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币汇率能源安全

币汇率能源安全

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成因

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因素又有经济因素,既有国内因素,又有国外因素,仅从经济方面来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为人民币走强奠定了经济基础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整体实力不断提高。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9404亿元,按当年汇率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美元。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跃上10万亿元的新台阶,达到102398亿元。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182321亿元,按当年汇率计算,折合2.25万亿美元。从经济增长速度看,近10年来,我国GDP增长率均不低于7%,2003-2005年,GDP增长率均高于9%。我国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决定了未来人民币汇率将保持稳定和升值趋势。

(二)我国拥有巨额的外汇储备且持续大幅度增涨

我国自1994年起外汇储备余额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自2000年以来快速攀升,至2001年就超过2000亿美元,2003年年底达到4033亿美元。2005年底,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8189亿美元,比上年劲增2090亿美元。外汇储备大量增长的原因是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我国在经常项目中鼓励出口,在资本项目中鼓励引入投资),尤其是经常项目顺差的持续性增长。比如,2005年我国出口7620亿美元,增长28.4%,进口6601亿美元,增长17.6%,经常项目顺差超过1000亿美元。进入2006年以来,由于贸易顺差和外资流入增长的继续推动,外汇储备进一步增长,至2006年2月底攀升至8536亿美元,与日本同期8501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额相比,高出大约35亿美元,我国首次超过日本而成为世界上拥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显然,国内市场外汇供给增加,如果中央银行不进行干预以保持汇率稳定,将会给人民币造成很大升值压力。

(三)美元的持续贬值与西方大国的政治压力

导致美元贬值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美国巨额的“双赤字”所导致的国际金融市场投资者对美元贬值的预期,二是美国政府对弱势美元某种程度上的放任态度。2002年美国经济增长连续下降,美元开始贬值。截至2004年底,经过贸易比重加权的美元累计贬值10%-20%,但是,这尚不足以将美元调整到可维持的经常项目赤字水平,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认为美元的贸易加权汇率还需要再贬值10%-20%,才能够将经常项目赤字/GDP比率调整到可持续的水平上。由于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欧元、日元、加元相对美元已经分别升值了43%、25%和19%,进一步升值的空间很小,出于欧洲、日本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和双边政治关系的考虑,美国以及欧日等国均要求人民币升值来缓解国内经济状况,其真实动机都是希望我国承担世界经济调整的沉重成本。

人民币升值的成本分析

一般而言,人民币升值可能面临的成本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可能减少外部需求和出口,并影响到实现短期的经济增长目标;可能增加国外直接投资成本,不利于吸引新的外商直接投资;可能造成结构性调整所带来的短期失业问题;可能会引发投机资本对人民币汇率的冲击等。但是,如果紧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有些成本即使发生,其影响也十分有限,有些成本的发生与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首先,我国出口弹性小于1,决定出口数量与金额呈反方向运动而不是同方向运动,因此人民币升值不会减少出口金额。贸易顺差增加。据计算我国中长期出口产品价格需求弹性为-0.857932,绝对值小于1,表明人民币每升值1%,假设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同比例提高出口数量就会减少0.857932,但是由于出口价格提高的幅度超过了出口数量减少的幅度,出口金额反而提高。

其次,我国外贸结构的特殊性即加工贸易的发展,使进口与出口之间呈同方向运动而不是反方向运动,因此汇率升值不会扩大贸易逆差。加工贸易“大出大进两头在外”的特点使我国进口呈刚性,出口增加的同时进口也在增加,进口对出口的弹性为0.8182,即我国进口一个单位商品时其中就有82%用于出口来料加工装配贸易。我国加工贸易进口占总进口40%。再考虑到外商机械设备进口和一般贸易中原材料和投资品进口,这个比例还有很大的上升余地。

再次,从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分析,外商到中国投资主要受到两个因素吸引,一是廉价劳动力,二是潜在市场。中国劳动力成本在出口产品的成本中不到10%,而发达国家在40%左右。中国过亿的过剩人口,作为流动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农民工,无法变成固定的城市人口并且组织工会,无法形成像发达国家那样的劳动垄断,在自由市场体制下作为弱势群体长期难以改变。工资的提高要依靠工会的组织协调和生产率的提高,人民币升值对工资不会有大的影响。最后,从国内就业分析,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02年《贸易与发展报告》的计算,在17个重要样本国内,中国的单位劳动工资最低,样本国工资分别是中国工资的2.5-4708倍不等,即使考虑到单位劳动力的生产效率,17个样本国家当中也有10个国家高于中国的成本。因此,即使汇率升值,如果幅度不是非常大,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依然具有比较优势,失业压力也不会很大。

我国能源安全的严峻形势

2005年,我国人均GDP达13943.6元,按当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折合约1719美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2.4:47.3:40.3,表明我国经历了轻工业的高速发展之后,已经进入工业化的重化工时期。重化工时期的典型特点是对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2005年能源消费总量22.2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9.5%,能源安全形势非常严峻。当前,讨论人民币升值问题,只有结合能源安全的形势,将人民币升值问题放在能源安全中进行审视,才能制定正确的政策方案。

现阶段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表现在多个方面,其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石油安全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石油消费量从1990年的1.15亿吨增加到2005年的2.9亿吨,年均增长6.7%,己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石油消费需求还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据预测,2010年为3.3亿吨左右,2020年将达4亿吨,2030年将达5亿吨,年均石油消费量增长超过5.4%,将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从国内能源供应情况看,由于受资源等条件限制,国内原油产量从1990年的1.38亿吨增加到2005年的1.8亿吨左右,年增长率不到2%,预计2010年的石油产量也大致为1.75亿吨左右,未来15年到20年内我国石油产量将保持比较缓慢的增长速度。面临供求缺口,在国内能源生产不能满足能源需求的情况下,能源进口的数量将大幅度增加。2005年我国进口原油1.1亿吨,同比增长34.8%,对外依存度从6.4%上升到43%。预计在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缺口将分别为1.55-1.57亿吨和2.4-2.95亿吨,中国石油对海外资源的依存度分别为46.3%-52.3%和55.8%-62.1%。

在我国能源进口不断增加、中国经济发展对外资源依存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近年来国际油价的大幅度上升直接增加了能源进口的成本,使本来严峻的能源安全形势更加雪上加霜。受国际经济、政治等各种因素的影响,2004年来,国际油价不断持续攀升,2004年初,国际原油价格约每桶30美元,2005年底上升到每桶约60美元。2006年来国际油价延续升势,2006年4月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则突破每桶70美元大关。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国际石油市场价格一旦发生波动,中国必将受到严重打击。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的上浮,将使我国为进口石油每年不得不多付出数十亿乃至上百亿美元的资金,这必然影响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不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

在我国工业化及其进程中的能源安全的背景下,人民币币值的变化反映了人民币购买力的高低,它直接关系到我国能源进口的成本,也从更深层次上关系到我国工业化的成本。因此,讨论人民币升值问题,进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应该结合我国能源安全的形势,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我国能源进口的成本,促进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人民币升值可考虑的政策选择

在能源安全战略下考虑汇率问题,应该是在当前资源大量进口时期人民币果断升值,提高人民币的购买力,降低能源进口的成本,加快中国工业化进程的速度。

人民币升值可考虑的政策选择是:改变人民币定值基础与一篮子货币挂钩的政策把人民币名义汇率与实际有效汇率并轨,靠近均衡汇率,这意味着人民币对美元一次性升值15%;继续与美元挂钩,先升值10%,再扩大浮动到3%-5%,估计人民币会连续升值2-3年大约20%-30%,然后稳定下来,这种办法对企业冲击小,小幅度升值期间会强化升值预期,我们将承担这一风险。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就实行了第二种方法,但人民币汇率水平一次性升值仅为2%。

总之,在我国能源安全的背景下,人民币升值显得非常迫切。在大量进口技术和资源时期果断升值,降低进口价格,控制奢侈品进口,集中外汇进口能源资源和高新技术,对于已处于重化工时期的我国经济来说尤为重要。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原因,并对人民币升值成本进行了辨析,最后指出,在中国工业化及其进程中能源安全的背景下,在当前资源大量进口时期人民币升值,对降低能源进口的成本,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速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能源安全汇率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