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币汇率升值

币汇率升值

一、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动情况

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人民币汇率水平基本上沿着平滑轨迹逐步升高,体现出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改革原则。但是在升值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并未起到遏制外贸顺差迅速扩大的作用,而持续扩大的外贸顺差带来大量的外汇储备,人民银行为购入外汇而不得不发行大量的基础货币,造成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威胁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目前人民币的升值幅度远没有达到欧美和日本等国家的预期,这些国家要求人民币加快升值的呼声依然很高,在人民币加速升值预期下,国际热钱从来没有停止过涌入中国的步伐,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加剧。

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2007年6月启动新的监管框架,新增的“第四原则”明确提出:成员国在制定本国汇率政策时,要确保“不致引发外部社会的不稳定”。联系到我国巨额外贸顺差引发的加快升值噪音,IMF此举无疑进一步加大了我国的汇率政策压力。在上述背景下,继续坚持既定的汇率改革方案还是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成为汇率改革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人民币汇率趋势展望

目前我国人民币汇率从内部看具有升值的潜力,从外部看面临快速大幅升值的压力。与此同时,我国的具体国情及面临的国际环境决定了人民币升值步伐不宜过快,让人民币汇率保持缓慢上升、小幅渐进的运动态势应该是当前可行的选择和汇率改革成功的有效途径。

(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人民币升值提供了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形成推动人民币长期升值的经济基础。有关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1993年-1999年,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是1980年-1992年期间的两倍,高于同期美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1.5个百分点。2002年以后我国经济开始加速增长,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重新开始加快,根据“十一五”规划,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仍将以相对于发达国家更快的速度提高,并不断给人民币汇率带来新的升值空间。可以预见,人民币的升值是今后若干年内的一个基本趋势。

(二)汇率小幅渐进升值是切合实际的汇改方向

“渐进式”是我国改革的重要特征,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人民币汇率升值路径的选择。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数量众多,劳动力就业压力大,同时产业结构又处在转型过程中,过度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相对脆弱,外汇市场不够成熟伴生着汇率风险的防范能力不足,这些因素构成了人民币汇率升值路径安排的约束条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小幅渐进升值趋势是由中国经济增长与转型的双重任务所决定的。缓慢渐进的汇率调整过程将与整个经济基本面的调整相互融合促进,有利于经济资源和结构的重新配置,稳定的小幅升值也有利于减少国际热钱的投机行为。

同时,从全球市场环境来看,目前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外部条件并不成熟,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ESCAP在《06年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概览》中指出,全球贸易失衡是深度经济结构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仅靠汇率调整不可能长期有效地解决这种失衡状况。并且,基于对周边地区经济稳定性的考虑,走出金融危机的亚洲国家金融体系承受力不足,人民币短期内显著升值将会带给周边国家较大冲击,这与我国政府一贯秉持的负责态度也是不符的。

(三)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主要来自巨额贸易逆差

当前,持续扩大的贸易顺差成为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压力。海关总署的外贸统计显示,2007年1-1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达19690.88亿美元,顺差达到2381.21亿美元。而早先商务部预计全年贸易顺差将达到2500亿美元左右,现在看已成定局。目前,巨额贸易顺差已成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的突出矛盾,并成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华施压、逼迫人民币升值和采取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的重要口实。由于贸易顺差增长的趋势在短期内很难改变,贸易摩擦依然尖锐,人民币升值压力将继续存在。

外贸顺差在2007年1-10月增长59%,同时人民币升值幅度也一直在加快。按照传统理论,本币升值将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进而贸易顺差减少,但这一理论在我国当前的经济运行中并未得到验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出口结构中,加工出口贸易占到65%左右,人民币升值使进口中间产品成本下降,加工出口贸易成本降低,造成了贸易顺差不降反升;另一方面,国际市场需求旺盛而我国内需不足,也形成对外贸易顺差的有力支撑。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即使大幅升值亦不能有效缓解贸易失衡,反而会对中国及周边经济形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保持汇率小幅渐进升值的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对人民币汇率升值趋势的分析,小幅渐进升值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可行的人民币升值路径。现在的关键是要采取有效措施缓解目前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为我国的汇率改革营造一个宽松、平和的外部环境。

(一)坚持人民币汇率小幅渐进升值方向

从根本上看,美国等西方国家关注的重点,并不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而在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水平,由于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水平与他们的期望相距甚远,今后一段时期仍会采取种种措施压迫人民币升值或调整篮子货币权重等,对此,一方面要坚决顶住外界要求人民币加快升值的压力,坚持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目标,坚持人民币汇率小幅渐进升值方向;另一方面要积极采取建立人民币浮动区间调节机制等应对措施,增强各项措施的透明度,稳定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入流出的监管。

(二)主动采取措施限制贸易顺差过快增长

贸易顺差过快增长是导致我国与欧美之间贸易摩擦进而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导火线,也是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占款激增进而形成银行体系过多流动性的直接原因,当前需要主动积极地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贸易顺差快速增长。

1、适时调整进出口关税政策。针对不同类别出口产品,采取降低出口退税税率、取消出口退税、征收出口税等措施,主动限制技术水平低、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的出口,特别是要限制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而对能源、资源类产品及关键零部件产品的进口实施较低税率,予以鼓励。这些措施可以在促进贸易平衡、缓和贸易摩擦、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同时,促使我国出口企业的优胜劣汰,有助于改善我国贸易结构。

2、适当提高劳动力成本。劳动力价格优势是我国大量贸易顺差产生的重要基础。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可借此对低廉的劳动力进行重新估值和适当调整,提高劳动力的价格水平,可采取的措施包括:提高产业工人工资水平;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大职工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要求与投入。通过以上措施不仅可以直接提高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成本,达到改善贸易失衡、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目的,还可以使企业员工的生活得到更好的保障,有利于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从中也能够体现出构建和谐社会、让广大人民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政策取向。

3、积极推进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土地、矿产资源等价格优势是大量贸易顺差产生的又一重要基础。加快推进土地、矿产资源等要素价格改革,既是建设节约型社会、推进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型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有利于抑制资源型行业的快速增长,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与适当提高劳动力价格类似,资源要素价格改革也会加大出口企业成本,进而减少贸易顺差;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企业依靠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提升竞争力,促进整体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三)扩大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投资,主要购买国内紧缺的石油等矿产资源,以及进口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缓和我国资本流出和流入的不对称,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如美国利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积累的庞大贸易顺差,从60年代开始大规模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是一个很好的借鉴。进一步扩大对外直接投资,一方面可以增加我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分量,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可以调整我国和其他伙伴国的关系,改善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减轻人民币的升值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