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胶印机下墨分析

胶印机下墨分析

本文作者:艾海荣作者单位: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

胶印机墨路下墨均匀性的好坏是影响印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下墨均匀则印品墨层厚度均匀。由于胶印是利用网点的面积或疏密来再现图像的阶调层次,而不是靠墨层厚度的不同来体现。所以从理论上讲,胶印印品的墨层厚度无论在周向还是轴向都必须是均匀一致的。然而,由于印版、纸张、润版液和操作技术等因素,实际印刷生产中的墨层厚度总是与理论状态存在一定偏差。[1]本文主要从现代高速单张纸胶印机输墨系统墨区墨量预设和串墨辊调节要领分析周向下墨均匀性;分析轴向各墨区下墨均匀性的影响及设计轴向下墨均匀性检测方案,为实际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1周向下墨均匀性分析

印刷品不管从周向还是轴向来看图像都是随机分布的,印刷时印版从叼口开始着墨,若周向下墨不均匀,就会出现从叼口到托稍上墨不均匀,网点着墨差异性大,严重影响印品质量。

1.1墨区墨量预设与墨容量

现代高速单张纸胶印机墨斗多为分段式墨斗,它是有多个结构相同的墨斗区段组成(例如高宝KBARapida105为34个),各个区段设有独立的墨斗刀片及计量辊用来精确控制该区段的供墨量,如图1所示。根据输墨系统的性能,各胶辊上应有一定的油墨储存量不参与油墨的分配转移。所以在设置墨区墨量时必须考虑胶辊的墨容量,然后根据产品图文分布情况进行局部调节,保证分区墨量调节的精准性,如图2所示。墨容量越大,全部墨辊表面贮存的墨量越多,每压印一次印版上消耗的墨量与墨辊上积聚的墨量之比越小,因此自动调节墨量的性能也就越好,从而能满足一批印品墨色深浅一致。但墨容量不能过大,否则下墨太慢,开始印刷时墨色浅,停车后再印时墨色加深。[2,3]

1.1.1实验

设计一个标准测试版,版上分别在叼口到拖稍处设计有从10%到100%(间隔为10%)的色块,周向分别对应编号1~10。利用高宝KBARapi-da105四色胶印机印刷样张。根据版面图文调节墨区墨量后直接传墨(方法1)和保证墨路墨容量后再调节各墨区墨量后传墨(方法2)分别印刷50张样品。抽取样张用密度计随机测试几个墨区色块。测量数据如表1所示。根据各色块密度数据绘制曲线如图3所示。

1.1.2结果分析

可以看出,考虑胶辊墨容量后进行墨区墨量调节更加精准,曲线平缓,上墨均匀性良好;而直接传墨印刷对前50张印品测量,密度波动较大,上墨均匀性较差,这样会增加继续调节的次数和时间,浪费过版纸。

1.2串墨辊对周向下墨均匀性分析

1.2.1串墨机构运动分析

串墨机构是胶印机输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串墨辊的串动使得油墨在墨辊周向上和轴向上进行打匀。串墨辊串动的起始相位、串动量大小与印品质量密切相关。合理设置串墨辊的串动参数,可使油墨得到充分铺展,避免墨色不匀等印刷故障的产生。[4]串墨辊在轴向上做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的往复运动,其串动速度由零逐渐达到最大,然后又由最大逐渐减为零,其串动速度的变化近似为正弦曲线,如图4所示。[5]

1.2.2串墨起始位置设置

以高宝KBARapida105四色胶印机各色组串墨辊调节为例,串墨辊起始位置为零处印品中心有轻微的积墨,如果横向匀墨设置在200处,则积墨将向纸尾方向移动大约200mm;如果横向匀墨设置在500处,则积墨将向纸尾方向移动大约500mm,如图5所示。

1.2.3串动量大小设置

串墨辊的串动量大,串墨的效果就好,但是串墨量也不宜过大,因为串墨辊轴向串动实际上靠的是摩擦打匀油墨。摩擦就会生热,温度升高,油墨的粘度降低,印迹容易变形,而且容易造成油墨的乳化。串墨量越大,分布的不均匀性就越差。[5]

1.2.4实验

设计测试版,主要图文为风景画,接近拖稍处为蓝天白云,图像暗调主要靠近叼口处。用高宝KBARapida105四色胶印机印刷,随机设置串墨起始点和串墨量、按图文分布特点精确设置串墨起始点和串墨量两种情况分别印刷样品(确保轴向各墨区下墨均匀),抽取样品用密度计测量版面左侧周向实地条各色块密度,根据数据绘制出曲线如图6所示。可以看出,实验中根据图文分布特点把串墨起始点调至靠近拖梢,使胶辊积墨趋势最大处对应图像需墨量大的区域,能得到周向更均匀的上墨效果,即在周向下墨更均匀,墨色更能体现原稿色彩,阶调也得到很好的再现。而通用的设置不作对应调节印刷出的图像在周向会出现因积墨位置跟印版图像位置不对应而出现需墨大的地方上墨不够,墨少的地方上墨,导致网点扩大,墨色不匀,阶调再现不好。如实验中的图像暗调密度不够,中间部位网点增大,墨色比原稿更深。

2轴向下墨均匀性分析

轴向各墨区下墨均匀性会随着设备使用时间的增长,机器部件磨损及设备清洗保养不当产生墨区供墨量不均匀或者整体供墨量不足。为了保证轴向各墨区下墨的均匀性,要对设备进行正确保养和调试。但客观的磨损是存在的,所以要对轴向下墨均匀性进行检测,得出检测报告,为快速正确调节墨量提供参考。

2.1墨区下墨均匀性检测实验方案

设计50%的平网标准测试版,利用高宝KBARapida105四色胶印机印刷样张。考虑到印版、操作的因素设定墨区间网点增大值在±5%容差范围内且波动较小为合格。实验选用M色机组进行检测。开机印刷后,抽取测试样张,首先进行目测,若目测结果不理想则进行调试,直到目测比较均匀时再进行仪器测量。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网点增大值,绘制出的M色网点增大曲线如图7所示。通过数据及曲线分析得出,实验用的印刷机M色组下墨均匀性符合要求,50%的网点增大值均在±5%范围内,且曲线变化趋缓,没有出现跳跃性变化。

3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现代高速胶印机输墨性能在优良设计的基础上,为了保证下墨的均匀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要对周向和轴向两个方向进行精准调节和测试。周向下墨均匀性与墨区墨量控制考虑墨容量进行调节后的精准性直接相关,同时根据印版图文分布特点对串墨辊串动起始点和串动量的大小进行精确调节也能保证周向下墨的均匀性。轴向下墨均匀性会因设备使用和保养不当产生不均匀,应不定期对下墨均匀性进行检测,得出各色组下墨均匀性的报告,对后续印刷产品对墨区墨量设置时提供有效数据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