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生态保护工程

水生态保护工程范文精选

水生态保护工程

水生态保护工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生态环境保护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意义

水利工程建设即通过应用处理技术和相关设备,对自然界中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有效调控,确保水利工程及其他项目的经济效益得到充分提高[1]。自然界中的江河湖海并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需求,通过水利工程的修建,不仅可以实现水量的有效调配,还可以积极推进当地的防洪抗旱减灾工作。水利工程的兴建早在战国时期就已被重视起来,其中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有名,目前仍保存完好,为当地百姓带来了福祉。不得不承认水利工程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环境保护投入不足,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例如工程所在地的生物栖息地被破坏,迫使这些生物重新寻找新的栖息地;不合理开采植被使植自然地貌景观被破坏,造成土壤流失甚至沙化;施工现场产生的废水任意排放造成河道中鱼虾大面积死亡,使整个水生生物链失衡,这无疑背离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保理念[2]。因此,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对于维持社会长久发展至关重要。

2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实例

2.1工程概况

江西省鹰潭市花桥水利枢纽工程采用混凝土重力坝挡水蓄水,以达到供水、防洪、灌溉的目的,同时在水库下游修建发电厂房以实现发电功能。项目完建后,该水利工程可为贵溪市、鹰潭市城区、余江县等14个乡(镇、园区)提供优质水源,水库发电站的发电尾水可以给河道补水,使下游6.57万亩(15亩=1hm2)灌溉面积得以改善,对促进鹰潭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于2015年11月编写的《信江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花桥水库为信江流域唯一的大型水源水库,从水资源配置角度来看,其新增耗水量所占比例不大,总体上不会影响信江干流和主要支流河道内的生态环境需水量。但由于花桥水库为分层结构,春夏季存在下泄低温水问题,可能会对流域下游的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产生不利影响。

2.2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花桥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主要影响有:①对水文情势及生态流量的影响。花桥水利枢纽的形成使库区河段的水面面积、水位、流速等水文情势发生了变化,库区内流速趋于减缓。为减小工程建设对下游河道的影响,须确保水电站生态流量的泄放,以使坝址下游河段的水环境影响程度降至最低。②对陆生动物的影响。主要包括施工场地对动物生活环境的占用,开挖破土引起的水土流失对动物生境的破坏,施工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对动物生境的污染,施工噪声以及人为干扰对动物的惊扰、驱赶。③对土地资源和周边居民的影响。花桥水库属湖盆型水库,水库回水位范围内的河流阶地绝大部分被淹没。另外花桥水库蓄水后地下水位壅高,该地段的部分农田、房屋可能遭受浸没影响。

3花桥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3.1加大投入环保设备装置

在对花桥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前,聘请中国水利协会专家进行咨询,充分考虑工程施工期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进一步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和资源配置。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在坝基石方开钻孔过程中,配置带有除尘装置的阿特拉斯D9钻机钻孔;在渣土运输过程中,采用环保车进行运输;在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配备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和一体化玻璃钢模压化粪池;在扬尘治理过程中,配备多功能洒水车,涉及易产生扬尘的设备或作业区尽量全部采用全封闭措施,使产生的扬尘浓度始终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3.2强化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相融合

应高度重视陆生生态(古树名木、生态公益林)、水生生态、饮用水源、库区水质的保护和淹没处理工作。在花桥水利枢纽工程的高边坡开挖过程中,最值得一提的生态环保措施是采用喷混植生护坡的方式来保持边坡稳定。具体地,边坡内部使用植生混凝土与锚杆、镀锌铁丝网紧密连接,坡面撒有植被种子,种子发芽后生长出浓密的植物,与周边植被融合形成生态景观边坡,可以达到保护坡面不被破坏以及预防坡面水土流失的目的(边坡喷混植生效果见图1)。通过对边坡坡顶巡视及裂缝观测,发现初期边坡变形位移速率小于1mm/d,开挖完成后位移速率呈收敛趋势,喷混植生护坡坡面和坡顶无开裂,该措施的应用起到了边坡稳定与生态保护有效统一的作用。另外,在坝址右岸下游建设了鱼类增殖站可以保护水生生态,采取人工捕捞过坝对上下游鱼类进行联通交换减小了大坝阻隔影响。

3.3建立环境管理与监测体系

在工程施工准备阶段,花桥水利枢纽工程项目部组织制定了《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规划制度》《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影响评价制度》《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目标制任制》,为达到优质项目,工程施工必须依照制度展开,对即将实施的水利工程项目严格把关。在工程建设阶段,设立监测体系如下:①为确保施工现场中PM2.5、PM10、TSP、噪声、湿度、温度等环境因子指标在控制值内,在施工现场配备了环境智能监测系统,项目管理人员可以对施工现场中的扬尘、噪音、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随时掌控现场环境状况,一旦发现超标指数,立即组织整改;②在枢纽工程采样点布设水质监测点,在坝址施工区上游0.5km、下游1.0km处各布设1个水质监测断面以评价施工区进出水的水质状况;③在枢纽工程的混凝土拌和站废水排放口、含油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口各布设1个废水排污监测点,以保证各种废水排放指标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④在库区、坝址下游1.0km处各布设1个生态监测点,以确保整个工程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处于可控状态。

3.4扎实做好移民安置工作

花桥水利枢纽工程涉及文坊镇、樟坪畲族乡和双圳林场3个乡镇,淹没土地10000余亩,其中耕地6000余亩,林地、山地共4000余亩,共6359人需要解决移民安置问题。为妥善安置搬迁移民,建设了鹰潭花桥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点,具体包括文坊镇移民安置点(见图2)、黄思村移民安置点、太源村移民安置点。文坊镇移民安置点总征地面积为506458.10m2,规划总建筑面积为406284.00m2,建筑密度为28.51%,容积率为0.80,安置户数为1449户,安置房建筑为3层楼房,安置点位于库区下游2.5km文坊新集镇规划区内,现已建成文坊商业街、文坊集贸市场等商业设施,居民生活便利;黄思村移民安置点总征地面积为135027.34m2,规划总建筑面积为60534.00m2,建筑密度为26.45%,容积率为0.76,安置户数为197户,安置房建筑为3层楼房,位于库尾左岸、樟坪乡黄思小学附近西南山地,东北侧紧邻二级道路(XD328),交通较为便利;太源村移民安置点总征地面积为13334.30m2,规划总建筑面积为6720.00m2,建筑密度为17.40%,容积率为0.50,安置户数为11户,安置房建筑为3层楼房,位于太源水右岸、张家后山,南侧紧邻三级公路周公路C线,交通同样较为便利。花桥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点不仅有效解决了移民的居住问题及后期生产问题,还改善了当地的整体环境规划,提高了当地的经济效益。

4结语

在完成水利工程兴建作业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生态环境的长远发展。本文简述了花桥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以及采取的相应有效措施,始终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在享受水利工程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的同时,保护环境、利国利民的环保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周欣,秦绪明,徐怒潮,等.酒泉市水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修复对策[J].环境保护科学,2021,47(2):62-70.

水生态保护工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

1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通常不直接产生污染问题,属非污染生态项目,其影响的对象主要为区域生态环境。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区域一般可分为库区、大坝施工区、坝下游区。库区的环境影响主要源于水库淹没和移民安置、水库水文情势的变化,受影响最大和最为重要的通常是生物多样性、水质、水温、环境地质、景观、人群健康、土壤侵蚀、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等因子,受影响的性质多数为不利影响;坝下游区的环境影响主要源于大坝调蓄引起的水文情势变化,受影响的主要是水文、河势、水温、水质、水生生物、湿地资源、入海河口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因子,影响的性质有利有弊,影响的时间一般是长期的,影响的范围因区域的特点不同各异,有时可延伸至河口区。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有些是不可避免的,有些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小。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管理是避免或减小工程不利环境影响的有效方式,而环境监测则可为工程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因此,制订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是工程规划和设计的重要内容,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初步设计阶段的环境保护初步设计中均需要详细地拟订并列出有关内容。

2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影响的具体问题分析

2.1因水库淹没,库区移民安置中毁林开荒将造成水土流失。因安置不当及生活环境改变,移民生活不安定会产生一些社会问题。在我国人多、耕地少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水库的淹没损失,对库区内尽在高水位时才被淹没的土地适当采取措施加以利用。

2.2水库蓄水后,有可能引起库岸崩坍,诱发地震等。此外,河流情势变化对坝下与河口水体生态环境产生潜在影响。岸坡浸水后,岩体的抗剪强度降低,在水库水位降落时,有可能因丧失稳定而坍滑。将给工程的正常施工和运行带来极为不利的后果。

2.3水库蓄水后,会引起库周围地下水位抬高,导致土地盐碱化等。

2.4水库蓄水后,因水流变缓,水体稀释扩散能力降低,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增加,库尾与一些库湾易发生富营养化。

2.5一些水库蓄水后,水温结构发生变化,可能出现分层,对下游农作物产生危害。

2.6水库淹没会影响陆生生物的生活环境;修坝对水生生物特别是洄游性鱼类将产生直接影响。

3减小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对策

3.1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在某地区进行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在规划或其他活动之前,对其活动可能造成的周围地区环境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对策,以及制定相应方案。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实现经济建设、水利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的主要手段,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不但要进行经济评价,而且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科学地分析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合理选址提供依据,防止由于布局不合理给环境带来难以消除的损害。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前,首先要进行环境状况调查,对当地的气候环境、水文、水质、土壤、水生生物、人口等进行调查。其次就是根据调查的结果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对拟建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对当地的环境能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并预测造成影响的程度。最后对拟建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就是通过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从整体上评价拟建工程的各要素和过程可能对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及改变程度,为比较选择方案提供依据。

3.2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水利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我们要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水利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在水利工程的设计阶段,我们应本着和谐发展的理念,为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创造条件,同时为鱼类产卵提供条件以及为鸟类和水禽提供栖息地和避难所。在工程的建设阶段,应优先考虑采用环保的技术措施,在水利工程建设时,要采用有利于植物生长、动物成长的环保材料。在水利工程完成阶段,应建立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监测和反馈机制,及时进行环境跟踪评价,发现有明显不良影响的,应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把破坏程度降到最低水平。

3.3尽快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为防止和缓解水利工程建设对该区域的经济及生态平衡的破坏,应尽快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对该区域的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而且依靠当地自身的能力很难使生态得到平衡,经济得到发展。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建设方面,应实行生态补偿机制,坚持“谁损害,谁补偿”的原则,明确生态补偿的主体及补偿的范围。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应在水利工程建设资金中提留一部分资金,用于对当地的生态进行补偿,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的生态平衡。可以说构建生态补偿机制,还原生态以价值,不仅是缓解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

4总结

水利工程的生态影响问题,实质上是人与自然关系在水利上的具体体现。从水利实际看,任何一项水利工程基本质都应该是生态工程,水利工程在改变自然的同时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保护生态是水利工作的应有之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认识和处理水利工程生态影响问题,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唐会燕.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34).

水生态保护工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建设保护

1水利建设对生态的影响

(1)空气污染与噪音污染。空气污染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其一,在水利工程开工时,需要对土地进行挖掘,当开挖时的气候处于干燥状态时,对建设材料的运输会告成尘土飞扬的情况,且车辆在行使过程中也会带动地面的灰尘,使污染加剧;其二,各和施工机械与车辆在施工现在来回作业与运输时,会产生大量的尾气,这些尾气对空气的质量造成污染。噪音污染主要体现在施工的过程上,混凝土、砂浆搅拌机和车辆的作业与运输产生噪音污染。

(2)动物与植被遭受破坏。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施工现地需要对建设周围进行适当清理,这就造成了乱砍乱伐现象,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野生动物的环境。水利工利对动物的影响还体现在河流生物的生存环境上。

(3)水土流失情况严重。在对土地进行开挖时,裸露在外的土层经过水的冲击容易产生饱和现象,使水土严重流失,对施工场地及周围的河流造成污染,水流的污染对鱼类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

(4)废弃物的处理。水利工程的施工会使用大量的物材、施工人员吃住也会产生一定的生活垃圾,这些建筑废料与生活垃圾的存在会对水利工程附近的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2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1)生态保护体系的建立。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科学合理的生态建设体系的建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首先要对各个岗位的责任进行制度分配,做到一岗一责,且这些岗位在管理中互相制约,使生态环境建设的流程清晰明确,岗位体系与责任的流程主要分多个层次,一一落实;还要建立相关的生态保护小组,对各岗位的职责进行详细划分,各部门相互监督与管理。在水程工程建设上,对有利于动植物生长的环保材料的使用是极有必要的,且管理体系应做好对水利环境的反馈与监测机制,对其环境进行及时的评价与跟踪。

(2)建立生态影响的评价制度。当考虑到某地区的建设会产生影响环境的结果时,在对工程进行规划前,要对形成影响的因素进行详细得评价、预测和调查,并由此作出相关的预防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和污染的措施,再对相应的方案进行最后的确立与制订,这一做法称为环境的影响评价制度。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生态影响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实现水利建设、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一同发展的重要举措,环境影响与经济评价是水利工程项目进行的两大评价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找出工程实施中出现的影响生态的问题,提出治理措施。此外,生态影响的评价体系可以给水程工程的建设项目提供最佳区域选址,以防地理布局不合理对环境造成难以消除的各种破坏。

(3)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为了减少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生态平衡与该区域经济的破坏,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刻不容缓。水利工程的实施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尤其表现在生态环境影响因素方面,依靠环境自身的自然治愈能力是无法完全将生态平衡修护到工程未开发与建设前,因此,在水利工程的建设方面,应贯彻实行生态性质的补偿机制,建立责任单方制,此外,在工程建立时,理应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资金中提取一部分,作为补偿该区域生态环境,改善该地区环境的生态资金,促进与保证生态的后期平衡。生态补偿体系的确立,不仅还原了环境的生态价值,还缓解了水利工作的建设破坏程度,一24内蒙古水利2016年第7期(总第167期)定程度上也利于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符合当下生态和谐社会的构建主题精神。

(4)减少环境污染客观因素。由于客观的人为因素导致生态污染的因素很多,且很难从根本上杜绝污染的发生,但可以针对这些污染的来源,统筹兼顾,尽可能改善造成污染的外在因素。例如,空气污染,在进行工程材料的运输时,可以提前对其经过的路段进行洒水,且对运输的沙石和泥土进行适当的包装,此外,针对汽车尾气的污染可以采取改进汽车装置或减少输送量等方式对污染进行改善;机械操作的噪音污染也可以通过对施工现场进行全封闭的策施,在工地周围修建临时围墙,以降低噪音污染。

3结语

水生态保护工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建设保护

1水利建设对生态的影响

(1)空气污染与噪音污染。空气污染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其一,在水利工程开工时,需要对土地进行挖掘,当开挖时的气候处于干燥状态时,对建设材料的运输会告成尘土飞扬的情况,且车辆在行使过程中也会带动地面的灰尘,使污染加剧;其二,各和施工机械与车辆在施工现在来回作业与运输时,会产生大量的尾气,这些尾气对空气的质量造成污染。噪音污染主要体现在施工的过程上,混凝土、砂浆搅拌机和车辆的作业与运输产生噪音污染。

(2)动物与植被遭受破坏。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施工现地需要对建设周围进行适当清理,这就造成了乱砍乱伐现象,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野生动物的环境。水利工利对动物的影响还体现在河流生物的生存环境上。

(3)水土流失情况严重。在对土地进行开挖时,裸露在外的土层经过水的冲击容易产生饱和现象,使水土严重流失,对施工场地及周围的河流造成污染,水流的污染对鱼类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

(4)废弃物的处理。水利工程的施工会使用大量的物材、施工人员吃住也会产生一定的生活垃圾,这些建筑废料与生活垃圾的存在会对水利工程附近的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2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1)生态保护体系的建立。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科学合理的生态建设体系的建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首先要对各个岗位的责任进行制度分配,做到一岗一责,且这些岗位在管理中互相制约,使生态环境建设的流程清晰明确,岗位体系与责任的流程主要分多个层次,一一落实;还要建立相关的生态保护小组,对各岗位的职责进行详细划分,各部门相互监督与管理。在水程工程建设上,对有利于动植物生长的环保材料的使用是极有必要的,且管理体系应做好对水利环境的反馈与监测机制,对其环境进行及时的评价与跟踪。

(2)建立生态影响的评价制度。当考虑到某地区的建设会产生影响环境的结果时,在对工程进行规划前,要对形成影响的因素进行详细得评价、预测和调查,并由此作出相关的预防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和污染的措施,再对相应的方案进行最后的确立与制订,这一做法称为环境的影响评价制度。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生态影响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实现水利建设、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一同发展的重要举措,环境影响与经济评价是水利工程项目进行的两大评价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找出工程实施中出现的影响生态的问题,提出治理措施。此外,生态影响的评价体系可以给水程工程的建设项目提供最佳区域选址,以防地理布局不合理对环境造成难以消除的各种破坏。

(3)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为了减少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生态平衡与该区域经济的破坏,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刻不容缓。水利工程的实施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尤其表现在生态环境影响因素方面,依靠环境自身的自然治愈能力是无法完全将生态平衡修护到工程未开发与建设前,因此,在水利工程的建设方面,应贯彻实行生态性质的补偿机制,建立责任单方制,此外,在工程建立时,理应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资金中提取一部分,作为补偿该区域生态环境,改善该地区环境的生态资金,促进与保证生态的后期平衡。生态补偿体系的确立,不仅还原了环境的生态价值,还缓解了水利工作的建设破坏程度,一定程度上也利于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符合当下生态和谐社会的构建主题精神。

(4)减少环境污染客观因素。由于客观的人为因素导致生态污染的因素很多,且很难从根本上杜绝污染的发生,但可以针对这些污染的来源,统筹兼顾,尽可能改善造成污染的外在因素。例如,空气污染,在进行工程材料的运输时,可以提前对其经过的路段进行洒水,且对运输的沙石和泥土进行适当的包装,此外,针对汽车尾气的污染可以采取改进汽车装置或减少输送量等方式对污染进行改善;机械操作的噪音污染也可以通过对施工现场进行全封闭的策施,在工地周围修建临时围墙,以降低噪音污染。

3结语

水生态保护工程范文第5篇

1.1水电工程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正面影响

(2)有利于改善局部水流条件和小气候。水库作为水电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库的修建形成湖泊,使湿地面积增加,可以很好地改善周围的小气候,尤其在延长无霜期、缩小温差、增加降水、增加湿度和降低最高气温等方面,对农作物和植被的生长也会提供有利保障。此外,水库修建后的河流流态更适合生活在静水中的鱼类生长繁殖。

(3)对防洪、抗旱、灌溉等有重要作用。持续的干旱和严重的洪涝灾害将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破坏。水电工程的开发可以有效地均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通过调节河流水量的丰枯,合理配置水资源,大大减轻因洪涝灾害、干旱所引发的国民经济损失,从而有效地改善原生态自然环境。

(4)形成新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水库蓄水后可能产生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并形成由山景、水景、大坝等构成的水库风景区。在进行水电工程开发时,可以通过对水工建筑物的造型和布置进行合理的优化和修饰,起到在景观上美化生态环境的效应。目前我国许多已建成的水库都已成为名胜风景区,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旅游者参观游览。目前黄河三角洲、都江堰水电工程和千岛湖等水电工程,都已经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5)扩大水生物生长环境,增加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完成了水电工程的开发及投入使用后,水库完成蓄水将形成宽阔的水面,水生物的生长空间必将得到有效拓展,同时水库形成的人工湿地也会为喜湿地的植物和动物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因此在库区及周边的喜湿地环境的动植物物种会大量增加,从而丰富水库周边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1.2水电工程开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自然河道上开发水电工程,一般会改变工程所在流域和区域直接相关的环境要素,使得环境要素的改变形成连锁反应,从而在周边流域产生一系列的生态环境负面效应。目前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主要负面影响包括以下三方面:

(1)水电工程开发破坏河流生态环境系统的多样性并引发地质灾害。水电工程的开发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天然河道的水深、水温、水质、流速等因素,从而给河流原有的性质,尤其是河流的动态性和整体性带来损害。这样不仅会对河流中现有的生物物种的繁衍带来严重威胁,更会给河流的整体生态平衡带来毁灭性的破坏。另外在开发水电工程的时候,会进行包括电厂、大坝和道路等在内的人工工程的修筑,这样必将会给当地的地形地貌带来很大的变化。同时,在水库建成蓄水后,水库周边水文地质环境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日久天长,将会给库岸带来巨大的地质改变,造成不稳定地质体的形成,同时在水库蓄水的浸润和托浮作用下,极易引起滑坡、崩岸、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时还会引发地震灾害。

(2)水电工程开发破坏陆生生物链的连贯性。水电工程的开发过程会对陆生生物生态系统产生极大的影响和破坏。开发水电工程项目时,对土地的需求量往往很大,这就需要破坏大量的植被,对陆地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另外,大量污染物会在建设的过程中生成,这些污染物大部分未经处理就被排放到河流中去,破坏了河道的理化性质,影响了河道中的生物生存,岸边的动植物生存也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因为工程的建设破坏了许多生物长时间以来赖以生存的环境,生物被迫迁移,破坏了工程所在地区的生物链,威胁到生态系统的平衡性,而且电站的水库也会影响到一些陆生动物的正常迁移路线,阻碍了陆生生物的基因交流,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

(3)水电工程开发给社会环境带来负面作用。水电工程在产生明显效益的同时,对社会环境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主要集中在开发过程中的文物的保护、转移以及周边居民的安置问题上。周边居民的安置问题较为突出和复杂,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当地居民已经在当地生活了几代人,习惯了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被安置后原来的人际往来也很有可能被中断,再加上安置地的条件有限,有可能造成安置不当,很容易导致一些社会稳定问题的产生。

2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及措施

水电工程的开发是为了造福人类和促进社会发展,虽然在开发过程中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些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甚至还会破坏生态环境,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水电工程开发的积极作用。水电工程能否带来环境效益,从而把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降低,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采取积极的措施,实施保护:

(1)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水电工程开发要遵循水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规划要以流域综合规划为指导,从河流的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等方面多视角地开展分析论证,确保工程能有效地承载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到选点科学、开发合理,保障整个水电工程的建设、实施能够统筹兼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完善水电工程开发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我们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从而在水电工程项目论证期间,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在科学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全面预测和描述项目开发方案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由此对如何实施环境保护提出防治措施,实现水电工程项目的科学开发与利用。

(3)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和监测。制定科学的生态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并且严格地按计划的内容进行监测,及时掌握环境变化动态。并且在开发过程中明确业主方、施工方等参建各方的环保责任,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实施处罚并监管其限期整改到位;电站在营运期间,必须对妥善保护好生态区域内的珍稀保护动植物,并对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动态监测。

(4)以人为本,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对于水电工程开发,如若不能很好地解决移民问题,不仅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二次破坏。因此必须完善移民政策,要把搬迁安置和扶持发展与工程建设开发有机地融合起来,为区域内群众的脱贫致富提供良好的机遇,为实践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切实有效的助推。

(5)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当水电工程的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确实带来很大影响的时候,工程建设方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恢复和补偿,并根据“谁破坏、谁补偿,谁开发、谁补偿,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确保补偿的到位,恢复生态环境。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