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女排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

女排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

摘要:女排精神在时代影响下有其独特的产生背景和发展脉络,作为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排精神包含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顽强拼搏、不忘初心、勇于创新等精神品质。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促进其坚定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信念。以课堂视频方式展开教学增强趣味性,在同辈辅导中加深对女排精神的理解,并外化为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行为方式。因此,不断探索将女排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女排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女排精神对国人的影响早已超出体育运动的范畴,是中华儿女强大的精神力量,在体现人们良好精神追求的同时,也能激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其所包含的精神品质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密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女排精神产生的背景与要素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1]女排精神在20世纪80年代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作为时代精神的重要部分女排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

(一)女排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代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前进的引领力量,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撑。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女排精神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时代精神。在1981年的世界杯比赛中,中国女排首次夺冠。此后五年间,承载国人精神期盼的女排不负众望,成为世界上获得五连冠的第一支队伍。自此以“顽强拼搏、团结协作、自强不息、为国争光”为主要内容的“女排精神”成为了改革开放早期中国精神的重要部分。中国女排在夺取五连冠之后,吸引了世界更多的目光,燃起了中国人民浓烈的爱国主义热情,中华儿女凝聚起来,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结出硕果。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无数时代的楷模,不断更新中国精神的内涵,包括“女排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等时代精神,其中女排精神包含爱国、团结、拼搏、永不放弃、勇于创新、不忘初心等精神内涵,是影响全社会的重要精神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二)女排精神产生的时代脉络。改革开放早期急需精神动力以整合社会力量,提升国家形象。体育比赛是展示国家形象,吸引世界目光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国的体育事业备受重视,元帅曾说“三大球上不去死不瞑目”,总理说:“日本人同样也是黄种人,都是亚洲人,作为我们中国人也是黄种人,日本人能做到,我们也应该能够做到。”正当我国排球事业蒸蒸日上,一场“”使得排球发展一度停滞。1976年重新组建中国女排,1979年战胜日本女排成为中国“三大球”中率先“冲出亚洲”的队伍。改革开放后,打开国门的中国迫切需要寻找精神支柱。1981年中国女排夺取了第三届女排世界杯赛的冠军,首次登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举国热血沸腾。在这样一个良好开端的引导下,中国女排在1982年世锦赛、1984年奥运会、1985年世界杯赛、1986年世锦赛中相继获得冠军。1985年第五期《当代》杂志刊登的《中国姑娘》第一次提到了“女排精神”。女排精神在几代排球人的努力拼搏下、在时代的召唤中、在人民的期盼中应运而生。

(三)女排精神的精髓。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知道有时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尘土,依然眼中坚定。”从五连冠的辉煌开端,到低谷期的摸索前进,不断突破瓶颈,始终有一股精神力量贯穿其中,这股力量包含女排精神的精髓。其一是爱国主义,郎平说:“只要穿上带有中国队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征。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其二是集体主义下的团队精神,“女排精神包含着很多层意思。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团队精神。在困难的时候,大家总能够团结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2]。其三是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顽强拼搏是中国女排的传家宝,更是中国人骨气和力量的体现[3]。荣誉的获得是汗水的回报,以超凡的毅力在难以想象的训练强度下打破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其四是不忘初心、勇于创新。她们用汗水和青春坚守信念,为国争光,面对瓶颈,勇于创新探索新路径。女排精神的内涵在中国女排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女排精神的精髓积淀成了时代精神,成为激励中华儿女的重要精神力量。

二、女排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女排精神的价值远超出体育的范围,它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中国女排经过里约奥运会的逆袭,掀起了全民学习女排精神的热潮。在多元文化和网络信息冲击的时代下,作为时代精神的文化符号,女排精神蕴含的丰富内涵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女排精神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是民族发展的宝贵资源,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以女排精神的丰富内涵辅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思想多元开放的条件下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广泛性、从众性、可塑性的特点,大学阶段是其价值观和人生观逐渐完善的重要时期。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闭门造车的时代已被完全颠覆,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开放的环境下容易受到外来思想的冲击。比如热衷于圣诞节等“洋节日”,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了解甚少。哄抢国外产品,质疑本土产品,缺乏民族自信心。抗压能力不足,面对困难时意志力不强。“佛系”成为流行元素,缺乏干劲儿。女排精神“为国争光”的口号承载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有助于大学生正视西方节日,避免崇洋媚外,降低被西化的风险。不放弃、不服输的拼搏精神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正视困难和挫折,激励大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并努力奋斗。女排精神撑起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支柱,它所包含的在逆境中坚持、在拼搏中实现梦想的宝贵品质有助于激发在父母羽翼保护下的大学生们的斗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女排精神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指引人生方向,大学生作为民族发展的强大后备队伍,坚定什么样的理想信念?怎样坚持和追求理想信念?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影响深远。女排精神在动态发展中不断丰富,对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具有重要作用。理想信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也是不断实现社会化、实现理想信念的过程,但理想信念的形成不是盲目的,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在经济全球化各国激烈竞争的市场条件影响下,一些无序竞争冲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部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以自身利益为标准,忽视社会价值。较少经历挫折,遇到问题容易退缩,缺乏坚强的意志力,“常立志”而不是“立长志”。但“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4]。中国女排团队中,每一位队员都有明确的理想信念,并为之坚持顽强拼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知、情、意、行共同作用的过程。当下理想信念多元、社会环境复杂,女排精神所包含的许多内容是大学生所匮乏的,有利于大学生不断坚定理想信念。

(三)女排精神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坚持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我国的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具有一致性,大学生坚持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具有重要意义。女排运动员们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全世界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心,是中国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中国女排始终坚持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坚定“为国争光”的目标。在爱国主义的影响下,作为一个团队,集体荣誉感帮助女排克服了重重困难,成为中华儿女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大学生群体中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原则与当下团队合作精神需求格格不入,女排的团队精神和“为国争光”的追求,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坚定爱国主义热情。“寓教于体”是教育方式与时俱进的体现,运用女排精神所包含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引导大学生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统一起来,意识到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不断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三、女排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探索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女排精神的价值超出体育范畴,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和创新提供载体,因此,探索将女排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意义重大。

(一)课堂视频教学是体验女排精神的情感融合剂。“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5],课堂视频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介,可以极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播放动人的视频引导学生共情,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功能并激发学生的感悟和深刻的思考。传统的理论授课模式无法摆脱乏味、无趣、刻板的不足,新媒体时代条件下,课堂视频教学能够通过画面场景和声音让学生直观地获取更多信息,实现传统课堂不能达到的视觉和心灵上全面的冲击效果。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播放女排的日常训练和比赛视频,展示鲜明的队伍精神形象,穿插引人入胜的人物故事情节,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给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带来启发教育。这样的教育效果更加直观生动,同时感染力更强。让学生了解成功是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并感受团队的力量,以获胜的民族自豪感燃起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课堂视频教学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形式生动活泼,深得新时代环境下大学生的喜欢。教育传播的范围也更加广泛,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不断激励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远大目标,以女排为榜样规范自己的行为,达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同辈辅导与讨论可以加深大学生对女排精神时代价值的理解。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三大规律”,即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同辈辅导是对师生单向教育模式的突破创新,以生—生的形式呈现,有利于大学生对女排精神时代价值的理解。同辈辅导能够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大学生易受同辈群体的影响。同辈辅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平等沟通、互相交流的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有效解决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逆反心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同辈辅导是从学生群体中发现问题又在学生群体中找到解决办法,形成良性互动沟通机制。同辈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来自学生群体,与受教育者在年龄、学习环境、成长过程、思想状况、思维方式等方面相似,因此可以更好地实现共通和互动。在学生群体中的同辈辅导也有着很好的扩散和群众效应,从而引发学生独立自主思考,实现自我学习和教育他人的统一。通过同辈辅导,大学生相互分享对于女排精神的理解,抛出自己的问题,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探索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教育方式更加直接且具有感染力,有效发挥大学生群体的自我教育功能,实现对女排精神的理解,达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在日常学习生活与社会工作中践行女排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学习女排精神关键是能够使大学生认识和认可这一时代精神,并由个体意识转化为行为习惯。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内化转化为外化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受教育者从他律转变为自律的过程。学习女排精神的目的是个人思想得到教育之后将其转化为实践行为,把良好的精神品质付诸行动。在日常学习生活与社会工作中践行女排精神,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并且检验理论正确性的重要标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认为,历史的过程就是人的劳动实践诞生的过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引导大学生在深入学习理解女排精神之后,把女排精神的优良品质作为班会主题,开展相关辩论演讲比赛,开通“微信公众号”留言平台,允许大学生在自由发表言论的场所中畅谈践行女排精神的事迹,并在班级中讨论如何更好地践行女排精神。对于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切实践行女排精神的学生予以表彰,形成示范效应。女排精神有利于大学生增强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后仍勇敢面对的勇气,有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决心,有利于激发他们不断探索创新的热情,引导大学生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外文出版社,2017:47-48.

[2]郎平:《奋斗精神永不过时》[N].人民日报(第五版),2014-03-13.

[3]刘鹏.女排精神闪耀时代光芒[J].人民论坛,2016.

[4]《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外文出版社,2018:52.

[5]王莉.试论“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在高职院校“三教改革”中的实践路径[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6).

作者:李果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