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提高高中地理学习兴趣的应用2篇

提高高中地理学习兴趣的应用2篇

第一篇

一、高中地理课堂中,学生缺乏兴趣,被动学习

高中地理,作为文科中偏理的科目,逻辑思维、分析过程贯穿教学全过程,逻辑性强,课堂紧凑,脑力负担重,又缺乏生动、贴切的生活案例,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比如在《天气系统》一课中,从冷、暖气团的概念入手,导出在其控制下的天气,为后面学习“锋过境前、过境后的天气”打下铺垫,进而引入锋的概念和分类,进入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分析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需要横纵异同点的对比分析和原因分析。整个教学过程一环紧扣一环,课堂紧凑,逻辑关系强,课堂容量大。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非常疲惫,很难在整节课中都集中精力,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兴趣不大,教师艰难地维持课堂纪律、调动课堂互动。

二、原因探究

2.1学生层面

2.1.1学生基础较差

文科班级女生居多,而地理学科的特点是需要较强的理性思维,对逻辑分析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图表解析能力等要求较高,这不仅是女生的弱项,更多的学生就是因为理性思维能力较为欠缺,而无奈选择文科。在文理分班的成绩倾向中,文科就处于弱势,而地理又是文科中的弱势科目(图1与图2)。因此,文科生中普遍存在学不好地理,对地理缺乏兴趣、被动学习等现象。

2.1.2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得当

到了高二、高三,地理知识难度大、跨度大、应用灵活,要求学生知识体系完整、思路清晰、思维活跃,这成了文科生成绩突破的瓶颈。而学生对文科的传统认识:背背就可以了。这与地理要求背道而驰,错误的学习方法,导致了很多学生,尤其是女生,成绩不理想。在付出与回报不匹配的情况下,最终失去学习兴趣与动力,被动学习。比如:2013年高三(5)班的饶××同学,在老师眼中是位非常勤奋的孩子,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课后及时复习、背笔记。但是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及必备地理能力的情况下,使得她的地理成绩一直处于中下水平。

2.2地理学科性质层面

地理3本必修教材中,必修1放在最前面,为必修2、必修3的学习做铺垫。必修1是一门自然科学,内容偏向于理科,以理解运用为主,需要图文转换、图图转换、横纵变化对比等,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对他们而言是比较难的。而其第一章《行星地球》又是最难的,需要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将静态图想象成动态变化图,知识点众多,联系密切,这是地理中最难的一个知识。在高考中,其难度系数在0.1~0.3之间,可见难度之大。而高中生一进入高中,就马上接触到这一最难专题,很多学生就心存畏惧,继而望而却步,最终止步不前了,丧失了学习地理的信心和兴趣。

2.3教师层面

地理必修1的内容较多,知识难于理解。高一又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时期,而高一地理课每周排两个课时,在有限的课时中要完成众多的教学任务,教师经常顾此失彼,尤其是实践性较强的知识常被简单带过,不仅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而且受课时限制,课堂中也往往以牺牲趣味性来换取教学进度,教师教学热情不高,课堂效果不佳。

三、提高课堂趣味性的措施

3.1巧妙设计导入,吸引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设计巧妙、新奇的导入方式,就能在瞬间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强烈的探究意向,牢牢抓住学生的思路。从而为教学活动打好基础。例如在“大气的受热过程”的教学中,抛出一个问题: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离太阳最近,为什么不是最热的地方,反而很冷呢?这一认识冲突让学生精神一震,与传统认识形成强烈的冲突,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嬉闹吸引到课堂上来了。在认识冲突的引导下,整节课学生都兴致勃勃,大家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3.2创设教学情景,提高课堂趣味性

围绕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并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难点,创设贴近生活的情景案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把地理难点变为生活经验的延伸,既能提升学生参与到课堂的积极性,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也能将知识点变难为易,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在《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节中,“工业的区位因素”是本节课的一个重难点,在教学中创设这样一个情景:现在是2024年,某生想回到莆田办厂,他需要考虑哪些因素?讨论氛围非常热烈,但是政策条件漏了。我继续创设情景:莆田与珠三角地区具备有相似的地理条件,而珠三角成为我国最早进入工业化、城市化的地区,莆田却滞后。为什么?经过引导,学生很快就得出了政策因素。通过情景教学,学生不仅轻松掌握了该知识,而且记忆深刻。

3.3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学生个性鲜明,不受约束。而在传统教育中,师道尊严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师生之间的认识冲突是矛盾的源头,教师反映学生素质不如以前,学生抱怨学校压抑他们的个性发展。师生之间不是对立面,而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因此要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方式。我的做法是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把学生当课堂的主人,把学生看成平等、共同探究问题的伙伴,从而形成相互尊重与信任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拥有一个“主动学习、自愿学习”的环境,才会有学习积极性。课堂中,我以“说”为突破口,鼓励学生“大声说、人人说”。例如在“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中,让学生大声说、大胆说:什么是地表形态?见过哪些特殊的地质、地貌景观?成因是什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甚至以辩论的形式共同探讨某个问题。给学生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学生还我们一个和谐、向上的课堂。

3.4施展教师个人魅力

教师要上好一节课,一定的知识基础及适当的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笔者认为,教师授课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个人魅力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何学生对教师会有不同的喜厌,为何教学效果不尽相同?这就涉及到教师的个人魅力。很多时候,学生是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爱上某个科目的,这就是那位老师的个人魅力的最突出表现了。

四、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启发式教学强调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传统的医学寄生虫实验教学采用先理论教授,再集中实验阅片的方法,理论和实验教学学时比例为3∶2。这种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分开的教学安排,使实验教学对理论教学起不到很好的辅助效果。多数以教师讲解传授,学生聆听记忆为主。学生的反应平淡、消极,往往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将一部分教学难点较少的理论知识交给有能力的学生上台教授,教师旁听,最后进行必要的总结和补充。这样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实践课前预习理论知识,甚至是带着问题来听课,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提高了自学能力而且锻炼了各种表达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避免“填鸭式”灌输教学。教师要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教给学生学习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自己去开启知识宝库,创造性地发现、探索未知世界,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自觉学习的能力和素质,使他们在自我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道路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是教师应尽的责任。

作者:陈少红单位:莆田第三中学地理组

第二篇

一、新课改下高中地理学习兴趣培养的具体措施

1.转变学生观念,引导学生重视地理学习

高中阶段的学生普遍不重视地理学习,尤其是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即使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分值,但比例很低,学生们为了获得更高的考试成绩,往往在地理学习上花费的时间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观念必须逐渐改变。学习地理知识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高考中,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成长和充实的过程中。高分低能的人有很多,而新时代需要的是知识储备雄厚的综合型人才。因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走出高考主义的误区,鼓励他们在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学习地理知识。在引导学生转变观念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并给予他们鼓励和期望以及肯定,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浩瀚神奇的地理世界,要将地理界的英雄和传奇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在先辈的故事中寻找激情,改变自己。

2.改变教学方法,寻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新课程改革中关于地理课程学习的标准强调了对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在地理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通过实践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体验和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目的是应用,只有能看到它的实用性,学生们才会有更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形成更加持久的兴趣。教师在为课程做导入时,可以从现实生活的地理现象入手,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局限在课本内容中,还要与社会的热点现象相结合,让学生们看到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我们的生活中流传着很多的歌谣、顺口溜,很多都能够深刻地反映某地区的地理状况,这些民谣通俗易懂、理解简单,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容易记忆;地理知识的很多内容是抽象的,教师要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语言,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记忆地理知识。积极借助教学工具。地理对象的研究范围很广泛,单纯依靠学生自身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借助地球仪、地图等教学工具,以及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学生们往往对图像、视频等更感兴趣,当教师将文字内容通过教学工具展现出来时,内容就会变得形象直观,学生们的兴趣也会有所增加。定期组织课外活动。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教师不能将课堂教学局限在第一课堂中,要带领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走到生活中,对于课本中可以进行课外活动的内容充分利用,不仅可以让学生改变对地理学习枯燥无味的看法,还能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对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行探索,提高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对地理学习有更深刻的了解。

3.把握教学层次,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

地理知识的储备过程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把握这一原则,从简单问题入手,让学生感受获得成功的成就感,这样就可以逐渐建立并保持学习兴趣;从现象到规律的过程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的地理专业知识,对各种地理现象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这样在给学生传递相关地理知识规律时,可以让学生了解足够的地理现象,通过学生们独立思考、总结、分享,对地理知识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兴趣也会逐步加深;再次,教师的课程要从我们的生活入手,因为学生熟悉生活,但不熟悉理论知识,从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入手,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也能让学生看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一举两得。教师还应该知道,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存在差异,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差异,才能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地理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性别差异、兴趣差异以及知识基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们一方面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储备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另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展特点,充分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

4.注重情感教育,从情感中激发兴趣

兴趣本身体现的就是情感,因此,教师的教学过程要先让学生觉得快乐,在拥有正面情绪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容易培养。

二、总结

首先,教师要将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组织构建,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新奇性,并且,这些新奇的知识跟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学生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惊奇—困惑—求知”的心理过程,兴趣就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其次,地理教学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能够找出隐藏在知识背后的知识,让学生们自己寻找,还可以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好奇心会越来越重,当教师进行讲授时,他们便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们要知道,地理知识并不是枯燥无味的,教师要将地理知识与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学生们自然会被充满时代感的教学方式所吸引。

作者:吕阿妹单位: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端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