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小议巷道漏泄移动通信体系的作用

小议巷道漏泄移动通信体系的作用

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

概述:漏泄移动通信,是指通过地面基站,沿井下巷道铺设漏泄电缆至通信信号所需覆盖的地方,将基地台发射的无线电波一边沿电缆向井巷纵深传播,一边漏泄到电缆周围的巷道内,使处于巷道中的移动手机可以收到这个信号。同时移动手机发出的无线电波也经同一路径反向传输给基地台,从而实现基地台与移动手机之间、移动手机与移动手机之间的双向无线通信。

系统组成:井上机房内设置两台JQ631基地台、一部ZBJ-405DA有/无线自动交换终端和一台JQ634两信道天线共用器。由一台JQ633Ⅰ型稳压电源提供基台工作电源和交换终端电源,一台JQ633Ⅱ稳压电源提供网络中继器电源。两台基台天线端通过天线共用器合为一个电缆接口,基台设置不同的工作频率,组成一个两信道调度基站。为避免外界信号干扰,天线共用器天线端口接入高频电缆,沿地面电缆线架架设至材料斜井口,通过KTL110-L中继器转接漏泄通信电缆沿材料斜井铺设至井底,通过分配器铺入各分支巷道。井下电缆设置:按巷道分布情况,漏泄电缆铺设于需要通信覆盖的南北各大巷中,漏泄电缆沿巷道壁吊挂敷设。电缆每隔一定距离插入一个KTL110-L中继器,以补偿信号在电缆中传播时的损耗。各段电缆终点接上JHH-2末端接线盒,使网络匹配。为实际施工需要,网络中还需配置部分JHH-2接线盒。由于本系统通信巷道较长,需在适当地方增配一台KDW25稳压电源,以补偿网络中继器所需+18V电源。系统中配置“工作信道”和“管理信道”两个信道,分别为“2信道”、“1信道”。管理信道供管理移动用户使用,通过有/无线交换终端,实现有线与无线间的自动拨号通话。工作信道供机车移动用户使用。移动用户由KTL110-S手持机构成,通过网管人员按实际需要设置成机车移动用户和管理移动用户。

应用情况及效果

云冈矿漏泄通讯系统两信道基站设于井上调度室,系统配置50部移动手机。网络覆盖井底车场、南1030大巷、北1030大巷各盘区的主要运输大巷,全长约2000km。该系统安装投入使用之后,井下运输系统和移动作业人员有了独立的通信平台,大大改善了井下机车运输和移动作业人员的通讯条件。井下漏泄通讯系统与原有的井下有线通信系统、地面电信通信系统三系统的有机结合,为运输系统提供了安全管理信息的快速、便捷性流通渠道。机车通信信道中,调度室可以通过漏泄通信系统直呼移动机车上的手持机,机车上的人员可以通过手持机在井下网络覆盖范围内直接呼叫调度台与调度台进行联络,通话清晰、无噪音,手持机还可以通过调度室人工转接与矿井调度通信系统的固定电话进行联络;管理信道中,调度室可单呼、全呼移动手机,并具有强拆、强插等绝对优先指挥通话权。手持机与调度间、有线电话间和其它手持机间自动拨号通话,可防盗听,具有保密功能,并在需要时可呼叫机车信道中的手持机。从而实现两个信道既可独立工作,又可互联互通,漏泄系统上的移动手机、矿井调度通讯系统的固定电话、电信系统的程控数字电话机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络通话。该系统促进了井下运输系统和移动作业的安全信息沟通,提高了井下车辆调配和调运的安全管理。当运输系统中运行的机车或车辆在中途发生掉道或设备故障影响运输安全时,机车司机可以立即使用漏泄系统的移动通讯设备与井下调度或地面调度取得联系,在最短时间内安排调配人员到现场协助排除故障,缩短故障影响时间。而且可以通过漏泄通信系统掌握机车的运行位置和状态,便于调度员及时下达运输指令,从而提高运输效率和运输安全。井下移动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可相互间随时联络,在特发事件时,可尽早的将信息传达,避免损失或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调度随时掌握井下移动作业人员的工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便于管理。漏泄系统投入使用后,据不完全统计,整个井下运输系统的故障处理率提高60%,车辆的调配率提高30%,运输事故率下降10%,促进了运输安全生产管理。

综述

总之,漏泄通信系统具有较好的移动通信功能,是矿井调度系统的补充和完善,在煤矿通信领域发挥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该系统技术先进,在一根漏泄电缆中可同时传输多个信道,其中可以包括若干语音信道及数传信道。系统组网灵活,可根据井巷网络分布将信号完全覆盖巷道的每个角落,以保证通话的持续稳定,网络可随生产面的扩大进行拓展延伸。漏泄通信系统可以自动接入有线电话系统,与地面电信系统有机结合,方便矿井信息化管理。移动手持机通话效果清晰,无噪音,调度可对通话内容监听、录音,手机通话模式多样化,可随工作需要由网管人员通过密码程序设定。矿井还可以充分发挥漏泄通讯系统移动通信功能,将漏泄电缆敷设延伸到主要生产系统的提升上山和其他运输巷,甚至可以延伸到生产采面、掘进面、作为应急通信系统;就可以保证实现调度指挥中心对生产运输、生产作业主要环节的监控指挥、协调管理,实现管理的集中化、智能化,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作者:谢俊芬单位:同煤集团云岗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