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略说单簧管特点与运用

略说单簧管特点与运用

一、各音区的基本特征与运作

在演奏片段时,仅仅有饱满、浑厚的低音音色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加强低音区的音乐表现力我们还需要对每一个音进行推敲,还要关注音乐力度的问题。乐谱上标记的力度是“mf”而且是自由延长,为了表现的深邃不安定的乐思因素,那么在实际演奏当中用音头就需要吹奏的坚实有力,这样一开始就能把最为厚重的低音表现出来,从而为后面的几个乐音音列埋下伏笔。对于后面的九连音音型的处理,可以较自由的去演奏。前面的两个音要稍撑宽一些,后面几个音逐渐加快,而到最后一个音“f1”音时,做个短暂的停顿,引出后面的其他音型,重拍落在e音上并做自由延长,这样十四个的引子处理就算完成了。从开头的最低音e音经过d1音,又回到e音所构成的十四个音列的片段,充分表现出了单簧管低音区的音色特点和音乐表现力。单簧管的中音区是最能体现出单簧管音色特点的音区,音色圆润柔和、清澈优美,很多作曲家毫不吝啬笔墨的用中音区体现他的创作乐思。片段运用的是单簧管的中音区音域,乐曲片段的节奏和技巧难度不大,重要的是需要乐手在相同的节奏和音型上做出不同的处理来展现中音区的音乐表现力。单簧管的中音区较其他音区易于发音,吹奏中音区时的气息要稍弱于低度音区,对于音色也要稍集中一点。乐曲在第二小节、第三小节、第六小节的第二拍上第一个音,标注了保持音的标记,而且又是连线中的保持音。这就需要演奏时音头要轻,不仅要保持完整的时值,而且力度都保持在较弱的水平上。第四小节到第五小节音乐的情绪表现有一个短暂的上升趋势,力度稍强于前三小节,随后又回落到前期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随着旋律的起伏到最后一小节时又回到第一小节的力度。这样处理后能够更好的丰富乐曲的情感乐思,中音区的特点也可完美展现。单簧管高音区音色明亮、清澈,而超高音区刺耳、尖锐。超高音区本身已超出自身指法音域体系,严格来说属于较高的泛音音列,其特点是音准不好控制,音域高、泛音多。在一些音乐作品中,高音的吹奏需要有所控制。音乐片段全部在高音区以十六分音符快速模进音型体现,其中包含了顿音、连音的奏法。演奏中要体现欢快的乐曲意境,还要保持轻巧清晰、准确的音乐表达,这就对演奏者技巧控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吹奏时口嘴的肌肉压力需要有一个紧张度,否则嘴劲太松了高音不易出来,配合气息的运用吹奏方始能流畅的、轻巧的演奏高音。从“g1”音开始逐步到高音区和最高音区,这时候气息和口型也要向从中音区到高音区过渡,气流逐步变缓,口型压力增强,同时乐曲的力度还要做渐强,这样表现出来的音乐的衔接较为自然流畅,体现高音区清澈明亮的特点。从以上内容看到,单簧管音区的音色特点是各不相同的,这是因为乐器的自身音孔结构造成的。为了达到音色的统一和谐,表演者有必要掌握各音区发音技巧的基础上,在实际吹奏过程中根据各音区气流经过时的自身感受,适当的调整发音振动点,尽可能缩小音区之间过渡连接的音色差异。

二、根据乐思表现强化音区之间的连接过渡

片段从第一小节开始,就从记谱音小字组的g音以琶音形式直达两个八度的g2音,包括了单簧管的三个音区,同样的音型持续了三个小节。从第九小节开始,记谱音b音又做了琶音上行直至高音区的b2音,又持续了三个小节的同样音型。段落都是标以连线吹奏,乐谱上也标注了mf的演奏力度,但是根据其旋律的乐思走向来看,前八小节的吹奏在力度要求上应当再做一个上升的强势力度,但是这并不是说到达g2音时候音响和力度要吹奏的很强,而是根据音区的特点连接音区音型的时候,高音区的力度表现要有所控制,发音要轻巧柔和,尽量和前面的低音区、中音区的音质保持一致,否则高音过强就会喧宾夺主,破坏乐曲的整体感。以g2音开始的第三、四小节力度逐渐保持并回落,第九小节开始到第十六小节的处理方式,也可以参照前八小节进行。这样的处理起来,音区的连接会更自然,旋律流畅而富有律动感,乐曲的表现力更生动。音区的运用除了对发音的音质要多加注意以外,还要注重对乐曲的强、弱力度记号的使用。更好的运用强弱力度表情,能够在吹奏大幅度的音区连接和转换时,减少音区变化的瑕疵,保持音质的连贯、圆润。有时候在作曲家没有特别标注的作品乐段中,可根据旋律色彩利用单簧管音区的特点,演奏者可以自行处理,以利于丰富音乐作品的情感表现。以下列音乐片段为例,来看看各音区的综合表现。这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交响乐中的一个片段,片段中运用了大量的琶音技巧,音区属于小字一组中音区到小字二组高音区的连接。从音型和节奏来看,并不是很难,但是力度标记不明确,只有一个表情术语“悲愤地”。为了加强这段音乐的渲染力,在音型处理上可以根据音区的跨度连接做一些相应的力度上的处理。比如说吹奏时可以在每一组连中做一个渐强渐弱的“枣核”形的力度处理,在这八组连线当中,从第一组开始力度逐渐加强,可以从“p”逐渐过渡到“ff”,整个琶音的吹奏是伴随着主旋的情绪起伏波动而产生变化。经过这一系列的处理之后,乐曲的表现力要丰富了许多。

三、运用吹奏技巧整合音区的差异

音区的大跨度演奏还要注意音准和音程关系,以及乐谱上的连线、演奏记号、表情记号的要求。这短小的四小节片段,包含了各个音区。记谱音从高音区小字三组的f3音开始,以“f”的强度直接跳到了低音区的小字组f音,构成了三个八度的大跳音型。第二小节第一个记谱音是最低音小字组的e音,直接上行跳到小字三组的c3音上,紧接着降为“p”的力度紧以十六音符级进音型、连线和顿音的交叉奏法,持续不断的音高上升直达第四小节的高音f3,又再次三个八度结束在低音区f音上。音乐一开始就以明亮亢奋激进的情绪昭示着音乐作品的主题动机,音乐表情标注明确,第一小节就要求吹奏重音记号和较强的力度,又是个三个八度的由上至下的大跳音型,既要保证音准和音区跨度的连接顺畅,又要体现主题动机的乐思,这就需要下番功夫分析一下解决的办法,可以考虑在吹奏第一个f音时候,利用舌头的断音力量、结合气息的强度吹奏并保持音头和音准,随后放松肌肉的紧张度,利用气息的支撑吹奏下方低音区的几个音。在八分休止符换气的时机调整发音意识,用轻巧的气流和舌头断音的力量奏出后面的持续不断的十六分音符音型。从整体吹奏感受看,主要是利用强、弱力度的变化并结合气息强度的控制,来缩小这种大跳音型音区音质的落差,从而使得乐句的过渡更为流畅自然。综上所述,这种音区音域的落差主要产生的原因,是由乐器的音孔位置结构所造成的,这就需要演奏者对此要有一定的了解。除了通过日常训练来了解和控制这一特点以外,还可利用乐曲的音乐表情、音乐记号等条件与演奏技巧相互结合起来缩小音区音域的差别,以利于单簧管音色表现的整体统一性。这些运用技巧也可作为作品演奏的处理手段,进一步丰富单簧管的音乐表现力。

作者:陈连单位:大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