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恩格斯科学技术哲学思想

恩格斯科学技术哲学思想

摘要:恩格斯创建的自然辩证法是构成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哲学的基石。一直以来我们受到对马克斯恩格斯的关系判断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学术圈内忽视了对恩格斯思想理论的研发,尤其是对恩格斯科学技术哲学思想的研究以及反思。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的不断推进需要我们对科学技术有全面深刻的了解,文章在承袭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恩格斯思想中科学技术的部分加以概括总结,并加以分析。

关键词:恩格斯;科学技术;哲学;纲要

在恩格斯看来,人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不在于“人是理性的动物”“人是宗教的动物”“人是带有符号的动物”或其他的什么,而是物质生产实践的活动。“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当人们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马克思将物质的生产资料的活动称为“所有人类生存的最主要的前提”“人类的首个历史性活动”。恩格斯认为,人的肌体、语言、文化活动都是在此基础上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关于这个起着关键性作用的“劳动”,恩格斯进一步指出,真正的人的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工具是人类自我确证的标志,人类的发展也是随着劳动的发展而发展的。换言之,在恩格斯看来,技术性的劳动、技术或工业的发展是理解人类之谜的核心和关键,是一本打开了的人类本质力量的书本。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一基本观点,恩格斯科学技术哲学思想鲜明地贯彻着这样一条主线:从事物质生产活动(技术活动)的人→(人化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技术(劳动)异化→技术(劳动)异化的扬弃→人类的自由和解放。按照这一全新的思路,与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体系的传统理解不同,我们从以下4个密切相关的部分,系统建构了恩格斯技术哲学思想基本架构。

一、技术论

技术是人在世的方式,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真正的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换言之,只有带有目的性的技术性劳动才是真正的劳动。所以,在恩格斯的概念里,生产劳动、科学技术和工业活动往往是互相使用的。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科学互动的历史。一方面,人创造了技术,技术也创造了人,人类的发展正是一个由主要依靠自然物而生存向以技术生存为主的过程;另一方面,劳动技术或工业是人类实践的目的性与自然界的统一。其中包括恩格斯的技术建构论、技术价值论思想,技术与社会(政治、经济等社会因素)互动观点。但是,作为实际活动的基本形式的物质生产活动的核心因素是什么呢?无疑,只有工业(技术)能担当此重任。事实上,技术化已然成为人类生存的手段和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指示器。人生存于技术化之中且通过技术而生存。每一种新技术的引入都要求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人有什么样的科学技术,便会有什么样的生产资料、生活世界。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才能够理解人类对于以生命科学、电子信息技术等为标记的现代化技术所展现出亘古未有的关切与忧虑。它们根本不同于人类先前已有的技术形态,因而也将对我们产生难以预料的根本性影响。也的确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以为那时的德国是个“几乎没有具备历史发展”的国度。因为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工业的历史才是真正的人类史。所以,他们永远是把人类的历史同互换的历史紧密结合起来钻研和探究的。正如马克思之前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面特别强调出的那样,自然科学通过工业生产逐渐在实践上进入人的生活并且改造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为人类的解放做出准备,即使是它不能不直接地使智能化充分发展。工业生产是自然界对人,于是亦是自然科学对人的实际的历史相关。由此凸显着工业(技术)活动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核心地位。换言之,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理解人类存在方式的密钥。

二、实践论科学观

恩格斯认为,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不断自然化和自然不断人化的双向过程。离开人的生产活动而存在的自然界对人来说是非现实的自然界。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当代科学技术发生和进步的最根本动力,科学唯有从感性意识和感性需求出发,才能是现实的科学。在批判费尔巴哈的历史唯心主义时,他们尖锐地指出,费尔巴哈没有看到人的实践、工业和商业活动对自然科学的巨大推动作用,而没有工业和商业,就不可能有科学。恩格斯通过对科学发展历史深刻研究,表明了科学与技术互动论的基本观点。对于科学认识的真谛性问题,马克思以为,可以说不是一个理性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恩格斯针对不可知论的错误明确指出:实践,特别是实验和工业是反驳不可知论的有力武器,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恩格斯对科学的起源、科学的真理性、数学的有效性根源、科学建构论思想、科学发展的动力及其发展规律性等科学哲学的重要问题,做出深入、系统的科学阐述。

三、现代性批判的双重维度

在恩格斯看来,资本与现代科学技术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两个相互勾连、密不可分的孪生子,因而对资本的批判和对现代科学技术的批判就成了恩格斯现代性批判的双重维度。幼时的恩格斯就对家乡巴门市工人阶级的悲惨遭遇多有耳闻目睹,青年时代他在赞赏技术(工业)的革命性作用的同时,就已开始对资本主义和技术异化进行深入批判,基于对伍珀河谷、不来梅以及曼彻斯特等地的技术(工业)的资本主义应用所导致的环境恶化、工人阶级的贫困以及各种尖锐的社会矛盾进行深切的体察、认真的思考和追问,并在《伍珀河谷来信》以后来发表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早期著作中对资产阶级的伪善、工人阶级的非人生活作了翔实的描述。但对于当时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尚在形成中的恩格斯而言,似乎更多的是处于对工人阶级的同情和道德诉求,以及对相关现时问题的困惑。但这些对于青年恩格斯哲学思想的转变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1844年8月《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发表,标志着恩格斯沿着另一条道路得出了与马克思同样的结果——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尔后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资本主义的透彻剖析与批判、对资本主义技术的异化、异化的消除以及人类解放等问题的认识才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他们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刻阐明了技术异化的内在根源在于技术的自然属性(自然规律性)和人的认识的有限性,技术异化的外在根源在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为最大限度地克服技术异化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四、技术与人类解放

彻底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让技术服务于人类的自由和解放事业,是恩格斯终生追求的崇高目标。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分析,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不是永恒的,它有自己的历史前提,也有自己的历史限度。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常常不是否定性关系,而为递进关系。关于资本主义大工业所导致的种种灾难,仅仅依靠惨痛经历的长期积累,从而去支配和调节人类改造自然的不良后果是不够的。“这还需要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连在一起的我们今天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只有消灭工业的资本主义性质,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才能把高度发达的技术从资本主义制度的控制下解放出来,使其置于合理的社会制度之下,从根本上消除技术异化的社会根源,并使其最大限度地造福于全人类。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恩格斯的技能批判理论,既不同于近代的技术乐观主义,也不同于技术悲观主义,而是具有乐观主义倾向的技术现实主义。人类不仅需要技术,同时更需要智慧,面对技术的异化,“弃圣绝智”回归洪荒的时代是不可能的,因为技术是人的历史命运,弃绝技术就等于放弃人的生存与发展。只有在大力发展科学技能的同时,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施行彻底的变革,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技术异化,实现技术理性的目标的价值理性的统一,让技术造福于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事业。在技术无所不在的当代,我们既品尝技术的成功所带来的欢乐,也遭遇过技术所导致的灾难。换言之,我们对科学技术爱恨交加,为此我们不得不对技术与人类的关系做出深入的、整体性的思考。只有面对当代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生态危机以及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我们才能真切地认识到恩格斯的技术思想所具有的重要指导意义和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

[2][英]乔治·莱尔因.重构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孙晓琳 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