以后所必需的。怎样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合的场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考虑的问题。

大学公共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时间完全可以为大学生们提供这样一个合适的场景?用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利用大学公共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时间?使教学班的每名学生都能参与教学?亲身感受亲身实践?在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参与下?共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河南师范大学2006级公共体育专选班的7个教学班257名男女学生为实验对象。

2.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数理统计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大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估与分析

利用大学公共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时间?使教学班的每名学生都能参与教学?亲身体验?对以下6项指标进行评估?以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

?1?组织能力?2?语言表达能力?3?心理承受能力?4?团队精神?5?规则意识?6?创新能力根据以上六项指标?共设计了20个评定因素?以辅助测试?各因素分为5个强度等级?分别对学生的前后两次实验进行测评?并进行比较分析。?见表1?

3.1.1大学生组织能力强度个体因素分析

表1中1~5项因素对大学生组织能力进行测评?通过对这5项因素5个强度层次的分布情况比较分析?在第二次教育实习中有67.2%的学生具有较强以上能力?而第一次只有53.8%的学生在较强能力以上。其中?快速集合、活动练习和项目转换有了明显提高?分别为第一次的39.7%、52.5%、49.1%和第二次的60.3%、68.5%、67.3%。在队列整齐和时间控制上改进不大?分别为第一次的68.1%、59.5%和第二次的71.2%、68.5%。

3.1.2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强度个体因素分析

表1中6~11项因素是对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测评?通过对这6项因素的统计可以看出?在第二次教育实习中?有68.2%的学生具有较强以上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在第一次教育实习中只有48.2%的学生在较强能力以上。针对这6项因素5个强度层次的分布情况比较分析?其中?普通话应用、声音洪亮、语速应变、词语应用和课堂语应用方面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分别为第一次的62.3%、45.5%、36.2%、44.8%和47.5%提高到第二次的89.5%、68.9%、63.4%、58.0%和65.4%。在表达连续性方面提高幅度不大?分别为第一次的52.9%和第二次的63.8%。

3.1.3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强度个体因素分析

表1中12~14项因素是对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测评?通过对这3项因素5个强度层次的比较分析?学生在心理承受能力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较强以上能力?为第一次教育实习的45.3%提高到第二次教育实习的65.2%。在表情自然和身姿放松两项指标上?第二次为70.9%、71.2%比第一次的44.8%、44.0%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对错误的承受力上没有明显的改善?第一次为47.1%?第二次也仅为53.7%。

3.1.4大学生规则意识强度个体因素分析

表1中的17项因素是对学生遵守规则方面进行的测评,结果显示,较强以上能力分别为第一次的54.5%和第二次的57.2%.提高程度不明显?说明在该方面有缺憾。

3.1.5大学生创新能力强度个体因素分析

从因素18~20的统计中可知,学生的主动创造力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第二次教育实习有65.1%的学生具有较强以上能力,第一次为54.7%。在主动创造性和教法改进方面有所提高?分别为第一次的59.5%、42.4%和第二次的68.5%、63.4%?体现了学生主观能动的一面。而在内容的更新上?无太大起色?第一次为62.3%?第二次为63.4%。

通过对6项指标?20个评定因素?5个强度等级评分分析?很强5分、强4分、较强3分、弱2分、很弱1分?P值小于0.001?远远小于0.01。因而本次教育实习活动?效果非常显著。?见表2?

综上所述?学生通过两年的教学实习?自身的综合素质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虽然这些不能完全归于这两次教育实习的结果?但是可以肯定地说?通过每位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亲身实践?很大程度的提高了他们自身综合素质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参加体育课的兴趣?丰富了体育课的内容以及组织形式?通过每次课的点评和同学们课下的共同切磋?一点一滴在积累着自身的能力素质。本次实验?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在每次课中给学生以适当的讲评?第一次教育实习后?需要总结经验?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以增强第二次课的效果。

3.2大学生对本次教育实习的评价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对本次教育实习表示喜欢?程度在强以上的有78%?说明学生是非常喜欢这种课的形式?并且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多这样的机会。有76%的学生对这种上课的方式感到非常新鲜?学生中真正能够站到队伍前面?给全班同学充当一回老师?对本次参加测试的学生来说都是第一次?由此给学生带来的新鲜感是很高的。有82%的学生对这次教育实习感觉到强烈刺激?因为第一次?所以产生新鲜感?也因此使学生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刺激感?使学生有了跃跃欲试的冲动。以上原因?激发了学生非常强烈的兴趣?由此引发了学生想要借此机会展示自我的愿望?继而达到检验自我的目的。想在教育实习中展示一下自己?愿望强烈的学生有68%?认为通过这次实习能够对自己的综合能力进行检验?达到很好效果的学生有72%。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体育课准备部分由学生自己组织教案?自己组织教学内容?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这样每位学生都能够有机会成为课堂的主宰?可以站在队伍前面?而不是站在队伍中?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魅力去感染大家?把收获传播给大家?从而做到人人都能做他人的老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的沉寂?使我们的课生动起来。要上好自己这次课?学生就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真准备教案?组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同时?参加体育活动也需要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团队精神和规则意识?要面对失败和胜利的双重心理磨练?要团结一致才能赢得比赛?要遵守规则才能使游戏顺利地进行。由此可见?课前准备部分安排得当就可以使学生得到全面的素质训练。

通过这次的教育实习活动,学生在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队精神和主动创造力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遵守规则方面效果不太明显。

4.1.1学生在组织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的同时?对我们的体育课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过去的教师的说与教?追求的是一种时效?快速集合?将有限的时间充分的运用到活动练习当中?而对于队列整齐的要求不是太强烈?这值得我们教师去思考?是追求课的形式还是效果。在时间的控制上没有明显提高?多缘于学生对游戏活动的投入而忘记了时间?这也是一个矛盾?兴之所至?是嘎然而止还是继续下去?也是我们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4.1.2这次收获最大之处在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在体育课上为学生创造一个语言环境?充分利用体育课堂互动性极强的特点?大力提倡学生在体育课上用普通话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多向老师提问?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也正符合了现今的新课程教学的理念。只有在体育课这种开放性比较强的课堂上?才易于做到这一点。因而?学生通过两年的实践?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

4.1.3在团队精神方面有所提高但不是太明显?在实际练习中,突出了个体在练习中的作用,而忽视了团体配合的意识,这也正是现今学生所缺乏的和应加以提高的方面,团队意识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建立的,应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场景进行培养。

4.1.4对游戏规则遵守程度的测试,结果提高得不太明显,学生还没有养成一个遵守游戏规则的良好习惯?应对学生多进行这方面的引导。

4.2建议

4.2.1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对旧的教育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是一种历史趋势。

4.2.2充分利用大学公共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时间?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进行必要的综合素质训练。

相关期刊更多

稀土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包头稀土研究院

西藏体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西藏自治区体育局

半导体信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分立器件专业协会 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十五研究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