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都市农业发展对策

都市农业发展对策

一、郑州市都市农业定位和目标

根据郑州市都市农业的特点、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郑州市环城区“都市型”现代化农业的定位:一是发挥各种资源优势,将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效益统一起来,用系统工程的理论来综合开发,协调发展;二是河南省乃至全国的“三农”活动的极核;三是河南省乃至全国知识经济在“三农”领域创新的极核。应具备四个功能:一是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功能;二是服务城市带动农村城市化的功能;三是观光休闲文化旅游的功能;四是农业结构调整富裕农民的辐射带动和示范的功能。郑州市都市农业发展目标:中原区域化生态绿化中心,目标为建成以乔灌草、果花菜染绿环城宽6-9公里,长100公里的环城绿带;全省现代化农副产品加工中心,目标为采取国内先进技术、产品规格、卫生标准,建设一流的加工企业;全国现代化农副产品贸易中心,目标为采取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技术、营销策略,创国内外的知名品牌,建一流的商贸企业;中国北部现代化黄河文化休闲旅游中心,目标为运用现代化理念,将黄河文化作为无形资产经营开发与农业结合的特色旅游产品,把市民及国内外游客尽量吸引到郑州来。

二、郑州市都市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与世界上某些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相比较,中国都市农业起步较晚,而且与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不协调,郑州市也是如此,制约郑州市都市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政策机制尚未健全目前,尚未出台必要的配套政策和建立有效的经营机制。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完备的政策体系和行之有效的经营机制的支撑,都市农业也不例外。但从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看,针对都市农业的政策尚未形成,其经营机制尤其是土地流转机制等也不健全,这是制约都市农业发展原因之一。

(二)布局规划有待强化虽然各大城市都在规划布局都市农业,但城市化进程等总是比都市农业建设更快,都市农业的地盘往往让位于城市化建设等。健康有序的都市农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政府全面监督之下。但就中国都市农业发展的实践过程看,大部分地区未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整体布局、统筹安排、合理规划等政府宏观调控措施不力,单纯的市场行为导致了都市农业的盲目发展。

(三)社会化服务体系相对滞后。世界上工业化和城市化比较发达的国家大都有着较为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然而,中国都市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正处于建立健全过程中,尚未系统化,更缺乏全面性,成为制约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四)缺乏竞争有序的投资主体缺乏竞争有序的投资主体。就比较利益而言,都市农业的投资回报率高于传统农业,理应成为社会闲散资本的关注点。但由于整个农业的投资回报率低于工业等其他部门,使其投资者主要局限在原农户范围内,而其他投资者大都举目观望,导致都市农业投资不足、发展缓慢。

三、郑州市都市农业的发展方略

(一)主导产业的确定

1.绿色蔬菜产业

蔬菜是郑州市农业中的一大支柱产业。2008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74.27千公顷,2008年全省设施蔬菜生产面积达588万亩,占全省蔬菜种植面积的23%,设施蔬菜总产量达2000万吨,占全省蔬菜总产量的31%。据省农业厅总经济师魏仲生介绍,每亩露地蔬菜收益一般在1000~2000元,比一般大田作物多5~8倍;每亩设施蔬菜效益一般可达5000~10000元,高的可达3万元以上,是一般大田作物的15~20倍。2008年,全省蔬菜纯收入约540亿元,对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约为670元,占当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454.2元的15%,蔬菜产业已成为郑州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2.生态林产业

随着郑州市城市化进程的大大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转向城市生活和工作,城市生态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城市化的同时加大林业生态建设,实现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改善同步是21世纪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来,郑州市大力发展森林生态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生态农业建设,实施荒山荒滩造林、农田林网、封山育林、防护林等重点工程建设,建立以路域、水系、农田林网为骨架的高标准防护林体系,增强和恢复生态功能,林业生产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08年全市完成林业生产总值3.77亿元,分别比1949年的0.06亿元和1978年的0.19亿元增长61.6倍、18.7倍;2008年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27.37千公顷,其中,用材林6.89千公顷,经济林1.14千公顷,四旁植树1339.1万株。

3.畜牧产业

2008年全市肉类总产量达到21.89万吨,比1978年的3.13万吨增长6倍,年均递增6.7%;禽蛋总产量19.44万吨,比1978年的2.67万吨增长6.3倍,年均递增6.8%;奶产品总产量42.13万吨,比1978年的0.32万吨增长130.7倍,年均递增17.7%。人均占有畜产品产量明显提高,2008年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分别为29.4公斤、26.1公斤、56.7公斤,分别比1978年增加22.3公斤、20.0公斤、54.9公斤。

4.水产产业

淡水养殖是沿黄一带优势突出、比较效益很高的主导产业。2008年水产品总产量12.96万吨,比1989年增长22.2倍,比2002年增长1.1倍。渔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增加了农民收入,也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平衡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郑州市都市农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1.确立以“一带三区”的方针

按照郑州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郑州市内五区的农村属于都市农业的圈层,“一带三区”基本涵盖这一范围。“一带三区”包括:沿黄观光农业示范带、西部花乡农家风情游示范区、果乡体验风情游示范区和东南部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区,他们分别以沿黄河的观光农业、中原区花卉苗木基地、二七区的樱桃、葡萄特色杂果基地和管城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依托,为城市市民打造富有农业特色、旅游观光特色和体验特色的新型都市农业。

2.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以农业局牵头联合涉农部门参加承办的公益性网站———商都农网为依托,逐步与北至北京、南至广州、东至上海、西至乌鲁木齐,以及沿海城市和周边省会城市建立信息直通、资源共享的信息服务;加快各县(市)区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与市网联网;通过建设网站、发行刊物、电视广播等形式,及时信息,从而引导农业生产和经营。

3.培育龙头企业

按辐射面的大小(产品辐射能力、产品占有市场份额),带动农民多少(依签订合同和合同履行率为准)销售、加工本地农产品多少,成交额或销售收入多少,税收贡献大小分等级分别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对农业科研企事业研发的科技成果给予奖励;对通过国家认证的绿色或有机食品进行奖励;对创汇农业产品给予奖励。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都市文化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

都市心情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青年心理研究所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