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保护区管理成效及发展

保护区管理成效及发展

1自然特点和生物多样性概况

西双版纳保护区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IJJ、1景洪、勐腊、勐海3个县境内,地处北纬21。10~22。24、东经100。16~101。50。1980年通过实地考查,确定由勐养(99760h)、勐仑(11242hm2)、勐腊(92932hm2)、尚勇(30538hm)和曼槁(7304hm2)分散的五大片联合组成,总面积241776hm2,占全,JJ、1土地总面积的12.68%。境内丘陵山地起伏,并有许多侵蚀盆地构成的山间盆地镶嵌其中.主要由花岗岩和变质岩地层构成,局部地区也有石灰岩地层出现。澜沧江由北向南流经本区中部,其支流罗梭江、南腊河、流沙河、南览河等控制着保护区的地表格局。南腊河与澜沧江交汇处海拔高度最低,仅457m,最高处为无量山脉与怒山山脉南延余脉所构成的南贡山高地,海拔2007m。气候属北热带季风型气候,受孟加拉湾气候影响明显,又因地处云南高原向缅甸平原过渡的斜坡上,有利于暖湿气流引伸,年平均气温15.1~21.7℃,年均温20℃的等温线相当于海拔850m的等高线,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8.8~15.6℃,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17.9~25.3oC;海拔800m以下地区基本上常夏无冬,但夏季也无35℃以上的酷热天气,冬天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值为5。6。c,曼槁最低可达一0.5℃。年降雨量1194~2492/ll/n.7—8月最多.月降雨量超过250mm,冬季l1月至翌年4月仅占年降雨量的15%~18%。

土壤和植被随着地貌地质和气候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一般海拔800m以下地区,土壤为砖红壤,植被为季节性雨林,主要建群种有干果榄仁(Term—indiamyriocorpa)、绒毛番龙眼(Pometiatomentosa)、望天树(Shoreawangtiensue)、版纳青梅(Vaticafleurya),1990年前种植的羯布罗香(Dipterocarpusturbinatus)也已适应当地生境,密茂成林;石灰岩地区的土壤为黑色石灰岩土和棕色石灰岩土,季节性雨林的组成成分完全不同,主要建群种为四数木(Tetramelesnora)、闭花木(Cleistanthussaichikii)、羊蹄甲(Bauhiniavariegata)和蓖齿苏铁(Cyco~pectinata)等。海拔8001400m地区土壤为赤红壤,植被为山地季节性雨林,主要建群种有肉托果(Semecarpusreticulata)、滇楠(Phoebenattmlt)、龙果(Pouteriagrandifolia)、糖胶树(Alstoniascholaris)、毛荔枝(Nepheliumchryseum)、鸡毛松(Podocarpusimbricatus)、烟斗石砾(Lithocarpuscol7le115)等。海拔1400—2000m山地土壤为山地红壤,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主要建群种有湄公栲(Castanopsismakongensis)、短剌栲(Castan—opsisechinocarpa)、小叶栲(Castanopsiscarlesiivar.spinulosa)、截头石栎(Lithocarpu~truncattts)、华东石砾(Lithocarpusfenestrata)、滇楠、毛叶青岗(Cyclobalanopsiskerrii)、扁果青岗(Cyclobalanopsischapensis)、肋果茶(Sladeniacelastrifolia)等。已知高等植物有2779种,分属214科1012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31种,大多属印度一马来西亚植物区系的成分,也有少量东亚植物区系中国一喜马拉雅亚区的成分。已知哺乳动物102种、鸟类427种、两栖类38种、爬行类6O种、鱼类100种、昆虫1437种,大多属东洋界成分,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14种。这里是我国亚洲象主要的活动场所,栖居许多特有、残遗、受威胁和珍稀的种类,像印支虎、白颊猿、鼷鹿、印度野牛等,需要加强管护,使之继续繁衍下去,并发挥其在各方面的作用[41。

2保护区管理的成效

经过50多年的努力,遵循生物圈保护区管理模式的要求,大力开展建设,各方面工作均取得明显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保护

1988年保护区管理局正式成立后,就全力编制保护区管理条例,1992年7月,云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25次常务委员会批准实施“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成为全国率先实现“一区一法”的保护区之一,明确了保护区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执法主体和执法依据。管理局人员编制、机构设置有了明确规定,形成了局、所、站3级管理体系。在各级主管单位支持下,保护区的管理设施和设备逐渐完善和规范,行政管理、资源管护、所站职责、工作制度日趋规范化,日常巡护、稽查巡护、监测巡护、武装巡护和聘用专职、兼职护林员的方法正常运行,实施了定面积、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一奖励的“四定一奖”制度,把岗位职责细化到每一个干部职工和巡护员,保护区资源管护责任有人担,每片森林有人管。因此,各管理所的季节性雨林及其垂直带类型均保护较完整,过去的采伐地恢复也较好,森林覆盖率从1983年的87.8%增加到目前的95.7%。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例如亚洲象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逾170头发展到目前250头以上,已从尚勇片扩展至勐腊和勐养片范围。2007年5月13日尚勇管理所用红外线照相机拍摄到印支虎活体照片,估计现在不超过1O头。许多珍稀、受威胁植物的种群数量也在增加,例如蓖齿苏铁、云南苏铁(∞siamensis)、鸡毛松、桫椤(Cyatheaspinulosa)、天料木(Homaliumlaoticum)、长叶竹柏(Podocarpusfleuryi)、百日青(Podecarpus聊加Z)、肉托竹柏(Podocarpuswall—ichiana)、细蕊木莲(Manglietiamicrogyna)、滇南木莲(Mang—lietiawo~gii)等。2007年2月下旬首次在大沙坝水库发现对水质要求极高的桃花水母。说明该区域环境质量优越。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是好事.但超越了栖息地可能的承受能力就成了一种尖锐矛盾。人、象矛盾就是这样,修建各种防范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矛盾,但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应该全面安排过渡区的发展规划,确定其容纳量,将过多的部分转移至其他区域。非保护的经济动物就要采取科学的狩猎措施,以保持其种群的平衡。野生生物的保护、持续利用和利益公平分享是保护区的一项长期研究任务。

2.2科研监测

西双版纳是全球25个优先重点保护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优先重点保护的区域1。保护区管理局成立后,就与国内有关单位进行了自然与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出版了专门的综合考察报告14-1,接着开展了许多科研项目,例如亚洲象种群数量调查、热带森林树冠层小兽调查、绿孔雀分布和数量研究,鼷鹿生境调查、季节性雨林生态定位监测、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保护区管理的许多项目。截至2008年,保护区科研人员主编和参与出版的著作有22本,发表和参与发表的科技论文60余篇.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励3O项。当前保护区已能应用遥感技术进行生境评价,依靠自身力量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并应用到实践中去。科研人员在与外来专家合作过程中,不断提高水平,建立和充实了科研所的能力和设备。

2.3教育培训

保护区把科普宣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一是建立了自然博物馆、中国亚洲象博物馆、生态旅游景区,广泛开展科普宣传;二是将每年1月定为森林防火及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并利用爱鸟周、科技活动周、各民族节庆活动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保护宣传活动;三是在社区建立绿色文化室、“我和小树一起长”、图书报刊赠阅、“认识卡”发放等开展社区环境教育活动;四是利用保护区建局10周年、20周年,印发宣传画和保护信息,利用网站、保护区专题片、报刊、电视台等宣传媒体进行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截至2008年,制作各类专题片、宣传片逾10部,出版了许多专著、画册、保护成效评价等书籍,发放宣传册80万份以上,在各种媒体发表宣传报导文章逾2000篇。因此,2000年被国家科协和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与此同时,保护区也十分重视对职工干部的培养,其方法很值得其他保护区借鉴,包括:通过公开招聘,吸纳人才;优选职工到有关高等院校进行学习和能力培训,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班、学术会议和成人教育;通过主持和参加各种研究项目、外出参观考察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通过挂职、交流任职提高干部的适应能力和管理水平。至今.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已占62%,有硕士研究生学历者占职工总数的1%;专业技术人员中具高级职称者9人,具中级职称者26人,这对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起到关键的作用。

2.4资源持续利用和生产发展

保护区遵循生物圈保护区的理念大力扶持社区的发展,因为保护区内外周边地区有260个村寨逾5万人,其中区内占122个,2.4万人以上,不能忽略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建局20多年来,通过国家投资和利用各种合作项目累计筹集资金逾800万元,在土地合理利用规划、实用技术培训、植树造林、建节能灶和沼气池、兴修水利、修路架桥、人畜饮水、照明用电、小额贷款以及核心区内贫困村寨搬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解决了一些基本问题.深受群众欢迎。对建立共管组织,确定共管目标,开展共管活动,也作了有益的尝试,有待总结。

2.5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保护区的一项基本任务,为此保护区管理局建立了专门的生态旅游管理所,负责编制“西双版纳部级自然保护生态旅游景区(点)管理办法”和“西双版纳部级自然保护区旅游景区(点)量化考核标准”,并于2007年6月6日获省林业厅、』J、H人民政府法制办批准执行。与此同时,于1993年、2001年、2008年开展了3次生态旅游规划和改编,并于2008年9月8目国家林业局批准了“西双版纳部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2008—2015)”。可以看出。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是在先规划后建设,通过自建管理向共建委托经营的模式发展。从1990年科普宣教起步发展至2008年招商合作,先后建成了野象谷景区(AAAA级)、望天树景区(A级)、雨林谷景区(AA级)、绿石林、勐远溶洞(AA级)等一批独特的生态旅游景区,共接待中、外游人425.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亿元,为保护区创收逾720万元,同时也给周边社区居民带来了就业和创收机会,并大大促进全州的旅游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2006年.国家林业局授予其全国林业示范自然保护区称号,证明其各方面成就都得到了相应的认可,值得学习和发扬。

3建议

西双版纳保护区建立5O多年来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是难以再突破,究其原因,表面上看来是经费不足,未能认真贯彻法规,工作协调难度大等。实际上,应当深刻地认识其重要性,从而明确其管理体制,将之纳入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步一个脚印地解决各种困难,才能发挥其在各方面的作用。

3.1进一步深刻地认识保护区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西双版纳保护区是我国西部北热带地区季节性雨林保存面积最大的区域,其独特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其他地区都不能取代的。应该说,其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外f的精华所在,是不可失去的命根子;对全省、全国来说也是不能缺失的财富;近来,冬季可能有霜冻的热带区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其在全球范围内也占有重要的位置。对于这样一个地区,地方政府必需给予特别珍爱和保护,依靠和利用其已初具规模的管理机构的人力、物力和丰富资源大力扶持社区共同发展;各级主管部门也应加以关注和提供帮助.共同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3.2完善管理体制

自1987年建局至1997年期间,西双版纳保护区由云南省林业厅直接管理,经费列入省财政预算,直接拨款,地方政府很少过问。1997年以后,改由自治州管理,财政供养体制改为转移支付,林业厅不多过问。如果地方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精华不予过问,不仅不利于保护区的发展,也是地方的巨大损失。关键在于对保护区性质和作用要有足够的认识,不要盲目地为了短期利益过度开发,也不要不敢开发把它视为包袱而嫌弃。其实,生物圈保护区管理模式的要求非常明确,其最基本的管理要求就是要把保护与发展密切结合起来,具体地说,就是要以保护为主,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把保护与科研监测、教育培训、资源持续利用与生态旅游密切结合,在这些方面西双版纳保护区做得相当不错,取得了显著成效嘲。如果地方的财力不足,可多途径进行筹集;当然,对各级主管部门来说,对于这样重要的保护区是绝对不应有任何忽略的,要履行自己的职责。根据当前保护区基本含义的发展和深化的趋势及西双版纳保护区当前的实际情况,应严格定位为综合发展类型的保护区口_踟,实施由地方政府和省主管部门共同管理的机制。具体的办法是,由自治州政府、省林业厅和保护区共同主持建立一个管理委员会,吸收有关业务部门、县政府、周边社区和利益攸关者参加作为领导成员,负责制定和完善保护区及其周边社区的生态发展规划,监督和促进保护区(可担任副主任和秘书长)组织各方面力量进行实施,并把各项计划都列入州、县有关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中。与此同时,应聘请云南省有关科研或高等院校专家为顾问,通过组织国内外有关专家成立顾问委员会,帮助出谋划策。毗邻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完全可以胜任这项工作。这样,保护区既是国家生态建设的实体,也是地方政府建设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单元。经过一定时期的合作共事,彼此达成共识,就可按照中国21世纪议程所建议的建立区域生物多样性管护区的建制,更好地发挥保护区在地方建设中的作用[9-Ⅻ。共管保护区是当今世界研究保护区监控类型过程中大力提倡建立的类型,西双版纳保护区有条件作为试验示范,率先实施。

3.3适当调整保护区内功能区域的划分,搞好过渡区的规划和建设

西双版纳保护区内功能区域的划分基本上是合理的,但年代已久,如有不协调的地方,应作相应的调整。按照生物圈保护区最新发展的要求,为了争取社区广泛地参与,帮助周边社区规划土地合理利用,强调要加强过渡区的建设。因此,分散的5个管理所都应与周边社区协商确定相应的过渡区范围,使之成为由具有活力的不同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景观多样性镶嵌体,不应单纯发展巴西橡胶林,也避免保护区成为孤立的绿洲。要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立有机农业生产基地为方向进行规划【l1。

3.3.1地带性高产稳产作物耕作制度的保持和完善。通过建立农田保护小区或其他适当区域,把基本农田划定,避免农田再被侵占,同时把当地作物、果蔬、绿肥、畜禽、水产、药用植物、花卉和其他经济动植物资源的持续利用以及培育适宜当地生境的高产和抗逆性品种作为自己的重任,因地制宜地建立高产、优质、稳产、以地养地、合理轮作、间套作、混作和块状混交的经营方式,以保证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也要根据需要和可行性发展高效的设施农业。当地水稻、旱稻特别是糯稻品种众多,质量上乘,耕作制度完善,应因时因地有所变动,注意继承和发扬,避免流失和灭绝。

3.3.2选择当地优良树种建立人工用材基地。保护区有许多优质、速生用材树种,可广泛种植以丰富栽培地区的多样性。海拔800m以下区域可供选择的种类有望天树、版纳青梅、麻楝(Chukrasiatabularis)、云南石梓(Gmelinaarborea)、八宝树(Duabangagrandiflora)、翅子树(Pterospermumlanceaefo—lium)、秋枫(Bischofiaavanica)、山楝(Aphanamixispo一tachya)、红椿(Toonaciliata)、翅果剌桐(Erythrinalithosp—erll~)、团花树(Anthocephaluschinensis)等;海拔800nl以上地区可选择湄公栲、刺栲(Castanopsishystrix)、丛花厚壳桂(Cryptocaryadensiflora)、喜树(Camptothecaacuminata)、楹树lbizziachinensis)、蒙自桤木(Alnusnepalensls)和南酸枣(Choerospondiasaxillaris)等。为此,应从建立苗木繁殖基地入手,大量繁殖上述各种苗木,以期形成新的生物多样性产业,支援其他北热带地区的造林。

3.3.3建立野生经济动物和本地优良畜禽与水产品种饲养基地。野生动物持续利用始终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的主要任务,要根据种群动态的变化来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方法。种群衰退要加强管护,种群过大要适当予以利用.绝对不允许利用或过度滥用都是不科学的。穿山甲、猴类、蛇类、果子狸、豪猪、孔雀、白鹇、原鸡、蚨蝶等是当地人民喜用的野生经济动物,应建立和完善养殖场,以满足客观需要,不应过分猎取野生个体。应大力发展当地优良畜禽和水产品种,并突出自己的特色。

3.3.4建立药用植物生产基地,构建保护、科研、栽培、生产、销售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中心乡镇。该区拥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选择适当地区建立栽培基地或完善已有栽培场所,像砂仁(包括缩砂仁(All~mumvillosavar.xantho/des)、红壳砂仁(Amomumaurantiacum)、阳春砂仁(AmomumviUosa)、龙血树(Dracaenacambodiana)、华拨(Piperlongum)、滇钩藤(Uncariayunnanensis)、光叶钩藤(Uncarialaevigata)、大叶钩藤(Uncariamacrophylla)、攀枝钩藤(Uncariascandens)、长梗钩藤(Uncariasessilifrectus)、使君子(Quisqualisindica)、干年健(Homalomenaoccuha)、萝芙木(包适云南萝芙木(Rauvolfiayunnanensis)、披针叶萝芙木口Volfiaverticillotavar.oblanceolata)、石槲(包括石槲(Dendrob—iumnobile)、流苏石槲(Dendrobiumfimbriatum)、束花石槲(Dendrobiumchrysanthum)、象石槲(Dendrobium7enkinsii)等)、白木香(Aquilariasinensis)、云南美登木(Maytenushoo—keri)、滇南美登木(Ma~enusaustroyunnanensis)、嘉兰(GZ—oriosasuperba)、版纳三尖杉(Cephalotaxusmannii)等可作为选择对象,以期建成为一个研究和商品生产中心。

3.3.5扩大果树种植。该区热带果树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除了建立必要的果园以外,许多种类都可在村落房舍四周零星种植,例如荔枝(Litchichinensis)、龙眼(Dimocarpuslongan)、黄皮(Clausenalansium)、芒果(Mangiferaindica)、扁桃(Mangiferapersic)、阳桃(Averrhoacarambola)、人面子(DracontomeIonduperreranum)、番石榴(Psidium册0)、橄榄(Canaviumalbum)、乌榄(Canariumpimela)、木菠萝(Art—ocarpusheterophyllus)、蒲桃(Syzygiumjambos)、木瓜(Caricapapaya)、风梨(Ananascolno$ll~)、香蕉(Musacavendishii)、芭蕉(Musasapientum)等都可考虑。还有许多野生果树也应通过引种栽培试验,使之成为商品生产,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也要注意在果汁、果酱、果实罐头、果酒、果脯等系列产品加工生产上下一番功夫。从而更加广泛地利用果树资源。

3.3.6加强和完善蔬菜基地的建设。城乡居民对蔬菜的要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外销不断扩大,收入颇丰。因此,蔬菜的规模生产已被逐渐重视,建立了不少生产基地,如何把当地著名的蔬菜品种和野菜提高到商品生产应该放到议事日程上去。

3.3.7建立野生菌生产基地。该区有大量可供食用或药用的野生菌资源。零星生产产品不少。应统一协调,确定适宜种类批量生产。

3.3.8建立养蜂业基地。该区蜜源植物众多,有大量蜜蜂资源,应将其转化成商品生产,销售蜂蜜系列产品,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3.4注重生态小城镇的建设

农村小城镇的形成和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保护区范围和周边各城镇的建设应与热带森林相协调,并具有当地民族风格,建筑物不宜过高,应设计若干建筑图案,以供选择,避免千篇一律,严格按生态花园城镇的要求进行规划。工农业生产发展方向和规模要与当地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特点和保护区的发展相适应。重点发展自己的土特产品,注意建立循环经济,利用当地植物进行绿化,构建和谐社会,完善防治污染的必要设施,一切都要体现生态的要求和突出自己的特色。乡村周围要按生态经济园的要求来绿化美化,造就一种环境优美且有经济收入的宜居地.避免脏乱差的落后面貌。

3.5完善生态旅游建设

对于西双版纳保护区来说,主要就在于观光中国不可多得的热带森林及其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演替系列群落和其中的许多特有种、建群种、珍贵种、稀有种、残遗种、受威胁种、国家保护种、具有特殊观赏或重大经济价值种、栽培或饲养种的野生亲缘种及其变异等,还有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多样性,包括其在生产和生活上的各种习俗、风情和创造以及由这些景物与自然风光所构成的景观多样性。发展的目标应在一般观光和游览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休闲度假、生态养生和科研探索等活动。

3.5.1划定生态旅游区,广泛宣传。把各个景点、景区和连接路线划定若干生态旅游区域,在弄清其本底的基础上,将其观光内涵和价值写成简明扼要的解说词,通过各种传媒和导游进行广泛的科学宣传,并散发各种资料,让公众了解此行究竟观光什么,将会得到什么收获。制定生态旅游指南,详细介绍旅游路线、景点、观光内容和各种设施,论述有关旅游者、旅游部门和导游、主管景点管理者、当地社区和居民、传媒、地方政府等应负的责任和要求,使各方面的操作都能规范地进行[14-15l。

3.5.2建立和完善生态旅游必需的基本设施。建设生态农业基地和民族文化村。对展示系统、监控系统、道路系统、后勤支持和生产服务系统等都应考虑。已建的博物馆可按旅游者服务中心和导游培养的要求进一步予以完善。帮助乡村社区围绕上述各种生态农业基地的建立建设农家乐庄园,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既使社区能积极参与,也能使游人真正回归自然和了解当地文化特点。选择适宜的地方建立少数民族文化村,展示他们的文化特色和生活习俗,提供方便参观研究、休闲度假和生态养生的好去处。

3.6加强生态教育。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

在当今生态文明发展时代,要求广大公众应具有较高的生态意识,如果生态问题长期不能解决,就会威胁到时代的进步。因此,生态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61。可以从校内、校外2个方面人手,在景洪市创办一所以自然保护、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中心内容的职业高中,培养生态发展第一线工作迫切需要的人才。校外教育可通过各种传媒把保护区和全州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更广泛地介绍给公众,大量散发宣传和培训材料,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3.7完善跨界保护区的建设

尚勇管理所范围与老挝边界的保护区已建立跨界保护区.彼此有较多的交流,鉴于亚洲象、印支虎、印度野牛等野生动物的保护和资源持续利用方面彼此关系密切,可考虑从一般的通讯水平逐步上升至充分合作水平,将彼此的规划充分地结合在一起,遵循生态系统管理途径的要求进行共同的决策。制定共同的目标,建立一个共同的工作委员会共商跨界合作事宜【17_。

3.8加强国内、外的合作和交流

保护区的建设是一项国际性事业,加强国内外的合作和交流是一项基本的任务.与国外有关的保护区建立姊妹保护区,加强各种项目的合作交流,通过请进来和派出去的办法培训干部,定期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研讨会和论坛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应坚持不懈,不断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4结语

西双版纳保护区是我国保护热带季节性雨林生态系统最重要的保护区之一,经过50余年的努力,遵循生物圈保护区管理模式的要求,把保护与发展密切结合起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已成为一个初具规模、有充足经验实施生态发展文明时代所要求的基本实体。其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精华所在,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12.68%。显然,全州的建设应围绕其保护和发展的要求来规划工农业生产和社会与文化的建设,生态旅游是其中一项重要的产业。当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管理体制不顺,实施由自治州政府和省林业厅共管的体制,并定位为综合管理保护区(即严格的保护区),共同主持建立一个管理委员会负责领导,聘请一个顾问单位,通过它来组建一个顾问委员会协助出谋划策,制定和完善生态发展的总体规划,依靠保护区协同各县组织社区积极参与共同实施,一个展示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伟绩的新型生态州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