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以实际为例谈物理教学

以实际为例谈物理教学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探究式教学模式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主流,它强调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动手实验为中心,教师设疑与提问,最后通过实验、讨论而得出结论来获取知识。这种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的束缚,使学生产生一种真正是在探索和发现的心理,真正感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本文以八年级物理上册《液化与汽化》这一课时为例,谈谈我在这堂课中是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本人设计了这个课时的教学资源并将其挂在网络教室的主机上,分为四个方块:

(1)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2)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动画、视频、课件,通过生动的、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突破重、难点;

(3)图片资源:大容量的生活中的相关图片资源,以此冲击学生的视觉;

(4)练习反馈:教师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一课时是在网络教室平台的环境下进行的,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可进行联机讨论,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在教师主导的作用下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一、创设实验情境,提出课题

把几滴酒精滴入塑料袋中,密封好袋口后放入热水中,发现:塑料袋鼓起来。提出问题:(1)液态的酒精还见吗?(2)液态酒精跑哪去了?(3)这一现象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把鼓起来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不一会儿,塑料袋扁了,恢复了原状。提出问题:(1)你看见液态的酒精了吗?(2)这一现象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对上述两个问题,我采用的是小组联机讨论的形式,通过BBS论坛,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式学习,在任务驱动下完成了液化和汽化这两个物态变化的定义的理解,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探究式学习。

二、进行猜想,提出假设

在认知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教学活动中,我从“如何晒衣服,衣服才干得快”这一身边很平常的生活现象入手。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提出假设,对此我也是采用联机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打开思维,进行大胆的猜想。

三、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验验证“如何晒衣服,衣服才干得快”的各种猜想与假设是无法在课堂45分钟内完成的,因此我制作了一个Flash课件,让学生在模拟的实验环境中自己动手操作,比较哪种情况下湿衣服干得快。1.设计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比较法(1)把湿衣服拧成一团和打开,都挂在阳光下,比较哪种情况下湿衣服干得快?(2)把湿衣服打开,分别挂在阳光下和树荫下,比较哪种情况下湿衣服干得快?(3)把湿衣服打开,分别挂在有风的室外和无风的室内,比较哪种情况下湿衣服干得快?2.验证假设在BBS论坛上发出英雄帖,征集生活中与蒸发有关的例子,进而验证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普遍性,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一举措有效地挖掘了生活的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实验分析,归纳结论

通过小组联机的方式让学生讨论、交流探究结果,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课堂这个舞台交给学生。在学生交流分析后,最后教师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五、解决实际问题,拓宽视野

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的结论解决实际问题。1.分析讨论课文“想想做做”中的两个问题问题1: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有什么感觉?问题2: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上,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有什么变化?如果温度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会变化吗?2.让学生利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解决实际问题(1)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为什么?有风吹,会更加冷,这又是为什么?(2)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来,为什么?(3)让学生观看吐鲁番的“坎儿井”的图片及示意图,思考:“坎儿井”是如何减少水的蒸发的?(3)“干手机”是如何实现手干得快的?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做,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