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商法论文

商法论文范文精选

商法论文

商法论文范文第1篇

在法律意义上认为,价值多数情况下是指主体在正当利益包括相互问个人利益和个人和公共利益之问的协调。如此之下,民商法主要是约束人与人在对等,合法交易的情况下保证了双发的利益并且协调双方由于其他原因产生的冲突,来调解关系。自然,这对于维护社会的安定有着重要的作用,人是一种群居动物,人不可能脱离于社会存在。当然,人与人之间的协议交易,是人类历史上分工合作的支柱,自然这个交易就要求双发都要满足公平合理,民商法为这样的交易提供了一种有利的支柱,从另外的角度上说,民商法旨在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公正,保证公民的合法权益。

2民商法存在的重要性与合理性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从改革开放开始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计划经济早已不再是主流的经济类型。市场经济越来越占有大的份额,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也紧跟着市场经济的交易的复杂化。从古至今,人的行为总是被各种各样的规矩所约束,古时,我们姑且认为是道德理念,我们“良心”认为很多事情该做,或者不该做。但是,在如今复杂的社会上,贫富差距的扩大化早已使得道德不能约束人的行为了,而且舆论的谴责也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民商法的存在为建立一个合法公正的交易平台有了大作用。在市场经济的大前提下,我们认为商户与个人之间应该存在一个合理合格的交易的平台,如果不在这个平台上提供一种规则,否则会出现店大欺客或者商户之间相互勾结而哄抬价格,这样会使得整个交易不再合法合理。这样,从交易开始的混乱会导致到整个社会的混乱,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另外的角度认为是一个合理分配,分工劳作的过程。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会使得整个社会出现动摇。自然,市场经济需要按照市场所需要的供求关系那样长久的运行下去,那样,民商法的存在自然具有了合理性。

3民商法的作为法律存在的意义

民商法是以维护整个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这个意义普遍存在的,它对于整个社会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民商法从他的普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是在体现着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它合理合法的不断调解着社会上存在的各种利益冲突,保护人们合法地谋求自己的利益,从而使得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民商法作为法律的存在,我们认为它是在维护着社会的稳定,我们也可以可以认为在政治的角度上可以促进民主的政治。经济基础是可以决定上层建筑的,在这种情况下,民商法还可以说维护了党的统治,维护了社会的安定。民商法要求私法与公法、民事生活和政治生活区分开来。私法自治原则小仅有利于抑制行政专横和行政过度干预,而且有利于经济基础的发展。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对于司法公正,对于民主政治对于整个社会是有着莫大的推进作用。

4民商法的目的价值的主要体现

4.1民商法目的的价值根本是以人为本法律存在的意义很大意义上来说都是在一定的条件约束下人可以自然而然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法律就是这个约束条件,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法律又是给予了你自由的载体。能够拥有自由,是人的一种本能,但是人总不能只是依靠本能而生存,这样的人是不完全的人。面对这市场经济的发展,自然对于自由的要求也越发的多,人们渴望着自由的买卖,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依旧是需要着法律的维护。如果缺少了这部分额监管力度或者是对于供应需求的有序管理,商场是很难达到满足人人的要求,或者说达到市场的稳定。但是,在社会的发展中,我们不能缺少对于自由的向往,这样,我们的要求可以到达市场,我们便可以达到自己所想要的要求,这并非一个难得的要求,这或许是一种个人自由与市场间的逆反馈。

4.2民商法目的的价值的理念是自由竞争自由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社会注意市场经济在其本身的价值这个规矩上而言,是采取的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的这种竞争类型。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求了相同情况下的同等的自由的竞争。如果一个国家没有竞争,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进步,没有发展可言。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竞争的压力,也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竞争的经济,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内涵和本质属性。民商法是一种工具,是做为了一种规范人民动作的工具。在这种工具下,人们理应在这种夹缝下寻找自由生存的方式,不断的维护自己的利益已到达更好的生活。

4.3民商法价值内涵精髓是市场调节民商法作为市场交易的标准,同时也是市场交易的灵魂,我个人认为就是本着最平等的合法合理交易,相互信任,或者减小欺骗性。民商法作为法律的存在,其合理性就该是旨在体现出其相对而言的公平性,法理之内是不可以存在人情存在的,当然在于市场的控制上我们也要体现出其公平正义的所在。民商法的价值取向是围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价值要求来确定的。人们的市场交易要求,自然而然的需要有其自己的准绳,每种商品都具有自己的价值,在个人的价值观念里面,我们来进行对等交换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这种问题,值与不值,我们的民商法在这种问题上较为理性的向我们提供了一种理性的判别方式。值与不值这种问题自然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5结语

商法论文范文第2篇

1、技术性原则

商法将经济上的适用作为宗旨,对商品经济的内在规律进行反映。因此,在其法律中含有大量的技术要素。就以保险法为例,在其法律中对于相关保险金额、保险费用和保险标等,均广泛地应用到统计学和数学中的原理,具有较强的技术性色彩。同时,商法的技术性原则还体现为整体之间的协调关系,在其实施过程中,结合大量技术性进行规范的简捷调控,实现商法的营利性,并与商事立法的目的和宗旨相符合。

2、迅捷和简易的原则

商事交易的最终目的为盈利。在现代商事实践中,商品的流转速度和交易速度可对商品的营利性形成较重要的影响。因此,商法中对于简易迅捷和简易交易原则,为营利性的重要体现。根据世界大多国家的相应规定,部分商事法律行为应用要是行为方式和文义行为方式。促使大部分法律内容可通过推定法和强行法进行确定,而少部分的特殊内容,则通过交易当事人进行约定,进而形成了法律行为文件的证券化和标准化,同时还是商事交易的简便性体现。

3、交易安全原则

在多种价值的追求中,大多的矛盾集中体现为效率和安全之间的矛盾。在商事活动当中,要求的是灵活和迅捷,但均需在保证交易安全的基础上进行,方能够保证基本的盈利。交易安全的维护为实现营利性的基本要求。其交易安全的维护,集中体现为商事交易中的公示主义、强制主义、严格责任和外观主义等方面。强制主义是国家应用商法公法化的方式,对商事关系进行的强制性的规定,促使商事交易能够严格按照相应的法律进行;公示主义,指的是交易当事人在存在利害关系人中的营业事实,并且负有公示告知义务和相应的要求;外观主义,指的是交易行为的整体情况,应将交易当事人的外观作为标准;严格原则,指的是在商法中,对交易主体具有更为严格的规定。

4、交易的确定性原则

交易确定性原则作为商事活动有效和安全的基础条件。在其具体的执行中,主要体现为禁止商事欺诈和事实告知义务。按照我国的相应法律规定,在交易过程中,商事交易人应将交易客体中存在的瑕疵主动指出。就目前各国的商法发展而言,在相应的规定中,具有将商事交易人事实告知的义务转化为意思推定的发展趋势,通过对交易主体的意思推定确定相应的交易行为。该规定从性质方面而言,为商事任意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二、商法在现代的互惠性原则

1、交易平等的原则

交易平等的原则,指的是交易主体之间在交易过程,应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根据商品经济的常规理解,决定商品交易关系产生的根本因素为劳动产品,或是生产资料的经营权人和独立所有人,通过等量劳动交换的实现,回收生产过程中损耗的费用,并赚取利润,通过扩大再生产和简易的生产,均可实现。为此,在进行交易时,要求参与交易的双方均需承认双方均为商品所有者,并视对方同自身拥有平等的地位。商品交换中存在的这一特性,要求商事的主体在法律上应具有独立的人格,须将其作为独立商事主体,保证商事活动中的平等地位。同时,交易双方的地位平等还为互惠性的基础和前提,集中体现为商品交换的客观要求,并且作为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

2、诚实信用的原则

诚信原则是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均衡利益关系。诚信原则的存在,旨在通过处理好社会和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和当事人之间的利益,体现出对他人利益的充分至尊重。诚信原则的应用,对于防止权利滥用具有有重要的作用,商事主体在商事活动中,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同时,还需实现社会利益和自身利益的均衡。以此促进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发展,对于目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自愿原则

自愿原则在商法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商事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应按照自身不自由意志完成商事活动。在不同所有者和社会分工影响下,商品的生产者需凭借市场进行相应的经济活动。经济行为合理化的实现,要求商事主体通过合适成交价格,进而最大限度的满足自身经济效益。为此,需在商事主体自由的条件下,方能低于或相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价格中获取利润。如果商事主体的意志受到限制,将会限制到正常的市场竞争,进而破坏交换的关系,对互惠关系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为实现商事主体之间的利益,应将自由意志贯穿于整个商事活动的始终。

4、公平的原则

商法论文范文第3篇

商事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资本的营利性活动。营利性是商事交易最重要的特性,同时它也是建构商法规则的基础。由于我国历史上曾长期奉行“重农抑商”的经济发展政策和“重义轻利”的思想行为准则,使得营利调节机制在我国一直处于被抑制的状态,整个社会对营利行为模式的认识和观念也被严重扭曲。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使人们追求营利的本能得以回归,但由于缺乏立法层面的支持与保护,加上人们诚信意识的相对缺失,营利性这一理念并未很好的在我国确立,它的发展也并不顺利。保护营利是商法最为核心最为基础的理念,同时它是其他理念产生的基础。它不仅鼓励商人用合法的方式大胆追求营利,享受营利成果,还要求商法必须创造一个有利于商事交易的法律环境,营造宽容开放的法律氛围。但需注意的是,商法所保护的营利必须是在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并通过合法交易与正当手段基础之上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与利润,对于采取非法不正当的交易手段背离公认的商业道德所获得的收益与利润,商法不但不予承认和保护,还应予以相应的法律制裁。

二、私法自治

由于各国商法对商人的界定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在现代商法中已确立了以商行为作为中心的理念,商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也超越了商人而表现为多种主体,因此将商法中的商人自治表述为私法自治更为恰当。私法自治理念要求商事立法和司法应充分保障商主体的从商自由和经营自主,商主体从市场准入到经营活动的开展、交易对象和交易方式的选择以及商事组织内部的治理等方面都应享有广泛的自主决定权。商人是自身利益的最佳判断者和商事规则的切实实践者,因而强化私法自治就是在保护商主体保护商行为。许多国家都认识到了强化私法自治的重要性,例如德国的公司法就加强了公司自治和股东自治的权能,降低了强制性规范的比重,而且还把一些例如公司目的、注册资本的数额、股东结构和治理结构等基本问题交给公司的股东根据公司章程自行选择与确认。但由于我国至今仍未指定形式意义上的商法,在长期实行“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下,仍然只能适用相关商事部门法和民法的一般性规范,这使得本应得到强化的私法自治理念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在商事立法与司法实践中也被忽视。在现实的商事交易中,当事人会规定较高数额的违约金以确保合同得到履行,但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法院与仲裁机构可以依一方当事人的申请对该违约金予以酌情减少;企业为弥补融资缺口,有时愿以高利率为条件向私人借款,但此利率却又被法院限定在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以内。类似于以上削弱商法私法自治原则的规定都从根本上违背了现代商法中日益重要的私法自治理念。有鉴于此,在缺乏商人自治传统并长期实行民商合一这一立法模式的我国,要使商法规范所建构的商事秩序规则能成为规范与保护我国商人生活与商事实践的根本秩序,使商法能成为维护我国利益的重要武器,就必须在我国商事立法与司法中强化私法自治理念。需要明晰的是,私法自治并不是不受限制的自由,相反,从其确立时起,就应当有适当的管控。从立法层面上看,这种限制主要体现在现代的民法、劳动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中,尤其是对商事交易中弱势一方的保护性规定是私法自治理念受到理性约束的表现。从商主体的层面上看,自治需要建立在自律的基础之上,商人的自律性对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宝贵的现实价值。一方面,民商法、经济法应通过贬抑失信和不正当竞争等行为来弘扬优良的商业道德,提高商人和企业自身素质;另一方面,也应大力发展会员制的行业协会、交易所等自律性组织及其规范,通过政府和民间两方面的力量来实现市场经济及其竞争的规范有序。

三、经营自由

经营自由是商法和民法所共有的价值取向。商法和民法同为私法,以促进交易为目标,以贯彻私法自治为己任,因此经营自由是其基本理念之一。经营自由是商法与生俱来就的价值追求,它所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财产自由、缔约自由、联合自由等。如今,经营自由理念已得到大多数国家商法的认同与支持,但却未将其体现在法律规定中,这一理念也一直处于“隐形”状态。有学者呼吁,我国也应尽早将“经营自由”这一理念以公民基本权利的形式载入我国宪法之中,并可将其赋予双重含义——不仅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一项现实可行的基本国策。结合我国商事法律规范的发展印迹,由于我国缺乏商法传统且经营自由理念亦不可从现行宪法中直接推导出,我国不妨在宪法中对此作出明确规定。首先,必须明确经营自由的主体,适用经营自由理念的主体是商主体。根据市场规律的变化能自主作出交易决策是商主体最基本的特征,是商主体在稀缺的社会资源中获得支配权的有效途径,也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其次,经营自由的内容是全方位的,既包括交易对象、交易时间和地点的选择,也包括经营内容、经营形式的选择等等,在这些问题上,商主体拥有自主决定权。第三,经营自由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根本目标是促进与保护营利并以此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与私法自治需受到限制一样,经营自由理念也要受到一定限度的控制。在对经营自由的限制中,最为关键的是对商主体进入某一商事交易领域条件的把控。例如,若法律对从事特定经营行为的准入条件与审批若国家对某一行业或某一具体的经营活动设置了行政审批事项,那么商主体必须依法办理相关行政审批手续才能获准经营。但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经营审批程序非常繁杂,这不利于经营自由理念在现实中推行。新一届中央政府承诺将删减大量繁复且无实际意义的行政审批手续,尽量保护宪法所规定的基本自由权,这无疑是对经营自由理念的一种鼓励与支持。

四、加重责任

商法论文范文第4篇

所谓商事审判就是具体的对于商事案件进行审理,商事案件是指使用与商法的案件,商法是指以商事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法律法规的总称,我国没有形式的商法,但是存在实质的商法,主要表现为大量的商事单行法,公司法,票据法,证券法,保险法等等。

二、商事审判中的独特商法理念

在商事审判的过程之中要注重对于商法理念的运用,不同于一般的民事审判商事理念有着自身的独特性,所以要确保商事审判的公正性就要考虑到商业行为的独特性。一般的商业理念包括以下的几点。

(一)营利为本

在商业活动之中其营利是一直贯穿始终的主题与目的,所以在商法理念之中营利也是最为核心的观点。所以在商事审判之中对于营利性的保护不仅仅是保证法律的公平公正性,还有就是很好的保护了商人从事商业活动的安全性与商业化市场的安全性。所以在了解了这一点之后就要建立相应的法律规章,使其商业发展得到充分的保障。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尽可能的是每一个市场主体都能参与其中,但是在这一过程之中也不能保证绝对的公平,也不能保证每一个市场主体都能够获利,这个过程只是最大可能的确定市场的公平性确保营利的合理性。

(二)效率优先

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之中,要想紧紧跟随发展的脚步就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效率,在商业发展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生产效率,应对商业市场的残酷竞争。在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市场发展之中,对于效率的要求是极高的,如果效率总是低于整体的水平那么就会在市场发展过程之中被淘汰掉。为了更好的促进商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商业理念一直在强调消除适时的实效化模式,建立定型交易形成一定的规则化利于管理发展。

(三)绝对契约化

在现如今的商业社会的发展之中不仅仅是重视效率发展,还有就是讲求诚信。但是在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市场的发展过程之中,为了确保诚信就制定了契约化管理来确保各自的营利安全。所谓契约就是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在市场经济之下契约就是在双方平等互惠,各自营利的前提之下所签订的一系列相关合同以此来确保在交易的过程之中双方的利益不会受损,将利益发展到最大化。

三、商事审判中的审判思路

商法与民法审判有着很大的区别与划分,不能将民事审判之中的思路用于商事审判之中,这样会导致审判结果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的情况发生也会导致审判结果的不公平。要注意的是在审判的过程之中要对于商事价格进行主观的商谈,而不能在客观的角度之中进行评估这会导致偏离商事发展规律,导致结果的偏离。还有就是法律对于交易的干预是极为有限的尤其是不能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去评估认定从而彰显法律的公正性,这种评估方式绝对不适应与商事审判。所以要在商事审判过程之中树立法律审判公正性较为正确的方式就是建立较为健全的商事审判制度,将商事审判与普通的民事审判分开进行处理,以此来避免用民事审判的思路来进行商事审判,导致了审判结果的偏离与不公正。

四、结语

商法论文范文第5篇

1.民商法的萌芽阶段。在古代的先秦时期,人类逐渐拥有了私有的财产,商品交换的形成带动了财产的流动,民商事法律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开始萌芽,人们将其刻在铜器上,从而形成了“金文民商法”。当时的民商法是在宗法制度的影响下开始发展的,周天子作为当时周族的统治者,对于领土的管理以及诸侯间产生的民商事纠纷都有着直接处置的权利,而当时以宗法原则为基础的嫡长子继承制以及父权家长制度已经形成,这给后来继承法与婚姻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实际上,西周时期礼法制度的作用和民商法的作用基本相同。公元前五世纪,宰相李悝主张变法改革,他根据魏国的实际情况,并通过借鉴春秋末期各国立法的经验拟定出了《法经》,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第一部系统性的成文法典。这部法典是以刑法为主,其中涉及具法、盗法、杂法、贼法、捕法以及囚法。其中贼法是针对人身安全和政权稳定所制定的法律,而盗法是针对侵犯公、私财产制定的法律,因此,贼法和盗法都属于民商法的范围之内。秦国的商鞅变法,是通过结合变法的实际需求以及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对《法经》的内容进行了整改,整改的主要内容包括将法改成律,并重新制定相关法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的公平原则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人们要求必须明确法的重要地位,并将其普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必行性和普遍性应该成为法律实施的标准。由于《法经》的内容有限,要想对新的社会关系进行有效维护,就必须对原有的内容进行整改。在奴隶社会,法律体系主要是以刑法为主,但封建社会的形成使一些复杂的社会关系相继出现,因此,非刑事的法律开始诞生。秦律中的民商事法律规范包括《秦律十八种》中的《均工律》、《关市律》、《金布律》以及《田律》等。

2.民商法的初步发展阶段。汉朝在统治政权后,以《秦律》为基础,制定出了《九章律》。以《法经》的六章为基础,在其中添加了《厩律》、《兴律》、《户律》三章法律,从而形成了《九章律》,这也是汉朝法律体系的核心。《九章律》中的前六章和《秦律》基本相同,主要是以刑律为主,而后三章则属于民商法的范围,其内容是针对仓库、户籍、畜产、赋税、兴造以及徭役等方面制定的法律规定。例如,汉朝统治者可以充分利用《田律》以及《田租税率》等相关法律来维护公私土地的所有权,而《盗律》则被用来保护其他财产。公元前186年,《汉律》被重新修改,随后被命名为《二年律令》。其中的傅律、置后律以及户律和民事律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傅律主要是针对民事主体为国家服役的权利和义务所制定的法律,置后律是针对继承制度制定的法律,户律是针对赡养、析产、田宅以及户籍等问题制定的法律。隋朝统一后,隋文帝开始命人拟定新的法律,通过以《北齐律》为基础,加以删减后命名为《开皇律》,其中内容有五百多条。隋炀帝登基后,将《开皇律》稍加改动,形成了《大业律》。《开皇律》十二篇中的杂律和户婚律属于民商法的范围。《唐律疏议》是中国古代立法水平最高的一部法律,其在条目、篇目等方面都大量借鉴了隋朝的《开皇律》。唐朝的《唐律疏议》主要强调以礼仪教化为治国的基本方法,而刑法制裁只能作为治国的辅助方法,唐律主要分为十二篇,其中杂律和户婚律属于民商法的范围。杂律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泛,主要是针对市场交易和交通秩序而制定的规定。例如,买卖交易过程中使用的度量衡必须经过官家校对后才能使用,一些主要街巷不允许马车通过等。唐朝的城市都实行宵禁,每个城分为许多坊,在夜晚的规定时间坊门会关闭,直到天亮后才能打开,人们必须按照坊门开启的规定时间出入,否则会受到惩罚。对于欠钱不还的,可以拿其他财务抵债。此外,杂律中规定严禁,对于参与者要受杖刑一百。户婚律主要包括户籍和婚姻方面的内容。唐代有着严格的户籍制度,孩子出生都必须上报户口,对于谎报年龄、健康情况等提供不真实信息的都要受到处罚。唐代实行的均田制对土地分配的数量以及管理职责都有相关的规定,并明令禁止侵占、盗卖以及盗耕。

二、民商法的快速发展阶段和完善阶段

1.民商法的快速发展阶段。宋朝的社会经济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因此,为了调整社会关系,民商事法律规范在不断地加强。《宋刑统》是宋朝的第一部刑事法典,其内容是以刑律为主。和《唐律》相比,《宋刑统》中增加了许多针对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规定,其中杂律和户婚律中的内容规定相比《唐律》也更加详细。此外,《宋刑统》中增加了许多针对维护私有权以及私有权转移的相关规定。宋朝的民商法律规范主要体现在编敕、编例以及编定市舶条例等方面。宋朝的编敕主要是将皇帝的诏敕进行系统的编辑,从而形成一种具有约束力的法律规范的立法形式。例如《熙宁编敕》、《太平兴国编敕》、《天圣编敕》等。宋朝编敕调整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其中最多的是对经济方面的编敕,这足以证明宋朝的编敕适应当时商品经济空前发展的时代变化,而关于商业的法律规范已经成为编敕重要组成部分。宋朝的编例具体是指对一些特旨和典型案例进行汇编,从而形成一种具有法律效力,并用于补充律法不足的立法活动。宋朝编例的数量较多,且使用范围较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元、明、清“例”的发展。宋朝编例主要包括指挥、特旨以及断例。宋朝指挥成例的主要内容是规范盐铁专卖,并形成了商业立法的重要形式,编例也因此成为宋朝商业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宋朝时期,海外贸易得到了空前发展,针对海外贸易的管理,统治者专门设立了外贸管理机构,并在各个地方设置了市舶务,此外,为了加强海外贸易活动,统治者颁布了众多单行敕令,因此,通过汇编市舶敕令,使其成为调整海外贸易活动具有法律效力的专门法规,构成宋朝重要的商业立法。根据现存的宋朝律法可以证明宋朝时期的商业法律制度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相关期刊更多

法商论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

法商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书法赏评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书法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