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工设计教学

美工设计教学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美工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美工设计教学

美工设计教学范文第1篇

以前关于健美操教学的功能分析主要表现为对功能的罗列、对比、分析和解释等,这样的分析范式大多只能阐明健美操教学的功能是什么,无法清晰地表述健美操教学的功能如何产生。本文从健美操教学社会功能的生成机制进行探讨,尝试建立一种新的健美操教学社会功能的分析模式,从而加强健美操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在本文健美操教学的社会功能是指健美操教学对其外部社会所具有的客观结果。健美操教学社会功能的结构包括方向结构(发生在前)和层次结构(发生在后,包括初级社会功能和次级社会功能),其中,方向结构是指健美操教学对其外部社会所具有的客观结果在健美操教学前进目标(满足社会对健美操教学的功能期待)中的排列关系;层次结构是指健美操教学对其外部社会所具有的客观结果的排列顺序。根据健美操教学客观结果产生的顺序,可将健美操教学的社会功能分为初级社会功能和次级社会功能两个层次。健美操教学初级社会功能是指由健美操教学过程直接产生,但对外部社会表现为非直接作用的社会功能。健美操教学的次级社会功能,是指由健美操教学过程非直接产生,但对外部社会发生直接作用的社会功能。

2健美操教学社会功能的生成机制

按生成的时间顺序,健美操教学的社会功能生成至少要经历4个阶段,即功能方向的确立、功能行动的进行、初级功能结果的生成和次级功能结果的衍生。这4个阶段的顺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当功能结果与确立的功能方向相偏离时,有可能从新回到“功能方向的确立”或“功能行动的进行”。“功能方向的确立”是健美操教学社会功能生成的起点,决定着健美操教学运行的方向:正向社会功能强于负向社会功能(良性运行)、正向社会功能弱于负向社会功能(恶性运行)、正向社会功能和负向社会功能都强(变革运行)或正向社会功能和负向社会功能都弱(中性运行)。“功能行动的进行”受社会财力、物力和人力等因素的制约,其中,财力和物力因素间接影响健美操教学社会功能的方向,而人力因素则直接影响健美操教学社会功能的方向,是健美操教学社会功能生成的重要因素。健美操教学社会功能生成的第三和第四个阶段属于健美操教学社会功能的层级结构,其中,初级功能结果产生在前,由健美操教学过程直接产生,受教育者的体育文化中健美操元素是其可观察的客观结果,次级功能结果产生在后,由健美操教学过程间接产生,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健美操参与”情况是其可以观察到的结果。

2.1健美操教学社会功能方向的确立

健美操教学社会功能方向的确立过程是健美操教学在对各种社会期待进行理解与判断的基础上,决定如何回应这些期待的过程。社会统治阶层的功能期待、学校教育管理者的态度、家长们的期待和其他社会群体的期待共同影响着健美操教学社会功能的确立,只不过是它们的影响力在不断变化。学校是社会统治阶层、学生家长和其他社会群体的功能期待传递给健美操教学的直接“作用者”。学校管理者在传递社会统治阶层的期待时,通常会根据学校自身的利益、条件和其他因素对社会统治阶层的期待进行“筛选”。筛选的结果可能是确立与统治阶层期待相符的正方向功能,也可能确立形式上与统治阶层的期待相符,但实际上与之相反的负方向功能;对学生家长和其他社会群体的期待进行“筛选”后,其结果往往只能与部分社会群体的期待相符。由此可见,健美操教学产生负方向社会功能的可能性存在,而它们的主要源发地则是学校管理者对健美操教学的态度。我国各区域的文化、经济和环境差异很大,导致各地区的学校教育管理者和其他社会群体对健美操教学的态度不同,既支持和喜欢(有利于健美操教学社会功能向正方向发展)、中立(使健美操教学社会功能向中性方向发展)、反对和厌恶(使健美操教学社会功能向负方向发展)。如果支持者和反对者各自人数都较多且态度都很强硬,而中立者相对人数较少,健美操教学会进行一场变革。经过一段时期的变革,健美操教学要么改革取得良好效果进入良性运行(支持者多于中立者和反对者),要么改革失败转入恶性运行(反对者多于中立者和支持者),要么处于中性运行(中立者多于支持者和反对者)。

2.2健美操教学社会功能行动的进行

“功能行动”是泛指可能导致产生一定功能结果的与健美操教学相关的各种行为。它包括发生在健美操实际教学过程之前,但与该过程有紧密联系的一些行为,以及发生在健美操实际教学过程之中的行为。健美操教学从功能方向的确立到功能行动的转化最少要受社会对学校健美操的投入和教师自身的健美操专业素质的制约。(1)社会对学校健美操的投入,特别是物质方面的投人。这是因为,健美操教学对物质的依赖性很高。尽管很多物质(如场地、各种器材)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必需品,但学校(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自身是非营利性机构,又不能由学生对这种必需品进行付费。因此,学校健美操只能等待社会的投人。于是,社会的物质投人就必然成为影响学校健美操教学的重要因素。(2)教师自身的健美操专业素质,包括教师所持有的健美操教学观念以及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从教师的健美操教学观念来讲,它与健美操教学的功能取向之间可能是和谐的、矛盾的或冲突的。如果健美操教学功能的方向与教师的健美操具体教学观念不相矛盾,教师自身的健美操专门知识和技能及在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必将影响功能方向转化为相应的功能行动,教师的“中介”作用或好、或中性、或坏。

2.3健美操教学初级社会功能结果的生成

从功能行动的进行到初级功能结果的生成,健美操教学通过其功能行动对学生的活动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从而影响其体育文化中健美操元素的形成。但这种影响作用的结果有两种即内隐和外显,因为影响学生“体育文化形成”的因素很多,其中体育教学、学生本身的文化特性和外界社会文化环境为主要因素。在学校体育中,如果健美操和同一项群的其他体育项目(如体操、艺术体操、啦啦操等)的教学情况较好,会促使学生的体育文化中健美操元素相对多一些。体育教学相对于外界社会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它不可能起到全方位、全时间的作用。社会文化环境主要包括家庭文化、同辈群体文化、社区文化等。通常,如果这些文化对“健美操”和同一项群的其他体育项目持积极的态度,那么,它们将有助于强化健美操教学社会功能行动的作用。例如,许多受教育者在从事健美操表演和比赛之前都有过同项群其他项目的练习或熏陶的经历。反之,则可能起到弱化的作用。任何一名学生,在其正式接受学校教育之前,总会受到一定的社会文化熏陶,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文化特性,既学生本身的文化特性。如果学生的文化特性中含有较多对当前健美操的肯定或赞成的成份,那么,健美操教学的功能行动就容易产生正方向的功能结果,反之则容易产生负方向的功能结果。

2.4健美操教学次级社会功能结果的衍生

健美操教学和其他体育项目教学在学生身上形成不同的体育文化,当学生运用或发展已有的“体育文化”,并对社会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时,健美操教学的次级社会功能结果才得以衍生。但这一衍生过程要受外部社会因素、健美操教学自身因素和其他体育项目教学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健美操教学自身因素主要是指健美操教学对外部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调节能力,具体表现为对“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适应性调节能力,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与其他教育共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而推动社会进步。外部社会因素主要是指社会各个群体的生活状况,包括生活环境、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等因素的情况。通常,生活环境中可供利用的体育设施越便利、物质生活越丰富、生活中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越多,其参与“体育事务”的可能性就越大。健美操教学在初级社会功能与次级社会功能之间的转化,是在健美操与其他体育项目教学的适应性调节能力和社会人群总体生活状况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3结语

美工设计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虚拟工业设计美学应用

一、工业设计的教学过程中要贯彻艺术美是工业设计不可或缺的理念

工业产品设计是人类创造的物化形态,是一种造物艺术,同时它已经成为一种综合艺术语言。作为人类造物活动的延续和发展,它同样是一种艺术文化,在技术手段上,它拥有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无可比拟的现代工业文明;在审美精神上,它又是传承人类创造力与文化传统的延伸与发展。工业产品进行外观设计时,不仅要研究工业产品制造的可能性、操作时的可靠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同时还要研究工业产品形态表现的美学艺术性等。这里的“艺术性”是一种综合性的概念,它不仅包括产品的造型处理、色彩处理、纹饰处理与视觉效果相关的结构处理、纹理效果处理,还包括人的触觉、听觉等综合感觉效果的处理。到了现在的数字化时代,随着虚拟现实和工业设计的发展,虚拟工业设计应运而生,而虚拟工业设计美学也随之跟进。

美学是伴随着虚拟工业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而形成和发展的。从19世纪中叶便产生了一门旨在协调产品实用、美观、经济综合统一的新学科——工业设计,VID在数字化时代中产生,它的基本任务就是在科学基础上对技术生产和技术产品的审美掌握,建立未来产品以及由产品组成的实体系统与人的和谐关系,将产品、劳动条件和环境塑造为具有艺术性的形态,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发展变化的和谐审美需要。在虚拟工业设计艺术的创作中,艺术并不是作为独立的个体艺术形式存在的,它不具有独立观赏性,这有别于传统意义上对艺术的概念。虚拟化设计艺术首先必须是服从于数字技术的方法,成功的创作既要强调艺术表现力,又要避免技术上的喧宾夺主;既要突出艺术家的独特个性,又要避免艺术风格化与技术功能化的不协调。需要指出的是,在数字化虚拟设计艺术的创作中,技术将不是决定高低的唯一标准,我们更应注重的是各方面艺术素质的兼备和作品思想内涵的提高。

“当设计解决了物质技术产品的技术课题与使用功能,艺术便成为它永无止境的追求”。诸葛铠先生在《图案设计原理》中提出,设计其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来造型”,决定了工业设计的研究不能脱离美学的范畴。因此,在工业设计的教学过程中要贯彻这样一种理念,即对工业设计而言,艺术美学是不可或缺的。

二、工业设计课程教学中值得探讨的两个问题

工业设计的出发点是以人为中心,这也是虚拟工业设计美学的出发点。人的特定目的,决定了美学和工业设计为人服务的宗旨和目标。产品的创造美是以生产和消费这两种形式存在的,如机器和设备直接进入劳动过程,而厂房、车间、环境等不直接进入劳动过程,但它们是条件,没有它们,劳动过程不可能进行。概括地说,虚拟工业设计美学教学过程中所要探讨的问题有两个:第一是虚拟工业设计中如何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产品;第二是虚拟工业设计中如何按照美的规律建造合乎人性的生产条件和环境。

虚拟工业设计美学特征属于虚拟美学的一部分。根据十四届国际美学大会的讨论,把针对诸如电子人、电子人空间以及数字化的二维、三维模拟等虚拟现实现象的美学研究称为虚拟美学或者数字化美学。尽管传统的美学理论是虚拟美学的基石,支撑着整个虚拟工业设计美学的大厦,但是作为数字化技术范畴的虚拟工业设计美学有它自身的特性。虚拟工业设计作为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新产品开发的一种时空连续的新型设计方式,蕴含着无与伦比的、丰富多彩的审美特性。

在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虚拟工业设计艺术的美学研究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虽然虚拟工业设计美学可以从传统的艺术与设计作品的美学理论里找到身影,但完全用传统的美学理论来注释数字化设计艺术审美领域则显得不够全面。由于数字化设计艺术里的审美思维的变化,数字空间里的审美主体在审美互动、审美体验、审美创作等审美行为中得到了提高和改进,甚至审美主体本身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不难想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虚拟设计将通过更多的技术手段,在一个突破性变革的高维空间里得到更多的审美体验,获得更多的审美方式。设想人类如果生存在一个二维平面上,那么对该平面上发生的事情就会了解甚微,就是像分辨出平面上的三角形、四边形、圆形之类的简单问题,也会是困难的。而在三维空间看这个平面上的东西,则一目了然。这就是说,维数这个概念对理解大自然是至关重要的。假如人类有可能在更高维的空间考察现在的世界,则会发现更多目前一无所知的,然而却是“一目了然”的事情。这就需要虚拟设计的帮助,同时也体现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虚拟设计艺术是一个新时代艺术的标志,它能使我们在数字化空间里遨游,体验并创造天人合一的新的美学境界。

目前,数字化设计艺术的研究只能停留在技术层面上进行,同时就导致了虚拟工业设计美学的发展相对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长期滞后,这就很需要一套系统性的美学理论来推动和支持技术的发展,使数字化设计艺术出现新的局面,使得人的自由化生存和情感得以全面的展露。由于技术的原因,数字化程度目前的局限性,人们目前能够虚拟化的东西还十分有限,因此工业设计美学的探讨可以作为一种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的前瞻性研究,意义重大,也代表了人类发展的基本方向,这是工业设计课程教学中值得探讨的课题。

三、虚拟工业设计之美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产品的审美功能是工业设计的目的之一,是要满足人们对产品所希望的生活情趣和美感的追求。我们知道审美标准具有历史具体性,所以工业设计风格流派在历史长河中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应该体现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中。艺术设计也是全球化课程,我们应该在知识经济引发的全球化、数字化的国际大背景下,改革课程体系,将自身置于世界、了解自己所处的学术位置,以世界性标准检验自己。培养学生应付快速、全球范围的变革能力和更大的包容性和理解的多样性,使设计教育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为本国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

时间性和空间性应该是虚拟数字化信息区别于其他信息的重要特征。现在,虚拟技术被广泛运用于设计作品中,我们可以将亿万年前“侏罗纪恐龙”带到我们面前,以此获得生物体的再次创造,也可以通过让“变形金刚”的儿时回忆奏成机器与人类共同保卫地球的凯歌,甚至我们可以在作品中忘却时间和空间的羁绊,去遨游宇宙。在虚拟技术中,造型的创造变得如此简单而具可重复性,只要我们具有足够的想象力,这是以往工业设计所不能企及的。同样,我们也可以在工业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引入虚拟化设计艺术,避免教学模式的教条化,促进工业设计教育的生动化和现实化的结合。培养工业设计人才,对于从事教学的设计院校或科系来说,受着社会环境、市场需求的影响。由于工业设计教育艺术性、技术性与人文科学的共同需要,有它理性的、实践性的一面;又需要有它相对独立的、有预见性的或者说实验性的一面。

高等教育正发生变革,知识经济中的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都与高等教育密切相关。特别是近20年以来,高科技及其产业化促使高等教育发生新的大的改革,教育、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趋势显而易见。工业设计教学研究和实践工作要着眼于设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着眼于设计教学要素的优化配置,寻找设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最佳结合点,做到设计教学目标清晰,教学内容广博而深入,优化课堂教学,扩大学生视野,在教学中把握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动态,创新和生动教学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3.

[2]孔寿山.技术美学概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美工设计教学范文第3篇

1思维方式的影响

台州民间工艺美术中材料和工艺的拓展意识对设计思维的影响纵观现代视觉艺术,无论从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还是杜尚、博依斯的观念艺术,乃至后现代主义皆在材料和工艺的探索上有所创新,当代艺术对于材料的拓展应用尤为重视。台州民间工艺美术对于材料的深刻探究和充分利用体现出强烈的设计意识。虽然在现代生活语境中,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但其中包含的文化和思维方式有其特有的价值。例如在台州民间甚至今天还在被人们使用的竹编小型储米仓,高80厘米左右,上口30厘米圆口状,下底边长50厘米四方形,有圆形盖,竹皮人字形编,骨架结构处用5厘米宽竹片作为支撑,在仓体相对两边有用2毫米宽的竹丝编的“米”字,且竹丝皮向里,瓤朝外,形成了独特的层次效果。在现代设计中,这种材料穿插的技巧和思维方式可被充分利用和发展,如竹编和现代纤维材料的结合,或可尝试以钢丝网作为骨架,用竹丝形成编织或“刺绣”式的效果,以传统工艺为基础,形成材料的应用拓展。在设计教学中,这种材料和工艺的拓展训练可有效提升教学的效果。

台州民间工艺美术中的“隐喻”方式对设计思维的影响台州民间工艺美术在满足使用的功能外,还强调主观精神的体现。例如三门石窗的创作中常用的几何纹、铜钱纹、八宝纹、动物纹、文字纹、花草纹、一根滕纹等皆运用象征、隐喻、谐音等方法使人进行联想。“它不是直白的表述,而是借它物或通过符号表达某种情感和含义。”[3]“隐喻”强调主观精神的描写与表现,把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其中,并且更多的是将民间故事及人物运用比喻、象征等方法进行美好寓意的表达,使人们充满了联想和想象的意趣。民间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虽在其所依托的文化、体现手法和表达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对于“意象”的善用却是相同的。“隐喻”方式是表达“意象”的理想手段之一。

造型特征的延拓造型是台州民间工艺美术视觉表现的主体,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地兼容、变化、发展,台州独特的佛道文化、山海文化、古城文化、武学文化和南宗道学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硬气、英气和灵气的造型特征,体现出的相互兼容、博采众长的造型内涵,是我国民族艺术精神及造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艺人对于视觉不能触及的现象会凭借主观经验加以推断,对宇宙万物有独特的理解,他们所表现的真实是一种主观性的真实,带有浓厚的意念成份,追求情感的真而舍弃形象的真。”[4]深入挖掘台州民间工艺美术造型特点是丰富现代设计语言的良好途径。造型特征的延拓不是造型的简单移植和拼凑,而是对传统造型的文化背景在深入探究的基础上,以现代的审美观并结合现代设计语言,对传统造型进行加工和改造,以达到“取其形,以赋其意”的效果,使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征。

色彩表述的借鉴民间有“红要红的鲜,绿要绿的娇,白要白的净”、“紫是骨头绿是筋,配上红黄色更新”等对于色彩应用的表述,反映出民间工艺美术高纯度、强对比、色彩鲜艳的特征。这种对于色彩的“圆满”的喜好源于对大自然的观察和认识,也体现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台州民间工艺美术的色彩也不例外,例如起源于北宋庆历年间台州临海黄沙洋地区的黄沙狮子,这种台州民间舞狮活动是人们祈求吉祥、消灾降福的重要形式。在黄沙狮子的色彩运用中多采用金色、大红、中黄、翠绿等强烈对比的色彩,光鲜照人、明丽绚烂。在现代设计中色彩的对比运用是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因为色彩皆源于自然,正因如此,色彩具有鲜明的情感特征。如红色与之相对应的自然物是火、鲜血、太阳等,因此红色就有了象征激情、活力、吉祥等情感特征;绿色与之相对应的自然物是树木草原等,因此绿色就有了象征生命、希望、活力等情感特征。正是人们把对美好生活的愿望通过强烈对比的色彩表露的淋漓尽致。现代设计中对于色彩的运用也应着重关注色彩的情感特性,使色彩不仅仅在强对比下形成装饰和美化的效果,还应通过色彩表达设计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这是设计走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方法。

2将台州民间工艺美术引入艺术设计教学的意义

在现代设计理念的整体框架下,探索更加优良的现代设计教学模式和体系是近年来设计教育领域集体探求的热点。我国的现代设计教育在发展了几十年后的今天,发现本土文化丰厚的营养可供现代设计来汲取,尤其作为地方高校,在专业教学领域建立自己的特色,有着资源上的独特优势。

2.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目前,学生正处在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和相互深刻影响的时代,“我们是谁”这样的问题在学生中普遍难以寻找到理想的答案。美国政治学家萨缪尔•亨廷顿(Huntington•Samual•P)就曾指出:“不同民族的人们常以对他们来说最有意义的事物来回答‘我们是谁’,即用‘祖先、宗教、语言、历史、价值、习俗和体制来界定自己’并以某种象征物作为标志来表示自己的文化认同……文化认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最有意义的东西。”作为地方高校,设计专业学生的主要来源多是省内及本地区,他们有着相似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使他们普遍需要找寻一种熟悉的文化养份来激发他们的文化价值认同。而台州民间工艺美术在世代传承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营养,作为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份子,它在文化上的共性也可使学生以点窥面,从本地延伸到全国,了解台州及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的特征。这正是将台州民间工艺美术引入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意义。

2.2有利于学生全方面地拓展设计思维

台州民间工艺美术中对于工艺和材料的应用拓展体现了人们对于自然的观察和对生活的理解,就地取材、合理加工利用是其重要的特点。在工艺和材料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设计过程中的选择也越来越多,但是学生往往没有对于工艺和材料进行再设计和合理利用的观念。在设计教学中通过对身边传统工艺美术作品的关注和解析,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对于工艺和材料的应用意识拓展设计语言。同时,民间工艺美术较多采用象征、隐喻式的表现方式,传达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愿望,这种设计语言的应用方式是丰富学生视觉表达能力的重要借鉴,使设计具有更深厚的文化内涵。可见,进行台州乃至全国民间工艺美术的学习对于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可起到重要作用。

2.3有利于提升学生造型能力和设计语言的应用能力

设计能力的提升主要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对社会的理解。台州民间工艺美术是台州人们千百年来对生活观察与理解的精华所在,其丰富的、具有地域特色的造型是我们宝贵的资源库,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同时也是提升学生造型能力的有效手段,使学生通过对传统造型的解读,理清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再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对其进行加工改造,形成具有现代审美意识的新造型。2.4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资源的传承意识传统的民间工艺美术因其特有的时代文化背景和生产方式,近年来逐步远离了人们的视野,尤其是九零后的学生更是在西方文化的沉浸中对于民间工艺美术缺乏足够的了解。在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将台州民间工艺美术纳入课程体系,可以让学生了解其对于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意义。学习本地民间工艺美术,了解其价值,还能增强学生对于当地民间工艺美术的热爱。在教学中对于本地民间工艺美术系统化的调查、挖掘和整理,有利于学生学习其创作方法和思维方式,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对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积蓄资源和力量。

3结语

美工设计教学范文第4篇

我国传统工艺美术源远流长,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制品风格样式千变万化,呈现出各自的意蕴。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和生活方式的变迁,近年来被长期疏离于日常生活的传统工艺美术逐渐回归本体,如无锡地区传统工艺美术惠山泥人、锡绣、宜兴紫砂、纸马、竹刻等善于发挥自身的优势,功能与材料、技术与美感相互兼容,它们顺应自然、就地取材、因材施艺的技术思想,把原材料和技术所具备的特质充分发挥出来而形成个性和特色。这些利用不同原材料和技术手段所制成的工艺美术品,由于创意理念和施艺方式各有特色而构成了自成一格的风骨和与自身审美取向相适应的本土形式语言。这种本土形式语言的探求和形成受大自然的启示,以朴素而纯真的思想去创作,表现出活跃性和自律性共存的特征。无锡传统工艺美术在形成自己本土语言的过程中,还吸收了江南地区吴文化和其他艺术如青铜、玉器、漆器、编织工艺、中国绘画与书法的表现手法,以新的形式转化融入,丰富了自身形式语言的表现力。如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实用功能,还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为了使功能效用和形式美感相结合并体现在具体的造型中,必须按照创意去运用原材料和制作技术,以不同的方式“顺其自然”地本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顺天应人、顺地应技的原则加以整合与思考,才能创造出既实用又美观的作品。无锡惠山泥人造型风格受本土纸马艺术和苏州桃花坞年画影响,大阿福的头部、身体、四肢都统一在圆的造型之中和传统吉祥图案塑造上,不仅丰富了其内涵更与中国民间传统观念相吻合。无锡传统工艺美术中的色彩观念更是独具江南水乡特色,如惠山泥人绘彩工艺运用其传统彩绘七法“拓、涂、勾、点、掸、晕、刷”,构成一个完整的色彩观念,色彩对比富有激情而注重法度,彩绘笔法轻灵而不放纵,造型生动传神而不呆板乏味;体现出“简易而意全,巧密而精细”的特点,彩绘纹饰以江南水乡所特有的花草为表现对象,绘质方法独到,形成了一批技艺绝招。无锡惠山泥人绘彩工艺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独特行话,如:“落笔如飞,厚薄均匀”、“直线要直曲线要活”、“亮而不艳,雅而不俗”等。在教学中将这些传统本土语言与观念进行渗透与融入,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传统工艺美术的艺术价值,有助于学生审美意识、民族素养、创新精神的提升,有助于装饰艺术设计本土化进程和文化内涵提升。同时也有助于传统工艺美术融入当代生活,促进传统工艺美术文化的传承。

二、装饰艺术设计教学对传统工艺美术吸收与借鉴的路径

高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现代审美意识和掌握扎实的艺术造型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同时要对祖国传统工艺美术艺术知识有深入了解。对此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应当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元素的研究,寻找现代装饰艺术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审美趋向的融合点,提炼其内涵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装饰艺术在形态语言方面保留了较多的相似点,可结合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课程《设计初步》、《设计色彩》、《图形创意》、《装饰工艺》、《软装饰品设计》、《装饰材料与工艺》、《项目模拟训练》、《项目综合训练》等进行形式多样的专业教学。在此基础上经过加工逐步在形态语言方面寻找新的结合点。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具体课堂教学的第一阶段教师可采取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优秀案例,讲解这些案例是如何借鉴传统工艺美术形成独特风格,通过对案例设计过程的剖析,使学生知道如何吸收传统工艺美术元素中的精髓,借鉴其中的造型元素,使学生能够了解整个传统工艺美术制作流程,学习并掌握其中的方法。在《设计素描》、《图形创意》、《装饰工艺》等课程中,安排课堂练习绘制设计草图,特别是针对典型人物、器皿进行造型元素提炼,研究其人物的神情表达和器皿的构成特点,吸取传统工艺美术适度夸张的表现手法,利用嫁接、移植、拼合等设计元素与手段,表现具有象征意义和夸张的造型效果。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具体课堂教学的第二阶段可采取项目模拟训练法,引入工艺美术企业真实的实践项目,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按照项目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每组完成一个项目。明确组员的分工,要求学生首先通过实地调研中国泥人博物馆、中国宜兴紫砂博物馆、无锡非遗传承与创新中心,借鉴其造型设计手法,提出创作方案和构想,最终确定创作方案。在《软装饰品设计》、《装饰材料与工艺》、《项目模拟训练》、《项目综合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中,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多种不同的表现风格,指导学生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审美趣味,有市场需求、有地方特色和有文化内涵的作品,改变当下本土装饰艺术设计作品模仿外国、缺乏本土特色的局面。

三、装饰艺术设计对传统工艺美术本土语言吸收与借鉴的实践与思考

目前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传统的岗位分工已被灵活、整体化和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综合任务所替代,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工作中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只能在真实的“工作情境”和整体化的“工作过程”中获得,纯学校教育模式无法独立承担,当下各地高校普遍采用的校企合作和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方法,对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极大帮助。2012年起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依托“两基地一中心”:省级“创意设计技术实训基地”和“无锡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基地”、“无锡市非遗传承与创新中心”,针对传统工艺美术与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相互融合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研究。在学校中选拔一批学生组建“现代学徒制非遗班”,聘请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担任客座教授与本校专业教师共同组建研究和教学团队,让他们有目标、有计划、手把手地传授核心技艺。学校建设有专门用于传统工艺美术研究和项目作品展示的大师工作室、惠山泥人技艺传习所,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演示和制作设备,同时与学校创意设计技术实训基地实现设备共享,将《惠山泥人》和《锡绣工艺》等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完善专业技能教学指导大纲、考核标准、监控与保障体系,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使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课时数、工位数、耗材数得到充分保证,提高专业教学内涵质量和实施效果。由于操作路径清楚,可操作性强,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和整体化的“工作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教学效果良好,受到社会关注与好评。事实证明高校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对传统工艺美术本土语言的吸收与借鉴既能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又能够对国家相关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与传承政策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传统工艺美术产生的时代局限性,在社会结构、视觉文化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与冲击下,如何处理好与高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深度融合、如何妥善处理好传承与保护的关系、如何探究工艺美术的“再生产”还缺乏系统理论研究。因此探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对传统工艺美术本体语言吸收与借鉴的路径,其核心是在吸收与借鉴过程中及时发现所面临的问题及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高等院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应不断实践和完善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方法,课程体系应以传承、创新为教学原则,以立体、平面材料课程为教学重点,以综合材料、工艺媒介在特定空间环境载体中的整合运用为发展方向,重视地区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美工设计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插画设计;传统工艺美术;融合教学

随着新型绘画材料和绘画方式的不断涌现以及艺术商品化趋势的不断加快,插画设计艺术逐渐进入商业化时代。插画设计的概念与以往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变,如今,依托技术、材料、媒介的不断进步,插画设计艺术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可能。高校是新技术、新媒介融合的主要阵地,插画设计课程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一系列问题。传统工艺美术与插画设计课程的融合教学是解决插画设计课程发展中问题的方法之一,文章尝试作出以下分析。

一、高校插画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意义上,插画主要被运用于书籍、报纸等各类纸质出版物。随着数字时代的不断发展,插画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插画设计处于传统架上绘画与平面设计的中间地带,既有传统架上绘画中创作者对于情绪的展现,又包含平面设计技法,具有设计性和美学性。随着插画设计与不同媒介、技术的融合,动态插画、综合材料插画等新型插画逐渐成为插画设计领域的重要部分。我国插画设计课程起步较晚,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过程中重技术、轻创意

插画设计是绘画与设计融合的产物,插画设计作品的成功较少归功于创作者对于软件技术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把大部分精力用于熟悉软件操作,这无疑是本末倒置。插画设计实为平面设计的分支,主要作用是表达设计思维,电脑软件仅仅是表达思想创意的工具。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于学生创意思维的训练,追求艺术和技术的融合与升华,同时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专业技能,让学生的插画作品兼具艺术美感与绘画技术[1]。

2.教材建设不充分、不完备

插画设计课程教学存在教材建设不完备、不充分的问题。一方面,一些高校选取国外插画教学内容开展课堂教学,但未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良,因国内外文化、历史、社会方面存在差异,教学出现了内容单一、脱离学生实际水平的情况,学生难以理解课程内容,从而缺乏信心,疲于创作。另一方面,插画设计具有更新快、风格多样、技术多变的特点,一些高校使用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学生难以将所学内容与当今社会的现实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课程,同时紧随时代发展,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3.学生难以发现并形成独特的插画风格

插画设计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需要学生在掌握基础技法和设计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大量实践。在信息时代,插画风格变化多、传播快,但良莠不齐。部分学生缺乏创意思维和文化积淀,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照抄流行插画风格、缺少对于主题的思考、一味拼贴组合元素的问题,存在重实践而轻理论的局限,难以形成独特的插画风格。在课程教学中,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同样重要,教师应带领学生大量浏览国内外插画作品,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美学观,在寻找创作灵感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深刻认识到插画创作是思想和技法的综合表达。同时,教师应带领学生细致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做到慕古与创新,形成独特的插画风格。

二、传统工艺美术与插画设计课程教学的联系

1.传统工艺美术是插画设计课程教学理念的来源

插画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深入理解插画设计的原理,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目前,一些高校的插画设计实践教学选取的题材较为老旧。实践作业题目陈旧,但在书籍和网络中有丰富的资料可查询,容易导致学生生硬拼凑查找到的资料与元素,导致作品生硬、缺乏内涵,难以发挥实践训练的应有作用。此外,网络资料和市面流行风格良莠不齐,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传统工艺美术作为我国传统审美体系的具体呈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学生可以借鉴传统工艺美术元素,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做到扬长避短、汲取精华,传承优秀的文化[2]。传统工艺美术是我国的文化宝库,教师应带领学生研究和理解传统工艺美术中的造型、构色、材料、表现技法等内容,为插画创作提供素材和设计思路,帮助学生增加文化积淀、提升审美,增强插画设计作品中的文化属性。因此,制定一套能够传承传统工艺美术的教学理念,对于插画设计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传统图形、传统装饰技巧可通过独具特色的造型意象,提升现代设计的文化内涵和意蕴[3]。教师应将传统工艺美术作为插画设计课程教学的理念来源,带领学生更深入地探讨和研究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性、审美性、实用性,做到了解其内核,再提取能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部分进行再加工、再创作,将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插画设计有机结合,以达到增强学生作品原创性和文化性的目的。

2.插画设计课程教学是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方式

传统工艺美术因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而被烙上鲜明的时代印记,其与当代的社会审美和人文精神追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发展和传承也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与局限性。如今,随着我国各方面的不断发展,艺术的形式也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对于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影响尤为深远。基于以上情况,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和创新成为重要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代艺术形式的源头和母体是传统工艺美术,传统工艺美术蕴含着人们的情感,在具有较强的手工技艺表现力的同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作为现代艺术教育的两个基本要素,皆能在传统工艺美术学习中得到培养。将博大精深的传统工艺美术融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意义如下:一是有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艺术审美意识和人文精神的觉醒,动手能力和感悟能力的增强;二是有利于进行各类艺术形式的融合探索,创新实践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三是使传统工艺美术、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有机结合,有利于传统工艺美术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以插画设计课程为例,传统工艺美术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拓展设计思路,创新设计的造型、色彩等。如,扬州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其提炼和归纳整体构图线条,并多运用正负形的手法,风格灵秀柔美、精致典雅。学生在学习扬州剪纸的过程中,能充分学习把握线条概括和提炼形,并能掌握正负形的相关知识。欣赏灵动的剪纸作品能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形成艺术审美意识,也能使更多的学生感受到传统工艺美术的魅力,激发学习传统工艺美术的兴趣,增强其设计作品的文化属性和情感内涵。同时,学生设计的插画作品是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有机融合,也可以说是对传统文化的二次创新,具有形式多样、生动有趣、传播广泛的特点。这种融合是传统文化与新媒介、新设计形式的融合,也是传统工艺美术有效的发展方式。

三、传统工艺美术与插画设计课程融合的教学途径

1.开设与插画设计相关的配套课程

一些高校的课程结构不规范、不完善,理论教学时间和学生实践时间不足。缺少配套课程和相关实践机会是导致插画设计课程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高校开设配套鉴赏课程,如工艺美术史、民间工艺美术鉴赏等,可以激发学生对于传统工艺美术的兴趣。配套课程可从传统祥瑞文化、生肖文化等方面选择教学内容,使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更感兴趣,同时在对传统文化、优秀作品的鉴赏中提升审美能力,增加文化积淀,积累灵感,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运用于插画设计。高校开设配套工艺美术课程,如泥塑、陶瓷等,可以让学生在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学习和实践中提升综合能力。插画设计课程的后续实践也需要同步跟进。包装设计、广告媒体设计等设计都需要运用插画绘制能力。在课程的配套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具体项目实践,在实践中融会贯通,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使用田野调查法和文献查找法搜集传统工艺美术相关素材

传统工艺美术是现代插画设计的素材库和灵感库。在设计作品中合理运用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元素,需要教师带领学生深入考察和调研传统工艺美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传统工艺美术的历史渊源、现状、传承情况、主要特征等内容,再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选取感兴趣的传统工艺美术,利用网络、书籍等开展学习和研究,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讨论,从工艺、材料运用、造型、色彩等方面分析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田野调查应根据教学内容、所在地区等条件,选择具有独特地方艺术的村镇。在考察前期,学生应在教师的辅助下做好准备工作,如,确定调查目标和详细计划,初步了解地区民俗民风和调查的传统工艺美术的历史、发展情况等,在调查过程中做到有计划、有重点。学生可使用写生、摄影等记录形式,为后期素材整理和应用打好基础。以湖北地区为例,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多民族聚居,工艺美术形式丰富多样。织锦是土家族艺术的精粹,学生深入当地,可从织锦的造型语言、题材、装饰色彩、民族特色、文化内涵等方面展开调查,深入了解织锦的制作工艺和制作过程。在调查后期,将搜集的素材分类并整理,在此过程中加深理解,触发灵感,为后期的创作构思做好准备。整个调查过程同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于传统工艺美术的兴趣。

3.结合实际应用和文化创新设题

插画设计的教学训练形式多样,其中,通过项目和竞赛的方式开展训练效果显著。在当今社会,现代设计和传统文化的结合已成为趋势。一方面,结合创意设计项目开展教学训练可增强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和在真实项目中的执行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搜集、筛选各种竞赛,将竞赛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前期田野调查搜集到的素材运用于参赛作品设计,将现代设计手法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创作出兼具文化性、传承性和创新性的优秀作品。如今,高校插画设计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开展传统工艺美术与插画设计课程的融合教学是弥补其不足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教学中,传统工艺美术作为插画设计课程理念的来源,能基于鉴赏、田野调查等多种方式,从一定程度上解决插画设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插画设计也是传统工艺美术的有效发展方式之一,二者协同发展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宋美音,孙德波.高校插画课程教与学的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020(9):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