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初探马蹄琴的发展

初探马蹄琴的发展

一、马蹄琴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的应用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乐器改革以各个乐队为单位,从1954年到1964年是中国近代“民族乐器改良的第一个黄金时代”,所在的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民族乐队在乐器改革方面富有成效,实现了以二胡为主的弓弦乐器组,以马蹄琴为主的弹拨乐器组,以唢呐为主的吹奏乐器组,以苏州定音鼓为主体的打击乐器组,并被称为民乐劲旅。马蹄琴的改革正好迎合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1958年马蹄琴改革成功后,前卫歌舞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等各大乐团在乐队中率先使用了马蹄琴这件新兴乐器。随后,山东歌舞团民乐队、浙江歌舞团民乐队也采用了成功改革后的马蹄琴。在全国各地民族乐团中的广泛运用,使马蹄琴迅速被人们认识和熟悉。同时,马蹄琴在各个乐团创作的大量优秀器乐作品中充分的发挥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如前卫歌舞团民族乐队的《旭日东升》、《王昭君》等;上海民族乐团改编创作的《三六》、《驼铃响叮当》等;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的《瑶族舞曲》、《乱云飞》、《不屈的苏武》等。经过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对马蹄琴的改革是成功的,是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结合,是继承和创新民间音乐精华的完美结合。现在,马蹄琴成为民族乐团的常规编制固定下来,极大的丰富着整个乐队的综合表现力,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从1990年编制的1把马蹄琴上升为2002年编制中使用2把马蹄琴;香港中乐团从建团之初就使用2把马蹄琴;上海民族乐团2把;中央民族乐团2把;前卫歌舞团民族乐队3把(现在一般采用2把);台北市立国乐团2把;台湾国立试验国乐团2把;台湾高雄市试验国乐团1把等。上海音乐学院的胡登跳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探索“丝弦五重奏”的乐器组合演出形式。他借鉴西方室内乐重奏的经验,使这一形式走向成功。二胡、扬琴、琵琶、古筝、马蹄琴五件乐器发挥各自的特长,具有很好的艺术感染力。代表曲目有《欢乐的夜晚》、《映山红花开红军来》等。1993年,台北马蹄琴室内乐团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以马蹄琴为中心,配以中音马蹄琴、次中音马蹄琴、中阮和大阮编制的乐团。乐团群体音乐平衡,音色明亮、圆润,常演奏的曲目是《雨后庭院》、《天山的春天》等。该乐团经常在祖国大陆演出和学术交流,是对马蹄琴音乐新的演奏形式的成功开拓和探索。

二、马蹄琴曲的创作

80年代初,一批喜爱马蹄琴音乐的作曲家、演奏家开始创作马蹄琴乐曲,如高华信、朱晓谷等创作的马蹄琴曲《春绿江南》、《天山骏马》、《火把节恋歌》等,优美动听,影响巨大。中央音乐学院徐昌俊的《剑器》成为马蹄琴曲目的经典技术性作品,在技巧的拓展运用、节奏的变化多样、复调和声的多声思维、复合调式的综合运用等多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还有大连歌舞团林吉良的《草原抒怀》、上海音乐学院顾锦梁改编的《金色的炉台》、原哈尔滨歌舞剧院刘锡金的《北方民族生活素描》、台湾马蹄琴乐团苏文庆和郑翠萍的《雨后庭院》、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胡银岳的《魅影》等都极大的丰富了马蹄琴音乐演奏曲目,不断推动着马蹄琴音乐创作的新高度、新水平,在音乐风格、曲式结构上赋予马蹄琴全新的艺术表现力,有力的推动了马蹄琴艺术的全面发展。三弦马蹄琴改革完成后,将《铁道游击队》插曲《弹起我亲爱的土琵琶》移植为马蹄琴独奏曲。1960年,他创作了真正意义上的马蹄琴独奏曲《银湖金波》,随后又不断探索,写作了近40首马蹄琴独奏、合奏、协奏曲,其中《春到沂河》等成为马蹄琴音乐的代表作,常演不衰。1984年,王红艺的独奏专辑《马蹄琴与乐队——木棉花开》成为我国发行的第一盘马蹄琴盒带,有效的宣传了马蹄琴音乐的独特魅力。除外,通过对马蹄琴曲库的全面梳理可以发现:马蹄琴的表现风格与其演奏特点结合是马蹄琴艺术表现力不断提升的重要原因。

作者:佘志江单位:北京艺术演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