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沿海经济与地方学院的互动发展

沿海经济与地方学院的互动发展

一、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和地方院校的发展关系

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是区域经济的表现形式。按照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大学是产业集群的重要行为主体。所谓产业集群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在产业集群形成的过程中,大学和研究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向企业提供新的技术成果、工艺技术和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人力资源。因此合理利用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智力资源能够提升产业集群内部相关技术和管理水平,直接促进大量中小企业的创办,导致集群的壮大和产生;大学和研究机构也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和本地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不断扩大先进技术成果,增加区域产出规模,通过人才共享和合作,传递知识,共同提高,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加速集群演化进程;加快集群规模的膨胀扩大。另外,大学和科研机构还担负着人才培养,师资培训的职能,这使得地方院校进一步融入区域产业集群。与此同时,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带来了人才集聚,在产学研的密切合作的集聚环境里,科技信息和知识的转化更为迅速,也能够更为便捷地对企业的请求进行反馈并解决企业在产品或工业创新中遇到的难题。

1.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的建设发展对地方院校提出了要求。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的建设与发展为地方院校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给地方院校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使地方院校在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能便利地变成现实,并将引领和带动河北省整个高等教育的全面改革与发展,增强河北省高等教育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河北省地方院校在空间布局、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尚存在着与区域建设不相适应的现实问题。大学和科研机构偏向于追求研究的学术价值,对服务社会的现实关注不足。因此,要建立沿海经济隆起带和地方院校的合作平台,就必须对地方院校的专业定位、空间格局和专业设置进行科学调整,根据沿海经济隆起带的人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为河北沿海经济带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的实用型人才。

2.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的建设为地方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当前的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高等教育应抓住机遇,积极投身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主动承担起社会赋予它的历史使命,才可能在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同时获得自身持续发展的动力。如果地方院校无视社会需求的变化,必然会失去生存的基础。河北省“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由此也可以看出,对于地方院校而言,只有以培养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为目标,立足地方,服务社会,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同样,地方院校的科学发展,也能充分发挥其对区域经济的辐射与服务功能,进而实现与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的有效对接,促进沿海经济的繁荣发展。

二、推进河北省地方院校与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互动发展的对策

地方院校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不但取决于高校自身的定位和调整,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政府层面的政策设计和宏观调控。所以,推进河北省地方院校与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互动发展,政府相关部门也要从制度安排和相关政策制度出发,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建立高校和各个产业集群企业主体的合作机制和激励机制,创设良性的发展环境。具体应做好如下工作:

1.政府层面:加强宏观调控,做好地方院校与沿海经济互动发展的桥梁作用。河北省地方政府应将地方院校的基本建设纳入省基本建设总体计划,确保每年对高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基本建设资金投入,增大科研投入。河北省虽然是全国经济大省,但是占较大比重的是传统产业,河北省整体科研投入指数较低,在全国处于落后地位,尤其与沿海发达省份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政府部门应从政策上进一步优化教育体制,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建设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目前,河北省对人才的培养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建设沿海强省的要求,尤其是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较低,适应性教育尚需加大步伐,这也就要求各地方政府要优化教育体制,完善运作机制,为地方院校和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的互动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政策支持;要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引导作用,积极发展合作办学,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提供政策和科技经费的支持,构建企业和地方院校的创新平台,引导地方院校和区域产业集群企业主体间的协调合作,实现它们的共同发展;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地方企业与地方院校合作,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高技术产业化的进程。

2.地方院校层面: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的建设与发展赢得支撑。地方院校应确立为沿海经济隆起带建设和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在开放和服务中寻求发展,建立与沿海经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学科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学研进一步深入发展,强化高校的服务社会能力,实现地方院校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第一,河北省地方院校应根据沿海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不节,它直接决定着地方院校能否将其培养的人才资源和发明的科学技术用于沿海产业并实现其效益最大化的问题。目前,河北省沿海地区开发建设已经进入一个全新时期。首钢京唐钢铁公司一期工程全面投产,黄骅综合大港一期工程jE式建成,秦唐沧三大港口吞吐量跃居全国第三,这些都标志着河北省沿海地区已经进入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新阶段。这也对地方院校的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在秦皇岛,应强化燕山大学、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等高校各自的学科优势与专业特长;在沧州,现在仍然存在人才培养不足,就业人员主要依靠引进的人才和外地高校毕业生的状况。因此应根据当地的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专业结构,以便在人才培养结构和层次上服务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也对地方院校的相关重点和主导专业的成立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应加快精细化工、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领域调整专业结构的步伐,开设更适应沿海经济产业结构的学科专业,努力实现地方院校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第二,确立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方向。在2011年6月河北“沿海高级人才洽谈会”上,可以发现唐山、秦皇岛和沧州三市无论是在新企业、新项目入驻,还是对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都提出了更多需求。尤其是装备制造、管理工程、钢铁冶金、现代服务等更是居前几位,其次化工、建筑、电子电气等需求也很突出。而满足沿海地区重点支撑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层次人才急需。据统计,河北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31所、高职技术院校近20所,在河北经济隆起带的建设过程中,各地方院校不断优化层次结构;完善院校布局调整工作,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区域资源整合。因此,各地方院校应把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作为其今后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研究生和本科教育中应重点培养高级研发人才、创新型人才,为沿海经济隆起带提供高端的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而高职技术院校则要加大高级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力度,重点培养大量生产一线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这既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地方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也有利于充分而及时地满足河北省沿海经济带的人才需求。

第三,地方院校要立足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的建设,开展科研活动。科技创新是实现沿海经济建设的关键。因此,沿海经济带要引进重点支撑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层次人才,更要高效能地利用地方院校研发的科学技术与培养的专业人才。河北省地方院校可以利用自己环京津、环渤海的地理优势,与沿海经济带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科技咨询和服务,开展联合攻关,切实解决河北省沿海经济隆起带的主导产业如钢铁冶金、装配制造等发展中的技术及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地方院校自身的发展,因为企业也给地方院校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发展空间和实习实践基地。

因此,建立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与地方院校对接合作的长效机制是现实的迫切需要。综上所述,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的建设与发展需要河北省地方院校的重要支撑,这就客观要求地方院校主动而及时地寻求自己的发展空间、确定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掌握好自己的发展方向,全面实现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与地方院校的科学有效的对接合作,实现区域经济与地方院校的共生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