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山西旅游市场分析及与邻省比较

山西旅游市场分析及与邻省比较

摘要:选取游客到访率、动态度等指标,对山西省入境和国内游客的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根据2006—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和近3年的截面数据,对该省的旅游发展过程与周边4个省区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山西省国内游客分布比较均匀,入境游客在经济发达的地级市分布较多;虽然国内客流量和入境客流量都呈现上升趋势,但在5个省区中仍处于落后地位.据此认为,要把山西省打造成旅游强省,一是要利用资源优势,创建一批具有特色的旅游名县、名村;二是要完善交通体系,缩短旅途时间;三是要开展区域间跨省区合作,拓展本省的旅游市场.

关键词:山西省;旅游;发展;比较;对策

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的东部,省内地形复杂,地貌种类繁多,这些自然文明、历史古迹等要素共同构成了山西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但是与其拥有的旅游资源优势不匹配的是其旅游业绩[1].山西省的旅游市场发展,尤其是入境旅游市场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入境旅游发展排名的中下游行列.近期该省提出要做好煤与非煤两篇大文章,其中非煤产业中重点强调的第一大产业便是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深入剖析山西省近10年的旅游发展变化并与其相邻的4个省区进行比较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1山西省旅游业发展态势分析

2015年,山西省旅游业凭借本省旅游资源的优势和全国“旅游热”的机遇,整体上呈现出平稳的发展态势,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都实现了新突破,成为山西省转型发展的一个亮点.2015年,山西省接待的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6亿人次,同比增长20.2%;全省商业住宿设施接待入境过夜游客59.4万人次,同比增长5.1%;2015年的旅游总收入为3447.5亿元,同比增长21.21%.

1.1国内旅游市场分析从2006—2015年山西省接待的国内旅游人数以及国内旅游收入可知(图1、图2),山西省国内旅游市场[2-4]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从国内游客人数来看,2006—2015年全省接待国内游客数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长趋势.2015年,山西省的国内旅游者人数达到3.6亿人次,同比增长20.2%.由图1可知,自2006年以来,国内旅游者人数持续增加,但增长率呈现波动.2008年增长率最低,这与当时国内的大环境有关,因这一年1月份南方发生了大面积冰雪灾害,5月份的汶川地震,以及当时国际上金融危机的大背景,都成为影响居民出游的因素.2009年起旅游人数开始回升,在2012年达到最高,这是因为高速公路实行的节假日小型客车免费政策刺激了人们的出游动机[5].随后,游客增长率又出现下滑趋势,但仍高于前几年,说明山西省的国内旅游市场逐步走向成熟.从旅游收入来看,由于国内游客不断增加,所以旅游收入也呈现出了快速增长态势.2015年,山西省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3428.9亿元,同比增长21.2%.由图2可知,旅游收入增长率与国内游客增长率一样呈现出波动,2009年增长率最低,说明虽然2009年旅游人数有所增加,但是游客的消费能力还没有恢复.旅游收入与旅游人数密切相关,因此旅游收入增长率也在2012年达到了最高峰.

1.2国内游客时空分布研究从时间角度出发,用到访率分析山西省近10年的旅游发展变化.国内游客到访率指的是某一地级市接待的国内旅游者数量与同年全省接待的国内旅游者总人数的比值,它可以用来表示接待的国内旅游者数量的年际变化[6].由近10年山西省国内游客到访率的年际变化(图3)可知,太原和大同的国内游客到访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晋中和吕梁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运城、晋城和临汾呈现出上下波动的态势;其余各市则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其中,2006年太原的国内游客到访率高达20.26%,优势地位显著,虽然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接待国内旅游者基数比较大,平均到访率仍达16.4%.晋中从2011年起国内游客到访率陡然上升,在2015年甚至赶超太原跃居第一位.从2012年起,各地市国内游客到访率的差距不断减小,说明在国家发展全域旅游的大环境下,山西省国内游客在各地市的分布越来越均匀,各地市之间的差异在逐渐缩小.从空间角度出发,本文主要选取了旅游区位熵[7]这一指标来分析比较山西省旅游发展的空间结构差异.旅游区位熵反映的是这一区域专业化水平的高低以及这一地区在一定范畴内的旅游地位和作用.计算公式为i=RDP/TDP.i越大,表示这一地区旅游发展的越好.由表1可知,晋中、忻州和阳泉的区位熵始终大于1,表明它们的旅游发展水平相对来说优于其他地区.太原作为省会城市,旅游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近10年呈现出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并在2015年跌到了最低点,为0.78.从近10年各地市旅游区位熵差距的变化来看,山西省国内旅游市场的结构差异正在逐渐减小,各地市的旅游发展开始竞争,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发展局面。

1.3入境旅游市场分析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山西省入境旅游市场[8-9]仍然处于低迷状态.根据2014年国家旅游局入境旅游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山西省入境过夜游客人均每天花费175.24美元,与全国的人均水平相比,下降17.4%.在全省的11个地级市中,太原和晋中对入境游客吸引力更大,游客平均停留时间都在2d以上,说明入境游客在目的地的选择上比较倾向于经济较发达的城市.由于数据来源《山西省统计年鉴》从2014年起海外旅游的相关指标都采用了新口径,与之前的统计不一致,因此本文没有把近两年入境游客以及外汇收入的相关数据列入图4中系统分析.从山西省接待的入境旅游者人数来看(图4),虽然近年来入境游客总人数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是增长率呈现出了上下波动的态势.2009年入境游客增长率跌入第一个低谷区,主要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因为山西省的一些主要客源市场正好是重灾区,例如我国的港澳台地区、日本等;2010年开始入境游客增长率逐渐回升,但2013年再次出现大幅下降,这与全球经济不景气以及与周边国家的冲突等国内旅游环境有很大关系[5].由图5可知,旅游外汇收入增长率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但是仍然明显高于入境游客的增长率,说明国外旅游者在山西省的综合消费相对较高.

1.4入境游客时空分布研究与研究山西省国内游客时间分布的方法相同,本文选取了入境游客到访率这一指标来研究山西省入境游客的时间分布[10-14].由图6可知,2013年以前,各地市入境游客的到访率相对稳定,由于太原是省会城市,具有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较快等优势,因此一直居于首位,具有明显优势地位.2014年,各地市都出现了大的变化,除太原和晋中入境游客的到访率呈现出大幅增长趋势之外,其余各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受国内旅游大环境影响,入境游客有经济择富的倾向有关,主要表现在经济发达的地级市入境游客相对较多;另一方面,也因晋中市本身对旅游的重视有关,例如,该市连续几年举办平遥国际摄影节、以政府为主导大力宣传推进晋商文化旅游等.用入境动态度对山西省接待的入境游客进行空间分析[16].入境游客动态度是用来研究某一地区在一定时间段内接待的入境旅游者人数变化情况的指标,计算公式:D=(Nb-Na)/Na×1/n×100%,式中:D表示2006—2013年山西省地级市的入境游客动态度;Na、Nb分别表示2006年与2013年山西省地级市接待的入境游客人数;n表示年数[6].从入境游客的动态度来看(表2),全省的入境游客动态度为34.08%,临汾、长治、晋城、朔州、吕梁、阳泉的动态度都比它高,说明这6个地级市的旅游竞争力和旅游吸引力有所提高,特别是阳泉市的提升幅度最明显,动态度达到了197.5%.全省11个地级市,除去大同和忻州以外,各市的动态度都大于30%,表明山西省大部分地级市的入境旅游竞争力都呈现增强的趋势.

2山西与其周围邻省旅游发展的比较

从时间、空间角度对山西省旅游发展的分析可知,山西省国内旅游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企稳回升.为了可以进一步了解山西旅游业发展与其他省份相比存在哪些不足之处,本文选取了山西周边的4个省区,先从接待客流量和旅游收入方面对各省的发展状况进行比较,然后从旅游资源吸引力、社会经济条件以及交通区位3个方面出发,进行横向对比分析[17].

2.1国内旅游发展比较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自治区在地理位置上都与山西接壤,地理地貌特征以及历史文化背景都比较相似,因此它们的旅游业发展情况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表3列出了这五个省区近3年来的旅游成果.山西省的国内客流量一直位列第四,仅居内蒙古之上.虽然这与河南、河北两省人口较多有关,但与常住人口相近的陕西相比,显然是落后的.山西省的国内旅游收入一直居于第二,仅在人口大省河南之后[18-19],这说明山西的旅游产品较能刺激游客消费.

2.2入境旅游发展比较由表3可知,2012年山西省的入境游客数量在这5省区中处于中等水平,但是后两年排名下降至末位.由于山西省入境游客数量相对较少,故入境旅游的创汇能力不足.山西省的旅游外汇收入2012年和2013年在这5省中排名第三,到2014年外汇收入为280.73万美元跌至最后.

2.3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比较旅游资源是旅游目的地对游客的核心吸引力,本文选用各省A级景点数以及旅游资源丰度[17]来进行比较分析,其中5A级景点权重为2,4A级景点权重为1.表4中的数据均来源于2015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从表4可知,山西省5A级景点较多,但4A级以下景点较少,因此A级景点总数在五省区中最少.山西省高级别旅游资源丰度为69,仅高于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本身是旅游资源大省,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的美称.与其他邻省相比,山西省4A级以下景点较少,还有很多旅游资源未被开发,知名度不高,没有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资源本身具有的文化价值没有转化为商业价值.因此,要加强对低级景点的建设,充分发挥山西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

2.4社会经济条件和交通区位的比较据2015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该省常住人口3664万,为5省区中的第四位.生产总值为12802.6亿元,在5省区中最少,说明山西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的上升空间.2015年山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82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454元,处于第四位,与第五位的省区差距并不大,说明该省人民生活水平并不富足,可支配收入较少,导致本省居民出游相对较少,也是国内客流量不足的原因之一.山西省地处中国内陆腹地,境内的交通网络体系发达.截至2015年,山西公路客运量为2.21亿人,铁路客运量为0.74亿人,与国内客流量排名一致,航空客运量为1088.8万人,在5省区中处于落后状态.由于空间距离等因素,入境游客通常选择飞机作为交通工具,因此,发展好航空客运与入境客流量的多少有很大关系(表5).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本文首先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对山西省的国内游客和入境游客进行了分析[16].从时间角度来看,山西省的国内客流量和入境客流量都呈现出了较快的发展趋势.从空间角度来看,山西省国内游客逐渐呈现均匀分布,说明省内各地市国内旅游发展的差距在减小;山西省入境游客在经济发达的地级市分布较多.除此之外,各地级市的入境动态度表明,大部分地级市的入境旅游竞争力在明显增强.其次,把山西省和相邻的4个省区进行比较发现:山西省的高级别景点和社会经济条件在这5省区中都处于下游,省内接待客流量相对较少,但是旅游收入较高,说明山西省旅游较好的刺激了旅游者的消费.3.2建议1)合理利用山西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创建一些具有特色的旅游名县、名村,建设旅游强省.创建旅游名县、名村和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的发展理念是一致的.具体实施过程要注意4个方面的问题:景区景点的建设,山西省4A级以下景点较少,所以要加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创建一批新的景区景点;注意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例如厕所革命;注意宣传力度,在国内外游客中知名度的大小是直接影响接待客流量的多少的重要因素;注意对旅游市场秩序以及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提高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满意度.2)完善交通体系建设.便捷的交通是旅游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山西省的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比较分散,便利的交通可以缩短旅途时间,减少舟车劳顿.分析表明,山西省在航空、铁路和公路客运量方面都落后于其他省区.因此,要加强机场以及高铁的建设、优化高速公路,开通旅游直达车,使全省的交通体系更加完善.3)开展区域间跨省区的合作[20],与陕西、河南等周边省建立旅游合作发展机制,从产品开发、市场拓展到宣传营销多个方面加强沟通合作,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竞争摩擦还可以拓展本省的市场空间.跨省区旅游合作,可以使旅途的景点串珠成线,满足游客的多种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玉珍.旅游资源禀赋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研究:基于山西的实证分析[J].生态经济,2010(8):41-45.

[2]郭雪梅,苏建军.山西省国内旅游市场时空特征及其结构演化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12):1342-1344.

[3]姚宏,郭雪梅.山西省国内旅游市场空间结构与差异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5):94-98.

[4]张建忠,孙根年.山西省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分析[J].山西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2):19-22.

[5]耿娜娜,王建秀,刘亮娇.山西省旅游市场发展态势分析[J].开发研究,2016(3):53-57.

[6]刘丽.2000—2011年山西省入境游客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7(2):123-128.

[7]张佑印,顾静,黄河清.中国区域旅游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差异分析[J].经济地理,2012,32(4):155-159.

[8]李娜,孙虎,吴成基.山西省入境旅游市场分析及发展对策[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103-108.

[9]刘宇峰,孙虎,原志华.山西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及规模预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1):113-117.

[10]高楠,马耀峰,李天顺,等.2001—2010年山西省入境和国内游客时空分布格局及演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7):179-185.

[11]骆培聪.中国大陆入境台胞游客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变化[J].地理研究,2010,29(2):291-302.

[12]陶伟,黄秀波.2000—2009年广东省入境游客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变化研究[J].人文地理,2012,27(1):113-118.

[13]南宇,赵利敏.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动态演化结构分析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6):220-226.

[14]王强,马耀峰.入境旅游与区域供给系统耦合关联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河南科学,2013,31(5):668-673.

[15]孙根年,张毓.资源-区位-贸易三大因素对日本游客入境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J].地理研究,2011,30(6):1032-

[16]王冠孝,黄解宇.中部地区入境旅游流扩散转移及空间格局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11):1216-1219.

[17]周璐,孙根年.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及与比邻省区的比较[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4(2):184-189.1043.

[18]王伟红,曹新向,苗长虹.近10年来河南省入境和国内游客的空间聚集性分析[J].经济地理,2009,29(6):1011-1016.

[19]邵筱叶,成升魁,李琛.河南省旅游市场分析及客源目标市场选择[J].经济地理,2006,26(1):164-168.

[20]闫喜琴.论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中原旅游的区域合作[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4):79-82.

作者:刘亮娇1,张辉2 单位:1.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2.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系