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恩格斯名言

恩格斯名言

恩格斯名言

恩格斯名言范文第1篇

非典袭来,给我们带来巨大灾难,肯定没人欢迎。但正如火山爆发也会带来肥沃的火山灰,河水泛滥也会淤出良田一样,其实,非典带来的并非都是负面影响,它也给我们带来一些教训和契机。非典的肆虐是暂时的,它的影响倒可能是久远的。诚如恩格斯所言: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不信您瞧,是不是一边抗击非典,一边大伙儿的生活习惯都在悄悄变化,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渐取代昔日的陋习?不妨列举一二: 吃野味之风被刹。不靠行政命令,不靠舆论呼吁,而是拜非典之“教诲”,一时间,全国大大小小的野味店或关门,或转营,各路食客也不再敢贪嘴胡吃。此乃野生动物之福,也是国人一大进步。 随地吐痰恶习被有效遏制。随地吐痰乃多年痼疾,这般教育,那般惩罚,都难禁止。非典一来,大家才知随地吐痰危害甚大,加之各地又出台措施重典治痰,于是互相监督,从我做起,自觉克服陋习。 分餐制蔚然成风。早知道分餐制科学卫生,可就是推广不开。非典来这么一闹,没多少人还愿意围坐一起,一个盘子里搅来搅去。谁知道你有病没病,携带什么病毒?保险起见,还是分餐的好。 洗手成为习惯。在非典面前,“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几千年的“经验”不灵了。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好好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才是防病上策。 体育锻炼蓬勃兴起。实践证明,体质好,抵抗力强,就不容易染上非典。那咱为啥不去锻炼,活动筋骨,伸展肌肉,呼吸新鲜空气,把非典病毒挡在大门之外? 公费出国旅游受挫。以考察为名的公费出国旅游愈演愈烈,群众很有意见,却没什么治理良策。非典一折腾,组团“考察”,名目再巧也不批准了,出去人家也不欢迎,不接待。这一下子不知省了多少银子,也是意外收获。 会议减少效率提高。文山会海让我们吃苦多年,苦无办法。这下可好,扯皮没用的会、可有可无的会不开了,非开不可的会,规模能小就小,时间能短就短,废话、套话、空话一概免了。会少了,效率却大大提高了。 官员回家吃饭增加亲情。官员过去应酬太多,一坐就是大半夜,很少回家吃饭,老婆孩子颇有意见。现在好了,没人请吃饭跳舞唱歌了,可以在家与老婆孩子共进晚餐,共享天伦之乐,又不用担心“喝坏党风喝坏胃”,岂不快哉! 节庆淡化节约经费。以往各地节庆多如牛毛,多数华而不实,劳民伤财,哗众取宠。今年好了,一切节庆从简,能不办就不办,能低调就低调,办了也没人来,这又省下大笔经费。 离婚率降低,家庭和睦。这可是有调查根据的,理由也很简单,害怕传染非典。不去娱乐场所了,不去打牌了,夫妻就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生活,互相体贴,创造爱情。 当然,非典带来的灾难是现实的,“逼”出来的新风和变化则只是一种趋势和开端,而且能否持久,尚未可知,有待于人们努力工作。毫无疑问,抗击非典是当务之急,但去陋习、树新风也不容忽视,而且更具有长远意义。让我们抓住这个契机,一边抗非典,一边去陋习,争取在这一仗打赢的同时,全民族也在文明程度上前进一大步。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3年5月15日

恩格斯名言范文第2篇

从那时起,几代冥顽不化的人对工人阶级的觉醒及其日益壮大的解放斗争感到“惊恐万状”,从那时起,甚至直到今天,在那些蒙昧主义者的怒吼声中,不断能听到那些仅仅由于拥有或传递《宣言》而被剥夺了自由、受到折蘑和被杀死的人们的痛苦呼号。的确,在过去乃至今天,都有人为《共产党宣言》,为实现《宣言》的思想而慷慨就义,它属于少数创造了世界历史并正在创造着世界历史的书籍之一。什么东西使得普鲁士的警察和沙皇的宪兵、意大利和德国的法西斯分子对这部着作追踪不已?什么东西使得今天在南非、智利和其他地方的种族主义者和军事独裁者搜索这本小册子?特别是在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过程中,又是什么东西使得成千上万的工人、农民、学生和科学家为了得到这本小小的书,保护它不被收缴,阅读和研究它并进一步传播它的内容,而拿自己的自由和健康乃至生命去冒险?

《宣言》所包含的划时代的思想有着牢固的科学基础,它为任何时代、任何肤色或种族的被剥削者和被压迫者指明了争取解放、和平、人类尊严与社会公正的道路。该书首次揭示了人类的过去与未来,其认识在此期间已无数次被世界历史的进程所证实,这些认识的全面和透彻使得该书对劳动群众产生了无比的吸引力,而又令敌视进步的那些人害怕它。《共产党宣言》以文献的形式反映了历史上两个彼此密切相连的事件: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在这两个朋友的参与领导下,以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形式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这本外表十分不起眼、只有23页厚的小册子,是根据同盟的决议于1848年2月底在伦敦一家小印刷厂出版的,并立刻被送往该党在伦敦和大陆的地方组织。它不是一部学术着作,而是一份党纲,是经过长时间讨论、其基本内容于1847年12月被代表大会代表所接受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因此这一版以及1872年以前的再版在扉页上都未注明作者姓名。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概述了他们在1843年至1848年期间所获得的全部科学认识和政治经验——既有他们本人的经验,也有工人阶级的经验,扼要论述了他们的理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阶级斗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学说。《宣言》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下以精辟的语言阐明了工人阶级斗争的道路和目标,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一种新社会制度的创造者的世界历史使命,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

千百万人的共同纲领

马克思和恩格斯毕生极其重视这部纲领性着作的传播。早在1848一1849年革命期间,他们就推动或指导了《宣言》的第一批翻译工作,他们帮助了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以非法或合法方式进行的德文再版工作,并为其中一些版本撰写了专门的前言,他们两人,尤其是恩格斯,给1882年和1893年期间出版的部分俄文译本、英文译本、波兰文译本和意大利文译本写了详细的前言,其中一些前言具有独立的科学价值。如果有人向这两位朋友请教如何去了解科学社会主义,他们会推荐以《共产党宣言》作为入门的教材。他们在以后的着作以及大量书信中一再谈到在《共产党宣言》中首次系统论述的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尽管在几十年的时间中他们不断发展和补充了它,然而没有任何重要问题需要修改。

恩格斯在晚年肯定地指出,《共产党宣言》的传播已经成为衡量国际工人运动进步的尺度,“某一国家的大工业越发展,该国工人想要弄清他们作为工人阶级在有产阶级面前所处地位的愿望也就越强烈,工人中间的社会主义运动也就越扩大,对《宣言》的需求也就越增长。”到那时为止,已经以14种语言出版了83个版本——这是一个胜利,一个在以后几十年中,尤其是在红色十月之后,不断扩大的胜利。

在过去70年中,仅在苏联就出版了大约400个版本,其中大量版本是用其他国家的语言出版的,它们是国际互助的标志。在德国,当我们的民族摆脱了法西斯主义的统治之后,德国共产党的出版社和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出版社将《共产党宣言》作为1945年5月以后的第一部政治理论着作出版,各自印了10万册。目前,《共产党宣言》以远远超过750万册的印数成为柏林迪茨出版社印数最多的出版物。另外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其他出版社还出版了若干高印数的《宣言》版本。

《共产党宣言》出版140年之际,估计在全世界流传着约120种语言的1100多个版本——这反映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不断前进,但是这个数字同时也提醒人们,还有几亿人在等待着能够用母语阅读科学社会主义的出生证。“《宣言》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1848年以来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恩格斯的这句话仍然是适用的。而今天比以往更为适用的是《宣言》的这位共同起草者1890年所补充的话:“现在,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着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所有国家的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

如果说马克思和恩格斯毕生致力于不断用阶级斗争的实践来检验《共产党宣言》的基本认识,并向国际工人运动的新生组织介绍这部纲领性的着作,那么列宁则将这一传统发展到了更高阶段。他不断研究《共产党宣言》,经典性地证明了一个我们今天的每一位马克思列宁主义者都会体会到的经验:由于人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经历,这就决定了他在重新研究《宣言》时会产生新的观点和认识。列宁的几乎所有比较重要的理论着作,乃至他的全部革命活动都证明了这一点。例如19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制订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纲领、策略和组织任务,列宁借助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所阐述的思想论证了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斗争目标的辩证关系,当1905年这一革命之年需要将俄国工人联合到具有战斗力的阶级组织中的时候,列宁向工人们呼吁道:“请回想一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宣言中说,无产阶级变成阶级,不仅是由于他们的团结日益加强,也是由于他们的觉悟日益提高。”又如,1917年夏未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已直接提上日程的时候,列宁拿起《共产党宣言》重新研究,为了撰写《国家与革命》,他从《宣言》中汲取必要的思想启示,用以进一步发展理论和以理论为基础的实践。

工人阶级的和平使命

即使在今天,《共产党宣言》中最重要的内容仍然有说服力地指明了无产阶级作为一个摆脱了剥削、压迫和战争的新社会的创造者的世界历史使命——这种对社会的预测自1917年以来在世界上日益发展的地区(也包括民主德国)已经成为现实。关于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学说,无论过去还是将来,都是我们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的不可动摇的基础,是我们为和平和社会主义进行斗争的不可动摇的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由于认识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最先向人类揭示了战争如何产生的秘密,这是他们的不朽功绩之一。同时他们指出了怎样才能将战争从人类生活中永远驱除出去的方法。我们已经在《共产党宣言》及其序言中看到了这两个彼此紧密联系的科学发现。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青年时期就指出,战争不是劫数,而是人为造成的,他们发现了战争与剥削阶级的经济利益、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者的扩张性追求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用短短两句话概述了他们新获得的认识:“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换种说法就是:如果一个民族内部或多个民族内部人对人的剥削被消除了,这个民族内部以及相关民族之间也就失去了以战争、掠夺和奴役其他民族为指向的任何客观利益。

这在1848年是一个大胆、深远而又合乎逻辑的论证。历史证明,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正确的,譬如: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及其“和平法令”,苏联已经持续了70年的和平政策以及社会主义国家联盟在40年中以保障和巩固和平为目标所开展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历史也证实了恩格斯早在1845年所阐述的观点,即一个“十分明白,战争只会使它损失人员和资本”的没有剥削的社会绝不会想到去进行一场侵略战争。

在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中,马克思立足于《宣言》同时又分析了1861年英国工人的反战游行示威,他要求各国无产者,反对“为追求罪恶目的而利用民族偏见并在掠夺战争中洒流人民鲜血和浪费人民财富的对外政策”,“洞悉国际政治的秘密,监督本国政府的外交活动,在必要时就用能用的一切办法反抗它……为这样一种对外政策而进行的斗争,是争取工人阶级解放的总斗争的一部分。”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在这里比在《共产党宣言》中更为明确地阐明,保障和平、反对掠夺战争的斗争是工人阶级世界历史使命的不可分割的部分。1870年夏天,第一国际的德国和法国成员以及其他具有阶级觉悟的工人就是以这一认识为指导抗议即将爆发的普法战争的。工人阶级对和平与民族互谅的责任的认识使奥·倍倍尔和威·李卜克内西在战争爆发后不久就强烈谴责了霍亨索伦王朝的阿尔萨斯一洛林兼并法令,也使德国左派在“主要敌人就在本国”的口号下进行反对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斗争,并且在反对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战争狂热的殊死斗争中加强了德国反法西斯主义者的力量。

今天,由于和平已成为人类继续生存的决定性条件,这一历史任务更为迫切!当然,今天所有的全球性问题都必须按社会进步的需要加以解决——并且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最终都以某种方式与能否以及能够多快地实现进一步裁军和持久地保障和平联系在一起。

历史证明,自马克思和恩格斯以来并且由于他们的缘故,争取和平的斗争成为工人阶级的人道主义目标的一部分——这种渴望和平的要求将革命的工人运动与所有其他热爱和平和保卫和平的力量联结在一起,因此、自《宣言》那个时代以来,为社会主义而进行的斗争也合乎规律地涵括了为和平而进行的斗争;自1917年以来,现实社会主义每得到一次加强都有益于和平。

《共产党宣言》仍适用于当今资本主义

如果我们将《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状况所作的分析与今天的资本主义现实作一比较就会发现,《共产党宣言》也具有持久的现实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写道:“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难道这一点对于目前的资本主义来说就不再适用了吗?

马克思和恩格斯阐述说:“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他们同样地受到竞争的一切变化、市场的一切波动的影响。”难道这一点对于存在着隐性大规模失业和可怕的“新的贫困”的帝国主义国家来说就不再适用了吗?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预测说,“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干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10]资本世界中越来越多的结构危机、股票行情暴跌、社会福利水平降低和成千上万人的生存受到威胁,难道不是每天都在证实着这个预言吗?

资本主义的现实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分析的资产阶级社会,尽管一方面通过当前的科技革命,另一方面通过工人阶级为改善其状况而进行的斗争,在其表现形式上有所变化,但实质上并未改变。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依旧是私有制,尽管它是以多国康采恩的匿名形式出现。尽管有“生产剩余价值的技术”[11]这一无稽之谈,剩余价值依旧是资本家所占有的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尽管美其名曰通过劳动的“灵活化”而“赋予劳动人性化”或“新的机会”[12],剥削依旧是剥削。工人没有任何社会权利,“只有当他们的劳动增殖资本的时候才能找到工作”[13]

早在1845年,《共产党宣言》的共同起草者恩格斯在离杜伊斯堡和莱茵豪森不远的埃尔伯费尔德就声明,“为所有的人创造生活条件,以便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发展他的人的本性,按照人的关系和他的邻居相处,不必担心别人会用暴力来破坏他的幸福”,[14]这便是不可转让的****。当时的这一预测后来在《共产党宣言》中得到详尽、科学的阐释,并被证明是绝对现实的。

我们认为,今天《共产党宣言》的现实性和有效性首先在于,我们参与把《共产党宣言》中所确定的思想变成现实的过程。为此,我们不是刻板地去理解这一有效性。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每一种特定的经济形态都应当解决它自己的、从它本身产生的任务。”[15]因此,创造性地继承《宣言》中的思想财富的过程绝没有结束。

[注释][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7卷第272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66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64页

《列宁全集》第2版第12卷第108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91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卷第609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6卷第13、14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84页

同上,第278--279页

[10] 同上,第275页

[11] 参看奥.莱茵霍尔德《活着的马克思》,柏林出版社1983年版第86--87页

[12] 参看彼.德利茨《资本与劳动之争中的科学技术及社会进步》,载于《统一》杂志1988年第1期第70页以及以下几页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79页

恩格斯名言范文第3篇

摘要:劳伦斯・斯特恩是18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其代表作《多情客游记》与此前的成名作《项狄传》,共同奠定了斯特恩在英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地位。针对《多情客游记》这部作品,本论文主要以“游记”这一词为入口,通过文本细读、对比同时代作家的创作来分析斯特恩笔下的旅行生活与一般的游记文学有何不同。

关键词:劳伦斯・斯特恩 《多情客游记》 游记 旅行生活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2

在18世纪,为了享乐或健康到欧洲大陆去旅行,这在英国知识阶层和富裕人家中渐渐成为了一种热潮。同时,当时的图书市场也充分地迎合了这种趋势,游记与导游手册在当时成为出版产业的主要部分。事实上,到欧洲大陆的旅行,早在18世纪之前就已出现。最初,大陆旅行(即欧洲旅行)主要是英国贵族阶层和中产阶级中一种文化精英意识的体现。随着旅行热潮的到来以及旅行文学的流行,人们的情感体验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这种理念,而更多开始转向了主体自身。

卞昭慈在《天路・人路:英国近代文学与基督教思想》一书中曾有专章评述过斯特恩的《多情客游记》,他高度赞赏了这部小说。卞昭慈认为,斯特恩是“一个走在时代前面的人,一个勇于冲破传统束缚的人,一个敢于把自己心灵深处、大脑皮层上每一个皱折上的快速流动都坦诚地披露出来的人。”[1](120) 笔者比较认同卞昭慈对该小说的解读,与其说《多情客游记》没有逻辑结构,不如理解它有一个完整的情感结构。针对该小说无逻辑结构,熟悉斯特恩作品的作者自会知道,这主要是相对传统小说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脉络清晰的叙事策略而言。就它包含“完整的情感结构”来看,它主要基于整部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感情基调,一种浓烈的人文情怀。显而易见的是,这个完整的情感结构是以“游记”这一载体作为叙述框架的。从作品的表面上看,其文章写作构思、行文笔法看似毫无逻辑性可言,让很多读者会有读不下去的感觉。然而,作品中却有一股情感热潮和人性关怀在暗自涌动。对于急于想读个好故事的人来讲,选择斯特恩的作品本来就不是一个明智之举。这一点,不仅适用于这部游记体文学作品,同样适用于斯特恩的其它作品,包括那部曾引起轩然大波的《项狄传》。

“混乱”是大部分研究者和读过《项狄传》的读者对它的认识,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小说所述内容与小说标题之间实在是没多大联系。读过斯特恩这部作品的读者都很清楚,小说中所讲述的大多是主人公的父亲、叔父以及其他人等,关于主人公的却是少之又少。全书写到快一半的时候,主人公项狄才出生,他在后一半的文章中发言也极少,而这一部书却是关于“绅士特里斯舛・项狄之生平与见解”。斯特恩在小说中安排了大量的插话,这些插话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打断故事的进行,使得读者对故事情节的把握也变得断断续续。不过,这正是斯特恩小说创作刻意为之的,“我的作品是东拉西扯的,它也是循序渐进的,――而且是在同时进行的”。这种打岔和跑题也是《多情客游记》的一大特点,正如前文提到的,很多人都认为这部小说没有一个好的逻辑结构,这在小说中主要体现为作者总是东拉西扯,在此处写上几句又很快跳到另一处,故事并非呈线性发展。例如,在该小说中,约里克拒绝向那位方济各修会的穷修士施舍,修士走后,主人公开始自责,并在单座马车上开始写游记的前言。另一个片段,写到约里克因自己匆匆上路到法国而没有通行证陷入窘境时,他原本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但因为看到那只笼中鸟,因而想象了被囚禁之后各种各样的痛苦,并最终决定办理通行证。在这里,约里克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作者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的确和《尤利西斯》的风格有几分相似。《项狄传》中的那位母亲一听到给钟上发条,另外的事情就会趁势钻进她的脑袋。事实上,斯特恩的这种写作方式受到洛克思想的影响,他在作品中也多次提到“睿智的洛克”。②

在《多情客游记》这本薄薄的小册子里,斯特恩以天马行空般的笔法,记述了主人公在法国旅行的路上遇到的人物素描以及主人公自己突发的哲学思考。在斯特恩笔下的世界里,读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快乐与悲伤,同时也感受到作者赋予其温和、幽默的笔调,并惊叹他那无与伦比的天才般的感知能力。

小说中,作者是要借助旅行这一形式来试图表现主人公或是作者本人的见解和感受,“情感”的不断呈现是理解小说的关键所在。这样一来,挑剔的读者便不再要求斯特恩也在作品中很明显地就表现出类似《鲁滨逊漂流记》那般的奇特冒险经历,或是《格列佛游记》中的辛辣讽刺。西方学者认为,旅行在小说中作为一种结构的使用,对斯特恩是极有效用的,因为它提供了大量机会来检验约里克在各种各样情境下的情感反应和行为规范。[2]因此,读者便不应该像阅读其它游记文学那样来读这部作品。

除了逻辑结构散乱,《多情客游记》所描绘的旅途风光为人而非景,这也是该游记的独特性之一。小说一开始,读者就可以获得一种讯息,即它和一般游记体小说的规范不一样。斯特恩笔下的这位主人公去旅行,走的是在18世纪英国旅行者中很典型的一条路线――从加来出发,穿过巴黎,再到达意大利边境。然而,《多情客游记》并没有对所走过的地方进行描述。约里克坐在单座马车上写前言时,他为游客进行了分类,并称自己是多情善感的游客,以区别于其他游客,并自豪地宣称“我的旅行和观察,别具一格,与我的前辈截然不同”。③[3](14) 在小说中,约里克有意避开了传统游记的写作风格和它们通常会关注的事情。他想要看出“民族性的明确而显著的特点”,不是在“重大的国事上”,而是通过一系列“鸡毛蒜皮的小事”。[3](69)

例如,主人公在巴黎遇见一个理发师,理发师为了证明假发的可靠性,有一个比喻,“你就是把它浸在海里,也不变形”。[3](68) 由此引发出主人公的一串自我联想,并得出“法国人措辞重在表白,而不在实行”这样的结论。[3](69) 当约里克去巴黎歌剧院的时候,他的注意力并不是一般人期望的那样会落在表演或是建筑上,而是被各种各样的观众所吸引。Ralph Griffith 在1768年4月的《每月评论》上说约里克对一般游客感兴趣的东西表现出不关注的样子,这是很新奇的。他写道:“一般的游客,往往会告诉我们的是,他们在参观法兰西的首都时看见了多少建筑和图画,以及是谁修建的,是谁绘画的。在处理这些无聊、枯燥的细节方面,约里克这个天才显得要比他们(指普通游客)高明很多。”④[4]斯特恩对游记文学的这种写作方式,被看作是一种描述异国经历的新型写作方式的基础。与那种浓墨重彩地描述主人公如何进行道德的自我完善或达到个人成功的小说不一样,斯特恩在小说中将那些极易被忽视的生活小事呈现出来。尤其是文中暗涉与肉体、有关的语句或场景,在18世纪当时及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被那些主张“文以载道”的哲学家或文人所鄙弃。塞缪尔・约翰逊就讥讽过斯特恩的《项狄传》,20世纪的批评家利维斯也说斯特恩在小说中开了许多下流的玩笑。[5](24) 18世纪的英国小说家大多都很注意在自己的作品中描绘现实,例如笛福和菲尔丁的小说。他们所关注的现实,基本上都是外部现实,是大的事实,很少涉及到特别琐碎细微的事情。事实上,和同时代的作家相比,斯特恩已将笔触伸及到内部现实、小的事实。

事实上,《多情客游记》的构思在作者写《项狄传》最后一卷的时候已基本形成,同时,它还和斯特恩的同时代作家托比亚斯・斯摩莱特的作品有一定的关联。⑤斯摩莱特是苏格兰人,放弃了并不成功的医疗事业,转而成为了一名小说家和评论家。和斯特恩一样,斯摩莱特到欧洲大陆旅行也是为了健康。他也写过一本游记,名为《法国、意大利游记》(以下简称《游记》),在某种程度上,《多情客游记》可以看作是对斯摩莱特作品的回应。

斯特恩这部作品的原名是《约里克穿越法国和意大利的感伤的旅行》(A Sentimental Journey Through France and Italy by Mr.Yorick),在很多场合中,斯特恩都将之缩减得更为方便和更为小说化,也即是《多情客游记》或《感伤旅行》。其实,这样一来,斯特恩是为了让自己的作品看起来是一部小说而不至于让人从标题一看就是一部游记,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对斯摩莱特作品标题的影射。斯特恩在《项狄传》中曾影射了斯摩莱特的《游记》,特里斯舛表示,旅行所具有的好处主要取决于游客的性格和心情,而不是在异域见到的那些东西。这种批判观点在《多情客游记》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文中,他曾几次暗指了斯摩莱特以及他的作品,比如提到那位博学的斯梅尔芬格斯,⑥说他“从布洛涅旅行到巴黎――从巴黎到罗马――等等地方――不过,他是怀着怨恨,带着黄疸病动身的,他经过的每一事物,都变了色,变了样――他都一一描述了一番,那不过是描述他那可悲的感情而已。”[3](38) 然而,斯特恩笔下的约里克牧师则不一样,“要是我在沙漠,我也会找到在沙漠中唤起感情的办法――即使不过如此:我会系情于可爱的桃金娘,或者寻找忧郁的柏树,跟它们互通心曲――我会追求它们的荫凉,亲切地向它们致敬,感谢它们庇护――”[3](38) 由此可见,对异域经历的描绘,两位作家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反映。

读者可以看出,斯特恩真正的兴趣在于游记这种文体的写作手法,而不是像斯摩莱特那种详细记述法国和意大利文化的旅行书。在《多情客游记》中,斯特恩利用了读者对旅行叙述一般常规的强烈欲望来颠覆了他们的期望。例如,小说各章节出现了相应的地名名称,这看起来似乎是要向读者进行预期中的旅行所见的描述,对法国的城镇建筑进行描述。与此相反,约里克则是通过一系列看似琐碎的事来进行观察,如和穷修士的会面、卖糕点的“圣路易骑士”。然而,这种无关紧要的叙述对于显示约里克的观点则尤为关键。读者想要从游记中见出法兰西的优美风光,却被约里克牵引着去见识各色人等,并听任他在那里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书名上来看,这是一部游记,按理说主人公所经历的空间范围应该会很大,实则不然。从大的方面来讲,约里克牧师只走到法国巴黎,连意大利边境都还没有到。从小的空间范围来看,读者所知道的也就那么几个地点,不是旅馆,就是街道上。在《项狄传》中,斯特恩对项狄的空间范围也进行了严格的设定。约里克和项狄一样,都把自己的视野放置于社会图景之外。

实际上,《多情客游记》不能算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游记。从斯特恩这种新型的游记写作方式来看,与其说这是一种游记文学,不如说它是一种“反游记体”的叙事文学。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内容上,它都打破了读者既定的理解。

斯特恩这种异于常人的写作游记的方式,到底是何种原因促成的呢?最初写作《多情客游记》,作者是为了挽回个人声誉,斯特恩本人也曾告诉别人此作品是他的“救赎之作”。《项狄传》前两卷刚出版的时候,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它的名声很快便确立了斯特恩作为一个国际文学名人的地位。同时,该作品也因为文中大量粗俗下流的玩笑、性暗示,以及毫无章法的文风而招来大片非议。加上斯特恩本人的牧师身份,一时间,他竟成为许多人攻击的对象。不光是小说受到了抨击,甚至是作家本人也被认为是如小说主人公那般的人物。尽管斯特恩本人对其作品的信念使得他把评论家们的非难不完全放在心上,但那些对他小说人物的过分轻视又让他觉得有必要作出一些调整。《多情客游记》的写作,并非为了让那些愤怒的批评家们能消消气。可以说,它是向以往对作者本人的非难所做出的一次公然的回应,以及对作家本人名誉的澄清。

除了挽回自己的声誉,显而易见的是,斯特恩也试图在《多情客游记》中实现《项狄传》并没有完全展示出来的写作意图。《项狄传》的前六卷写作并出版于1759年夏天到1761年底这一创作活动的高峰期。这之后,直到《项狄传》最后三卷问世之前,中间间隔了三到五年的时间,这部分原因在于斯特恩的身体病况使得他不得不进行两次较长时间的欧洲之行。斯特恩的创作激情和灵感在这期间正开始减退,这并不令我们惊奇,但欧洲之行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很多新的想法。《项狄传》和《多情客游记》都共同认识到对游记的叙述应该关注的是人际间的关系,而并非是对所见到的自然风光进行枯燥的记载,后者在表现这一点上明显更为彻底。

注释:

①见《项狄传》一卷二十二章。

②约翰・洛克(1632―1704),英国哲学家,对斯特恩的思想影响极为深刻。在洛克的思想中,人的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他还认为联想就是观念的联合。这种联合有些是自然的,有些则是由于机会和习惯得出来的。

③文中所有《多情客游记》的引文均引自石永礼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下文只标出页码,不再另注。

④See Paul Gorings introduction to his edition of Laurence Sterne:A Sentimental Journey,Penguin Books Ltd.(2001;reprinted London:Penguin Classics.2005),p.xviii.译文为笔者试译。

⑤托比亚斯・斯摩莱特(1721―1771),英国小说家。

⑥指英国小说家斯摩莱特。――《多情客游记》注释,见第38页。

参考文献:

[1]卞昭慈《天路・人路:英国近代文学与基督教思想》,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

[2]Tim Parnell,Introduction in Ian Jack and Tim Parnell,eds.,A Sentimental Journey and Other Writing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2

[3](英)劳伦斯・斯特恩《多情客游记》,石永礼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

恩格斯名言范文第4篇

如今,他们共同成为了“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现年84岁的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Peter W・Higgs)和现年81岁的比利时理论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Fran?ois Englert)一起分享了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8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750多万元)的奖金,因为他们共同解释了粒子是如何获得质量的理论。

1964年,恩格勒与同事罗伯特・布鲁特(已故)提出了标准粒子模型理论,希格斯也于同年提出一种粒子场的存在,预言一种能吸引其他粒子进而产生质量的玻色子的存在。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与否,便是证实或证伪希格斯场理论的确凿证据。几十年来,大西洋两岸从事希格斯场理论研究的科学家都在寻找希格斯玻色子的踪迹。

直到2013年3月14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小组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先前探测到的新粒子就是希格斯玻色子,从而证实了希格斯场理论的真实性。

彼得・希格斯和弗朗索瓦・恩格勒当之无愧的成为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

寻找和“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一样难找的男人

与近来炙手可热、在全球范围内夺人眼球的“希格斯玻色子”的亚原子粒子不同,49年前首位预测这种粒子存在的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向来处事低调,很少接受媒体采访。作为英国爱丁堡大学现今的荣誉退休教授,希格斯常被描绘成一个隐居遁世的天才。

媒体的聚光灯对彼得・希格斯而言常常太过刺眼,为了躲避蜂拥而至的记者――每位诺贝尔奖得主都不得不经受的冲击――这位爱丁堡出生的物理学家不带手机,消失在了他于10月6日开始的假期里。

这是一个经过了精心设计,并且大获成功的“预谋”。10月7日上午,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宣布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之前――和之后――拨打希格斯的电话,都无人接听。

彼得・希格斯出生在英格兰泰恩河畔的纽卡斯尔,父亲曾在BBC担任声音工程师。后来,希格斯因为父亲工作的缘故,全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搬离了纽卡斯尔,希格斯也因此没有继续在学校接受教育。随后,希格斯与母亲居住在布里斯托,并进入了可安文法学校就读。也许是上天的安排,希格斯在那里结识了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者之一的保罗・狄拉克,并受到保罗・狄拉克在物理学方面的影响。

希格斯是以1964年开始发表的一系列论文而声名鹊起的。这些论文预测了一个能量场的存在,它充斥在整个宇宙而牵引着与它形成互动的粒子,同时赋予原本没有质量的粒子以质量。这个被认为在宇宙形成仅100亿分之一秒之际即被激活的能量场含有一种相伴随的粒子,那就是希格斯玻色子。

这个理念起初遭到大部分物理学家的摒弃。希格斯所得出的结论是运用了量子场论这一为人们所抛弃的过时学说。有些重量级权威坚称他们能证明希格斯的理论是谬误。据希格斯说:“我的同事大多将我看成是死死抱住量子场论不放的,但我不相信它已像他们声称的那样丧失生命力。”――“事实证明预测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是我迄今做过的最重要的工作,恐怕也是惟一最重要的工作。”

揭晓谜底

2012年7月4日上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在举行的研讨会上宣布,最新发现的粒子很有可能就是希格斯玻色子。与会者都起身报以了雷鸣般的掌声,希格斯则用他的手帕擦了擦眼睛。一个星期以后,再来观看当时的录像,希格斯解释自己为何会作出那样的反应。“我差一点就要流泪了,”他说:“我被在场观众反应的浪潮压倒了。在此之前我一直在克制情绪,但听到观众反应时,我忍不住了,这是我能给出的唯一解释。”希格斯含泪,不是因为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这一发现,为希格斯的理论提供了佐证,也不是因为他终于可以证明自己不是,而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这一发现对周围的人意味着什么。

另一位获奖者――弗朗索瓦・恩格勒

弗朗索瓦・恩格勒出生在比利时的犹太家庭中。作为比利时历史上第六位、也是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第四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恩格勒显得尤为“淡定”。

在新闻会被推迟了一个多小时后,恩格勒告诉诺贝尔委员会:“一开始我以为自己并没有获奖,因为我并没有看见官方公告。”当被问及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感受时,恩格勒在电话中表示:“你可以想象到,这当然是非常愉快的。能得到诺贝尔奖的认可,我感到非常非常激动。”

同样低调的老人――希格斯玻色子无需改名

其实,希格斯玻色子拥有不止一位奠基之父,准确地说,一共有6位。1964年,在彼得・希格斯提出有关希格斯粒子设想的差不多同一时期,比利时科学家罗伯特・布罗特和弗朗索瓦・恩格勒,以及英国科学家汤姆・基布尔和两位美国同行杰拉尔德・古拉尔尼克和理查德・哈根所组成的跨大西洋“三剑客”,先后独立发表了相似的理论。

希格斯玻色子被誉为粒子物理学的“圣杯”,被称为“质量之源”,它的重要性无可取代。鉴于“希格斯玻色子”有众多奠基之父的事实,在荣誉与光环面前,为什么没有人要求更名。

恩格勒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我真不希望给理论增添名字。我宁愿称之为无向量的玻色子,因为它反映了理论的一个基本组分――这意味着玻色子在巡游中所经过的场没有什么优先方向,跟磁场的情况不一样。”对于恩格勒来说理论的名字并不重要,“争论”的焦点应该在于――到底有没有玻色子。如果没有玻色子,那将会是件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恩格勒认为,从事基础研究,才能取得进展。如果一味地只搞应用研究,那么很快就会丧失创新的动力。培育善于思索而不是遇到什么谬见就一古脑儿地全盘接受的公民,人类的好奇心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他是低调而不计回报地在做研究。

恩格斯名言范文第5篇

老贝公开称爱与靓妹交往

近日,在《每日电讯报》曝料AC米兰主席贝鲁斯科尼和17岁的摩洛哥嫩模卡莉玛有染之后,老贝一下子又成为风口浪尖的人物。先是意大利媒体称卡莉玛透露,老贝和她之间有非友谊关系,而且老贝送她钱、钻石项链和汽车。随后,意大利媒体又跟进报道说,在谈到贝鲁斯科尼的时候,卡莉玛说:“当我告诉他我只有17岁的时候,贝鲁斯科尼的态度突然发生了变化,我也在午夜之前离开了他的家,我告诉他关于我的全部,他当时就变得非常沮丧,他给了我7000欧元,同时还有钻石项链。在那天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他。”

与此同时,一名叫做马科里的女郎称去年和今年4月分别去过贝鲁斯科尼位于撒丁岛塞尔托萨别墅和米兰郊外的别墅与之发生了性关系,身为亿万富翁的老贝豪爽地给了她1万欧元。马科里在证词中称:“我去过贝鲁斯科尼住所三次,但我们只发生过两次性关系,一次是在撒丁岛,一次是在Arcore别墅内。他给了我1万欧元和一些小礼物,他亲自把装在一个信封里的钱交给我。”

对此,贝鲁斯科尼在米兰出席一个摩托车工业博览会时公开表示,自己对于美女的喜爱没有任何问题,“我一生爱玩,我爱生活,。我每日都在不断地工作,只是偶尔会遇到然后欣赏一下美女,这有什么问题么?更何况,喜欢美女比是个同性恋要好多了。”

【桃色】

鲁尼丑闻女主角搭上纽卡斯尔队长

鲁尼“召妓门”丑闻的女主角珍妮・汤普森从来都不是甘于寂寞的人,她既然能够每次只收小胖1200镑的上床费,那么她再去勾搭其他球员也就理所当然。媒体披露珍妮除了与鲁尼7次有染外,还与13名英超球员关系暧昧,其中11人都是国脚,而《太阳报》证实,其中之一就是纽卡斯尔队长、目前以7个联赛进球并列英超射手榜第一的凯文・诺兰。

《太阳报》证实,21岁的珍妮曾与诺兰打得火热,2007年时两人就在夜店相识,当时效力于博尔顿的诺兰与对方互换手机号码,之后珍妮就时常给诺兰发自己的清凉照。双方很快打得火热,暧昧关系保持了很久,甚至诺兰已经在筹办婚礼时,珍妮还不断发照片给英格兰中场欣赏,直到她的彩信被当时诺兰的女友海莉发现后,诺兰才悬崖勒马。“凯文一开始就觉得这个女孩还算不错,对她有些好感,之后两人就交换了手机号码。从此珍妮就一直给诺兰发一些露骨的照片,而诺兰也会给她发短信来点赞美。”有知情人向媒体透露。

【添喜】

卡恩将第三次当父亲新女友已经怀孕

41岁的卡恩将再当父亲!据德国媒体爆料,卡恩的女友斯文娅已经怀孕,他将很快迎来自己的第三个孩子。

作为前德国国门和拜仁慕尼黑队长,尽管已经退役,但卡恩一直没有离开公众视线。卡恩一边在萨尔茨堡大学念书,当德国国家队有比赛时,卡恩也是德国电视二台的解说顾问。最近,卡恩还得到了劳伦斯体育传媒奖,可谓意气奋发。

卡恩与前妻西蒙尼1999年结婚,2003年离婚,卡恩的两个孩子女儿玛利亚和儿子大卫都是西蒙尼所生。尽管此前有传卡恩与前妻西蒙尼可能复合,但此事最终不了了之。在现任女友斯文娅之前,卡恩还曾有过一个女友韦蕾娜。韦蕾娜是酒吧的,在卡恩离婚后韦蕾娜与卡恩走到一起。不过韦蕾娜与卡恩并不算太融洽,其间早已有过分手传言,甚至韦蕾娜趁卡恩外出比赛与希腊富豪同游。韦蕾娜与卡恩两人最终还是分道扬镳。

与韦蕾娜分手后,卡恩还有过一个女友,不过并没有被媒体太多曝光,直到斯文娅的出现。29岁的斯文娅是卡恩的新欢,近半年来作为卡恩的女伴高调出现在不少公开场合。今年夏天的贝肯鲍尔杯比赛和之前的慕尼黑啤酒节,斯文娅和卡恩多次一同出现,在不少公开场合大秀恩爱。

据悉,卡恩正在装修慕尼黑城郊的大别墅,到时候斯文娅和新生儿将成为这幢别墅的主人。

【坦白】

纽卡射手承认喜欢谢莉尔

纽卡斯尔射手安迪・卡罗尔最近场外的表现可要比其在球场上的表现精彩很多,前不久这位英格兰新星因为殴打前女友被送上了法庭,现在卡罗尔居然打起了阿什利・科尔前妻谢莉尔的注意。这位21岁的射手在接受《太阳报》的采访时明确表示他对谢莉尔已经仰慕很久,而谢莉尔与科尔离婚之后,他认为机会来了。

“谢莉尔是我心中的女神,我想她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忘掉以前的种种,然后回归自己的生活轨迹。可能一个新的男朋友对她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疗伤药。”卡罗尔在接受《太阳报》的采访时毫不掩饰他对谢莉尔的爱慕之情,“如果我有机会同她一起出去烛光晚餐的话,我相信我一定能够说服她,让她相信我就是她的那一个。”

虽然卡罗尔充满了自信,但是想要赢得谢莉尔的芳心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况且现在的谢莉尔已经有了新欢,就在前不久,这位曾经的英超头号美妻秘密飞往洛杉矶与新欢私会。在媒体面前谢莉尔也默认了新欢的地位:“我不承认也不否认些什么,我现在与德里克是很要好的朋友。”

【转型】

小贝推出贝克汉姆牌内裤

事业到了一定阶段,总要面临转型,如今贝克汉姆就有了新的打算,英国媒体披露,小贝的下一个目标是进军服装业,“贝克汉姆牌”内裤是他主打的拳头产品。

35岁的贝克汉姆在2007年曾为阿玛尼代言内裤品牌,但他后来选择不继续合作,目的就是为了开发属于自己的品牌。《镜报》披露,初期的启动计划已经就位,品牌的名字就叫“贝克汉姆”。

给小贝提供这一建议的是商业顾问西蒙・福勒,正是此人帮助辣妹维多利亚从一名歌手转型为如今时尚界的成功女商人。小贝夫妇目前拥有一家名为“贝克汉姆品牌”的商业开发公司,福勒是股东之一,他帮助小贝夫妇在美国变得家喻户晓。

2007年,小贝为阿玛尼代言的形象令商品大卖,而他本人进账的代言费和各项广告收入达2000万英镑,但小贝本人并不满足,他从中看到了商机。一个小贝的朋友说:“当大卫脱下衣服、只穿内裤的形象曝光,全球都沸腾了,而商品的销售量更是成倍增长。后来大卫决定不与阿玛尼续约,而是着手开发自己的品牌。从维多利亚的转型中,他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之路。”

【难堪】

虎女郎准备下月骚扰伍兹

泰格・伍兹始终无法摆脱虎女郎的骚扰。根据TMZ网站报道,他的几个绯闻情妇已经订了雪佛龙世界挑战赛的门票,计划下个月到现场去骚扰他。

雪佛龙世界挑战赛是伍兹做东的比赛,12月初将在加利福尼亚州千棵橡树举行。乔思琳・詹姆斯、杰米・蒋格斯以及霍莉・桑普森等几位虎女郎都准备出席那场赛事。这应该是伍兹性丑闻爆发之后,这些女性第一次集体出动,到现场观摩伍兹参加的高尔夫赛事。

根据TMZ报道,这之中至少有两个情妇到时候都将挺着新的“假胸”到现场去。一个经纪人表示她们都很“激动”,准备向世人显示一下她们的。

伍兹已经回到单身状态,他当然可以同她们之中的任何一个人重叙旧情,并且不承担道义上的责任。不过大部分人相信他不会再与这些虎女郎纠缠在一起了。

【奇观】

德甲出新版美女野兽

在斯图加特6:0大胜不来梅的比赛中,科特迪瓦后卫博卡也难得进了一个球。博卡其貌不扬,而且身高只有1米66,但是如今却交了桃花运。性感模特吉娜・丽萨在现场观看了博卡的比赛,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这家伙会难得地在锋线上进了一个球。

吉娜・丽萨透露,她和博卡相识5个月了,一直保持频繁见面频率。吉娜・丽萨对于博卡评价很高,“他很有爱心,很热心,懂得尊重人,而且知道如何和女人相处。”

不过看起来博卡还得加油,因为吉娜・丽萨表示和他还没有完全在一起,并透露博卡赛前就向自己夸下海口,一定会打入一个进球。看来爱情的力量的确可怕,只是苦了不来梅的孱弱防线。

【丑闻】

英格兰红星被疑召妓吸毒

英格兰足坛风波不断,继前段时间克劳奇召妓、鲁尼召妓后,纽卡斯尔的英格兰当红新星安迪・卡罗尔又陷入了麻烦,他和队友诺兰被疑与女郎鬼混,甚至还可能吸食了。

在5:1击败桑德兰的德比战后,纽卡斯尔双星卷入了麻烦,在诺兰价值100万英镑的住宅中,警方发现了可卡因,据称有三个20岁左右的女孩当时也在场。据《太阳报》披露,比赛后当晚18点左右,卡罗尔与诺兰开始喝酒狂欢,在纽卡斯尔中心区一家酒吧玩到凌晨3点,并带了三个20岁左右的女孩回家,狂欢继续到5点45分左右。

对此,卡罗尔和诺兰都宣称,自己不知道三个女孩带来了可卡因,而纽卡斯尔俱乐部发言人也称,球员将很乐意配合警方的调查。而当地警方的态度要严肃得多,一位发言人说:“我们对这类性质的事件十分重视,会展开全面调查。”

卡罗尔如今住在诺兰的家中,是在执行法院的决定。不久前他被指控在夜总会殴打前女友,目前保释在外,条件之一就是和诺兰一起住并受到监督,没想到诺兰也不是省油的灯,在自己家里开起了疯狂派对。

在上轮英超中,卡罗尔再度表现优异,这名大中锋头球破门攻入致胜球。但从场外的种种劣迹看,他的职业生涯很难不受影响,能有多大的发展还很难说。

【爱慕】

切尔西巨星盯上翻版谢莉尔

阿什利・科尔已经跟女明星妻子谢莉尔正式离婚,不过,切尔西球星也许能在电视界找到前妻的替身。根据英国《太阳报》披露,参加美国少女剧集《90210》的加拿大女星杰西卡・朗兹吸引了科尔的视线,上周他看了她的大量节目。“90210”是美国洛杉矶著名的比弗利山的邮编,比弗利山是著名的富人区,很多富豪和好莱坞明星都居住在那。《90210》的前身是《飞跃比佛利, 90210》,讲述该地区高中生的生活。

杰西卡最近正好在英国宣传她和伊隆尼克的单曲《Falling In Love》,而且参加了阿什利・科尔最爱的天空电视台节目Soccer AM。虽然科尔不是追求杰西卡的惟一一人,但他非常热心,已经找人打探过,希望得到她的电话号码。

相关期刊更多

新诗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重庆理工大学文学艺术与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珠江经济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中国药物经济学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农工中央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