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七年制临床医学论文2篇

七年制临床医学论文2篇

第一篇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08和2009级七年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儿科学专业10个班学生,共295名。开课时已经完成基础课的学习,开始进入临床专业课学习阶段。

1.2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在课程结束后以不记名的形式发放。主要内容包括:(1)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效果;(2)教学模式,包括学时的适宜性、教学材料、教学方式、双语教学所占比重、课堂上听懂授课内容的比例、对教学效果的总体评价;(3)对临床流行病学教学的建议,包括对选用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师资、教学时间、教学实践等方面的建议。

1.3临床流行病学教学授课情况

本课程共36学时,其中理论授课24学时,案例讨论12学时,由于学生在开设课程时已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所以采用一周集中授课的方式。授课教师仍然由传统的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专业教师进行授课。教材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临床流行病学》(王家良主编,2008年)。

2调查结果

2.1学生参加临床流行病学课程的基本情况

89.8%(265/295)的同学对这门课程感兴趣,而且学习态度认真,92.5%(273/295)的学生能保证100%的出勤率,对上课教学内容吸收的比例达60%以上的学生占87.5%(285/295)。98%(290/295)的学生觉得学习这门课程后有收获,对未来的科研工作有帮助,尤其是科研设计和科研思维。

2.2学生对现有的临床流行病学教学模式的体会

调查显示,在授课内容的总体安排上,31.9%(94/295)的同学认为内容丰富,效果好,有53.9%(159/295)的同学认为内容丰富,但效果一般;其中有一半的同学反映现有的教学模式不能体现师生互动。学生认为,课堂教学形式应以自主学习和教师讲课两种方式结合,才会对学生有吸引力;而且教师可围绕研究方法的应用,专业知识的讲解和研究方法的原理方面进行系统授课。在教材选择问题上,大部分学生(225/295)的同学认为目前选择的教材不合适,有部分同学(41.7%)希望教师能结合专业教学情况提供“课外选读教材”;也有少部分同学建议可结合专业文献讨论、专题性讲座和医学科普文章进行授课;大部分同学认为目前开设的总学时数(36学时)合适,如果进行双语教学,能接受的英文比例为20%~40%之间。

2.3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

据调查显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原因主要有教师的个人魅力和专业水平,学生的学习基础,章节的难易程度;也有同学认为教学材料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等因素,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

2.4其他意见和建议

除了以上调查内容,学生还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综合如下:增加临床研究实例分析,促进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时间过于集中,增加学时,目前的集中安排在一周上课时间紧,连续上课,学生易疲劳;建议与医学统计学课程安排在同一学期进行讲授;推荐教材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差异。

3讨论

3.1临床流行病学教学模式探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学生始终处于教师讲什么学什么,被动接受知识的境地。这种状况不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临床流行病学以应用型为主的专业课的教学,应该将教师积极备课、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作为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在课堂中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则,为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教师应增加案例讨论,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社会医学知识,更有利于进一步掌握和理解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

3.2临床流行病学的教学内容安排

经典的流行病学课程有明确的教学要求、教学计划、培养目标和规范、系统、高水平的教材。临床流行病病学作为流行病学的分支,是80年代应运而生,目前还在发展中,因此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方面各医学院校要求不一。我校自2002年开始开设临床流行病学课程,为了抓住重点,保证教学质量,我们结合本校实际编制了配套教材,随着课程的发展,后来选用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临床流行病学》(王家良主编),但由于该教材内容偏多,有些经典流行病病学内容又对初学者来说不够详细,需要补充。因此,从2010级学生开始,我们选用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临床流行病学》(李立明主编)。同时,为了抓住重点,保证教学质量,从临床本科生培养目标出发,我们更新了教学大纲,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讨论案例与时间分配都做了明确的表述和规定,并用以指导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3.3临床流行病学的课程设置时间

临床流行病学是在临床医学领域内,引入了现代流行病学及卫生统计学的方法学,从患者个体的诊治,扩大到患病群体的研究,以探讨疾病的病因、诊断、预防、治疗以及预后等临床规律,并进行严格地设计、测量和评价的临床基础科学。因此我们把这门课程安排在学生进入临床专业学习阶段进行讲授,但这门课程又与统计学科密不可分,而医学统计学课程在我校是安排在基础阶段进行讲授,两门课程在不同学年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建议在下一轮教学改革中应该考虑如何既保证教学进度,又保证学生学习效率。

3.4开展双语教学比例安排

目前我们对临床流行病学的教学中对重要的名词和术语给出了英文原文。但七年制长学制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他们必须具备比一般本科生更强的科研能力和医学英语水平。因此如何正确把握双语教学中英语使用的比例是一个关键问题,通过此次调查,50%的学生认为如果进行双语教学,能接受的英文比例为20%~40%之间。为此,建议在教学中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除了专有名词和术语的英语,可在课前和课后复习小结时增加英语比例,并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英文原版影印教材,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

3.5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的教学不仅要求教员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具体操作,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和传播技术,如网络,多媒体等,最根本的是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质,要求一切都从提高教学效果出发。因此,在临床流行病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网上阅读、资料查询等活动,了解和掌握国外最新医学信息和资料,不断充实授课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4总结

综上所述,以上是我们在七年制本科生临床流行病学教学实践中的医学教学做法和体会。要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还需要结合本校具体情况,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作者:何燕杨兴华刘芬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第二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和分组

选自新疆医科大学6所附属医院实习的2009级5年制以及2009级七年制本硕班的临床专业学生。所选择的6所附属医院均为定位于“临床、科研、教学”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新疆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教学经验丰富。分为两组:试验组为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学生,对照组为在其他附属医院实习的学生。其中5年制学生试验组有130人(男71人,女59人)。对照组有98人(男43人,女55人),七年制本硕班实验组有120人(男65人,女55人),对照组有92人(男40人,女52人),以上2009级5年制以及2009级七年制临床专业的两组学生,在人数、性别、年龄方面进行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

对2009级5年制和2009级七年制本硕的临床专业毕业生,在各临床专业培训,结合模型实践操作中讲解基本知识,用正确的知识指导技能操作,并注意的结合职业道德讲解,经过多次反复培训后,在医院临床教学督导专家们的监督指导下,进行分组规范化的考核,同时对其成绩进行汇总并行统计学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科学的改革,并确定下一步培训计划。

1.2.1具体方法。

(1)考核教师由我校第一附属医院暨第一临床医学院的相关科室如呼吸科、消化科、心内科等的骨干教师组成,主考教师、考核组成员在考核前按照教研室和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要求,进行集中培训。根据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考试的要求和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的要求,大家集思广益制定考核内容,为加强考试的公平性、公正性各组考核教师对考核方案、评分标准、考核时间、考核方法进行统一。

(2)考核内容:包括全面体格检查,基本技能操作和辅助检查。①体格检查考核包括:头颈部检查;心脏、胸部、腹部的视、触、叩、听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脊柱四肢检查。学生从中抽取一项进行考核。②基本技能操作包括:四穿: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骨髓穿刺术、腰椎穿刺术,从中抽取一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际操作中讲述相关理论知识,并要注意关爱病人,体贴病人的人文关怀的职业道德。无菌技术包括消毒、铺巾、洗手、穿衣、心肺复苏,外科基本知识技术包括止血、打结、缝合、换药、拆线等,从中抽选一项。③辅助检查为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分析心电图报告,阅读X线片。

1.2.2考核方法。

(1)考核地点:我校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2)考核方法:多站式分组同步实施:抽签后,要求每位同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体格检查,基本操作(外科基本技术以及四穿中选一),并讲述相关理论知识和检查应注意的事项。结合患者临床资料阅读X线片及心电图并完成报告。随机抽签后即刻进行考核,考核时间为10分钟/人/次。体格检查中查体对象由专职学生担当(考核前经过主考教师培训),基本技能操作在仿真模型上进行,操作过程中同时讲解该操作相关的基本知识。

(3)考核过程:考核教师主要考核学生技能操作的规范性、连贯性。在学生操作完成后如果有时间可向学生提出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应注意学生的关爱病人的人文素养方面的问题,如进行腹部触诊前是否让患者排空膀胱,在查体床上要保护患者等,同时考察考生的临床实践中的思维能力。包括:自主能力,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判断和决策能力,交流和创新能力。阅读X线片和看心电图时不仅要求学生指出异常之处,还应分析并说明理论依据,并结合临床资料做出初步诊断。

(4)分值:共100分,体格检查占40%;基本操作占40%;分析心电图报告占10%,阅读X线片占10%。

2结果

2009级5年制实习生考核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总分分别是:(89.76±4.38)、(77.76±8.45),显示试验组成绩高于对照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9级七年制本硕班实习生考核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总分分别是:(85.67±8.72)、(63.72±15.22),显示试验组成绩高于对照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医学专业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学生的专业,包括三部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医学教育的关键环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职业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我国于2008年颁布了《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该标准以国际医学教育标准为参照,同时兼顾我国的文化传统、教育体制和教育资源等因素,从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三个方面明确了毕业生应达到的目标。强化医学生职业道德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医学生关爱患者、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临床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学院校毕业生的质量,医学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又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因此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是我们教师的重要任务。根据以上方法,我们新疆医科大学自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以来至2013年12月为止,培训毕业前5年制临床医学生约900人次,七年制本硕班约700人次。

3讨论

3.1提高临床一线教师的水平

3.1.1加强一线教师基本功的培训

教师的教学水平决定了带教教学的质量,有教学传统的教学医院的教师带教水平相对较高,做到了体格检查、临床操作的规范化,能够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教育。但有些医院的带教老师,平时代课较少,忙于临床,疏忽了基本的操作规范,基本功相对较弱,水平有差别。所以要对带教教师进行定期和系统的统一规范化培训。我们新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定期举行青年教师临床知识技能培训班,再由骨干教师对医院的其他教师进行培训。培养教师掌握现代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以实现培养目标,通过对临床教师以及其他教学及实践基地教师的培养,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对我附属医院的青年教师实施临床实习带教前的培训,并成为制度,在培训实践中不断改革,不断提高科学化培训水平,并要长期坚持,成为临床专业培养的模式。同时我们还每年召开青年教师临床技能大赛,对成绩突出教师给予奖励。从而提高临床教师的教学水平。

3.1.2临床教师评价体系的完善

为了建立合格的教师师资评价体系,我们采取多样化考核形式,临床教师被定期评价其带教水平。同时,重视学生对带教教师的反馈,反馈信息作为是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采用师生互相评价的方法。实行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教学反馈,同时还建立临床实习教学的测评管理制度,依据测评管理制度,对一线教师提出要求,从而提高老师的带教和学生实习期间的学习水平。

3.2学生在临床实习期定期完成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素质的培训和考核

学生在临床实习时,与带教老师一起主管患者,让实习医师,完成一定数量的病例,带教老师仔细修改后和实习医师一起讨论,分析中要求学生对疾病提出初步诊断、诊断依据、相关鉴别诊断,最后提出诊疗措施。最后,由带教老师总结、分析。除此之外,还定期进行考核,以便随时了解实习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在临床工作中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关心患者的人文素养,平时也多加强患者基本技能的培训及考核。

3.3正确处理好实习与复习考研、就业之间的关系

医学教育,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医学生在实习后期会面临考研以及就业等实际情况,科室里经常看不见实习医师或实习医师迟到早退,没有责任心。相当一部分学生只能把精力放在英语、考研辅导班,无法顾及实习过程中学习与实践的结合。遇到此情况,除了提前告诉学生外,关键是要加强学生的教育,考研与实习并不冲突,不能因为考研或找工作而忽视临床工作。以就业为导向,拓展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认真对待实习,临床中的实践工作很重要,掌握良好的临床知识技能对就业起着决定性作用。使他们具有全面、系统、正确采集病史的能力,掌握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基本技能,具有对急诊患者的初步处理能力。一个优秀的临床医师不仅要有敏捷的临床思维,并要具备对所学知识在临床实践中融会贯通,能解决和判断临床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还需具备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职业素质,并能熟练掌握临床操作技能。这就要求医学生在实习期间多看、多练,反复强化操作,不断提高临床思维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因此在实习期间必须将日常临床实习中的培训和集中规范化、系统化培训相结合,将自主学习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结合,将培训与标准化定量考核评估体系相结合。同时实习生的临床知识、基本技能和人文素质的提高,与带教教师和集中培训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素质相关,因此培训教师在培训实践中要以身作则,不断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的科学改进,这对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关丽王磊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