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邓小平社会主义文化观分析论文

邓小平社会主义文化观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邓小平社会主义文化观主要特色

论文摘要: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文化观是对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他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根本任务,有了新的思考并进行了深人的阐释。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文化观,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邓小平的有关著作中,文化概念显现出多义性,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例如与经济、政治相对的观念形态的文化,与理想、道德、纪律相对的知识形态的文化,与教育、科学等相对的文学艺术等文化部门的具体文化,与科学并提的侧重人文意义的文化等。在这几种情况中,相对而言,与经济、政治相对的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个广义的概念,涵括了后面几种含义。本文正从这个意义上来研究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文化观。

邓小平文化观的历史渊源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文化观是对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对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的论述中指出了外国其他文化,本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如何正确认识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问题。邓小平继承并发展了的文化思想。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它就积极主张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以后,邓小平遵循了新民主主义文化所确立的正确方向,在实践中赋予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以新的内涵。

首先,邓小平继承了关于文化的民族性特色,使其“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更具开放性和针对性。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民族的”不再相对于帝国主义而言而是相对于世界而言。邓小平特别强调学习世界先进文化,对外开放这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其根本出发点主要是为了博采世界先进文化为我所用。他认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其次,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关于文化的科学性的特色。所谓科学性,其一是指文化的内容是科学的。它是客观真理,而非封建思想和迷信。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就是对这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二,对待文化的态度应是科学的。既要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又要有所取舍,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邓小平明确指出:“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他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

再次,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关于文化的大众性的特色,将人民群众放在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邓小平就提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有文化的劳动者,所有劳动者也都需要文化。教育普及了,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了,发明创造就会多起来。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他还提出了“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的口号。他指出了文艺服务的对象是最广大的人民,人民才是先进文化的真正创造者。邓小平社会主义文化观的基本内容

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怒: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保证,邓小平对此作过深刻的论述。他指出:口果我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或者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国革命就搞不成功,中国现在还会是四分五裂,没有独立,也没有统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他认为建国以后,“我们解决吃饭间题,就业间题,稳定物价和财经统一问题,国民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

在改革开放的新环境下,邓小平多次强调了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的重要意义,尤其突出强调了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思想战线上的工作,才能抵御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克服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保持思想战线上的纯洁。他指出:“思想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作为灵魂工程师,应当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旗帜,用自己的文章、作品、教学、讲演、表演,教育和引导人民正确地对待历史,认识现实,坚信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鼓舞人民奋发努力,积极向上,真正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为伟大壮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英勇奋斗。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葵本方针:从“双百”到“三个面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根据科学文化的发展规律而制定的保证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健康、繁荣发展的基本方针。“”中这一充分发扬社会主义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的方针被中断。“”结束后,邓小平帮助文艺工作者解放思想,打破“’,设置的精神枷锁,反复强调了要继续坚持“双百”方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思想和其它剥削阶级的腐朽没落思想也渗透进来,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有所抬头,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及时指出“双百方针同坚持批判思想领域的精神污染,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统一的。坚持‘双百’方针也离不开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强调坚持“双百”方针的同时,邓小平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进一步提出了指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三个面向”的方针。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面对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中心任务,邓小平提出“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有利还是有害,应当成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标准。文化建设当然也不能例外。文化建设怎样才能面向现代化建设呢?邓小平认为文艺工作者和其他文化工作者要相互合作,“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同各种妨害四个现代化的思想月惯进行长期的、有效的斗争。除了对文化的时代性—面向现代化,作出要求外,邓小平还对文化提出了开放性的要求,即文化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早在改革开放思想提出之前,他就首先对学风问题提出了“开放”的建议和要求。他说:“没有前人或今人、中国人或外国人的实践经验,怎么能概括、提出新的理论?搞封锁是害人又害己。这里邓小平站在古今、世界的高度,睿智地提出了开放和交流的重要性.,此后,他主张文化要面向世界,大胆吸收、采用国外一切进步的科学文化成果,为我所用,指出.所有文艺工作者,都应当认真钻研、吸收、融化和发展古今中外艺术技巧中一切好的东西,创造出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的完美的艺术形式。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文化也应该不断前进,成为社会前进的指导。所以,邓小平指出文化还应该面向未来。他在为景山学校的题词中正式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既是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文化提出的要求,是指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的方针。

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培养“四有”新型公民。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邓小平曾指出:“任何事情都是人干的,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他再次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他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在于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在“四有”里面,邓小平强调了科学文化与思想道德品质并重。他认为,“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宜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立场和原则,人与人同志式的关系,等等。此外,他还突出强调了有理想、有纪律的重要性:.“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由于与酉方交流机会的增多,一些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也夹杂进来,腐蚀人们的思想。邓小平强调:“我们这些人的脑子里是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同时面对经济改革中出现的“一切向钱看”、见利忘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他提出“有了理想,还要有纪律才能实现”。遵守纪律的最高标准是真正的维护和执行国家的法律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邓小平社会主义文化观的主要特色

1.从社会主义协调发展的角度提出“两个丈明”一起抓。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念中从来没有单独就文化而谈文化,而是认为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可分割。他明确地提出了“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思想。“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鉴于物质文明的基础性地位和中国生产力水平落后的现状,“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核心是把物质文明的建设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过去很长一段时旬,我们忽视了发展生产力,所以现在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将精神文明建设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由于刚刚经历过“”,在意识形态领域中还有剥削阶级思想和小生产保守、狭隘心理的影响;同时,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一些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也涌入进来侵蚀着人们的思想,在人们头脑中造成一定棍乱,甚至有些思想是与四项基本原则根本相悖的。上述两种思想倾向的发展,势必会影响和干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此邓小平及时指出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同时社会主义不仅应该有比资本主义更快的生产力,而且应当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换言之,社会主义应该有更高的精神文明,只有这样才能反过来促进生产力更快的发展。“两个文明”同时发展才是社会主义。

2.坚持既防“左”,又防右的原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既有’‘左”的干扰,也有右的干扰。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开始党犯了“左”的错误,十年“”更是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导致的灾难。封建主义文化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左”的思想产生的一个重要土壤,要防止..左”就必须肃清封建主义文化的影响。对此邓小平指出:要继续批判和反对封建主义在党内外思想政治方面的种种残余影响,并继续制定和完善各种符合于社会主义原则的制度和法律来清除这些影响。肃清封建主义文化的影响是推进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国内产生了右的干扰。概括起来就是全盘西化的论调,打着改革开放的旗帜想把中国引导到搞资本主义。对此,邓小平提出要对全盘西化、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论调进行严肃批评。他指出:“不少同志片面地总结历史教训,认为一讲思想斗争和严肃处理就是左,只提反左不提反右,这就走到了软弱涣散的另一个极端。从长远来看,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的。事业将由什么样的一代人来接班,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事实上,邓小平提出的“反右”极具先见之明,如果不反右,听凭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后果将不堪设想。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乃至国内八九政治风波都与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有很大关系。邓小平认为在反“左”与反右的关系上还应该有所侧重。他说:“我们既有‘左,的干扰,也有右的干扰,但最大的危险还是‘左’。习惯了,人们的思想不容易改变。对青年人来说,右的东西值得警惕,特别是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因此要对他们进行教育。”邓小平认为,就全国范围而言最大的危险是“左”,因为“左”的思想在我国占了很长的统治地位,而人们的思想习惯一般不易改变,所以应该重点防左。不过,对于青少年这一特殊的群体而言,防右又是当务之急。因为青年人是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较少受到“左”的思想影响,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却或多或少受到右的思想的感染。鉴于他们的世界观正在形成当中,所以要加强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帮助他们自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3.注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具有继承性,积淀着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同时它又总与本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相联系、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因而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精神具有不同的内涵。今天民族精神主要是指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统一。

首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坚持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上一些新问题新矛盾凸现出来。由于我国同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着外交关系,外贸关系,并且还要进一步发展这些关系,所以资产阶级影响的渗透是不可避免的。对此邓小平认为“有必要反复强调,我们的干部队伍,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今天重申这一点,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绝不允许把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技术和某些管理的经验,变成了崇拜资本主义外国,受资本主义腐蚀。丧失社会主义中国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以后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上,他又多次重申坚持社会主义的原则不可动摇。“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一旦中国抛弃了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

其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弘扬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既是民族精神的传承也是时代精神的凝聚,它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诚如邓小平所言,“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针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提出的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的论调.邓小平指出:“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爱什么呢?弘扬爱国主义的精神还必须用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八九政治风波后。西方国家联合对中国进行制裁,邓小平警醒地提出不应忘记历史。“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当我听到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决定要制裁中国,马上就联想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历史。”他进一步提醒我们:“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最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艰苦奋斗是贯穿于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邓小平一贯提倡艰苦奋斗的精神。早在1980年元旦他在政协讲话时就提倡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提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此后不久。他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又重申了“要有一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搞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只有长期奋斗才能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艰苦创业首先要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带头,反对特殊化,要坚决杜绝各种浪费现象。八九政治风波后,他在总结教训时再次提出保持艰苦奋斗传统的重要性,强调“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他认为我们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一定程度上也正是由于忘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违法乱纪和腐败现象才滋生蔓延。总之,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我们改革开放,搞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精神动力。正因如此,在思考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时也大力提倡保持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精神。他引用古训“历览前贤家与国,成由勤俭破由奢,来强调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忘记艰苦奋斗的精神,丧失艰苦奋斗的能力,将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走入歧途。对民族精神的重视和提倡正是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文化观的生命力所在。超级秘书网: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社会科学院

邓小平理论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